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

搜索文档
暴涨近3倍!603389,明日复牌!
证券时报· 2025-07-03 20:13
公司股票复牌及核查情况 - 公司股票核查工作已完成,将于7月4日复牌 [1] - 核查原因:6月17日至6月26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9.43%,与上证指数、家具制造业存在严重偏离 [3] - 此前6月12日也曾停牌核查,6月17日恢复交易 [7]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2.02亿元,扣除无关收入后为1.91亿元 [3]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16亿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067.57万元(未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131.38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047.67万元(未审计) [4] 退市风险警示 - 因2024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且扣除无关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触及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 [3]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由"亚振家居"变更为"*ST亚振" [3] 控制权变更及要约收购 - 控股股东变更为吴涛,实际控制人由高伟、户美云、高银楠变更为吴涛 [5] - 吴涛基于对公司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可,以5.68元/股的价格发出部分要约,预定收购5517.79万股(占总股本21%) [5] - 截至2025年7月2日,预受要约股份总数为5377.17万股,占总股本20.46% [6] - 若要约收购足额完成,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对*ST亚振的持股比例将超50% [9] 股价表现 - 自4月8日盘中创下4.45元/股的阶段低点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60%,最大涨幅超过280% [7] - 45个交易日中有23个交易日涨停,最长连续涨停纪录为10天 [7] - 本次停牌核查前,股价已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 [7] 公司背景及业务 - *ST亚振是一家家具制造企业,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及家居文化研究为一体 [7] - 主要从事中高端海派经典及海派现代家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7] 控制权变更背景 - 4月17日原控股股东亚振投资与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范伟浩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涉及约29.99996%股份 [9] - 5月30日股份协议转让完成过户登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为吴涛 [9] - 吴涛有"山东矿业大佬"之称,现任济南域潇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持有域潇集团80%股份 [9] - 吴涛还任上海域潇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持股13.88% [9]
突发两跌停!605389,控制权或生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20:1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筹划重大事项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股票自7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3] - 实控人夏继发持股5880万股(40.81%) 夏泽民持股3920万股(27.21%) 合计控制68.02%股权 [4][5] - 停牌前股价连续2日跌停 总市值55亿元 收盘价38.21元/股 [7] 股东结构 -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7.75% 其中一致行动人许建沪持股579.34万股(4.02%) 尚拓合伙持股214.9万股(1.49%) [5] - 新进股东包括赵小梅(0.3%) 琦轩私募基金(0.29%) 侯利军(0.27%) 李明(0.21%) [5] - 限售股总量782.03万股 主要来自许建沪(579.34万股)和尚拓合伙(202.69万股) [5] 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覆盖液压元件(中央回转接头/张紧装置) 工程机械回转减速器 精密铸件及光伏回转减速器 [5] - 2023年收购江阴尚驰切入光伏行业 标的承诺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769/4908/5505万元 [6] - 收购后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4% 2025年Q1营收2.19亿元(-2.64%) 净利润0.31亿元(-19.06%) [6][7] 财务表现 - 2025年Q1应收账款达4.09亿元 营业总成本1.88亿元占营收85.8% [6][7] - 近三年净利润持续下滑 2023-2025Q1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12.62%/6.61%/5.74% [7] - 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2024年研发支出0.39亿元 占营收4.4% [7]
得润电子: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司法拍卖过户完成暨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25
