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首发!宁王新技术公布,多家中国电池公司亮相慕尼黑车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9-08 07:25
产品发布 - 宁德时代在德国慕尼黑全球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技术平台 [1][3] - 公司正式发布首款搭载NP3.0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 [1][8] - NP3.0技术平台集成八大核心技术 包括阻燃电解液 阻燃安全隔膜 纳米点包覆正极材料 电芯安全装置 气凝胶隔热垫 防火喷涂层 电路稳定控制技术 高压主动冷却技术和系统控制策略 [5] 技术特性 - NP3.0技术在极端热失控场景下能快速阻断热量在电芯间扩散 实现车辆高压不断电并维持1小时以上稳定动力输出 [5] - 该技术可实现热失控时不产生明火和烟雾 避免视线遮挡引发的二次事故 支持全场景安心驾驶 [5] - 技术具备更高安全冗余 更好满足L3/L4级智能驾驶对动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高标准要求 [5] 产品性能 - 神行Pro电池采用Wave电芯和Cell to Body结构设计 系统成组效率达到76% [6] - 长寿命版电池具备758公里WLTP续航能力 拥有12年或100万公里超长寿命 行驶20万公里后衰减率仅9% [6] - 超充版电池具备683公里WLTP续航能力 峰值充电能力达12C 充电10分钟可补能478公里WLTP续航 [10] - 超充版在零下20℃环境下电量从20%充至80%仅需20分钟 [10] 市场战略 - 发布旨在响应欧洲市场电动化迫切需求 助力全球绿色交通加速转型 [3] - 磷酸铁锂电池以卓越安全性能和更具竞争力成本正成为欧洲汽车制造商电动化转型的战略选择 [6] - 公司已与欧洲超过90%的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10] - 在欧洲建立德国 匈牙利及西班牙在建三大生产基地 [10] 产能布局 - 宁德时代在欧洲布局年产能约170GWh [13] - 中创新航在欧洲布局年产能约15GWh 国轩高科约20GWh 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处于在建状态 [13] - 匈牙利工厂建成后100GWh电池产能将位居欧洲第一 [13] 行业背景 - 2025慕尼黑车展有近七成参展商来自亚洲 中国企业超过100家 [12] - 宁德时代过去五年间占据欧洲近半市场份额 [13] - 公司港股IPO募集资金净额406亿港元 约370亿元人民币 大部分用于匈牙利工厂项目建设 [13]
全球首发!宁德时代,大消息
上海证券报· 2025-09-08 07:04
技术发布 - 全球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NP3.0技术平台 旨在积极响应欧洲市场电动化需求并助力全球绿色交通转型 [2] - NP3.0技术平台通过化学体系 结构层级 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的创新突破 集成八大核心技术包括阻燃电解液 阻燃安全隔膜 纳米点包覆正极材料 电芯安全装置 气凝胶隔热垫 防火喷涂层 电路稳定控制技术 高压主动冷却技术和系统控制策略 构建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铁三角 [6] - 在极端热失控场景下 NP3.0技术能快速阻断电芯间热量扩散 实现车辆高压不断电并维持1小时以上稳定动力输出 支持安全驶离和应急避险 同时热失控时不产生明火和烟雾 避免二次事故 具备更高安全冗余 满足L3/L4级智能驾驶对动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高标准要求 [6] 产品特性 - 首款搭载NP3.0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采用Wave电芯和Cell to Body结构设计 系统成组效率达到76% 在安全 续航 快充 寿命四大维度实现突破 [7] - 神行Pro长寿命版电池具备758公里WLTP工况续航能力 拥有12年或100万公里超长寿命 创造全球乘用车电池寿命新纪录 行驶20万公里后衰减率仅9% 资产保值能力出众 [7] - 神行Pro超充版电池实现683公里WLTP工况续航 具备12C峰值充电能力 充电10分钟补能478公里WLTP工况 成为欧洲市场超充速度最快的磷酸铁锂电池 零下20℃环境下电量从20%充至80%仅需20分钟 [11] 市场布局 - 欧洲目前正向电动化加速转型 电动汽车价格 续航里程 电池寿命 充电便捷性及安全性仍是核心困扰因素 磷酸铁锂电池以卓越安全性能和更具竞争力成本成为欧洲汽车制造商战略选择 [6] - 公司已与欧洲超过90%的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并在欧洲建立德国 匈牙利及西班牙在建三大生产基地 [11] - 公司在欧洲布局年产能约170GWh 中创新航布局15GWh 国轩高科布局20GWh 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处于在建状态 [15] - 过去五年间公司从零起步占据欧洲近半市场份额 [15] - 公司港股IPO募资净额40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70亿元 大部分资金用于匈牙利工厂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 建成后100GWh电池产能将位居欧洲第一 [15] 行业背景 - 2025慕尼黑车展参展600余家企业中近七成来自亚洲 中国企业超过100家 涉及整车 三电系统 汽车智能化软硬件 [14] - 中国汽车产业链公司在车展A2馆参展 包括已在欧洲建厂的中创新航 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 国轩高科四家电池巨头 [15]
