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

搜索文档
150亿估值独角兽,如何绕过IPO上市?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09 20:31
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计划 - 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方式获取上纬新材24.99%和37.00%股份,交易完成后将合计控制29.99%股份及表决权,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 [2][3] - 收购主体智元恒岳成立于2025年6月25日,股东包括智元机器人全资子公司智元盈丰(49.50%)、邓泰华控制的恒岳鼎峰(49.50%)和致远创新(0.5%) [5][6] - 借壳上市需完成八个关键步骤:恒岳鼎峰募资、要约收购剩余股份、发行股份/可转债、监管审批、满足业绩要求、资产置入等,前四个步骤预计耗时至少一年半 [14] 科创板借壳上市规则 - 标的资产需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且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累计不低于1亿元 [10] - 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权证等多种形式 [11] - 未盈利标的在上市后首次盈利前,控股股东三年内不得减持所获股份 [12] 交易细节分析 - 协议转让价格为7.78元/股,与停牌前价格一致,对应市值31亿元 [22] - 上纬新材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材料等,与智元机器人业务协同性存疑 [22] - 恒岳鼎峰采用"先锁价再募资"模式,后续需12亿元用于要约收购剩余股份 [22] 行业影响与公司特征 - 智元机器人案例为投资人和创业公司提供了新的退出思路,预计未来借壳或类借壳上市的明星企业将增多 [23] - 典型特征包括:高估值、豪华股东阵容、性感业务概念、较强资本运作团队,行业涵盖人形机器人、大模型、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 [26] - 宇树科技可能通过IPO路径保持"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地位,强调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收入规模 [17][18][19]
抢位科创板“具身智能第一股”?智元“闪电”入主上纬新材 借壳上市疑云待解
华夏时报· 2025-07-09 18:41
智元机器人资本运作 - 公司拟通过持股平台智元恒岳以"协议转让+要约收购"双轨模式获取上纬新材控制权,协议转让24.99%股份(来自SWANCOR萨摩亚)、0.6%股份(致远新创受让SWANCOR部分)及4.4%股份(致远新创受让金风投控部分),要约收购37%股份(149243840股),价格均为7.78元/股 [2][3] - 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邓泰华,复牌后股价20cm涨停至9.34元/股,市值达37.67亿元 [4] - 公司否认"借壳上市"说法,但业内人士认为此为借壳第一步,后续或推动上市公司收购核心业务完成实质借壳 [4][5] 产业链协同与资源整合 - 收购上纬新材可打通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材料供应保障、资本加持及客户资源拓展三大关键资源协同 [5] - 上纬新材主营业务为环保耐蚀树脂、风电叶片材料等,系全球环保耐蚀树脂主要供应商 [3] 公司背景与融资进展 - 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自带华为基因:邓泰华为前华为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彭志辉(稚晖君)系前"华为天才少年",B站粉丝超282万 [7] - 已完成9轮融资,最新轮次由腾讯领投,京东、上海具身智能基金等参与,老股东包括龙旗科技、卧龙电气等 [7] 产品商业化进展 - 2024年1月实现千台量产(双足人形机器人731套+轮式机器人269套),2024年商业化目标为营收数倍增长、出货量达数千台 [7][8] - 发布人形机器人灵犀X2,搭载多模态交互大模型硅光动语,具备语言互动与情感支持功能,定位AI技术发展方向头部企业 [8] 行业竞争格局 - 人形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包括宇树科技(拟科创板IPO)、智元机器人及港股优必选、越疆,行业普遍面临商业化落地难题 [5][6][8] - 宇树科技2024年5月完成股份制改造,被传筹备科创板IPO但未获官方确认 [6]
单日暴涨160%,换手率108%!周杰伦入驻抖音,2小时粉丝突破200万!幕后推手股价大涨...
