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微创机器人-B(2252.HK):全球布局加速 平台化龙头优势凸显
格隆汇· 2025-10-16 03:43
核心观点 - 公司商业化进程全面加速 核心产品订单累计突破170台 其中图迈腔镜机器人全球商业化订单超百台 装机量近80台 稳居国产品牌首位 [1][2] - 公司收入有望在国内外商业化加速背景下保持高速增长 利润端在降本增效措施下亏损继续收窄 [1][6] - 短期受益于国内配置证释放及设备更新政策 海外受益于母公司渠道协同、巨大市场空间与良好竞争格局 [1][6] - 中期看 手术机器人领域管线布局丰富 设备与耗材同步放量有望推动业绩持续高增长 [1][6] - 长期看 公司具备多项底层技术能力 构建自主专利壁垒 对远程及AI等新技术的前瞻布局有望实现产品力“弯道超车” 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1][6] 订单与商业化进展 - 截至公告日期 集团旗下腔镜、骨科、血管介入核心产品综合订单累计突破170台 [1][2] - 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商业化订单超过百台 全球装机量近80台 [1][2] - 图迈海外订单已突破60台 装机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 [2] - 图迈全球累计完成的人体临床手术量已突破1.5万例 [2] - 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订单已超过55台 累计装机量超过35台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76亿元 同比增长77% [3] - 海外市场收入达1.02亿元 占比58% 同比大幅增长189% 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13亿元 较2024年同期亏损收窄59% [3] - 公司自由现金流净流出同比收窄43%至1.35亿元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16亿元 较2024年末的6.12亿元显著增加 [4] 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0.80亿元 同比下降13% 销售费用率从93%大幅降至46% [3] - 行政开支为0.18亿元 同比下降40% [3] - 研发开支为0.89亿元 同比下降46% [3] - 亏损收窄得益于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及战略聚焦与多重降本增效措施带来的运营费用大幅下降 [3] 产品管线与全球认证 - 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 [4] - 图迈腔镜机器人已获得超过30个国家或地区的认证 2024年5月获欧盟CE认证 2025年4月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4][5] - 鸿鹄骨科机器人已取得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CE等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的上市批准 [5] - 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已递交注册资料 目前处于NMPA审核阶段 [5] 业绩展望 - 预测2025-2027年 公司营收分别为4.85亿元、8.22亿元、12.21亿元 分别同比增加88.61%、69.33%、48.56% [6] - 预测2025-2027年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1.12亿元、0.27亿元 [6]
强生拟分拆骨科业务,手术机器人技术迭代加速
国际金融报· 2025-10-15 18:16
"分拆"已成为近几年医械行业的关键词。 当地时间10日14日,美国强生集团在公布三季报的同日对外宣布,将分拆骨科业务。 上调销售额预期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强生集团营收为239.93亿美元,同比增长6.8%。 具体来看,强生集团支柱业务创新药板块在第三季度实现全球销售额155.63亿美元,同比增长6.8%,占 总销售额的六成以上。在肿瘤领域,部分产品持续推动业绩增长,例如,血液肿瘤治疗药物达雷妥尤单 抗(Darzalex)在第三季度销售额高达36.7亿美元。 医疗科技是强生第二大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为84.30亿美元,同比增长6.8%。心血管业务 营收增长达13%(主要由电生理产品驱动)、视力领域表现强劲,而骨科因业务转型短期扰动仅增长 3.8%。 综合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强生今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696.29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中,创新药和 医疗科技分别实现收入446.4亿美元和236.7亿美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强生预计,2025年营收将达到 935亿美元至939亿美元,这一预期较此前上调约3亿美元。 分拆骨科业务 "分拆",已成为近几年医械行业的关键词。 从奥林巴斯剥离相机业务、强生 ...
