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改革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1 20:46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性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1]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得到大面积复制推广 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2] - 两区面临提质增效迫切要求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进行系统部署 [2]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 - 自贸试验区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3]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结合实际加大授权 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 [3] - 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 需在地方法规和制度建设上有废有立 改革成果可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 [3]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提质升级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若达不到目标要求可能面临淘汰 已有数个被取消 [4] 两区的战略意义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推动两区发展尤为重要 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高质量发展 [4] - 两区需不断进行突破性改革试验和实践 承担重要任务 [4]
开发区举行“以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主题发布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6:26
经济发展 - 东城街道形成3条特色产业链:楼宇经济生态链容纳8000余家服务业企业 生物食品医药产业链16家企业贡献近一半工业总产值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36家企业支撑产值突破[4] - 行政审批效率显著提升 2024年全程电子化办件量达7856项 网办率99.5%居开发区首位[4] - 创新开展便民服务 将社保民政等高频业务窗口下沉至社区商超 累计服务群众超900人次[4] 社会治理 - 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城市社区覆盖率100% 两企三新党组织覆盖率超90% 单光屯社区党建品牌获评全市基层党建十佳示范项目[5] - 构建多网合一治理体系 整合84个网格与245个微网格 创新将外卖骑手纳入流动网格员队伍[5] - 建立矛盾调解新机制 打造一站式调解体系与民主议事平台 解决群众急难小事[5] 民生服务 - 建成6700个充电端口覆盖5类小区 惠及10万群众 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6] - 孵化首家社区注册社会组织 建立志愿服务专业社工机制 开展暖新系列活动服务新业态群体[6] - 培育新业态党建力量 选派14名党建专员 吸引48名新就业群体入党积极分子[6]
沂河新区:改革破局与创新赋能下的“智造崛起”样本
齐鲁晚报网· 2025-05-08 19:49
产业园区布局 - 临沂沂河新区已建成"11+1"个特色产业园区 包括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 仪表产业园 循环经济产业园 智能制造产业园 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天河智能产业园等 覆盖496平方公里区域 [1] - 产业园区形成集群效应 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局优化"的升级 构建"土地筑基 资本赋能 技术领航 人才蓄势"协同驱动的产业闭环 [2] 产业转型升级 - 通过"十大集成改革"打破制度壁垒 包括闲置土地盘活 产业基金扶持 "百日攻坚"项目落地保障 "跨域一次办"审批优化等措施 [2] - 运用工业互联网 数字孪生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锚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目标打造"千亿工业"规模 [3] - 实现"腾笼换鸟"式升级 将闲置土地转化为百万元级亩产效益 手工作坊升级为智能工厂 [4] 全球化战略 - 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依托北方首个速卖通官方产业园 推动五金 板材等传统产业进入全球200多个市场 [3] - 政府角色转型为"服务者" 通过减少审批环节 压缩时限 孵化标杆品牌 整合供应链 物流 金融等全链条服务 助力企业"组团出海" [3] - 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价值链嵌入"的跃迁 完成贸易形态重构 [3] 发展模式创新 - 采用"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模式 通过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盘活存量空间 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智能技术重塑产业基因 [4] - 改革聚焦破除机制障碍 创新侧重培育核心竞争力 二者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动能 [4]
这个两岁半的省级新区,改革创新因何“走在前列”?
