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
中国环境报· 2025-10-16 09:43
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意义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被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 - 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技术变革、制度创新、市场体系的系统性协同重构绿色发展范式 [1] 技术变革的驱动作用 -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2024年达到28.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 [2] - 计划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2035年达到30%以上 [2] - 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 [2] - 截至2023年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下降26%,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约60% [2] - 技术融合催生出虚拟电厂、产品碳足迹追踪等30余种新业态 [2] 制度创新的保障机制 - 2024年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确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3]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 [3] - 2024年1月1日起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 [3] - 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1.9万件,判决生态赔偿资金共计96亿元,同比增长87.5% [3] 市场体系的载体功能 -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 [4]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35%,共享经济规模突破3.8万亿元 [5] - 2024年国内发行绿色债券共计6814.33亿元,托管规模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57% [5]
创新长三角地区干部队伍激励机制
新华日报· 2025-10-16 07:22
文章核心观点 - 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安徽三地围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探索创新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激励政策 这些实践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并为江苏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长三角地区干部激励创新举措 - 上海市建立快查快办绿色通道并制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工作指引 细化容错情形与程序 完善澄清正名和诬告陷害查处机制 临港新片区对紧缺急需公务员职位实施聘任制改革 实行协议年薪一职一薪薪酬政策 杨浦嘉定等区推动绩效奖金向一线倾斜 着力打破基层干部职业发展限制 推行享编进编职级晋升成长路径 构建分层分类表彰体系 [2] - 浙江省建立问责调查与容错纠错评估同步启动机制 明确6类21种具体容错情形 杭州市发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 永嘉县探索差异化乡镇补贴政策 仙居县推行以职培优激励机制 宁海县建立小功常奖有功重奖特功特奖一事一奖快速响应机制 [3] - 安徽省制定省级典型案例指导机制 细化不予问责从轻问责等情形认定标准 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交流任职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合肥市坚持注重实绩兼顾资历择优晋升持续激励相对平衡原则加大职级晋升力度 滁州市定远县开展干部之星评选实施七个一表彰工程 [3] 长三角地区干部激励共性特征 - 制度设计系统化 构建省级指导意见地方实施细则部门操作办法三级政策框架 形成事前备案事中监督事后评估工作闭环 借助正负面清单细化操作指引 [4] - 激励方式多元化 物质激励体现差异化如上海探索市场化薪酬制度 政治激励注重贯通化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荣誉激励实现体系化构建分层分类表彰体系 情感激励突出人性化建立回访教育机制 [4] - 实施路径数字化 考核评价趋于精准量化如上海运用一网统管抓取干部实绩数据浙江形成领雁指数安徽建立实绩档案 数据驱动助力科学决策如上海搭建社区云平台 流程管理持续优化再造 [4] 对江苏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启示 - 强化制度创新完善激励体系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细化容错情形和程序 突出基层导向推动激励政策向一线倾斜提高基层干部待遇 打通职业发展通道打破基层干部晋升瓶颈 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常态化机制 [5] - 注重精准施策提升激励效能 优化差异化激励措施设计精准化个性化方案 强化及时奖励建立一事一奖等快速响应机制 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 加强对干部全过程关心与引导完善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 [5][6] - 推动区域协同促进创新联动 推进干部跨区域交流建立常态化挂职锻炼与跟班学习机制 促进培训资源实践基地等共建共用 加强标准互认探索建立区域互认考核评价与职级晋升标准 加强各地区在激励机制方面交流互鉴 [6] - 深化数字赋能提高管理效能 建设集管理考核评价激励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建好用好干部数字画像整合考核监督奖励等信息 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考核奖励晋升等环节 强化数据分析加强对干部队伍状况研判 [6]
第二批“8+1”联动创新区浮出 上海更大范围释放自贸区制度红利
上海证券报· 2025-10-16 02:35
政策范围与规模 - 上海增设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8个重点区域及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作为第二批联动创新区,形成“8+1”格局 [1] - 《方案》提出“两张清单”,包含复制推广清单和自主改革清单,共涉及86项改革任务举措 [1] 制度创新与改革特征 - 制度创新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金融开放等多维度协同推进 [2] - 改革以“制度红利”替代“政策洼地”,通过优化整体营商环境和构建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长期竞争力 [2] - 政策从“条款”落地为“区域实践”,鼓励各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开展差异化探索,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新格局 [2] 金融开放与跨境资金流动 - 联动创新区将探索优化上海市内FT账户适用范围拓展名单的申请流程 [3] - 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支持主办企业代境外成员办理集中收付业务 [3] - 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符合条件企业可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不再逐笔办理签约登记 [3] - 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境外金融同业跨境拆出短期人民币资金 [3] - 允许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与其下设的SPV共享外债额度 [3] 数据跨境流动管理 - 在国家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允许金融机构向境外传输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日常经营所需数据 [3] - 优化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探索建立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制度和标准 [3] - 支持企业和个人因业务需要且符合国家要求时向境外提供数据,并探索“来数加工”等新业态 [3]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 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 [4] - 支持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 [4] - 支持静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 [4] - 支持长宁发展平台经济 [4] - 支持普陀集聚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 [4] - 支持青浦发展“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 [4] - 支持嘉定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4] - 支持金山发展化工新材料 [4]