小摩:上调微创机器人-W装机量预测 目标价升至42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14 17:0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摩根大通对微创机器人-B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并重申该股为中国医疗科技股首选[1] - 目标价由30.9港元上调至42港元,估值基础为现金流折现率[1] 业务表现与市场扩张 - 公司全球订单动力强劲,截至特定周三累计手术机器人订单超过170套,高于8月底的150套[1] - Toumai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全球安装正在加速,国际扩张迅速,已在近40个国家及主要医院系统应用[1] - 基于Toumai累计订单约100套,摩根大通将今年完成安装数量预测从84套上调至105套,主要动力来自海外增长以及订单可在少于一季度内转化为销售入账的假设[1] 财务预测与运营改善 - 更高的安装量基础及产品组合改善,预计将推动毛利率提升1至1.5个百分点[1]
爱康医疗(1789.HK):中报业绩符合预期 止血纱及脑膜胶新产品快速放量
格隆汇· 2025-10-14 12:0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短期承压,同比增长5.6%,净利润增长15.3%符合预期 [1] - 展望2025年下半年,人工关节集采续约政策全面落地,行业价格体系趋于稳定,公司髋、膝关节中标价格提升,量价齐升逻辑有望兑现,叠加手术量回暖及低基数,业绩预计前低后高,下半年有望高速增长 [1][2] - 中长期看,公司在3D打印、手术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和数字骨科生态系统的布局将构筑技术壁垒,海外市场通过双品牌战略深化,有望成为强劲增长引擎 [1][3] 2025半年度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6.94亿元,同比增加5.6%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加15.3% [1] - 2025年上半年每股收益(EPS)为0.14元 [1] 分产品收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髋关节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14.0% [2] - 2025年上半年膝关节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0.7%,主要受带量范围外单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影响 [2] - 2025年上半年脊柱及创伤收入0.51亿元,同比下降26.5%,受政策影响短期承压 [2] - 2025年上半年数字骨科定制产品及服务收入0.18亿元,同比增长3.9% [2] 业务进展与市场拓展 - 公司在高端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取得突破,尤其在上海、广东、浙江等关键省份的三甲医院实现产品规模化应用 [1] - 公司依托iCOS数字骨科平台构建“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术后监测”全流程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K3智能手术机器人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 [2] - 公司智能辅助设备累计完成临床手术量已突破1700台次 [2]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4.0%,短期增速有所放缓 [1] - 海外业务上半年新增产品注册国家4个,注册准入进行中国家15个,新增经销商5家 [1] 财务指标与费用控制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9.1%,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导致 [3]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16.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率11.2%,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绝对值增加主要来自搬迁产生的一次性费用 [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9.6%,同比保持稳定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8.4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2.64亿元,主要由于经营端改善所致 [3] 盈利预测与增长驱动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5.43亿元、18.19亿元、21.0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4.61%、17.91%、15.50%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30亿元、3.85亿元、4.3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0.60%、16.48%、13.84% [3] - 短期增长驱动来自人工关节集采续约的量价齐升效应 [3] - 中长期增长空间来自创新产品布局及海外市场拓展 [3]
每周股票复盘:西山科技(688576)股东户数减少3.33%,机构关注海外拓展与并购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9-28 22:17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26日收盘价64.87元 较上周下跌1.34% [1] - 本周最高价66.37元(9月22日) 最低价63.01元(9月23日) [1] - 当前总市值29.52亿元 在医疗器械板块市值排名110/126 全市场A股排名4486/5157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5284户 较9月10日减少182户(降幅3.33%) [2] - 户均持股数量由8324股增至8611股 户均持股市值达56.62万元 [2] 海外市场拓展 - 产品已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5年上半年) [3] - 重点深耕东南亚、拉丁美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3] - 通过市场准入、经销网络建设和品牌建设推动国际业务 [3] - 寻求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合作作为拓展方式之一 [3] 战略发展方向 - 围绕"微创手术工具整体方案提供者"定位进行产品丰富 [3] - 未来不排除拓展至手术机器人领域 [3] - 持续关注脑机接口技术可行性 通过产学研医交流论证 [3] - 神经外科手术动力装置目前主要用于建立手术空间 未涉及脑机接口 [3]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503.58万元 同比增长2.40% [3] - 通过推广一次性耗材、拓展内窥镜产品、加速能量设备放量培育增长点 [3] - 主营业务收入以经销商销售价格为准 与代理商交易定价符合商业惯例 [3]
创新药与医疗器械板块再获双重提振,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盘中一度涨超1.2%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28
指数表现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0.67% 成分股晶泰控股上涨6.57% 微创机器人-B上涨3.91% 药明康德上涨3.30% 药明合联上涨2.77% 康方生物上涨1.58% [3]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上涨0.74% 成分股君实生物上涨6.41% 荣昌生物上涨4.76% 乐普生物-B上涨3.69% 恒瑞医药上涨2.92% 诺诚健华上涨2.89% [5] - 中证医药50指数上涨1.20% 成分股信立泰上涨3.98% 恒瑞医药上涨3.68% 百利天恒上涨3.40% 南微医学和新产业跟涨 [7] ETF表现 - 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0.41%至0.73元 近3月累计上涨27.42%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1/3 [3]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最高上涨1.28% 现上涨0.39%至1.02元 成立以来累计上涨2.63% [5] - 医药50ETF(159838)上涨0.77%至0.66元 近1月累计上涨2.19%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1/2 [7] 