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

搜索文档
是什么吸引美国商界代表不断前往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29 11:24
中美经贸会谈动态 - 高级别美国经贸代表团本周将访问中国 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组织 波音公司 联邦快递高管及委员会会长谭森在列 [2] - 此次访问是自2023年4月美国加征关税以来 美国商界对中国的最高级别访问 [2] - 近期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杰米·戴蒙 英伟达CEO黄仁勋等美国商界领袖相继访华并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态度 [2] 美国商界对华态度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指出 中国创新对某些企业比市场更重要 中美研发链已高度整合 [2] - 谭森强调"不利用中国创新 企业就无法在全球竞争" 认为对华合作是"别无选择" [2] - 美国工商界认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 割裂两国经济联系违背经济规律 [3] - 130家美企调查显示 中国市场对维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 几乎所有受访企业认为没有中国业务就无法保持竞争力 [4] 中国市场吸引力 - 中国消费升级和制度型开放持续展现新价值 供应链展现出强大抗压能力和修复速度 [3] - 中国企业创新为美国企业提供升级机遇 特斯拉在上海建储能超级工厂 阿斯利康在北京设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4] - 链博会美国参展商数量同比增长15% 继续位居境外参展商首位 [4]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 - 中美经贸基础是经济结构深度互补 而非零和博弈 [4] - 中国高效供应链对美国家庭消费有积极意义 美企在中国市场有巨大营收空间 [4] - 中美经贸韧性源于共同利益和合作意愿 互利共赢本质在当前形势下更加凸显 [4][5] 全球经济发展需求 - 优化资源配置 适应技术创新 创造稳定环境都需要中美协同发展 [5] - 美国商界访华行动既体现对中美合作信心 也是对华盛顿矛盾政策的回应 [5]
共促中欧经贸相向而行
经济日报· 2025-07-26 10:21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现状 - 中欧双边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858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2600亿美元 [2]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连接亚欧的黄金通道 [2]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 [2] 中欧经贸互补性分析 - 欧洲在高端制造、精密仪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医药化工、奢侈品制造等领域拥有深厚积累 [2] - 中国具备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持续升级的消费能力 [2] - 中欧深度融合的产业协作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 [2] 中欧经贸合作新机遇 - 合作领域可进一步拓展至服务贸易、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第三方合作等领域 [2] -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成为欧洲企业拓展对华业务的"黄金通道" [3] -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后,安吉白茶、金华火腿、法国香槟等优质产品加速进入对方市场 [3] 欧洲企业在华表现 - 宝马、奔驰、大众等德国车企在华销售全球占比均超过30%,在华利润是本土利润的30倍 [3] - 欧洲化工、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占中国进口总量保持在30%以上,部分超过50% [3] - 中国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开放,为欧洲企业创造更稳定营商环境 [3] 中欧经贸挑战与建议 - 中欧经贸合作体量大,存在分歧摩擦,但应通过坦诚沟通管控和化解分歧 [4] - 近期欧洲一些国家出台的投资审查、技术限制等措施损害中国企业权益,也增加欧洲企业供应链风险 [4] - 中欧应共同抵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关税霸凌,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 [4]
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 和合共生(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12
(一) 百年变局之下,人类命运与共,"同球共济"、和合共生是人间正道。 以"供应链"打造"共赢链"——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之际,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行。现场共签署 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超过21万人次, 比上届增长5%……"链接世界、共创未来",彰显了共赢发展理念。 自2023年首届链博会开始,致力于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 动,搭建产供链国际合作平台,这一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 公共产品。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自2018年以来,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举办7届,累计超过 18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参展,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 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最近,多家国际民调机构调查显示,中国在 全球的好感度持续上升。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维护开放 ...