长安汽车高管:未来35%的用户仍选燃油车
第一财经· 2025-09-07 20:34
行业前景与市场结构 - 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但燃油车仍将保持35%的市场份额[2] - 全国私人充电桩截至7月底仅1249万个 充电基础设施不足限制新能源车普及[2] - 未来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销量结构预计为35:65[2]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长安汽车坚持燃油车与新能源并重的发展路径[2] - 推出第四代逸动燃油车型 官方指导价8.79万元起 该车型13年累计在全球101个国家销售190万辆[2] - 第四代逸动未来有望推出新能源版本以延伸产品矩阵[2] 组织架构与业绩目标 - 公司进行人事调整 杨大勇分管燃油车"引力"序列和新能源"启源"品牌[2][3] - 计划2030年实现年产销500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60%[3] - 2023年上半年总销量135.5万辆 新能源车达45万辆 占比33.21%[3]
蔚来技术输出迈凯伦,中国电动化技术授权潮起
高工锂电· 2025-09-07 18:55
中国电动化技术输出趋势 - 蔚来汽车与英国迈凯伦技术合作 第二季度技术服务收入达数亿元[3][4] - 小鹏汽车第二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13.9亿元 同比增长7.6% 主要来自与大众汽车合作[8] - 技术输出从产品贸易转向技术授权 体现中国电动化技术战略转变[5][7] 技术合作模式与案例 - 蔚来通过股东CYVN Holdings牵线与迈凯伦合作 开发4680大圆柱电池 预计2026年小批量量产[4][6] - 小鹏与大众合作升级 联合开发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 2027年起拓展至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8] - 电池企业技术授权成为重要商业模式 如宁德时代与鹏程无限合作[9][12] 电池企业技术授权发展 - 技术授权模式最初为打开海外市场钥匙 现已成为低风险扩张方式[9][12] - 宁德时代技术授权鹏程无限 2024年储能系统出货总量近8GWh[12][13] - 亿纬锂能调整CLS模式 与5家系统集成商共建31GWh储能电芯产能[13] 大圆柱电池技术应用 - 国际车企纷纷选择大圆柱电池路线 奔驰采购157.5GWh的46系列圆柱电池[17][18] - 宝马第六代电动汽车平台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 计划2030年纯电动占全球销量一半[18] - 特斯拉4680电池计划受美国电动化放缓影响 Cybertruck上半年销量仅11,500辆[19] 中国电池企业技术突破 - 中创新航高功率磷酸铁锂R46大圆柱电池实现首家量产 主要客户吉利和东风[19] -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装车量超6万台 布局产能超70GWh[20] - 亿纬锂能携手宝马集团 实现欧洲大圆柱电池本土化供应[21] 全球市场拓展策略 - 技术授权模式在欧洲市场表现突出 如宁德时代与Fiat Chrysler探讨磷酸铁锂本土化生产[10] - 蜂巢能源考虑轻资产模式在欧洲布局产能 与欧洲电池企业合资合作[11] - 技术授权模式助力中国供应链分享全球市场机会 平衡投资风险与本土化利益[15]
长安汽车高管:未来35%的用户仍选燃油车
第一财经· 2025-09-07 18:43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杨大勇提出"人人适配新能源车"不现实 未来市场燃油车占比至少35% [1] - 公司坚持燃油车与新能源并重发展路径 杨大勇同时分管燃油车"引力"序列和新能源"启源"品牌 [1]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销500万辆目标 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60% [2] 市场数据与基础设施 - 全国私人充电桩截至7月底仅1249万个 无桩家庭仍适合选择燃油车 [1] - 公司预测未来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销量结构占比为35:65 [1] - 2023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总销量135.5万辆 新能源车达45万辆 占比33.21% [2] 产品布局与发展规划 - 长安引力序列推出第四代逸动车型 共三款配置 官方指导价8.79万元起 [1] - 逸动车型上市13年累计在全球101个国家销售190万辆 [1] - 第四代逸动未来有望推出新能源版本以延伸产品矩阵 [1] 组织架构调整 - 母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组建后 公司进行人事调整 [2] - 原执行副总裁叶沛升任常务执行副总裁 杨大勇接替分管"引力"和"启源"品牌 [2]
合资新能源车渗透率尚不足10%,金标大众迎来关键一年
第一财经· 2025-09-06 15:29
