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

搜索文档
5月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创新高 产业链推进协同创新
证券日报· 2025-06-24 00:31
光伏行业装机数据 - 1-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197.85GW,同比增长近150% [1] - 5月单月新增装机92.92GW,环比增长105.48%,同比大涨388.03% [1] - 1-2月合计新增39.47GW,3月新增20.24GW,4月新增45.22GW [1] - 5月单月装机规模创历史新高 [1] 政策影响分析 - 国家能源局1月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5月1日前并网项目可享受全额上网补贴 [1] - 国家发改委2月发布电价改革通知,以2025年6月1日为"新老划段"分水岭 [2] - 政策导致4-5月出现抢装潮,6月市场回归正常 [1] 行业供需现状 - 短期需求增长未改善供需失衡,去产能仍是主要问题 [2] - 上半年行业开工率约60%,产能远超市场消化能力 [3] - 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全线承压 [3] 企业技术升级 - 隆基绿能联合产业链打造BC生态圈,通过工艺复杂度与专利生态降低非理性扩产 [3] - 通威股份联合12家龙头企业发起"供应链ESG管理倡议" [4] - 华晟新能源构建异质结全产业链协同生态 [4] 行业发展模式转变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升级驱动的新旧产能替代 [3] - 产业链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向技术与生态创新模式转变 [4]
“一带一路” 学术赋能: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访华构建中拉科研合作新范式
央视网· 2025-06-23 19:01
莫尔加德副院长此行先后访问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 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及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陕西侨联)等多所 中国知名高校与政府机构。本次访问以产业出海为核心议题,深度融合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 三大维度,各项议程推进有序且成效显著,在中拉人文交流与产学研协同领域积累了系列可复制的合作 成果,为深化中拉文明互鉴开辟了新的实践路径。 莫尔加德在访问总结中指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此次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实现四大突破:首次 将"中国名校-拉美联合学院"纳入产学研合作议题,首创"学术+侨务+产业"三位一体合作模式,首推陕 西省汉中市秦岭中医药文化出海与当地科研体系对接机制,首次开展中拉博士联合培养计划,打造高层 次人才双向互通通道。陕西省侨联在座谈中明确,双方重点围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引才引智三大领 域深入探讨,就陕西省汉中市秦岭中医药"出海"项目达成共识,将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从学术研究到 产业落地的全周期支撑,构建西语国家间知识共享与技术转移的新典范。 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蝉联拉丁美洲顶尖地位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Univers ...
上海普陀区举办创新创业分论坛,携手沿沪宁城市共谋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6-23 13:30
由普陀区创新创业专业服务团副团长单位彬复资本联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相关城市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阿特斯等共同发起设立的彬复沿沪宁产业基 金,现场与四家沿沪宁地区科技创新企业代表进行投资签约。 现场启动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海归人才协同创新合作项目和商会合作项目。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普陀分会携手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相关城市欧美同学会,充 分发挥归国留学人才智力资源优势,搭建海归人才协同创新、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平台。普陀区工商联(总商会)也将牵头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相关城市工商联(总商会)及上海市江苏商会启动合作,充分发挥商会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整合资源、赋能发展的平台作用,推动区域 协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普陀区以"创新创业沿沪宁 青年逐梦向未来"为主题,举办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普陀分论坛。本次分论坛是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 论坛年度第18个矩阵项目。 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霄汉表示,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自2020年起连续举办,形成"1+365"全年活动和"1+N"品牌矩阵。 普陀分论坛有助于推动沿沪宁创新创业要素跨区域配置和精准对接 ...