流动性指标 - 恒生医疗ETF换手率11.55% 成交8.49亿元 近1月日均成交23.43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换手率15.03% 成交6336.19万元 近1月日均成交1.59亿元 [5] - 医药50ETF换手率1.1% 成交182.30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545.07万元 [7] 规模与资金流向 - 恒生医疗ETF近2周规模增长1.87亿元 份额增长3.23亿份 均位居可比基金第1/3 近10日合计资金流入2.77亿元 [9]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规模达4.15亿元创成立新高 份额达4.13亿份创成立新高 近5日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5344.91万元 日均净流入1068.98万元 [9] 行业重大事件 - 恒瑞医药与Glenmark达成瑞康曲妥珠单抗海外授权协议 获得18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近1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显示其HER2 ADC药物获国际认可 [7] - 国家医保局公开征集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等创新医用耗材产品信息 加快医保赋码进程 推动前沿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收费衔接 [7] 指数成分结构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87% 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等 [9]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8.87% 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等 [10] - 中证医药5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68% 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片仔癀等 [10] 机构观点 - 创新药与医疗器械板块获双重提振 恒瑞ADC授权出海强化国内创新药国际化预期 医保局政策加速创新医疗器械落地 [8] - 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壁垒的ADC、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创新主线 [8]
每周股票复盘:天臣医疗(688013)布局5mm超微创手术机器人
搜狐财经· 2025-09-21 02:4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价62.16元,较上周67.25元下跌7.57% [1] - 本周最高价67.98元(9月17日),最低价61.53元(9月19日) [1] - 总市值50.45亿元,在医疗器械板块市值排名71/126,A股整体市值排名3263/5153 [1] 战略布局与创新方向 - 2025年上半年确立双引擎战略:末端执行部件驱动的微微创化能力 + M平台承载的手术机器人智能化生态 [1] - 重点布局5mm超微创、智能电动与手术机器人方向 [1][4] - M智能手术平台项目进入设计验证阶段,开展术中图像识别、操作辅助、数据分析等AI应用研究 [1][4]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12.10% [2][4] - 新增授权知识产权53件,其中核心技术发明专利44件 [2] 手术机器人业务进展 - 研发集约式智能手术平台及执行末端(M),定位5mm超微创技术,推动手术机器人普惠化 [3] - M项目设计验证顺利,将适时启动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报 [3] 海内外业务发展 - 境外收入5347.01万元,占比34.24%,产品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 [3][4] - 新增3个国家市场准入和14张注册证 [3] - 国内坚持"临床质量优先+合理竞价"策略,保障集采产品供应与质量 [3] 风险管理理念 - 以"守正出奇"和"长期主义"应对竞争和不确定性 [3] - 坚持通过技术创新和底层思考构建战略优势 [3]
国产医疗科技“逆袭”?眼科手术开“天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22:34
据了解,本届服贸会上,图湃医疗带来的是眼科智能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最显眼的是置于展台 前方的基于数字化全息扫频OCT术中智能导航的显微手术平台。图湃医疗医工中心负责人鲍红艳介绍, 该平台尚未上市,正处于临床阶段,它是全球首款能够在手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术中影像导航的辅助下 实现视网膜注射的眼科显微手术平台,利用了术中OCT技术,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把眼科手术 变成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多模态,从而让医生在更安全、更精确的情况下,对眼科手术进行客观评估, 把眼科手术从原来的"主观判断"变成"客观决策"。 鲍红艳表示,以前术中OCT技术是国外"独占"的手术技术,但也需要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暂停手术并手动 操作来查看OCT成像情况,而这首次实现了手术中实时、无缝、随时能够查看大范围、高分辨率、高速 扫描的OCT图像,能帮助医生更快地形成诊断,来减少手术额外的用时,帮助患者更快地接受手术、完 成手术,让手术更高效、更安全。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9月10日—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期间,位 于首钢园2号馆的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迎来一波又一波的 ...
医疗板块爆发,医疗ETF(159828)领涨超4%,器械逻辑支撑行业估值修复
搜狐财经· 2025-09-08 10:25
行业整体趋势 - 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修复 受集采政策优化 企业战略转型及国际业务拓展推动 多家公司业绩拐点显现 预计25年下半年及26年将实现高增长 [1] - 创新器械赛道关注度提升 脑机接口 AI医疗 手术机器人等方向具备较大想象空间 相关临床进展及政策催化有望持续 [1] - 国际化成为重要成长逻辑 中国企业在改进式创新(me-too/me-better)和突破式创新方面逐步获得全球认可 海外业务高增长带动估值重塑 [1] 细分领域表现 - 医疗设备领域企业受益招标改善及库存出清 Q3业绩有望加速 包括联影 迈瑞等企业 [1] - 高值耗材中骨科 电生理等赛道集采影响出清 部分企业将迎来修复 [1] 政策环境 - 耗材集采规则优化 如价格纠偏机制 缓和降价压力 行业估值修复趋势明确 [1] 指数与产品信息 - 医疗ETF(159828)跟踪中证医疗指数(399989) 该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化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中证医疗指数成分股主要覆盖医药生物行业 选取日均成交活跃且市值较高的50只证券 并通过定期调整确保指数样本的代表性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A(012634)和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C(012635) [2]
股市必读:开立医疗(300633)9月4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9-05 04:09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4日收盘 开立医疗股价报31.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1% [1] - 当日成交量为4.05万手 成交金额达1.29亿元 换手率为0.94% [1] 资金流向 - 9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50.51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71.51万元 [6][7] - 散户资金净流入1522.02万元 [6][7] 业务发展 - 公司明确表示产品尚未涉及脑机接口领域 [2] - 在动物医疗领域已推出专用超声产品型号 国内外市场均有销售 [4] - 公司暂未布局手术机器人业务 [5] 投资者关系 - 公司采用集中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方式回应投资者关切 [2] - 经营数据以已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