自主创新
搜索文档
松岩改进晶体合成工艺——完成氟化工“高难度动作”
经济日报· 2025-07-01 06:08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改进"低温共晶—真空蒸馏"工艺 将六氟磷酸锂纯度提升至99 999% [1] - 新工艺使能耗降低约32% 单位产品蒸汽消耗量从行业平均10吨降至7吨 [2] - 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 产品缺陷检出率从82%提升至99 9% 每年减少原料浪费超300万元 [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2%投入研发 组建30多人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 [2] - 通过200多次工艺参数调整 实现"零缺陷"材料生产 [1] - 开发废酸再生技术 将资源利用率提升60% 形成产业链闭环 [3] 产品应用与市场地位 - 六氟磷酸锂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等领域 [1] - 公司打破国外主导局面 与国内企业共同构建市场竞争力 [2] - 产品展示厅对比样品显示技术升级过程 从进口原料缺陷到"零缺陷"材料 [2] 数字化转型 - 中央控制室实时监控2000多个工艺参数节点 实现结晶过程三维可视化 [2] - 构建生产线"数字孪生体" 可预判98%设备故障 [2] 未来规划 - 投资近20亿元建设新能源材料创新基地 规划钠电池电解质材料产线 [3] - 预计2026年同时量产六氟磷酸锂和六氟磷酸钠 [3]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 正当其时——我国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观察
新华社· 2025-06-30 18:42
民营企业创新成果展示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展出人形机器人、分体式飞行汽车、运输无人机等新技术产品,展现民营企业科技赋能新气象[1] - 截至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1] - 民营企业涌现行业龙头和新晋"黑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1] 欧耐特线缆集团案例 - 从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5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 - 光伏电缆年产量达12万千米(可绕地球3圈),在青藏高原特殊性能光伏电缆领域填补空白[1] - 通过辐照交联工艺技术革新提高30%生产效率,产品在光伏发电传输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达10%[1] - 新投资1亿元项目开工,预计明年实现20亿元产值目标[1] 佳都科技转型案例 - "小佳"智能客服系统承担长沙地铁85%人工票务工作,日均节省超200次人工处理[1] - "智慧地铁大脑"已落地全国40+城市、100+线路、2200+车站[1] - 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26%,净利润增长165.87%[1] - 从年营收300亿元的IT分销商成功转型为智慧交通AI技术企业[1] 海南华研胶原科技案例 - 研发鱼胶原蛋白肽新产品"环二肽",进行近3000次实验突破专利酶切技术[1] - 将鱼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小分子肽,应用于食品、美容、医药等领域[1] - 建成两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生产线,产品销往50+国家地区,年产值持续翻倍[1]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 - 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 - 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丰富应用场景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广阔舞台[1]
隋永枫:不惧欧美技术垄断 十年铸就“大国重器”
杭州日报· 2025-06-30 10:30
核心技术突破 - 杭汽轮集团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HGT51F点火成功,打破美、德、日等国长期技术垄断 [3][4] - 该燃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技术均实现国产化 [6][7] - 燃烧控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在十级狂风等效气流中稳定燃烧,燃烧室温度达1330摄氏度,核心温度1700-2000摄氏度 [6] - 采用高温合金精密铸造、叶片表面涂层等创新技术解决400摄氏度温差的冷却难题 [6] 研发历程与团队 - 研发始于2014年,最初团队仅18人,现已发展为近百人的高学历跨学科团队,涵盖气体动力学、金属工艺学等专业 [8] - 累计投入超十亿元研发资金,三大核心部件试验均一次成功 [8][13] - 研发过程中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上万个零部件均实现国产化配套 [13] 产品性能与市场 - HGT51F燃机转子重15吨,转速达每秒100转,轴承振动精度控制在半根头发丝范围内 [5][6] - 首台商机将于2025年6月交付,用于连云港示范电站,预计年发电量超6亿度,可满足中等县城全年用电 [13] - 产品定位F级(主流商用级别),未来计划向更高级别发展 [16] 行业地位与影响 - 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此前完全依赖进口,单台价格达几十亿元 [7] - 该突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从工业汽轮机到燃气轮机的产业升级 [14][16] - 公司目标是与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国际巨头同台竞争,计划用5-10年实现技术超越 [16]