鱼鳞、鱼皮成“宝贝”!人才“沃土”叠加发展“活水”给足民企从0到1底气
央视网· 2025-06-20 14:04
公司概况 - 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海洋生物健康食品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 - 公司以鱼鳞和鱼皮为原料生产胶原蛋白环二肽,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5] - 公司从事生物健康食品生产已有20年历史,近年转型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5]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创鱼鳞深加工设备,将4元/公斤的鱼鳞转化为2000元/公斤的胶原蛋白环二肽 [15] - 通过3000次实验和两年半研发实现技术突破,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11][35] - 借鉴咖啡烘焙技术实现环二肽连续稳定制备 [32][35] - 产品线扩展至20多个品类的鱼胶原蛋白肽粉 [15] 市场定位与需求 - 瞄准银发经济市场,聚焦中老年功能性食品领域 [7] - 发现老年人对胶原蛋白环二肽预防老年痴呆的需求存在市场空白 [5][7] - 国外文献显示环二肽可作为化学合成药物,但此前产业化获得率仅千分之几 [9] 研发与创新机制 - 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5][28] - 博士课题直接对接产业化难题,加速研发进程 [30] - 累计承接20项国家及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年均转化3项成果 [34] 资金与政策支持 - 研发投入达700万元后遭遇资金瓶颈,关键阶段需追加数百万投资 [18] - 获得海口市300万元重大专项财政支持,属于海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领域 [19][21] - 财政资金支持使项目得以完成,实现"雪中送炭"效果 [21] 行业影响 - 开创海洋经济新赛道,实现鱼加工边角料高值化利用 [1][13] - 推动多肽产品国产替代,布局进口替代技术储备 [35] - 年产值持续翻倍增长,体现创新驱动的商业价值 [15]
破解世界难题 见证中国速度
科技日报· 2025-06-20 09:12
中国高铁的创新历程波澜壮阔,冯江华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2013年,我国确立研发"复兴号"动车组。冯江华受命主持研发牵引与控制系统。他带领团队奔赴各 铁路局动车段调研、跟车、测量、采集工况数据、分析处理技术难题。在破解轮轨黏着技术世界性难题 时,冯江华团队用往钢轨上喷水、抹油等方式来模拟极复杂的运行条件,不断创新控制策略、优化控制 参数,最终实现了世界领先的轮轨黏着利用系数。 "我们抱着研制世界上最快高速列车这样一个决心,以不服输的韧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最终突破了高韧性高速牵引系统技术,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牵引系统产品平台,使'复兴 号'的牵引动力、速度、加速度等关键指标国际领先。"冯江华说。 时速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全球领先的永磁牵引动力技术攻关成为关键之一。在攻关过程中, 冯江华带领团队在超过40摄氏度的实验室里连续数月24小时轮流值守,累计完成了多达150GB(吉字 节)的试验数据,最终取得实质性突破。 原标题:破解世界难题 见证中国速度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高铁更是一张亮丽 的中国名片。6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 ...
五位高铁领域从业者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勇当新征程上的先锋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4
中国高铁的成功,还为世界铁路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总工程师夏健 扎根海外长达10年,他介绍,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也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 程。团队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在多火山、多地震地区修建高铁的世界级难题。雅万高铁不仅是中国高 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第一单,更是中印尼友谊的有力见证。"作为一名高铁建设 者,有幸参与这样的重大海外高铁工程,我感到无比自豪!" "要开最快的火车、当最好的司机!"这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孔祥配 2002年成为内燃机车学习司机时立下的志愿。为了这个目标,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图书 馆、模驾室、实训场是他最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验证自己的平稳操纵水平,孔祥配每次出乘都带着一 个和筷子一样细的木棍,主要想做到"让硬币不倒、杯水不洒"。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参加了7次全国 全路职业技能竞赛,累计写下了近50万字的笔记,被评为全路技术能手、集团公司首席技师。 中国铁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平庆铁路项目职工马小利带来了一个小工具,这是他在工作中制作的,用来 给工字钢腹板割孔,割的孔又圆、速度又快。马小利 ...
协同创新为海洋产业蓄能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2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 长57.1%、114.3%、24.2%,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 所谓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主要包括海水利用业、海洋生 物工程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产业和海洋现 代服务业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企业加大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和投入,促进产业 技术成果的加速升级。数据显示,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海洋生产总值1.3个 百分点。同时,一些部门和机构也采取多种举措,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中国船舶集团通过 强化海洋装备产业链,培育以风、光、氢、储和液化天然气(LNG)装备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产 业;上海依托邮轮游艇经济,发展高技术船舶设计建造、邮轮生产及配套服务产业;上海交通大学、中 国科学院、华大集团等联合构建了迄今最完整的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鉴定出7564个物种水平的 代表性基因组,其中89.4%为尚未报道的新物种。 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新业态 ...
