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改革

搜索文档
新公司法实施一年 5家保险公司监事会相继退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6:03
公司治理架构变革 - 新公司法实施后保险公司逐步取消监事会 中国人保 泰康保险 大家保险集团 日本财险及中国太保相继宣布不再设立监事会 [1]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不再强制要求设立监事会 [2] - 五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 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在2024年同步撤销监事会 职能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 [2] 审计委员会职能强化 - 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机构 由独立董事占多数 承担财务审核 审计监督及内部控制评估职责 [3] - 相比监事会 审计委员会具有信息优势与独立性优势 能更有效制衡公司内部决策 实现嵌入式监督 [3] - 治理模式变革源于政策驱动与企业成本效率优化需求 可减少管理层级并节省监事薪酬开支 [2] 董监高责任风险与保险需求 - 新公司法强化董监高合规义务 董事高管因重大过失造成第三方损害需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 - 新公司法第193条首次规定公司可为董事职务赔偿责任投保责任保险 并要求董事会向股东会报告投保细节 [4] - 2024年上半年A股超过270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或拟购买董责险 平安产险收到询价近1000件同比增长24.1% [4][5] - 2024年已采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达1397家创历史新高 投保率达26%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 [5]
格林大华期货早盘提示-20250728
格林期货· 2025-07-28 07:30
行业投资评级 - 宏观与金融板块全球经济品种投资评级为偏多 [1] 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保持上行方向,中国作强国内大循环、整治内卷式竞争,美国零售销售增长、制造业扩张且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欧洲央行已降息8次、德国工业产出增长,美国发布《AI行动计划》且Meta准备砸数千亿美元建设大型数据中心 [1] 重要资讯总结 人工智能相关 - 特朗普政府发布23页AI行动计划引用“不惜一切代价”表述,将人工智能视为重塑全球力量平衡的零和博弈,最大挑战是能源需求激增,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从2023年占全美4.4%飙升至2028年的6.7%-12% [1] 美股财报相关 - 美股已有30%的公司公布业绩,84%的企业每股盈利(EPS)超预期,79%营收超预期,本轮财报中营收端惊喜创4年最强 [1] 韩国市场相关 - 韩国政府以“日本经验”为蓝本推进公司治理改革,7月单月外资净流入超30亿美元,KOSPI年内涨逾3%,总市值重返2万亿美元 [1] 日本市场相关 - 日本央行内部人士重新考虑年内再次加息可能性,美日达成关税协议推动日股创新高但多项技术指标亮起红灯 [1] 欧洲市场相关 - 欧洲小盘股地域分布优势明显,60%收入来自欧洲,地域封闭性提供天然保护屏障,欧元升值冲击相对有限,欧洲中小型企业已连续10周录得净流入 [1] 黄金市场相关 - 未来金价冲高关键在于ETF资金流入能否重新点燃 [1]
换届!英大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25 18:42
公司治理调整 - 英大基金董事会成员由7人增至9人 最近12个月内变更比例超过50% [2] - 股东方英大集团一次性委派4名新董事进入董事会 同步替换2名老董事 职工董事席位也完成更替 [2] - 调整后董事会规模净增2人 成员完全洗牌 股东委派董事占比显著提升 [2] - 撤销监事会的举动成为新《公司法》实施后行业治理优化的先行样本 [4] 业务结构分析 - 英大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达446.11亿元 占总规模的73% [3] - 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仅9.71亿元 占比不足1.6% 业务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3] - 范育晖从职工董事转为股东委派董事 权责边界厘清使其更能聚焦业务战略落地 [3] 未来发展展望 - 新入董事具备投资管理、风险管控等背景 可能助力探索能源主题权益产品、绿色金融等特色赛道 [3] - 撤销监事会通过减少监督层级提升决策效率 为战略快速落地铺路 [3] - 公募行业竞争将更聚焦治理效能与业务特色的双重优势 [4] - 治理改革若能与业务转型形成合力 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4]
