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行业反内卷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行业周报:行业反内卷持续,领先车企表现亮眼-20250713
国元证券· 2025-07-13 20: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批发快于零售,乘用车稳定快速增长,行业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赛力斯业绩大涨、零跑汽车销量上行,领先车企竞争力持续,建议关注领先车企竞争力提升及反内卷背景下汽车产业发展机遇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2025.07.05 - 07.11) - 本周汽车板块下跌 -0.41%,沪深 300 指数全周上涨 0.81%,汽车行业指数较沪深 300 指数超跌 1.22pcts,在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 29 位 [12] - 汽车相关子板块大部分下跌小部分上涨,汽车服务板块涨幅最大为 3.52%,乘用车板块跌幅最大为 -1.49% [12] - 个股方面,乘用车板块长安汽车、广汽集团涨幅靠前,赛力斯、比亚迪等跌幅靠前;商用车板块中通客车、金龙汽车等涨幅靠前,宇通客车、江淮汽车等跌幅靠前;汽车零部件板块长春一东、福赛科技等涨幅靠前,秦安股份、ST 云动等跌幅靠前 [12] 本周数据跟踪(2025.07.05 - 07.11) 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及批发销量跟踪 - 7 月 1 - 6 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 23.8 万辆,同比增长 1%,较上月同期下降 6%,今年累计零售 1114 万辆,同比增长 11%;厂商批发 23.3 万辆,同比增长 39%,较上月同期增长 0%,今年累计批发 1351.2 万辆,同比增长 13% [1][20] - 7 月 1 - 6 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 13.5 万辆,同比增长 21%,较上月同期下降 11%,零售渗透率 56.7%,今年累计零售 560.4 万辆,同比增长 33%;厂商新能源批发 12.5 万辆,同比增长 31%,较上月同期增长 0%,批发渗透率 53.6%,今年累计批发 657.2 万辆,同比增长 37% [1][20] 中国乘用车市场品牌周销量榜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品牌近三周销量 Top10 中,比亚迪在 25 - 27 周销量分别为 8.34 万、7.83 万、5.60 万辆等 [26] - 中国新势力乘用车市场品牌近三周销量 Top10 中,问界在 25 - 27 周销量分别为 1.09 万、1.17 万、0.94 万辆等 [27] 重要月度数据跟踪 - 国内主要品牌 6 月销量及同环比情况,如比亚迪 6 月销量 382585 辆,同比 12%,环比 0%;吉利新能源 6 月销量 122367 辆,同比 86%,环比 -11%等 [28] 本周行业要闻(2025.07.05 - 07.11) 国内车市重点新闻 - 7 月 6 日,鸿蒙智行官方宣布智界全系 OTA 升级,新增 10 项功能 [29] - 7 月 7 日,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 ISO 标准正式发布 [30] - 7 月 7 日,工信部发布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乘用车制动新国标解读,新增强制安装 ABS 等要求 [32] - 7 月 7 日,蔚来江淮合资公司决议解散,代工合作模式成历史 [33] - 7 月 8 日,中汽中心、清华、华为联合发布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35] - 7 月 7 日,奇瑞汽车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由李学用统管 [36] - 7 月 9 日,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承诺兜底损失,天神之眼 B 和 C 即将 OTA [37] - 7 月 9 日,理想汽车首款纯电 SUVi8 将于 7 月 29 日发布 [38] - 7 月 9 日,工信部开通车企账期问题反映窗口,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 [40] - 7 月 7 日,东风汽车公布下半年销量目标挑战 188 万辆 [41] - 7 月 10 日,小鹏 AI 天玑系统 7 月 OTA 已开启全量推送,带来多项新功能 [42] - 7 月 10 日,乐道 L90 预售价发布,27.99 万元起,7 月底上市 8 月 1 日交付 [44] 国外车市重点新闻 - 7 月 5 日,本田停止开发电动 SUV,减少电动汽车投资,转向混合动力汽车;特斯拉或推出“平价版”ModelY [45] - 7 月 6 日,特斯拉 FSD 欧洲测试范围扩至西班牙,审批成挑战 [47] - 7 月 7 日,梅赛德斯 - 奔驰二季度销量同比降 9%,中国市场销量暴跌 19% [49] - 7 月 8 日,吉利星愿已在巴西开启测试,将与比亚迪海豚展开竞争 [50] - 7 月 9 日,大众汽车 2025 上半年全球交付 441 万辆,电动车销量激增 47% [51] - 7 月 10 日,马斯克称特斯拉 Robotaxi 服务将在 1 - 2 个月内扩展到旧金山湾区,Grok4AI 模型最晚下周登陆特斯拉 [52] 国元汽车主要关注标的公告(2025.07.05 - 07.11) - 7 月 5 日,爱柯迪发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公告,已回购 479000 股,占总股本 0.05% [52] - 7 月 5 日,伯特利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果公告,可转债发行规模 280200 万元 [53] - 7 月 10 日,卡倍亿关于回购公司股份实施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已完成回购 5099944 股,占总股本 2.71% [54] - 7 月 10 日,双环传动 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显示,参加对象不超 358 人,股票来源为回购股份,占总股本 1.23% [55] - 7 月 10 日,继峰股份披露控股子公司格拉默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情况,预计净利润 1560 万欧元,继峰股份将扭亏为盈 [56]