尊界S800批量投产说明了什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9 18:03
6月18日,合肥尊界超级工厂内,一场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向上"之梦的简朴仪式,宣告了由江汽集团与华为联手打造的中国首款百万级旗舰轿车尊 界S800正式迈入量产阶段。 笔者以为,尊界S800的批量投产意义非凡! 一,毫无疑问,它突破了中国品牌难以逾越的价格天花板。 长期以来,百万级豪华车市场尤其是轿车市场被跨国品牌牢牢把控。尊界S800以70.8万~101.8万元的定价强势入局,不仅打破了国产高端轿车的价格 桎梏,更以19天5000台大定订单的市场表现,创造了高端轿车领域新的"中国速度"。这说明,中国车企不止是能把高端轿车造出来,更是能够得到消费者 认同,把车卖起来!这种"华丽逆袭"放在十几二十年前,那是想都不敢想!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数十年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更是对市场换技术传统路径的彻底超越。如江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 初所说,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技术日新月异,产业融合加速深化,这既充满挑战,更孕育着中国汽车品 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全新理念、前沿技术和用户洞察,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豪华品牌,已逐渐成为时代强音。尊界品牌由此应运而生 ...
年入55亿 !尼龙企业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9 17:23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 [1] - 公司年营收规模突破55亿元 [1] - 产品远销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 [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地方国企,历经多次战略转型与技术升级 [1] - 在陆信才带领下实施"三年振兴计划"和"低成本扩张"双轮驱动策略 [1] - 200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重点布局高性能尼龙6切片、特种工业丝及高端帘子布三大业务板块 [1] - 目前已成为行业产能规模领先的标杆企业 [1]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开发原位聚合着色技术,实现终端产品免染整加工,降低下游客户生产成本 [3] -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累计获得35项核心专利 [3] - 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3] - 通过国际权威认证,产品性能比肩国际一线品牌 [4] - 打造行业首个全流程数字化工厂,实现能耗降低20%以上 [4] - 建立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4] 产能布局与产品应用 - 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尼龙6切片年产能达35万吨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 [3] IPO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高端改性材料项目,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市场 [4] - 用于智能化技改工程,提升高模量帘子布等特种产品产能 [4] - 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 [4]
以技术创新为基,万里扬携手欧曼星辉,共创用户价值新标杆!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19 15:03
商用车市场需求与行业协同 - 商用车市场用户需求日益多元且善变,终端客户对高效运营的追求达到极致,不仅需要整车可靠表现,同时对零部件性能要求愈发严苛 [1] - 打破主机厂与核心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壁垒、深度融合,在产品匹配与价值共创上精耕细作,才能为用户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1] - 欧曼星辉与万里扬联袂打造"万千星辉 奋楫扬帆"价值体验之旅,为行业协同创新树立典范 [1] 欧曼星辉的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5年1-5月欧曼在行业变革中逆势突破,5月销量同比激增70% [3] - 从13升500马力牵引车到港牵新品,欧曼以高效产品矩阵深度覆盖市场 [3] - 合作伙伴与经销商网络构筑坚实后盾,助推万里扬收获更多用户认可 [4] 万里扬的技术实力与产品优势 - 万里扬构建横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覆盖轻中重卡的全系列产品矩阵,年产110万台商用车变速器 [6] - 轻型商用车变速器连续10余年全国销量第一,打破外资垄断局面 [6] - 产品扭矩范围横跨100牛米至3200牛米,囊括手动挡、AMT混动及纯电驱动方案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8] - 变速器机械本体B10寿命达200万公里,最高传动效率99.8%,百公里综合气耗低于竞品最大达1.7kg [13] - 与斯堪尼亚等国际标杆车型背靠背测试中节油表现基本相当 [13] 万里扬的研发与服务能力 - 与国内一流高校合作,拥有5个研发院,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全面布局 [10] - 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10] - 全国500多家服务站网络,构建"100公里(偏远区域200公里)"高效服务半径,7×24小时服务响应 [15] 星扬计划与市场验证 - 万里扬与欧曼星辉发布"2025星扬计划",深化双方合作 [16] - 前期投入150台实车(110台燃气车+40台燃油车)进行大规模用户实际工况路试 [20] - 110台燃气车平均气耗33公斤/百公里,运营超5万公里的46台车平均气耗降至31.2公斤/百公里 [20] - 最长单车运营里程突破10万公里,随着运营里程增加气耗数据不断优化 [20] 行业协同的未来展望 - 主机厂与核心零部件巨头以开放之姿深度协同,以用户实际效益为终极标尺 [23] - 中国商用车产业链的竞合生态正在重塑 [23] - 通过技术互鉴和价值共赴,打造高效、可靠与共赢的物流运输新通途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