控股股东股份司法拍卖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得胜公司被司法拍卖的18,600,000股中11,160,000股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占公司总股本的1.85% [1][2] - 得胜公司持股比例从9.78%下降至7.93%,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 [3][4] - 本次司法拍卖过户事项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4] 累计司法拍卖股份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得胜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邱建民累计被司法拍卖并完成过户的股份为81,728,69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52% [2] - 包括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多次司法拍卖及变卖涉及的股份 [2] 股东权益变动细节 - 得胜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从59,104,966股(9.78%)减少至47,944,966股(7.93%) [3][4] - 权益变动原因为司法拍卖过户,变动方式为司法拍卖(非集中交易或大宗交易) [4] - 得胜公司仍为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未发生变更 [5] 其他说明 - 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减持所获股份,否则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6] -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为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6]
小股东再“逼宫”欲改组管理层,ST新潮退市迫近控制权争夺升温
第一财经· 2025-07-02 18:23
上述股东宣称,最新提出的召开临时大会要求,已得到伊泰B的支持。 眼下,ST新潮已经走到了退市的十字路口。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该公司已自5月6日起停牌,若未能在规定期限 内完成披露,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这也让控制权之争更具紧迫性和复杂性。 此次控制权争夺正值公司面临重大退市风险的关键时点。 小股东再次联手"逼宫" 小股东联合"逼宫",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前进行董、监事换届选举,ST新潮的控制权争夺战,正在走向升级。 ST新潮6月30日晚间披露,当日收到深圳市宏语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宏语")、宁波国金阳光股权投资中心 (有限合伙)、陈开军等6名股东(以下均称"提请召集人")的函件,提请该公司监事会召集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 大会等事项。 ST新潮6月30日晚间披露,收到6名股东发出的函件,提请该公司监事会召集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董事 会、监事会提前换届的系列提案。 要求改组管理层的小股东,身后隐约出现了伊泰B(900948.SH)的身影。今年5月,伊泰B耗资115.84亿元,要约收购 ST新潮51%的股份。随后,部分中小股东先后向ST新潮董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管理层进 ...
杭州高新易主,股票今日复牌:巨融伟业26亿接盘19.03%股份,林融升成新实控人
深圳商报· 2025-07-02 09:02
控制权变更 - 杭州高新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北京巨融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林融升 [1][2] - 交易涉及转让公司总股本19.03%的股份,共计24,105,872股,按公司整体估值26亿元计算每股价格 [2] - 东杭集团承诺交易完成后不再谋求控制权,并对现有业务2025-2027年业绩做出承诺:每年净利润为正且扣除非主营业务后合并收入不低于3亿元 [2] 交易细节 - 公司股票自2025年6月30日起停牌,7月2日复牌,停牌前股价13.48元/股,总市值17.08亿元 [1][3]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近50% [3] - 交易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完成,同步实现实控权转移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8390.8万元,同比上升21.75% [3] -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80.43万元,同比上升55.73% [3] - 毛利率同比增幅21.03%,净利率同比增幅59.77% [3] 新控股股东背景 - 巨融伟业成立于2017年,实控人为林融升,主营能源化工业务 [3] - 公司形成LNG"产、运、销、储"四位一体产业格局,拥有4个LNG工厂,年产能300万吨 [3] - 物流板块拥有300余辆LNG/CNG运输槽车,年运输能力100余万吨 [3]
跨界收购!杭州高新实控权或将变更,新疆油气大佬林融升拟入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07:29
控制权变更 - 杭州高新控股股东东杭集团与巨融伟业签订备忘录,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2410.5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9.03%),交易完成后巨融伟业将成为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为林融升 [1] - 东杭集团承诺在控制权转移后不谋求实控权,且不与巨融伟业争夺控制权 [2] - 公司因控制权变更事项自6月30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业绩承诺与担保 - 东杭集团承诺2025-2027年杭州高新现有业务板块净利润为正且扣除非主营收入后合并收入不低于3亿元/年,未达标需以现金补偿差额 [2] - 作为履约担保,东杭集团将剩余380.05万股股份质押给巨融伟业或其指定方,直至业绩承诺完成或补偿完毕 [2] 收购方背景 - 巨融伟业间接控股股东为巨融能源,后者拥有4家LNG工厂,年产能300万吨,业务覆盖LNG全产业链 [1][3] - 巨融能源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00%,产量增长185%,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144%,并启动多个LNG扩产项目总投资42亿元 [3] - 巨融能源物流板块拥有300余辆LNG/CNG运输槽车,年运输能力100万吨,覆盖全国 [3] 公司主营业务 - 杭州高新主营线缆用高分子材料,产品应用于电力、新能源等领域,2015年创业板上市 [1] 战略合作与技术研发 - 巨融能源与浙江海洋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及学院,首批立项课题包括LNG工厂储罐防爆巡检、零碳升级等关键技术研究 [5] - 巨融能源与华为合作建设阿勒泰地区首个液冷超级充电站 [3]