比新国标更严格 8吨追尾+30吨夹击……汽车安全迎接“极限挑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行业反内卷举措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引发行业反内卷热潮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推出系列措施:启动机动车生产一致性检查、支持车企60天账期承诺、开通账期执行反馈窗口 [3] - 数十家主流车企响应自律号召,通过缩短付款周期、优化经销商返利机制落实行动 [3] - 协会表示举措将快速见效,推动市场秩序向有序良性发展 [5] 全球化与供应链升级 - 行业需适应全球化市场,构建更高效、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 [7] - 需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7] - 企业需建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追溯体系,配合国家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9] 安全标准提升 -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新国标发布,碰撞试验壁障质量从950公斤提升至1400公斤,2025年7月实施 [11] - 《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新增电安全、车门锁、乘员撤离等技术要求,同步于2025年7月实施 [13] -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完成意见征集,首次对电动/隐藏式把手解锁可靠性及失效安全性提出要求 [15] - 新标准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以安全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竞争 [17] 第三方安全测试进展 - 中汽研开展高于新国标测试:以100公里/小时(国标2倍速度)进行侧面碰撞,考核电池包结构稳定性及防起火爆炸性能 [19] - 多重连续碰撞测试包含5吨卡车40公里/小时侧撞+正撞+5米跌落,检验新能源车电池抗多次冲击能力 [21][22] - 后碰撞测试升级:8吨货车追尾后与30吨货车正面碰撞,检验车身结构安全性 [23] - 隐藏式门把手防误触测试提前展开,重点考核翻滚、高空坠落等极端工况下门锁系统稳定性 [25]
上半年汽车产销均超1500万辆
第一财经· 2025-07-10 15:18
汽车行业上半年表现 - 1至6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1]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4.3% [1] - 6月汽车国内销量231.2万辆 环比增长8.3% 同比增长11.9% [3] - 6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118.8万辆 环比增长14.2% 同比增长7.7% [3] 新能源汽车发展 - 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6.8万辆和132.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6.7% [3] - 6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5.8% [3] - 1至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 [3] - 6月汽车出口59.2万辆 环比增长7.4% 同比增长22.2% [3] - 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3] 行业政策与规范 - 中汽协倡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 支持正常市场竞争 [5] - 工信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5] - 多家重点车企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6] - 工信部开通投诉平台窗口 推动车企履行账期承诺 [6] - 工信部将研究制定汽车行业结算支付规范 推行合同范本 [6] 行业展望 - "两新"政策持续实施 叠加企业新品供给丰富 将拉动汽车消费增长 [1] - 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 海外市场拓展 国产高端化突破等领域表现优异 [6] - 下半年市场价格预计相对稳定 "两新"政策将进一步释放内需活力 [6]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能否停止内卷,在夏季 “躺平”
智通财经· 2025-07-09 20:39
行业观点 - 反内卷对行业利润率前景和股票市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1] - 价格战出现缓和迹象:理想汽车下调Q2业绩指引约12%,比亚迪限时激励政策结束且6月产量比批发量低10%、比零售量低20% [2] - 中央政府呼吁避免低价竞争,《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文倡导行业摆脱内卷式竞争 [2] - 短期内价格战可能停火,消费者可能因通胀预期加快购车决策,利好行业利润率 [3] 个股评级 - 给予宁德时代(A股/H股)、比亚迪、理想汽车、长城汽车(A股/H股)、赛力斯买入评级 [1][4] - 比亚迪A股目标价250.45元,H股122.30港元;宁德时代A股目标价250.45元,H股334.60港元;长城汽车A股目标价21.82元,H股12.52港元;理想汽车目标价26.83美元;赛力斯目标价134.40元 [5] 估值方法 - 采用市盈率(PE)、企业价值/销售额(EV/sales)、现金流折现法(DCF)和分业务估值法(SOTP)对行业进行估值 [4] - 比亚迪采用SOTP估值,各业务板块使用EV/sales倍数 [6] - 理想汽车采用市销率(price-to-sales)方法 [7] - 宁德时代-H股基于PE倍数估值 [8] - 长城汽车参考同行和历史PE估值 [9] - 赛力斯采用PE方法估值 [11] 公司动态 - 比亚迪6月产量控制显示生产克制,限时激励政策力度缩减 [2] - 经销商门店部分激励措施因高额保险佣金回扣被禁止而削减 [2] - 理想汽车Q2业绩指引下调12%,小鹏和蔚来仅达销量指引下限 [2]