奔图发布“扛打系列”新品,护航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
环球网· 2025-06-28 14:19
新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公司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发布"扛打系列"新品,以"连续打印40万页、卡纸率低于0.02‰"的性能通过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定,成为达沃斯会议指定用机 [1] - 新品通过四大技术升级实现可靠性跃升:陶瓷低温加热技术使加热组件寿命提升2倍,能耗降低30%;多辊协同给纸系统卡纸率低于0.02‰;三重稳态传送技术确保高速打印时纸张定位精度达±0.1mm;高强度送稿器铰链经10万次开合测试无损耗 [3] - 智能系统同步升级,支持批量任务优化、12种文档格式转换,驱动无感安装时间缩短至90秒,适配10+国产系统、20余种办公软件,并与Windows国际体系无缝对接 [3] 市场认可与应用场景 - 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为公司颁发"世界卓越的扛打耐用打印机"证书 [5] - 新品在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期间完成72小时高强度文印保障工作,实现"零故障运行",此前已为博鳌论坛等20+国家级会议提供打印保障 [5] - 公司解决方案覆盖物流、医疗、金融等领域:物流领域实现千小时无故障打印;医疗行业5秒响应速度覆盖门诊全流程;金融政务场景集成可信计算3.0技术满足涉密文件安全打印需求 [5] - 公司已服务超500家百强企业,构建覆盖多领域的解决方案矩阵 [5] 自主创新与全球布局 - 公司2010年推出中国首台自主A4激光打印机,2024年攻克A3复印机技术,填补高端打印领域空白 [5] - 截至2025年,公司拥有全球6大研发中心、2000+研发人员,累计申请专利超6200项 [5] - 作为国内唯一掌握激光打印机全链条技术的品牌,公司培育300余家配套供应商,主导制定12项行业标准 [7] - 产品进入11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台,连续8年保持全球市场增速第一 [7] 服务体系与行业影响 - 公司构建覆盖全国400城、3000+服务网点的服务体系,配备专业工程师提供7×24小时响应 [7] - 新品推出"三年20万页"超长质保,远超行业平均标准 [7] - 公司以自主创新推动中国打印产业从技术跟跑到规则引领的跨越,为全球用户提供兼具性能与性价比的"中国方案" [7]
不仅要造大飞机,还要造更大的飞机
科技日报· 2025-06-27 09:12
大飞机战略意义 - 研制大飞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能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2] - 国产大飞机问世前,中国每年进口波音、空客飞机超200架,价值约200亿美元 [2] - 未来20年中国民航市场需要增加9000多架大飞机 [2] - 大飞机产业具有经济和科技乘数效应,能带动材料、电子、制造等数十个领域的技术突破 [2] - C919零部件数量达100多万个,1000多家企业、73所高校、111家科研单位近30万人参与研制 [2] - 技术自主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保障,大飞机技术受制于人将威胁国家战略安全 [3] C919发展现状 - C919已累计交付20架,开通20余条航线,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1] - 从立项到首飞,从适航取证到商业运营,C919已实现全面突破 [1] -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150座级大型客机 [1] 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大型客机超临界机翼设计与分析验证技术等100多项关键技术 [6] - 在技术应用方面开创66项国内"首次" [6] - 全时全权限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算法历经10年攻关,完成上千小时飞行测试 [6] - 完成极端气候环境试飞,包括43℃高温、-67℃低温、30节大侧风等严苛条件 [7] - 首次由中国机组驾驶中国设计的大飞机完成满足全球标准的自然结冰试飞 [7] 产业发展经验 - 采取"主制造商—供应商"研制模式,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8] - 构建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商用飞机产业体系 [8] - 坚持举国体制,70多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建立协同创新平台 [9] - 注重人才培养,建成超过万人的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 [9] 未来发展规划 - 中国民用飞机发展战略为"支线飞机—单通道干线飞机—双通道大型干线飞机"三步走 [10] - 大型远程宽体飞机正在开展初步设计 [10] - 未来20年宽体客机和窄体客机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占比分别为59%和41% [10] - C929远程宽体客机将面临更大推力发动机、更高等级电力系统等技术挑战 [11] - C929将采用大比例复合材料结构以提高经济性 [11]