上海电气: 上海电气关于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及附件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3 00:16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 公司拟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核委员会行使原监事会职权[1] - 修订公司章程及附件《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1] - 修订内容包括将"股东大会"统一调整为"股东会","半数以上"调整为"过半数",删除"监事""监事会"等相关表述[2] 公司章程修订内容 - 法定代表人制度调整: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辞任视为同时辞去法定代表人[3] - 高级管理人员范围扩大: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总审计师、首席运营官、董事会秘书、总监等[5] - 股份发行方式调整:将"公开发行股份"改为"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非公开发行股份"改为"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7] 股份回购与转让规定 - 明确六种允许回购股份的情形,包括减少注册资本、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18] - 公司合计持有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A股股份总数的10%[21] - 董事、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所持本公司同类股份总数的25%[24] 股东权利与义务 - 股东享有股利分配、表决权、监督权、查阅权等权利[28] - 股东会决议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及救济程序[30][31] - 控股股东需遵守九项规定,包括不得占用资金、不得违规担保等[35] 股东会议事规则 - 年度股东会应于会计年度结束后六个月内召开[46] - 股东会通知需提前20个工作日发出,临时股东会提前10或15个工作日[48] - 单独或合计持股10%以上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47] 表决与决议机制 - 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特别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通过[61] - 关联股东应回避表决,其代表股份不计入有效表决总数[63] - 同一表决权出现重复表决时以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78]
3373亿元巨额收购告吹,7-11便利店不卖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20:49
收购案终止 - 加拿大便利超商巨头ACT撤回对日本7&i近4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73亿元)的收购提案,原可能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并购案[1] - ACT指责7&i在一年谈判中提供有限尽职调查机会,管理层接触程式化且缺乏信息,特别委员会与伊藤家族拒绝真正讨论[1] - 7&i回应称ACT单方面终止协商,对公告中的不实描述难以认同[1] - 收购撤回后7&i股价暴跌9.16%,创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ACT股价则飙升17%[1][10]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便利店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运营效率替代规模成为核心竞争力[2] - 日系便利店三强分化:罗森单店日均销售额58.4万日元(五年连涨),全家客单价提升4%,7-Eleven客单价降0.1%[2] - ACT旗下Circle K以3.8%门店份额居全美第二,7&i以8.5%份额居第一[5] - ACT单店日均销售额比7-Eleven高出18%[6] 公司经营状况 - 7-Eleven日本2025财年Q1营收2234.74亿日元(同比降0.7%),营业利润545.32亿日元(同比降11%),连续五季度负增长[10] - 7-Eleven中国门店数远不及本土品牌,销售额增速从2023年30%跌至2024年19.7%[10] - 7&i进行领导层洗牌,任命美籍CEO Stephen Dacus替换日籍社长[12] - 