★倡议优化返利兑现政策 汽车行业"反内卷"打响第二枪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5
汽车行业"反内卷"行动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倡议》,呼吁汽车生产厂家优化返利政策并缩短返利兑现账期,以缓解经销商资金压力[1] - 此前部分汽车生产厂家已承诺缩短供应链账期至60天,被视为2025年汽车行业"反内卷"的第一枪[1] - 返利是汽车生产厂家激励经销商的重要方式,通过现金返现或下次批售车辆折扣额度降低经销商进货成本[1] 经销商返利问题现状 - 对比亚迪、宝马、一汽奥迪等42个汽车品牌的调研显示返利存在三大问题:构成复杂存在模糊空间、品牌间兑现账期差别大、兑现形式和使用方式受限[1] - 2024年8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60.4%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严重吞噬经销商资金[2] - 价格战导致新车市场零售累计损失巨大,经销商被迫牺牲利润换取销量,加剧亏损状况[2] 行业倡议与应对措施 - 《倡议》提出三大呼吁:设置明确清晰的返利政策、缩短返利兑现账期、减少返利兑现和使用限制条件[2] - 汽车经销商行业资金密集,需全款购车,返利延迟将额外垫付资金,加剧资金链压力[2]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品牌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等主机厂也已承诺60天内完成返利支付[2]
倡议优化返利兑现政策汽车行业“反内卷”打响第二枪
证券时报· 2025-06-24 02:4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正在推进"反内卷"措施,重点关注经销商返利政策优化 [1] - 8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现象,60.4%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过15% [2] - 经销商面临资金压力,流动性紧张是最大困难和风险 [2] - 价格战导致新车市场零售损失巨大,经销商牺牲利润换取销量加剧亏损 [2] 返利政策问题 - 汽车厂家返利政策存在三大问题:构成复杂模糊、兑现账期差异大、使用方式受限 [1] - 返利是厂家激励经销商的重要方式,通过现金返现或下次批售折扣降低进货成本 [1] - 经销商需全款购车,返利延迟兑现导致额外资金垫付,加剧资金链压力 [2] 行业倡议与行动 - 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提出三大呼吁:简化返利设置、缩短兑现账期、减少使用限制 [2]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品牌承诺两个月内完成返利兑现 [3] - 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等主机厂已承诺60天内完成返利支付 [3] 产业链变化 - 部分车企此前已承诺缩短供应链账期至60天,被视为"反内卷"第一枪 [1] - 当前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的行动被视为行业"反内卷"第二枪 [1] - 车企缩短返利兑现账期正给产业链带来积极变化 [3]
金融价取消致购车价格上涨?有4S店称“北京社保用户不受影响”
第一财经· 2025-06-17 10:00
汽车金融政策调整对终端价格的影响 - 多地监管部门叫停汽车金融"高息高返"业务 导致汽车品牌终端优惠收紧 雷克萨斯ES200预计上涨2 5万元 ES300h上涨3 8万元 NX260和RX系列上涨2 5万元 [1] - 无北京社保客户无法享受金融优惠 差价约2-3万元 有北京社保证明客户仍可保留原有政策 [1] - 豪华车市场此前通过"高息高返"模式扩大折扣 经销商将银行返佣的5-8个百分点转化为车价优惠 推动豪华车折扣率至25%-30% [2] 汽车金融"高息高返"模式的运作机制 - 4S店利润主要依赖售后和汽车金融 银行通过高返佣(15%)刺激销售 分期购车优惠显著高于全款 如雷克萨斯RX350全款优惠2 5万元 分期优惠达8万元 [2] - 2025年二季度监管要求返佣比例降至4%以内 年化利率从6 5%降至3 2% 北京 四川 河南等地率先执行 [3] - 政策传导至终端市场 宝马i3分期裸车价从18万元回升至20万元 奔驰C级 奥迪A4L优惠收缩3-5个百分点 [4] 当前市场优惠与行业整顿动态 - 尽管政策收紧 部分车型仍保持高优惠 宝马3系最高优惠13 2万元 奥迪A4L达14 8万元 奔驰C级18 8万元 雷克萨斯ES10万元 [4] - 行业监管层持续整治"内卷" 中汽协 工信部等部门发声反对恶性价格战 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5] - 银行高返佣模式短期利好消费者 但长期损害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影响行业有序竞争 [4]
“60天账期”承诺能否让汽车行业松口气
中国青年报· 2025-06-17 06:55
汽车行业规范账期行动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等4家车企率先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随后吉利控股、比亚迪、奇瑞汽车等10余家车企跟进,包括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新势力 [1] - 比亚迪宣布统一供应商支付账期至60天内,上汽集团、北汽集团还承诺不再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1] - 截至6月13日,共有17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作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承诺 [1] 账期定义与行业影响 - 账期指供应商供货后到采购方实际付款的时间周期,本质是采购方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 [2] - 汽车行业供应商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60天账期承诺有助于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高效流转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2] - 