西南铝:高质量发展写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公司发展历程 - 1965年7月1日公司前身冶金部一一二厂开工建设 [1] - 1969年至2000年陆续建成2号天然气炉、2800毫米热轧机、1.25万吨卧式挤压机、3万吨模锻压机等关键设备,综合产能达26.3万吨 [2] - 2000年后建成2100毫米热连轧、2000毫米冷连轧、4300毫米厚板轧机等项目,累计产能提升至70万吨 [2] - 2027年计划建成5条新生产线,综合产能将跃升至100万吨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 - 2015年实现6毫米至203毫米全厚度7050铝合金厚板工业化生产,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占比50%)并通过波音、空客等认证 [3] - 2021年起开发6B05汽车用铝板,获国内首个量产车身铝合金牌号认证,形成年产10万吨产能并通过赛力斯等车企认证 [3] - 产品覆盖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新能源汽车、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 [3] 经营与改革成效 - 2006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行业首家"百亿俱乐部"企业 [4] - 2016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300亿元 [4] - 2019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机电公司利润从91万元增至1723万元(增长18倍) [4] - 2022-2023年连续获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考核优秀 [4] 战略规划与党建 -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打造5条生产线 [2] - 2024年通过"三个强化"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强化党委领导作用及党员先锋作用 [5][6] - 未来目标包括建设"三大基地"、实现"七个一流"、年产量100万吨 [6]
从拼自主走向拼“性价比”,龙芯新一代处理器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6 15:24
产品发布 - 龙芯中科发布基于龙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3C6000系列、工控及移动终端处理器2K3000/3B6000M芯片 [1] - 新一代处理器实现性能与成本优化突破 性价比成为服务器领域选用主因 [1] - 3C6000系列单核/多核性能达到英特尔2021年16核至强Silver 4314和32核至强Gold 6338水平 综合性能达2023年市场主流 [1] 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设计优化实现14nm工艺达到7nm性能 [1] - 系统掌握通用处理器、图形处理器、AI处理器及基础软件设计核心技术 进入大力发展AI处理器新时期 [2] - 基于自主龙架构实现全场景产品矩阵 推动产业生态跨越式发展 [3] 市场应用 - 3C6000系列满足通用计算、智能计算、存储等多场景需求 已获央企/金融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用 [2] - 48家企业发布基于3C6000的服务器/存储/工控设备 部分产品核心元器件100%国产化 [2] - 产品将应用于党政、国防、金融、能源、电信、云计算、AI等关键领域 [2] 产业生态 - 北京市汇聚3400余家信创企业 构建"龙芯+统信"主流技术路线 [3] - 海淀区集成电路企业2025年1-5月营收同比增长20% 提供最高1500万元流片补贴 [3] - 自主指令集架构突破国外授权依赖 推动信息技术体系底座升级 [3]
获主办方认可 华为擎云HM940成天津夏季达沃斯中方办公支持电脑
环球网· 2025-06-24 15:13
夏季达沃斯论坛与华为擎云HM940 - 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吸引超过2000位政商学界领袖参与 [1] - 华为擎云HM940被选为中方办公支持电脑 体现对鸿蒙电脑创新能力的认可 [3] 华为擎云HM940的安全特性 - 搭载HarmonyOS5 系统内核获CCEAL6+认证(操作系统安全最高等级之一) 通过星盾安全架构构建分层分级保护体系 [4] - 提供硬件级全盘加密 数据安全访问 文件加密分享三重防护 支持设备查找功能(关机状态下仍可定位) [6] - 超级隐私模式可禁止应用访问摄像头 麦克风 位置服务 系统级AI助手"小艺"提升办公效率 [7] 技术创新与产品设计 - 跨设备协同技术实现与平板 手机互联互通 机身重量970g 厚度13.5mm 长续航快充设计 [7] - 鸿蒙生态设备数突破10亿 覆盖终端 生态 云的全场景安全体系成型 [8] 行业影响与产业启示 - 事件超越"办公设备"属性 展现中国在操作系统 基础软件 生产制造 生态建设的完整创新链路 [8] - 华为擎云通过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教育 医疗 金融 政务)推动自主创新商用终端发展 [8] - 中国科技企业以"安全+生态"双轮驱动重塑全球商用设备市场竞争规则 [8][9]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中国商业的“形神”进化