创新开路 破局而立——安徽自贸试验区五周年观察
新华网· 2025-10-15 22:17
制度创新成果 - 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 [1] - 首创“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新模式和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等集成改革 [2] - 创新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口危险化学品智慧检验模式,将企业进口危化品原料周转周期缩短5天,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 [2] - 建立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模式,服务外国专家超2万人次 [2] 对外开放成效 - 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21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38.1% [1][4] - 30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在区内设立39家企业 [4] - 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22.3%提高到2025年前8个月的31.1%,带动全省进出口从全国第13位跃居第9位 [3] - 采用“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缩短20%通关运输时间,降低约30%物流成本 [3] 市场主体与产业发展 - 市场主体达8.4万家,是设立之初的2.7倍,高新技术企业达3426家,是设立之初的2.3倍 [1][6] - 集聚5家整车企业,带动2024年1至8月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和汽车出口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3] - 新型显示产业2024年实现营收超1400亿元,同比增长31.2%,面板产能约400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二、长三角第一 [6] - 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集聚全国约三分之一的量子企业 [6] 贸易投资便利化 - 实施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企业跨境付款办理时间从3到5个工作日缩短至半天到1个工作日 [6] - 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 [2]
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开幕
解放日报· 2025-10-15 09:48
记者 徐心远 杜晨薇 昨天,2025张江药谷产业生态全球推介会暨2025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源头创新链聚全球论坛开 幕。会上集中发布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创新举措与创新服务,助力张江药谷加快建设成为"全球创新药 械首发地、科学家创业首选地、制度改革首创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为系统推进高端 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发布《浦东新区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实施方案(2025— 2027年)》。该方案明确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构建"1+3"园区布局,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能级,张江药谷综合服务中心也在当天正式揭牌。 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出席活动。 ...
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
中国环境报· 2025-10-14 11:2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正通过技术变革、制度创新和市场体系三大支柱的系统性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1][5][6] 技术变革驱动 - 技术变革通过替代效应、增效效应和创造效应构成绿色转型的底层动力架构 [2] - 替代效应推动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2024年达到28.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计划2030年达到25%左右,2035年达到30%以上 [2] - 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 [2] - 增效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截至2023年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下降26%,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约60% [2] - 创造效应催生新能源装备、碳捕集等30余种新业态,与5G、AI等技术融合注入绿色动能 [2] 制度创新保障 - 制度创新通过产权制度、价格机制和司法协同构建系统性框架 [3] - 产权制度方面,2024年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全国碳市场全年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 [3] - 价格机制方面,2024年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体现电力多元价值的价格体系 [3] - 司法协同方面,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1.9万件,同比下降5.4%,判决生态赔偿资金96亿元,同比增长87.5% [3] 市场体系构建 - 市场体系通过要素流通、产品迭代和资本循环三大维度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 [4][5] - 要素流通维度,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 [4] - 产品迭代维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35%,共享经济规模突破3.8万亿元 [5] - 资本循环维度,2024年国内发行绿色债券共计6814.33亿元,托管规模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57% [5]
“穿越”千年外贸史,粤博“广东外贸一千年”大展即将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8:11
此展将遴选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珍藏超200件(套)文物,通过文物实证与制度演进的双 重叙事,将千年来广东对外贸易及其制度演变娓娓道来,包括"南海I号"沉船出水的南宋金项饰、明梁 庄王墓出土的明金锭等。展览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从唐代市舶制度到明清朝贡体系,从广州—澳门体系 到"一口通商"政策的推动,从改革开放突破到自贸区创新实践,聚焦制度创新对贸易发展的持续推动作 用。 在现代中国突破重围、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广东成为关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外贸环境相对封闭,为 了推动中国的出口,拓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广交会在广州诞生,并成为了中国对外展示产品 和进行出口贸易的重要平台。1978年后,广东凭借"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率先突破传统外贸体制,开 启了外贸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 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又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展览面积达 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过3.2万家,都创立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 (原标题:"穿越"千年外贸史,粤博"广东 ...