上纬新材: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股票停牌
快讯· 2025-07-01 19:50
公司控制权变更 - 上纬新材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停牌期间公司将根据事项进展情况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 待事项确定后公司将及时发布相关公告并申请股票复牌 [1]
稀土牌双线打法威力有多大?特朗普急于访华,美企已停工关厂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00
当前,中美之间的供应链战斗或将进一步加剧。表面上,两国的对抗暂时进入了"休战"状态,但暗地里,美方的小动作却不断上演,尤其是在出口管制方 面,已然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的核心议题。 不可忽视的是,美方采取的科技霸凌手段,尤其是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形成了严密的封锁,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而中国则通过掌控"稀土"供应链给予 回击,两国的供应链战已成为一场深刻的博弈。中方完全有能力与美方抗衡,展现出在这场较量中的决心与底气。 事实上,贸易战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是对供应链控制权的争夺。中方已经找到美国的"痛点"——稀土资源,并通过加大对稀土的出口管制,迅 速作出了回应。但与此同时,美方在"芯片"供应链上,依然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反而通过联合盟国,逐步加大了对中国的科技封锁。 2023年4月起,中国首次采取"超级武器",对七种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矿物实施出口许可制度。譬如,5月份中国对外出口的铽和镝这两种重稀土,数量 降为零,而一年前这些稀土的出口量仍然相当可观。同样,镓的出口也完全停止,而该金属一年前的出口量还超过了6000公斤;另外,锗的出口量也下降了 超过60%,这种金属对于芯片制造、红外设备以及光纤通信等 ...
交易价近6亿元,广汇能源转让合金投资全部股份
搜狐财经· 2025-07-01 11:38
股权转让交易 - 广汇能源将所持合金投资20.74%股权(79,879,575股)以5.99亿元转让给九洲恒昌物流,交易完成后九洲恒昌成为控股股东,广汇能源不再持股 [1] - 此次交易导致合金投资控制权变更,公司股票在6月24日申请临时停牌,7月1日复牌后一字涨停至6.77元/股,市值26.1亿元 [1][4] - 三年前(2022年6月)广汇能源以7.5亿元收购合金投资20%股权(7702.13万股)成为控股股东 [2] 公司财务与业务 - 合金投资2024年末总资产5.22亿元,负债3.2亿元,2023年营收2.77亿元,净利润0.12亿元,2024年一季度营收0.87亿元,净利润0.017亿元 [4] - 广汇能源2023年营收364.41亿元(同比降40.72%),净利润29.61亿元(同比降42.6%),经营性现金流56.75亿元(同比降16.64%) [5] - 合金投资是深交所上市公司,前身为沈阳合金厂,主营镍基合金材料,是中国电真空材料、火花塞电极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 [4] 战略调整与整合 - 广汇能源表示此次转让旨在聚焦能源主业发展战略,剥离非核心资产提升竞争力 [4] - 九洲恒昌作为新疆最大民营大宗物流运营商,计划通过收购整合物流产业链,与合金投资形成协同效应 [5] - 合金投资曾是广汇集团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也是其首家深交所上市公司 [4]
上半年145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拟变更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45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十分活跃,其中,多家上市公司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同花顺(300033)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按首次公告日期统计,下同)共有145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大股 东等筹划了变更控制权事项。而在去年同期,仅有44家公司筹划了相关事项。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隋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精简审核程序、 丰富交易工具、优化监管机制等系列举措,并购重组的运作效率显著提升,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参与热 情。而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企业控制权变更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通过控制权变 更实现资源整合与战略调整,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有利条 件。" 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控制权变更的目标来 看,产业垂直整合、快速进入新兴产业是重要原因。 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发布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的相关公告了解到,当前,诸多企业通过控制权变更,意在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效应的最大化。例如,制造业企业收购上下游供应商或 销售渠道相关企业,以此增强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降低成本并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