雪球· 2025-07-09 16:29
市场行情 - 上证指数跌0.13%,深成指跌0.06%,创业板指涨0.16%,全市场成交额15274亿元,较上日放量528亿元 [1] - 影视院线、多元金融、互联网电商、银行、减肥药概念股涨幅居前,中船系、有色金属、存储芯片、稀土永磁板块跌幅居前 [1] 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 - 上纬新材复牌后20cm涨停,411万手封涨停 [3] - 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取得上纬新材控制权,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 [5] - 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董事长、CEO邓泰华 [5] - 该交易为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6] - 智元机器人回应称本次行动仅为收购控股权,不构成借壳上市 [6] - 投资者认为上纬新材的乙烯基树脂可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外壳,公司为国内乙烯基树脂龙头企业 [7] 周杰伦概念股 - 港股巨星传奇盘中最高涨幅超160%,截至发稿涨幅达134%,股价最高报17港元/股 [9][10] - 股价异动原因为周杰伦正式入驻抖音平台,账号"周同学"15分钟涨粉5万,发稿时粉丝突破300万 [11] - 巨星传奇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创办及控股,收入主要来自与周杰伦相关的业务,包括演唱会、广告代言及IP商品销售 [13] 宁德时代 - 港股宁德时代再创历史新高,大涨7.18%,盘中最高涨超8% [14] - 公司与吉利汽车签署全面电动化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动力电池技术协同、产品平台融合与供应链体系建设深化合作 [16]
戳破智元机器人借壳“幻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4:26
交易方案 - 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计划收购上纬新材66 99%股份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 实控人变更为智元机器人董事长邓泰华 [1] - 交易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通过协议转让受让29 99%股份 其中智元恒岳受让24 99% 致远新创合伙受让5% 转让价格均为7 78元/股 总价款9 41亿元 [2] - 第二步智元恒岳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增持37%股份 要约价7 78元/股 预计花费11 59亿元 累计耗资达21亿元 [4] - 协议转让后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放弃全部表决权 使智元恒岳仅凭29 99%股权即取得实际控制权 [3] 借壳上市可能性 - 市场猜测智元机器人可能借壳上纬新材成为"具身智能第一股" 但专业分析认为当前方案并非最优借壳路径 借壳条件尚不成熟 [1][2]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 未满《科创板注册管理办法》要求的持续经营3年以上条件 不符合重组上市基本要求 [8][9] - 具身智能企业商业化程度低 难以满足重组上市要求的财务指标(两年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或年收入≥3亿元+三年现金流≥1亿元) [10] - 历史数据显示并购估值显著低于IPO估值 2022-2024年重大资产收购标的平均市盈率仅13-16倍 远低于科创板IPO平均市盈率(2023年89 83倍 2024年36 76倍) [11] 市场反应与风险 - 公告后上纬新材股价20%涨停 逾225万手买单封板 部分投资者预期公司市值将从40亿元向智元机器人150亿元估值靠拢 预测至少7个涨停板 [1][5] - 智元机器人股东阵容强大 包括红杉中国 M31资本 上汽投资等机构 但各股东对并购估值可能难以达成一致 [11][12] - 类似案例光智科技收购先导电科(估值210亿元)最终失败 显示复杂并购存在环境变化 中小股东反对等风险 [10][11]
智元机器人否认拟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为借壳上市 称二者业务协同方案后续会对外公布
快讯· 2025-07-09 13:24
收购交易 - 智元机器人计划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份 [1] - 公司否认该交易构成借壳上市,称仅为收购控股权 [1] 业务协同 - 上纬新材部分业务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1] - 具体业务协同方案将在整合后对外公布 [1] 市场反应 - 交易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1]
昨夜,无数一级投资人无眠: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易主
虎嗅· 2025-07-09 12:37