商务部4句话概括近年中美经贸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9:02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 - 中美经贸关系历经风雨,双方仍互为重要经贸伙伴 [1][6] - 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6883亿美元,服务贸易额1558亿美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18%和34.7% [6] - 中美贸易占各自份额有所下降,但双边贸易总体保持稳定 [6] 中美经贸合作本质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合作是唯一正确道路 [2][7] - 中美贸易是双方所需,部分领域短期内难以替代 [7] - 中美贸易和双向投资为两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企业利润 [7] 分歧与解决机制 - 中美经贸合作难免出现分歧和摩擦,对话协商是最好解决方式 [3][7] - 5月以来中美经贸团队在日内瓦和伦敦达成共识,推动关系回稳 [7] - 在元首通话共识引领下,中美能妥善管控矛盾并解决分歧 [7] 中方立场与应对措施 - 中方立场一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4][8] - 中国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7.2% [8]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可阻挡 [8] 未来合作方向 - 中美经贸关系需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8] - 中方愿与美方落实元首共识,加强对话沟通以增进合作 [8] - 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归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轨道 [8]
新的情况出现,中美贸易下降20%,王毅开门见山,送给美国12个字
搜狐财经· 2025-07-16 11:13
中美贸易数据 - 上半年中美贸易总值2.08万亿元 同比下降9.3% 二季度降幅达20.8% [1] - 上半年对美出口1.55万亿元 下降9.9% 进口5303.5亿元 下降7.7% [1] - 二季度贸易急转直下 20.8%降幅对依赖中美贸易企业造成压力 [1] - 6月进出口值从5月不到3000亿元回升至超3500亿元 同比降幅收窄 [1] 企业影响与应对 - 深耕中美市场企业面临订单骤减或供应链调整以应对关税成本上升 [1] - 近期经贸会谈取得进展 贸易出现回升迹象 [1] 国际经贸动态 - 美国威胁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及次级关税 若俄乌未达成和平协议 [3] - 北约多国计划通过军事援助"重新武装"乌克兰 [3] - 各国领导人表达对美国加征关税不满 谴责单边霸凌主义 [5] 中美关系走向 - 中美团队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成果 强调对话合作重要性 [3] - 王毅外长提出"对话合作是正道 互利共赢是归宿" [5] - 全球化背景下单边保护主义逆潮流 中美应作表率推动合作 [7]
跑出共赢加速度(观象台)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含回程),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1] - 中国境内128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通达26个欧洲国家229个城市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 [2] - 中欧班列(西安)2024年回程班列占比54%,2025年一季度升至60% [2] 中欧班列竞争优势 - 运输价格为航空的1/5,时间为海运的1/4,受自然环境影响小且稳定性高 [2] - 95306"数字口岸"系统将通关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提供全程保险、货物追踪等特色服务 [2] - 覆盖17个国家的131个还箱堆场,创新开行全程时刻表班列 [2] 中欧班列双向流通效应 - 去回程开行基本均衡,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改变早期重车去、空车回的局面 [2] - 哈萨克斯坦通过中欧班列获得直通太平洋出海口,波兰苹果14天运抵中国 [3] - 德国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吸引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2万多个就业机会 [3] 中欧班列对产业链影响 -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中欧班列驶向欧洲,德国精密机床助力中国智造 [3] - 哈萨克斯坦面粉进入中国家庭,波兰苹果更好打开中国市场 [3] - 促进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贸易伙伴,签署23个自贸协定 [3] 中欧班列战略意义 - 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实现多种铁路规则对接及多次口岸通关,依赖沿线国家支持 [2] - 体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制造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零"及RCEP生效 [3] - 推动中国与世界同频共振,形成"手拉手"合作共赢模式 [3]
中美“贸易休战”,有三点启示
环球网· 2025-07-04 23:44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 - 美国取消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恢复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出口 [1] - 中国商务部证实正依法审批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美方同步取消部分限制性措施 [1] - 中美"贸易休战"推进,科技股普遍上涨:楷登电子股价大涨6.1%创历史新高,三星股价跳涨近3% [1] 中美经贸互利性 - 2024年英特尔中国销售额占比达27%,高通近半数收入依赖中国市场 [2] - 中国市场需求为美国企业提供不可替代的增长空间,美国技术助力中国产业升级 [2] - 中美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互补网络效应,"中国制造"缓冲美国家庭通胀压力,"美国智造"拉动中国中高端需求 [3] 现存贸易限制问题 - 美方仍保留半导体、生物技术等领域限制,如"1017"规则要求含美国元素的光刻设备对华出口需申请许可 [3] - 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受限、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取消等措施扰乱国际供应链 [3] 产业合作前景 - 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两国经济总量超全球1/3,人口占近1/4) [4] - 国际社会期待中美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避免"脱钩"导致双输局面 [2][4]