7&i以8147亿日元出售超市业务"YORK Holdings",计划2026年分拆北美7-Eleven业务上市[12] 收购过程与影响 - ACT近十年完成17起跨国并购,若成功收购7&i将在北美形成压倒性优势[6] - 7&i曾拒绝ACT每股14.86美元报价,后ACT提价至18.19美元仍被拒[6] - 高盛担任ACT财务顾问,摩根士丹利等为7&i提供咨询,交易失败导致各方损失数千万至数亿美元佣金[7] - 三井物产错失以约10亿美元出售所持7&i2%股权的机会[7] 日本市场特殊性 - 收购案体现日本市场特殊性和外资收购日企的复杂性[8] - 日本2025年上半年并购市场交易额达2320亿美元(同比增超两倍),推动亚洲并购总额至6500亿美元[8] - 7&i考虑通过管理层收购(MBO)实现私有化以抵御外资收购,已获日本金融机构和伊藤家族资金支持[8]
今年全球最大并购案告吹:Seven&i拒谈致加企弃购,投行错失数亿佣金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7:43
交易终止影响 - 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limentation Couche-Tard Inc终止收购日本Seven & i Holdings Co,导致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损失数千万至数亿美元佣金收入[1] - 高盛作为Couche-Tard财务顾问,原计划为其6.77万亿日元(约460亿美元)收购要约提供咨询服务[1] - 摩根士丹利联合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为Seven & i提供咨询,野村控股等机构深度介入交易环节[1] 市场反应与公司策略 - Seven & i股价暴跌9.16%,创三个月最大单日跌幅[2] - Seven & i计划通过股票回购、战略合作及北美业务IPO等方式,在2030财年末实现2万亿日元股东回报[2] - 三井物产错失以10亿美元出售Seven & i 2%股权的机会,Seven Bank 10%股权将以300亿日元(约2.08亿美元)出售给伊藤忠商事[2] 日本并购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日本并购交易额达232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两倍,推动亚洲并购总额至6500亿美元[2] - 日本政府修订《公司法》推动公司治理改革,要求提升盈利能力并优化股东参与机制[2] - 低利率环境刺激外资与私募股权活跃度,丰田、日本电信电话等企业推动上市子公司私有化[3] 投行业务布局 - 摩根士丹利增设专项融资部门并引进精英交易员,高盛强化在日团队以应对并购热潮[3] - 日本市场的相对稳定性被视为全球资本重要布局方向,佣金收益对投行亚太区盈利至关重要[3]
日本参议院选举民调预警“政治地震” 6.8万亿美元日股市场迎考验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0:33
日本参议院选举对股市影响 - 执政联盟可能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 导致日本股市持续下跌 东证指数7月下跌1.2% [1][2] - 历史数据显示执政党失去多数席位时市场需35-75天触底 期间平均跌幅8% 若获胜则15天内触底 [1] - 政治不确定性已导致日本股票表现逊于MSCI世界指数 [1] 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 - 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 钢铁铝关税达50% 已冲击日本出口并增加技术性衰退风险 [5] - 政府若弱势可能拖延8月1日前贸易协议达成 加剧市场波动 [1][2] - 日元本月表现最差主要货币之一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17年新高 [1] 公司治理与行业影响 - 选举结果可能改变公司治理改革方向 该改革原是股市上涨关键动力 [5] - 右翼政党推动经济模式变革 主张提高股东利润分配比例 [5] - 消费类股票或受益于反对党降低食品销售税政策 出口企业可能因日元贬值获利 [7] 社会情绪与市场结构 - 民粹主义情绪蔓延 收入再分配将成为重要政策主题 [7] - 极右/极左政党势力壮大可能导致日元、债券、股票"三重下跌" [7] - 6.8万亿美元规模股市受影响路径复杂 不同行业将现分化 [7]
如果民调结果成真,日本大选后日股或将“长期下跌”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08:54