中国经济网· 2025-05-07 12:16
沂河新区发展概况 - 临沂沂河新区是山东省设立的4个省级新区之一,定位为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引领区、产城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2022年11月挂牌成立 [2] - 新区实施"改革创新突破年"行动,统筹推进十大集成改革,特色园区改革等经验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 - 2024年园区内规上企业数量达94个,实现工业产值172.3亿元 [2] - 2023年"四上"企业突破1100家,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346家,总产值增长10%,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107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7亿元、增长6.5% [6] - 2024年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2.9%,呈现"量质齐升"局面 [6] 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 新区打造"11+1"个特色产业园区,包括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仪表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天河智能产业园等 [2] - 采用"一镇街一园区、一中心一园区"错位发展模式,由镇街、产业中心作为责任主体,一体推进项目招引、基础配套等事宜 [2] - 山东源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G高端智能数控机床与工业智能机器人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收1亿元 [1] - 山东金利液压科技有限公司盘活200多亩低效闲置用地,投资10.5亿元新建20余条智能化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将实现翻番,预计年增产值30亿元 [3] 要素保障创新 - 2024年完成121家企业、4700亩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新增供地6621亩、土地出让金32.9亿元,分别是2023年的5.1倍、7.7倍 [3] - 设立4亿元项目保障"资金池",专款用于园区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保障52个项目落地建设 [3] - 设立总规模6.8亿元的产业基金体系,撬动社会资本4.6亿元,"以投带引"推进基金投资项目转化落户 [3] 体制机制改革 - 将12个产业部室调整为5个产业中心,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4] - 建立平时考核和年末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评先树优挂钩 [4] - 明确营商环境创新提升重点任务38条,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生产运营等十大成本 [4] -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100余项"一件事一次办"创新服务 [4] - 首推跨境电商经营"一件事",审批环节减少67%,审批时限压缩60%,申请材料减少46% [4] - 与63个市县签订"一件事·跨域一次办"合作协议,实现29项"一件事"跨域通办 [4] 重点项目成效 - 格力电器(临沂)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是格力电器在全球布局的第15个空调生产基地,也是北方地区投资最大的生产基地项目 [5] - 2024年一季度该基地生产空调32.5万套,实现工业产值4.79亿元,同比增长164% [5]
义乌老板,不怕了!
商业洞察· 2025-04-16 17:51
中美贸易摩擦对义乌的影响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义乌对美出口企业订单减少,日韩买家减少近半,商贸城文具店区商铺数量减少一成多,市场成交额增长率从25%下降至11% [4] - 2025年美国关税从34%涨至125%,部分企业受影响订单减少30%-40%,但企业积极转向欧盟市场和中国国内市场 [6][11] - 义乌企业展现出较强韧性,通过开拓新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应对挑战,如聂自勤的面具生意从美国转向欧盟和中国传统节庆用品 [8][11] 义乌出口市场结构变化 - 2018年义乌出口额2521亿元,对美出口占比19.7%;2024年出口额5889.6亿元,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2% [15] - "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4133.40亿元,占义乌进出口总值61.8% [15] - 义乌积极开拓中东市场,2022年在迪拜设立首个海外分市场,目标辐射10亿人口消费市场 [16] 义乌企业转型与创新 - 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286亿元(2025年前11个月),企业采用AI数字人用40多种语言带货 [23] - 市政府成立小商品标准创新联合会,制定统一标准帮助企业转内销,某体育用品公司内销占比从不足10%提升至近40% [23][25] - 国内电商平台支持外贸转内销,京东计划一年内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 [20] 义乌商业生态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举办9个经贸性展会,吸引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超20万人次,贸易成交额同比增长20% [18] - 义乌在日本东京设立分市场,80%客户为日本个体商户 [18] - 企业采取多元化策略应对挑战,包括开拓新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利用新技术等 [11][23]
学者建言改革重点!重磅年会,信息量大!
证券时报· 2025-03-24 07:52
改革创新、产业融合、金融赋能……未来的经济发展动能路向何方,这是全球政商学界关心的共同话题。 在3月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来自中外的参会嘉宾聚焦"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展望形势、建言献策。 改革创新或激发世纪增长 "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创新激发世纪增长',这个标题初看起来有点夸张,但是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要相信改革的力量。"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 授、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称。 朱云来表示,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建立有创新发展的科学体系框架,借以推动经济活动遵照市场机制良性运转、稳步向前。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 就是要提高经济效率。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后者的内涵是高效率发展。何为高效率?就是要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点离不开科技创新, 创新能够激发新质生产力。 实际上,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抓紧推动改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通过改革求发展、求增长是世界大趋势,国家之间的竞争是 改革的竞争。 "从国际上看,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一定要技术和科技进步来实现,中国已经进入技术引领经济发展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