美方取消多项对华禁令,王帆:不是恩赐也不是让步,是我们斗争来的
观察者网· 2025-07-04 17:58
美国对华出口限制调整 - 美国商务部通知相关企业恢复芯片设计软件、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对华出口,显示出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1]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承认此类政策调整是"谈判需要"和"极限施压策略"的一部分[2] - 中国商务部确认双方正在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美方已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2] 航空行业动态 - 特朗普政府允许通用电气航空恢复向中国商飞出口喷气发动机,另一家航空企业的对华出口许可证限制也被解除[6] - 分析师指出美国技术出口限制虽会短期推迟中国喷气发动机国产化进程,但将坚定中国自主自强的决心[6] - C919的国产化进程将继续推进,配套国产发动机也将加快发展[6] 科技自主化趋势 - 战略自主性与科技自主性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不受美方政策影响[6] - 美国暂停核设备供应商向中国核电站出口设备,包括西屋电气和艾默生[7] - "局部脱钩"仍会是一个常态,美国在高科技、军事等敏感领域对华展开竞争[7] 中美经贸关系展望 - 美国面临经济困难,重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9] - 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与国内政治考量相关,但已被证明是一种"错判"[9] - 中国采取"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原则,展现出韧性和原则性[10]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的发展不依赖于单一国家的合作,可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4] - 中国做好了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坚持互利共赢的根本原则[7] - 任何合作都必须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为前提[10]
从日内瓦声明到伦敦会谈:对话和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专家热评
第一财经· 2025-07-03 16:15
中美经贸会谈核心成果 - 双方在伦敦举行"非常专业、理性、深入、坦诚的"经贸会谈,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1] - 达成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及日内瓦会谈共识的框架协议,证明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关系本质[1] - 重申《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成果,包括同步大幅降低双边关税的共识[3] 会谈背景与机制建设 - 基于6月5日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用好已建立的经贸磋商机制[3] - 日内瓦会谈后建立的磋商机制为双方提供稳定沟通渠道,避免贸易摩擦升级[3] - 伦敦会谈是落实日内瓦会谈阶段性成果的具体行动[3] 分歧管控与措施调整 - 美方在日内瓦会谈后仍实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发动机技术禁售、限制留学生签证等打压措施[4] - 会谈推动美方撤销不利举措,减少误解误判[4] - 通过对话管控分歧,防止单边行动损害双方企业利益[4] 合作前景与经济影响 - 中美合作为两国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同时贡献全球经济复苏[5] - 实践表明"脱钩断链"违背经济规律,不符合两国根本利益[6] - 持续磋商将深化互信,为世界经济提供确定性[6] 合作原则与发展方向 -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磋商原则处理经贸摩擦[4] - 需摒弃零和博弈思维,以开放包容态度加强各领域合作[4] - 推动经贸关系向稳定、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4]
欧盟只给中国30天,必须解决稀土供应,中方不吃这一套,直接反将一军
搜狐财经· 2025-07-03 11:20
中欧稀土贸易争端 - 欧盟抱怨中国对欧洲稀土出口下降,对欧洲企业造成"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将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上重点讨论此问题 [1]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中国"将稀土武器化",鼓吹联合应对"中国冲击" [1] - 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要求中国30天内解决稀土磁铁供应问题,否则可能影响冯德莱恩7月访华计划 [1] - 欧洲汽车制造企业稀土磁铁库存仅能维持2到4周生产需求,部分工厂面临停工危险 [1] 中国应对措施 - 要求稀土企业上报核心专家名单并收缴护照,保护37项独有提纯专利 [3] - 升级稀土磁铁追溯系统,实施"每克稀土地图定位",附带"使用承诺书"防止转售军工领域 [3] - 对原产于欧盟等地区的不锈钢产品继续征收反倾销税5年,避免国内行业受外来冲击 [3][5] - 中国不锈钢行业今年普遍实现利润同比两位数增长 [5] 行业影响分析 - 中国是欧盟第三大不锈钢出口目的地,占欧盟总出口份额超15% [5] - 欧盟意图分散风险、拓展海外市场的计划屡次受挫 [5] - 稀土、锂、钴等关键资源供应链具有不可替代性 [5] - 反倾销税延续是公平贸易的宣示,旨在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