大众安徽战略推进 - 大众安徽推出两款新产品ID EVO概念车和与众06 采用金色VW标识与其他合资公司区分[2] - 大众安徽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唯一由德国控股的合资企业 计划到2030年实现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60%[2] - 2026年将推出3款新车 包括两款轿车和一款SUV车型 覆盖A级和B级市场[3] 合资品牌电动化现状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 但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不足10%[2] - 大众ID系列在合资新能源中销量居前 但规模较自主品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 - 合资车企本土化研发权限有限 导致产品难以满足中国用户对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的需求[3] 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 2025年是智驾实现从1到10跨越的关键节点 特斯拉FSD、华为ADS等已打通技术路径[3] - 比亚迪等巨头正式入局智能化 2025年自主品牌有望通过电动化+低成本智能化实现降维打击[3] - 外资车企普遍规划2026年推出基于全新平台的智能汽车 搭载新电子架构并强化智驾功能[3] 合资车企转型路径 - 合资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能力、产品力和品牌认知尚未形成 电动化转型窗口期收窄[4] - 未来合资车企面临三条出路:坚定转型本土化、与中国车企合作补足短板、退出中国市场[4] - 2026年是决定金标大众市场根基的关键年 战略推进速度将直接影响市场地位[4]
合资新能源车渗透率尚不足10%,金标大众迎来关键一年
第一财经· 2025-09-06 10:06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50% 但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10% [1] - 2025年是智能驾驶实现从1到10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节点 特斯拉、华为、小鹏等先行者已打通高阶智驾技术路径 [2] - 合资车企因本土化研发权限有限 导致产品难以满足中国用户对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的强需求 [2] - 外资车企普遍规划在2026年前后推出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的智能汽车 搭载全新电子架构并强化智能驾驶功能 [2] - 合资车企在电动车领域面临技术能力、产品力和品牌认知不足的挑战 电动化转型窗口期日渐收窄 [3] 大众安徽战略布局 - 大众安徽是德国大众在中国唯一控股的合资企业 采用金色VW标识与其他合资公司区分 [1] - 公司近期推出ID EVO概念车(全时互联纯电全尺寸SUV)和与众06(IDUNYX升级版纯电轿车)作为重点展示车型 [1][2] - 计划到2030年实现大众品牌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60% 大众安徽产品组合将发挥重要作用 [1] - 2026年将推出3款新车(两款轿车+一款SUV)覆盖A级和B级市场 ID EVO被视为2025年打开市场的关键产品 [2] - 大众安徽战略推进速度将直接决定金标大众能否在2026年关键窗口期站稳脚跟 [3] 市场机遇与挑战 - 大众ID系列在主流合资新能源车中销量居前列 但规模较自主品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2025年强势自主品牌有望通过成熟电动化+低成本智能化的降维打击 进一步替代合资品牌份额 [2] - 合资车企正推进研发本土化战略 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缩短决策周期 并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电子架构 [2] - 合资车企未来面临三条出路:坚定转型本土化、与中国车企合作补足短板、或退出中国市场 [3]
一代中年男人的“梦中情车”,退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05 20:28
一石激起千层浪。"帕杰罗满街跑的日子真成回忆了!"无数中年男人在朋友圈慨叹。有人一句"连发动机都退了",道尽传统巨头在电动车战 场上的溃败。 (图源:新浪微博) 2025年7月,三菱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发动机合资业务,彻底退出中国生产。当年凭技术横扫市场的霸主,如今竟不敌新势力车型在年轻 消费者心中的吸引力。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三菱汽车,这个曾以帕杰罗定义硬派越野的"国产车教父",2025年正式挥别中国市场。它的退出既因广汽三菱的持续亏损,也源于对电动化 转型的迟缓应对。 当电动车席卷全球,这位燃油时代的王者,最终被自己筑起的技术高墙困住。从刑侦剧警车标配、达喀尔拉力赛传奇,到维修厂里的情怀标 本,四十年辉煌在"徒弟们"的强势围剿中黯然落幕。 三菱汽车的中国故事,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台叩开市场大门的发动机。 1997年,沈阳航天三菱的成立成为关键转折点。其4G6系列发动机如同"武林秘籍",被长城、比亚迪、奇瑞等众多初代自主品牌奉为"救命 稻草"。 据多家媒体报道,巅峰时期,国产车30%的"心脏"都跳动着三菱的基因,业界尊其为"国产教父"。沈阳航天三菱的装配车间里,总能看到各 大车企派 ...