深圳:开放促创新 打造共赢新格局
新华社· 2025-10-07 14:00
近年来,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引进来"与"走出去",开放引领打 造共赢新格局。 记者:李思佳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在全球第一大港感知开放新脉动
新华网· 2025-10-06 19:13
港口运营表现 -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截至9月11日已突破3000万标准箱 较去年提前23天刷新历史纪录 [1] - 8月单月吞吐量首次突破400万标准箱 [1] - 港口日均靠离泊船舶近300艘次 [2] 业务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 光伏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 推动作业量增长 [1] - 服务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外贸动能释放 枢纽地位和作用凸显 [1] - 9月下旬3000多辆汽车从梅西滚装码头出口至欧洲 拓展国产汽车出口物流通道 [1] 航线网络与物流效率 - 集装箱航线总数超300条 联通全球五大洲主要港口 [2] - 开通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 延伸至北冰洋 [2] - 新航线至弗利克斯托港单程运输时效仅需18天 较中欧班列25天 苏伊士运河40天等大幅缩短 [2] - 海铁联运线路超110条 辐射全国16个省份的68个地市 服务半径拓展至西安 重庆等内陆地区 [2] - 新能源汽车从重庆通过海铁联运至港口出海仅需3天 较传统方式节省近2周时间 [2] 技术创新与运营优化 - 双芯智慧大脑支撑远控桥吊 无人集卡等智能设备高效运转 [3] - 易港通方案使外集卡在港区内偏航率降低10%以上 港区闸口通行效率提升7% [3] - 率先推行船舶靠泊预约制 实现船到即作业 优化作业节奏缓解高峰拥堵 [3] - 与航运公司 口岸单位建立多方协同机制 推进数据互通 提升运输链条效率 [3]
无锡“六优六免”新政落地 为无偿献血者送上暖心就医礼包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9:32
据统计,政策推行仅两个月,全市已累计为荣誉证持有者提供服务1340人次,减免医疗费用2.4万 元。此外,2025年上半年,无锡地区共为献血者及其亲属办理用血直免662例,直免金额达48.64万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10月全国"跨省异地用血减免"功能上线以来,无锡已为来自河南、安徽等14 个省份的62名献血者办理跨省血费减免,金额达6.47万元。 "现在看病取药排队时间短了,心里踏实多了。"在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李先生感慨道,"以前优待感 不强,现在'六优六免'是真正为我们着想。" 从"有优待"到"真方便",无锡用制度创新回应着每一位热血奉献者的善意。"六优六免"不仅是一张 就医福利清单,更是一座城市对奉献精神的温情回馈,成为太湖之畔"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钱宁 宁) 2025年盛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里,市民王先生在就诊时惊喜地发现,挂号费和部分检查费用被 自动减免。原来,他持有的"江苏省无偿献血荣誉证"被医院系统自动识别,让他切身体验到了无锡市新 推出的"六优六免"就医优待政策带来的便利与温暖。 这一暖心举措,源于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当天,无锡市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的"六优六免"就医 优待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