搜狐财经· 2025-06-24 12:46
商业模仿与创新 - 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揭示商业法则:模仿是起点,但止步于形似将导致失败 [1] - 索尼和三星通过"学其神"成功,而山寨企业因"仿其形"被市场淘汰 [1] - 华为剥离荣耀成为观察中国企业从模仿到超越的样本 [1] 荣耀的转型策略 - 独立初期荣耀陷入"华为影子"困境,产品逻辑和技术路径与华为高度趋同 [1] - 荣耀开始探索高端化、全球化,加速AI战略,将AI融入影像优化、续航管理等 [3] - 荣耀致力于从智能手机制造商转型为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 [3] 中国企业的进化路径 - 中国企业经历从代工模仿到自主创新,从追随西方到定义东方的转变 [3] - 华为引领全链路国产化,比亚迪全球销量登顶,展示品质、设计、科技的跃迁 [4] - 中国消费者不再只认低价,开始为品质、设计、科技、情感价值买单 [4]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 中国市场用40年走完西方200年的消费启蒙,催生独具特色的中国式营销 [5] - 中国商业的进阶之道在于"神形兼备",在全球化版图上开垦中国智慧生态 [5]
从 “工业重镇” 到 “数智引擎”:武汉软件产业增速领跑全国的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7:42
武汉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 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举行,汇聚1200名行业精英,签约项目金额超45亿元 [1] - 武汉软件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萌芽,已从"打工仔""包工头"主导蜕变为"创新者""领军者"主导 [1] - 武汉锚定"国产替代+技术跃迁"双轨战略,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 [1] - 软件产业成为武汉撕掉重工业标签的重要抓手,有望推动GDP突破三万亿大关 [2] 产业规模与增速 - 2024年武汉软件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国14个软件名城 [3] - 新登记软件企业超4.3万户,同比激增56.8%,占中部六省软件规模53% [3] - 武汉软件产业年均增速近20%,远高于全国平均10%的增速 [5][6] - 目标到2030年软件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跃居全国第一梯队 [5] 核心竞争优势 - 武汉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全国前茅,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提供人才支撑 [3] - 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如达梦数据从高校科研成果孵化而来 [3][4] - 政策吸引"华科系""武大系"企业回流,形成人才"回流效应" [4] 开源生态建设 - 2024年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与武汉RISC-V生态创新中心相继落户 [7] - 武汉完成"操作系统+芯片指令集"双开源基座布局,构建自主创新生态 [7] - 出台全国首个城市化开源建设方案,对优质开源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 [8] - deepin社区拥有750万全球用户,提供开源代码超2500万行 [8] - 目标到2027年突破10项开源技术,孵化300个开源项目,聚集200家开源企业 [9] 国产软件自主创新 - 达梦数据拥有授权专利超320项,软件著作权超370项,解决"硬件瓶颈"和"软件适配"难题 [10] - 益模科技是国内最大专业模具信息化软件供应商,源自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成果 [11] - 华科系工业软件企业群形成"研发在本地、辐射全国"的产业生态 [11] - 中部六省联合开展工业软件生态合作签约,推动国产软件突围 [12] 前沿领域布局 - 汽车软件领域:亿咖通科技推出车载AI大模型ECARX AutoGPT,技术搭载超870万辆车型 [13][14] - 地球空间信息:依托武汉大学等高校优势,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 [15] - 网络安全:国家网安基地打造"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 [16] - 区域协同发展:洪山区主攻智慧城市,武昌区拓展北斗和人工智能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