股权变动与收购 - 智元恒岳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纬投控全资子公司SWANCOR萨摩亚所持1.0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24.99% [2] - 致远新创合伙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SWANCOR萨摩亚240.0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6% [2] - 致远新创合伙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金风投控1776.73万股股份,占总股本4.40% [2] - 智元恒岳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方式增持1.49亿股,占总股本37.00% [3] - 权益变动后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合计将拥有29.99%股份及表决权,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 [3] 收购方背景 - 智元恒岳成立于2025年6月25日,股东为智元盈丰(49.50%)、恒岳鼎峰(49.50%)和致远创新(0.5%) [5] - 智元盈丰为人形机器人独角兽智元机器人的全资子公司 [6] - 恒岳鼎峰由智元机器人董事长邓泰华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预计创始人及核心高管出资不低于50% [6] 借壳上市流程 - 科创板借壳上市需满足标的资产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且三年经营现金流净额累计不低于1亿元 [12] - 借壳上市需经历八个步骤:恒岳鼎峰募资、要约收购剩余股份、发行股份/可转债、审批、业绩达标、置入资产、置出业务、更名 [16][17] - 预计智元机器人核心资产可能在2年后通过重组上市方式登陆资本市场 [18] 交易细节 - 协议转让价格为7.78元/股,与停牌前价格一致,对应市值31亿元 [23] - 上纬新材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 [23] - 恒岳鼎峰采用"先锁价再募资"模式,后续需12亿元要约收购剩余股份 [23] 行业影响 - 智元机器人案例为投资人和创业公司提供了新的退出思路 [24] - 未来通过借壳或类借壳模式上市的明星企业可能增多 [24] - 此类企业特征包括估值高、现金多、股东豪华、概念好、想象空间大、业务性感等 [27][28]
孙广信卖卖卖,“新疆首富”位置快保不住了
商业洞察· 2025-07-05 10:14
核心观点 - 新疆首富孙广信旗下广汇能源近期频繁出售资产及股权,显示其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7][8][19][20] - 公司采取"透支式"分红策略,2024年分红39.76亿元超过当年29.61亿元净利润 [28] - 广汇能源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下滑逾四成,归母净利润下滑42.6% [32][33] - 孙广信的新疆首富地位受到挑战,2025年财富290亿元与米恩华家族持平 [42][43] 资产出售情况 - 7月1日以5.99亿元出售合金投资20.74%股份,较三年前7.5亿元买入价亏损约2亿元 [7][15][18] - 5月16日以62亿元出售广汇能源15.03%股权给"富德系",持股比例降至20.06% [20][2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流动负债217.4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96.98亿元 [21]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分红39.76亿元占净利润比例达134.27%,被质疑为缓解大股东资金压力 [28] - 一季度末账面货币资金40.98亿元,但短期借款96.13亿元,资金缺口明显 [29] - 计划投资164.8亿元建设煤炭利用项目,资金需求大 [30] - 大股东广汇集团累计质押10亿股,占其所持股份44.9% [38] 公司发展历程 - 广汇汽车曾是集团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营收超1300亿元但2024年退市 [45][46] - 目前广汇能源成为集团核心资产,拥有"煤、油、气"三种资源 [21][47] - 广汇物流2024年营收37.37亿元同比下降24.23%,业绩与能源业务联动 [48][49] 行业与市场表现 - 大宗商品价格处于新周期震荡筑底阶段,影响公司业绩 [50] - 市值从2022年近千亿下滑至不足400亿 [24] - 绿色能源发展趋势可能挤压传统能源业务空间 [50]
孙广信卖卖卖,“新疆首富”位置快保不住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03 20:32