一汽奥迪“换将”:郭永锋接棒李凤刚 后者仅在任22个月
犀牛财经· 2025-09-05 15:45
人事变动 - 郭永锋自2025年9月1日起接替李凤刚担任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全面负责国产及进口车的销售 售后 网络与品牌营销工作 [2] - 李凤刚调任一汽富华生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总经理 其任期仅约22个月 远低于正常4年任期 [2] 管理层背景 - 郭永锋2004年加入一汽-大众 曾担任一汽-大众管理服务部部长 中国一汽数字化部副总经理 在一汽-大众副总经理任上推动营销数智化转型 助力ID.CROZZ家族成为合资品牌新能源销量突破10万辆的首家企业 [2] - 李凤刚2003年入职一汽-大众 从技术开发部产品工程师起步 曾担任一汽奥迪销售事业部战略与运营管理总监 东北区总经理 2023年10月成为一汽奥迪首位80后掌舵者 [2] 销量表现 - 2024年一汽奥迪累计销售新车61.1万辆 同比下滑12.5% [2] - 2025年上半年一汽奥迪销量为28.76万辆 同比下降10.2% 落后于宝马和奔驰 [2] 电动化转型 - 一汽奥迪电动化进展缓慢 90%以上销量依赖燃油车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明显低于奔驰和宝马 [3] - 公司加速电动化产品投放 8月7日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和一汽奥迪A5L同步上市 [3] 财务表现 - 奥迪上半年税后利润仅13.46亿欧元 同比下滑37.5% [3] - 公司下调全年营收预期 [3] 战略调整 - 一汽奥迪开启"融合直售"模式 融合经销商体系与品牌直营优势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体验 [3] - 郭永锋接任被视为公司走出困境的机遇 [3]
连续6个月销量超2万辆,悦达起亚公布8月销量达20974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5 15:15
销量与生产表现 - 2025年8月销量达20,974辆 连续6个月单月销量超2万辆 [1] - 1-8月累计销量165,036辆 同比增长7% [1] - 8月整车生产20,000辆 1-8月累计生产163,270辆 同比增长9.5% [1] - 8月出口发动机11,992台 1-8月累计出口83,719台 [1] 出口业务成就 - 构建6款车型出口矩阵 覆盖燃油及纯电技术路线 包括EV5 狮铂拓界 赛图斯 K5 索奈 焕驰 [7] - 自2018年累计出口整车超47.7万辆 销售额51.3亿美元 覆盖全球89个国家 [9] - 累计出口发动机超44万台 销售额超10.6亿美元 销往韩国 俄罗斯等国家 [9] 产品战略与布局 - 坚持"油电并行"战略 推动电动化转型同时焕新燃油车型 [3] - 2026款起亚嘉华正式上市 具备三排空间 安全配置及智能科技 [3] - 嘉华车型历经4代更迭 全球累计用户超250万 [5] 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 - 成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盐城赛区主赞助商 组织观赛团及球迷接送服务 [11] - 起亚家园公益项目累计投入超5,600万元 援建166所房屋及3所创业园 [11] - 集结2,360名大学生志愿者 改善4所小学环境 获"全国五十佳"公益项目称号 [11] 企业发展战略 - 秉持"在中国 为中国"理念 深化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 [12] - 持续优化产品战略 品牌形象及渠道体系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3] - 巩固盐城工厂出口基地建设 形成内销外销并进格局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