日本参议院选举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日本首相石破茂领导的执政联盟可能在本周末的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 若失利将拖累该国价值6 8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场 [1] - 本月日本股市表现已落后于MSCI全球指数 东证指数在三个月上涨后下跌1 2% 政治不确定性侵蚀投资者信心 [1][4][5] - 历史数据显示执政党若失去多数席位 市场需要35至75天触底 期间平均总跌幅达8% 而执政联盟获胜则仅需15天触底 [4] 金融市场联动反应 - 政治冲击与贸易紧张局势共同施压市场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7年高点 日元成为本月表现最差的主要货币之一 [1] - 三井住友信托银行警告可能出现股债汇三杀局面 极右翼和极左翼政党势力壮大将加剧三重下跌风险 [6] - 潜在积极因素包括日元走弱利好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出口商 在野党削减食品消费税议程可能提振消费类股 [6] 公司治理改革与民粹主义影响 - 选举结果可能改变自民党在公司治理改革方面的立场 这一风险被投资者低估 [7][8] - 日本选民不满情绪助长民粹主义 三世党等新晋政党主张改变利润过度流向股东的经济模式 [8] - 百达资产指出日本正经历西方式民粹主义崛起 收入再分配将成为关键主题 经济从通缩转向通胀加剧社会矛盾 [8]
韩国将严厉打击非法股票交易
北京商报· 2025-07-10 00:37
韩国金融机构联合打击股价操纵 - 韩国三大金融机构(金融委员会、金融监督院、交易所)将在本月30日前成立"操纵股价联合打击整治工作组" [1] - 工作组将针对重要操纵案件从头开始联合调查 解决此前因权限分散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1] - 三大机构宣布对不公平交易、非法做空、虚假披露等行为适用"一次违法终身退市"原则 [2] 韩国股市表现与政策背景 - 韩股收于3133 74点 创近四年新高 较前日上涨0 6% 成交额达12 5万亿韩元 [2] - 2024年初韩国股市曾深陷困境 外资连续9个月净流出超300亿美元 KOSPI指数4月探底至2284 72点 [2] - 李在明政府提出"KOSPI 5000点"目标 推出三大改革措施 [3] 公司治理改革措施 - 修订商法强制注销库存股 对高股息企业减税 强化董事受托责任 [3] - 高盛测算改革有望使KOSPI市盈率从9 3倍修复至12倍 [3] - 新《商法》明确董事对股东负有"受托责任" 现行法律仅要求对"公司"负责 [4] 经济刺激与AI投资 - 推出30万亿韩元(约1587亿人民币)补充预算 包括向全民发放25-35万韩元现金补贴 [3] - 计划投资100万亿韩元发展AI 目标开发韩国大型语言模型并开放源代码 [3] 卖空监管动态 - 韩国3月31日全面取消股市"裸卖空"禁令 此前2023年11月因发现外资银行违规而全面禁止 [5][6] - 法国巴黎银行和汇丰银行因"裸卖空"被罚2030万美元 [5] - 非法获利50亿韩元(约2465万人民币)以上者将面临5年至终身监禁 [6]
减持中日!晨星基金押注韩国市场 看好十年回报率超10%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1:42
基金经理持仓调整 - 晨星财富基金经理马克·普雷斯科特正在减持中国和日本股票 同时增持韩国股票 押注韩国将在未来十年为新兴市场和亚洲市场提供最佳回报 [1] - 预计未来10年韩国股票的年回报率将达到11%-12%(以美元计) [1] 韩国市场吸引力分析 - 韩国的关键吸引力在于与人工智能热潮相关的科技股 以及新出现的推动企业改革的政治意愿 [1] - 基准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今年已上涨30% 成为2025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股指之一 [1] - 全球基金在5月和6月总统李在明当选前后向韩国股市投入了约30亿美元 [1] - 韩国公司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不到11% 而中国为26% [4] 政治与政策因素 - 新政府加大努力改善公司治理标准并提高股票估值 [1] - 政府通过"价值提升"计划推动公司治理改革立法 议会上周批准的法律修改将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对小股东权利和家族经营财阀主导地位的担忧 [4] - 自李在明当选以来政府更加稳定 为缩小"韩国折价"采取的协调措施使韩国市场更具吸引力 [4] 行业与公司聚焦 - 看好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 认为它们是生产对人工智能至关重要的高带宽内存芯片的制造商 而且估值偏低 [4] - 韩国具有与中国类似的一些估值吸引力 但基本面更强 没有房地产行业的拖累 也没有围绕股东治理的问号 [4] 市场风险与历史波动 - 去年12月前总统宣布戒严引发政治动荡后 加上特朗普关税的进一步拖累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在4月的两周内下跌约13% [5] - 控股股东可能会抵制更深层次的改革 尤其是在资本管理方面 并可能继续以保守主义或未来并购为借口压制股息 [4] 长期投资主题 - 将韩国视为一个强劲的长期投资主题 新政府已承诺进行财政改革 这也应有助于消费者和银行业 [5] - 认为这只是重估故事的开始 就资金流动和潜在重估而言 这只是冰山一角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