2024年国内上市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远超新承诺的60天标准 [3] 行业背景与政策推动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17年的8%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3.9%,车企为降低成本拖延货款支付 [3] - 中钢协指出部分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支付钢铁等上游企业货款,转嫁融资压力和成本 [3]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6月1日施行,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4] 政策响应与执行进展 - 东风集团公布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投诉渠道,央行等6部门新规要求核心企业不得拖欠账款 [6] - 工信部支持整车企业践行承诺,引导建立稳定供应链合作关系 [8] - 工信部部署2025年度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将加大高风险车型抽查力度 [7] 行业专家观点 - 崔东树认为统一支付账期可缓解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增强产业链稳定性 [5] - 吴松泉指出整治内卷需严格执法,对恶性竞争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6] - 崔东树建议加强反垄断执法和产品一致性抽查,优化市场准入退出管理 [7]
“价格战”再降温:车企承诺60天返利
第一财经· 2025-06-16 18:42
行业动态 - 多家车企承诺60天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包括广汽集团旗下五大品牌、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一汽奥迪、悦达起亚等 [1] - 行业"反内卷"趋势明显,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消费终端三重降温,推动行业向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力升级 [2]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经销商理性预估市场需求,强化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把降本增效放在首位 [6] 经销商现状 - 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面临新车价格倒挂和返点减少的双重压力,部分车型单车亏损最高达10万元 [4] - 经销商资金流动性紧张,部分门店因无法支付提车款而闭店,车企返点常被用于抵扣提车款且滞后3个月以上 [5] - 2025年上半年仅35%的4S店完成销量计划,64.9%未达目标,库存预警指数显示经营压力突出 [5] 消费市场变化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累计突破1000万份,多地因补贴资金将用完而暂停受理 [8] - 10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占比从2024年22%提升至2025年前5个月27.2%,反映消费价格敏感度高 [10] - L2级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11.0%,显示消费者对智能化需求提升 [10]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多地暂停置换补贴是阶段性调整,部分地区正在准备第二阶段补贴政策 [9] - 新能源汽车补贴占比从2017年78%降至2021年47%,行业转向市场驱动 [10] - 相关部门加大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整治力度,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10]
广汽集团,重磅官宣
证券时报网· 2025-06-14 18:25
车企缩短供应商账期与经销商返利政策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整车品牌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1] - 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等车企此前已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4][7] - 中国一汽提出三项具体执行措施包括完善付款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和数字化监控[7] 经销商经营困境 - 2024年8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 60.4%的倒挂幅度超15%[5] - 经销商面临流动性紧张、获客成本高企等问题 已出现多起倒闭案例[5]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越卖越亏"成为行业常态 呼吁车企"以销定产"[5][6] 行业反内卷与政策响应 - 多家车企集体转向 东风、一汽、广汽等承诺60天供应商账期[7] - 工信部肯定60天账期政策 称其有助于构建协作共赢的产业生态[8]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批评无序价格战 指出其导致行业盈利水平下降[8][9] 行业倡议与规范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四项倡议 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原则[10] - 倡议明确反对低于成本价倾销和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10] - 协会呼吁企业自查整改 避免恶性竞争危害消费者权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