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加快构建高校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新华日报· 2025-06-10 05:31
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 [1] - 围绕高校毕业生群体 建设服务完备 运行高效 协同有力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是构建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 [1] 育人机制 - 高质量就业离不开高质量育人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正从毕业出口向育人全程展开 从岗位对接转向能力塑造的系统育人 [2] -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 将就业育人与课程思政 生涯规划 实践教学等深度融合 多数高校建立覆盖生涯全周期的就业指导站 [2] - 就业服务从"事后干预"转为"事前塑造" 实现从"保障基本就业"向"支撑发展型就业"的根本转变 [2] 平台机制 - 构建统一规范 功能完备的就业服务平台 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整体效能 依托信息化手段整合岗位信息 人才数据 政策服务和用人反馈等要素 [3] - 平台需具备招聘信息发布 咨询指导 能力评估 政策解读等功能 通过多维数据实时更新 为学生提供清晰准确的就业参考 [3] - 推动"政府—高校—企业"协同 高校对接地方产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政府部门加强资源统筹和数据服务 用人单位提供标准岗位信息与职业要求 [4] 支持机制 - 高质量就业是高校 政府 社会 企业 学生多主体协同共建的系统工程 构建多元协同支持机制 形成责任共担 资源共享 力量互补的工作格局 [5] - 推动就业政策差异化供给与精准化落地 在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设立专项引导资金 税收优惠 岗位开发等机制 保障区域间就业服务均衡发展 [5] - 健全"校内—校外"横向联动机制 高校与产业园区 实习基地 创新平台深度对接 实现校地 校企协同育人 [5] 未来发展 - 加快构建高校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是推动教育强国战略 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应有之义 就业服务体系优化是赢得未来人才竞争 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6] - 以系统性变革理念统筹高校育人体系重塑 就业平台革新与政策协同优化 让高质量就业成为青年个人成长与国家整体进步相互支撑的重要保障 [7]
市政府召开第151次常务会议:听取全市五经普工作及结果分析运用情况汇报 讨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等文件
长江日报· 2025-06-08 08:37
教育发展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 强调教育的政治属性 人民属性 战略属性 [1] - 推进教育发展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一体化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1] - 培养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健全教育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1] 经济普查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历时两年多 顺利完成 数据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新变化 [1] - 推动统计改革任务落实和服务能力提升 深入做好普查公报发布 解读和数据开发利用 [1] - 充分挖掘普查数据价值 发挥统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1] 知识产权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 建立完善促进和保护工作机制 [2] - 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和管理体系 促进创造和运用 强化全链条保护 [2] - 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高效益运用 高标准保护 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2] - 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2]
改革&开放继续推进——政策周观察第32期
一瑜中的· 2025-06-03 18:13
改革领域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目标:5年内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的制度,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1][15] -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 [1][18] - 征信服务收费标准下调:预计每年可为用户节省成本支出约11亿元,企业信用报告查询费从20元降至9元,个人从2元降至1元 [1][21] - 国企技能人才薪酬改革:技能岗位薪酬标准不低于相应职级管理岗位,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工资总额向技能人才倾斜力度 [1][23] 开放领域 - 区域自贸协定:中国同东盟完成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推进同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 [2][11] - 免签政策:对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试行单方面免签,实现海合会国家免签全覆盖 [2][11] - 国家级经开区改革: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2][17] 消费政策 - 政策资源更多向消费领域倾斜,释放巨大需求潜力 [3][13] - 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13] 产业政策 - 平台经济:坚决遏制劣质低价等恶性竞争,规范收费标准 [4][13]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 [4][18] - 工业"十五五"规划:前瞻部署新产业新赛道,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4][22] - 汽车行业: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4][22] 外贸外资 - 中美经贸:中方就半导体领域出口管制多次与美方交涉 [5][20] - 中欧关系:7月将举行高级别领导人会晤,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 [5][20] 教育强国 - 教育目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构建八大教育体系 [10] - 重点任务:强化教育对科技人才支撑,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培养战略人才 [10] 高层动态 - 东盟-中国-海合会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市场规则、支付体系对接联通 [11] - 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 [11]
6月1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1 21:06
端午假期,人们品味民俗,体验传统文化,乐享假日时光。 今日摘要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 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在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新时代少年儿童向阳生长, 逐梦前行,争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假期第二天,短途客流增长明显。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2起党员干部违规吃 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全球多地举办端午文化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欧盟称准备对美国上调钢铝关税实施反制。 内容速览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筑梦童心 托起明天的太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指 出:"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快讯· 2025-05-31 15:03
教育强国建设 - 教育被视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基石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被定位为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 [1]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 - 确立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 [1] - 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格局性变化 [1]
复旦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 徐青森宣读贺信并讲话 朱忠明讲话
解放日报· 2025-05-28 09:45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 - 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徐青森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出席并发言 [1]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主持大会,校长金力致辞,兄弟高校代表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及校友代表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等发言 [3]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充分肯定复旦大学办学成绩,并对学校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体现党中央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 [2] - 贺信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复旦大学办学治校指明方向,强调强化使命担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五点要求 [2] 教育部对复旦大学的期望 - 教育部希望复旦大学深化知识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2] - 教育部将全力支持复旦大学建设,推动其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上海市政府对复旦大学的支持 - 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表示,复旦大学与上海血脉相连,上海将支持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 [3] - 希望复旦大学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领航者,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3]
树立报国之志 锐意创新进取——习近平总书记致复旦大学的贺信激发挺膺担当的奋进力量
新华网· 2025-05-26 23:23
教育行业 -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强调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 - 复旦大学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12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将坚持教育报国、自强兴邦的担当,争创世界一流 [1] -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表示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思政课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激情澎湃 [2] 科技创新 - 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本科生参与学校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项重点研发课题项目,未来将积极响应国家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要求 [2] - 复旦大学校友、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表示将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应用,将先进技术应用到未来农业等领域 [3]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将围绕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以数智技术赋能人文学科,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3] 人才培养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表示将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参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 [3] -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表示将实施更加精准、更大力度的高等教育改革,引导高等教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研究生表示将提高学习能力、科研水平,练就过硬本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4] 文化传承 -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表示将立足复旦中文学科传统,讲好陈望道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重磅:“双一流”高校扩招2万人!涉多个“卡脖子”学科,广东怎么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4 08:31
高校扩招政策 - 国家发改委宣布2025年"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目标为2万人 去年已扩招1 6万人 [2] - 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针对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启动本科生扩招 部分"双一流"高校2025年扩招规模达500-600人 [4] - 扩招政策核心逻辑为"精准扩优" 通过小范围高质量增量调整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 [5] 广东高校扩招动态 - 中山大学2025年内地本科生招生计划增加90人至7845人 总规模将超8500人 [12] - 广东8所双一流高校2024年招生容量约55000人 较2023年增加400余个名额 [13] - 深圳大学2024年广东招生5214人扩招45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扩招至1473人 [13] 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 - 新增招生名额重点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及基础学科 [15] - 中山大学新增计划聚焦新兴交叉学科与国家紧缺学科 强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需求能力 [15] - 华南理工大学首创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 南科大新增工业工程与智能财会方向专业 [17][18]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规模 [8] - 扩招旨在应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当前双一流院校本科招生占比约15% [9] - 大湾区高校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解决区域产业布局与学科资源错配问题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