核心观点 - 新疆首富孙广信旗下广汇能源面临资金压力,通过出售资产、引入新股东等方式筹措资金,但盈利能力下滑及高负债问题仍存[5][7][8] - 广汇能源近年采取"透支式"分红策略,2024年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例达134.27%,引发投资者质疑[13][14] - 孙广信个人财富缩水明显,2025年与米恩华家族并列新疆首富(290亿元),核心资产广汇汽车退市导致商业版图收缩[19][20][21] 资产处置情况 - 出售合金投资股份:以5.99亿元出售20.74%股权,较7.5亿元买入价亏损约2亿元,累计计提3.6亿元商誉减值[7][4] - 引入新股东:向"富德系"转让广汇能源15.03%股权获62亿元,持股比例降至20.06%[8][9] - 股权质押:广汇集团累计质押10亿股广汇能源股份,占其持股44.9%[18] 财务与经营状况 - 负债压力:截至2024年末流动负债217.45亿元(短期借款96.98亿元),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40.98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8][13] - 业绩下滑:2024年营收下滑逾40%,归母净利润29.61亿元(同比降42.6%),2025年一季度延续跌势[14] - 大额投资:计划投资164.8亿元建设煤炭利用项目,与债务压力形成矛盾[13] 分红政策分析 - 高比例分红:2021-2024年累计分红163亿元,2024年分红39.76亿元超过当年净利润[13] - 分红趋势:分红金额从2022年51.97亿元降至2024年39.76亿元,但分红率从45.84%升至134.27%[13] 商业版图变化 - 核心资产更迭:广汇汽车退市后,广汇能源成为主要支柱,2023年贡献广汇集团2100亿元营收中1300亿元[20][21] - 附属公司表现:广汇物流2024年营收37.37亿元(同比降24.23%),净利润5.09亿元(同比降12.76%)[21]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腰斩”后,德固特官宣“跨界”收购浩鲸科技
大众日报· 2025-07-02 18:09
资产重组概况 - 德固特作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商,主营业务为节能环保装备及专用定制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而浩鲸科技为国际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面向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及政企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2] - 双方客户重叠度极低,德固特此前从未涉足软件业务,并购后需解决技术基因冲突问题 [2] - 公司称收购基于长远战略布局,旨在通过浩鲸科技的数字化能力拓展增长空间,目前正就技术适配性进行初步研究 [2] 市场关注焦点 - 市场对交易目的存在争议,部分观点认为浩鲸科技可能通过此次并购实现"借壳上市" [3] - 浩鲸科技前身为中兴软创,曾在新三板挂牌后摘牌,两次启动IPO未果,2021年和2023年分别启动上市辅导但进展有限 [4] 财务表现分析 - 德固特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1 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3 24% [4] - 公司解释业绩波动主因2023年末合同交付延迟导致2024年同期基数偏高,剔除该因素后2025年一季度营收呈增长态势 [6] - 2024年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下降0 7%,与营收同比增长64 21%形成背离,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 54亿元同比下降34 63%,与净利润150 15%的增速存在显著剪刀差 [6]
借壳上市门槛有多高?这些硬性指标让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搜狐财经· 2025-06-21 20:13
借壳上市案例 - 中基健康拟收购新疆新业能源化工不少于75%股权 成为2025年初A股市场首例借壳上市案例 [2] - 中基健康借壳前市值仅23.22亿元 符合壳公司股本小、股权分散、市值低的典型特征 [2] 借壳上市核心条件 - 收购方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需持续经营3年以上 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2000万元 [3] - 主板重组上市标的资产需满足近三年净利润均为正 累计不低于1.5亿元 最近一年不低于6000万元 [3] - 注入资产总额需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前资产总额100%以上 [3] - 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财务报告无保留/否定意见 [3] 借壳上市市场现状 - 2021年至今仅14家公司披露借壳公告 其中3家失败 2024年全年无借壳案例 [4] - 全面注册制下IPO常态化 企业更倾向直接上市而非借壳 [4] - 国资背景企业借壳案例(如中基健康)体现战略整合价值 非单纯财务驱动 [4] 借壳上市操作难点 - 监管对"现金重组"补强 堵截规避监管的漏洞 [4] - 壳公司隐性债务及资产质量问题可能成为潜在风险 [4] - 借壳标准已接近IPO要求 导致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