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保时捷三季度亏损近10亿欧元,沃尔沃股价暴涨41%,车企密集发布三季报:谁在 “阵痛”?谁在 “狂欢”?
36氪· 2025-10-29 20:10
日前,多家车企相继发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其中,跨国车企正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市场分化。保时捷三季度意外亏损近10亿欧元,前三季度销售利润暴 跌99%,从"利润引擎"跌落神坛;而通用汽车则凭借本土化创新在华连续四季度盈利,沃尔沃也因成本控制与供应链优化实现利润超预期增长,股价单日 飙涨41%。 与此同时,国内部分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虽营收增长,但利润受价格战与销售费用激增拖累持续承压。在电动化转型与激烈市场竞争中,全球 汽车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 跨国车企三季报"冰火两重天"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利润奶牛",传统豪华品牌保时捷今年三季度财报让业内颇为意外。 与保时捷在华遭遇挑战不同,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持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自去年启动业务重组以来,通用汽车在中国依托本土创新和本地合作,正加速 提升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力。例如,基于本土研发的全新"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打造的别克至境L7已于第三季度正式上市,此外,同样基于该架构打造的旗 舰MPV别克世家也将于年内上市。 中国市场持续向好也为通用汽车的整体业绩表现贡献了一份力量。今年三季度,通用汽车净收入为486亿美元,净利润为13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达 ...
保时捷三季度亏损近10亿欧元 沃尔沃股价暴涨41%!车企密集发布三季报:谁在“渡劫”?谁在“狂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8:17
全球汽车行业市场分化 - 跨国车企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市场分化,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2] - 保时捷第三季度意外亏损9.66亿欧元,前三季度销售利润暴跌99%至4000万欧元 [2][3] -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连续四个季度盈利,沃尔沃汽车利润超预期增长,股价单日飙涨41% [2][4][5] 保时捷业绩表现 - 保时捷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 [3] - 利润下降归因于产品战略调整特殊费用、中国市场挑战、电池活动一次性支出、组织变革费用及美国进口关税增加 [3] 通用汽车业绩表现 - 通用汽车第三季度净收入486亿美元,净利润13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4亿美元,利润率达6.9% [3] - 公司上调全年业绩预期,净利润预计77亿至83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计120亿至130亿美元 [4] - 在华盈利得益于本土化创新,如基于本土研发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打造的新车型 [3] 沃尔沃汽车业绩表现 - 沃尔沃汽车第三季度营业收入864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64亿瑞典克朗,净利润51.95亿瑞典克朗 [4] - 毛利率从上一季度的17.7%升至24.4%,息税前利润率达7.4%,高于去年同期的6.2% [4] - 业绩超预期得益于XC60改款、与吉利供应链合作带来的成本节约及成本削减措施 [5] 雷诺集团业绩表现 - 雷诺集团2025年前9个月营收391亿欧元,同比增长3.7%,汽车业务营收343亿欧元,同比增长1.7% [5] - 第三季度销量达52.95万辆,同比增长9.8%,前9个月全球销量169.9万辆,同比增长3.8%,欧洲排名第三 [5] 国内车企业绩表现 - 国内部分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利润受价格战与销售费用激增拖累 [2][6] - 广汽集团第三季度合并营业总收入243.18亿元,环比上涨6.98%,净亏损额环比收窄 [6] - 长城汽车第三季度营收612.47亿元,同比提升20.51%,环比提升17.07%,为历史最佳第三季度营收 [6] - 长安汽车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22.36亿元,同比增长23.36%,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2.13% [6] - 北汽蓝谷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8.67亿元,同比下降3.45%,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 [6] 国内车企销售费用与市场环境 - 国内车企销售费用普遍显著增长,例如长安汽车前三季度销售费用73.55亿元,同比大增56.25% [7] - 北汽蓝谷市场表现回暖,前9个月销量111,501辆,同比增幅超64.34%,9月单月销量20,539辆创年度新高 [7] - 国内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5%,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主流车企盈利压力急剧增大 [9]
雷军的“偶像”,彻底撑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10-29 15:35
凛冽寒风,吹到了保时捷脸上 封面 I 保时捷官微 作者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时光退回两三年前,或许没有人能想到,被称为豪车"印钞机"的保时捷有一天会销量崩盘,利润暴跌,生无可恋的站在悬崖边上。 近日,保时捷公布了一份"滴血"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营收同比下滑6%至268.64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下滑99%至4000万欧元,上年 同期为40.35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0.2%,较上年同期的14.1%也出现暴跌。 图源:微博@央视财经 一年时间从40亿到4000万,崩盘实在来的有些猝不及防! 事实上,自2021年以9.57万辆的交付量达到顶峰后,保时捷的销量如同踩了香蕉皮一路下滑,2024年交付量仅为5.69万辆,同比下降28%。 如果非要给这般步履维艰的姿态找个解释,在大众的朴素印象里,国产电车异军突击是个最大变数,尤其小米汽车的出现更是摸着保时捷过河,逼得后者 一度回应"不将小米视为直接竞争对手"。 可时移势易,保时捷的黄金时代,恐怕很难回去了! 检验一个品牌豪不豪的试金石除了坚挺的价格之外,那就是有没有抗住逆周期的能力。 作为豪华车销量狂魔的保时捷,正现身说法。 过去一两年里,与 ...
保时捷三季度巨亏10亿欧元:推迟电动化、精简人员能否破局?
经济观察网· 2025-10-28 18:15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利润奶牛",保时捷曾在2022年以3.7%的销量贡献了大众汽车集团30.9%的净利 润,单车平均净赚2.25万欧元(彼时约合人民币16.5万元),2023年其营业利润率再冲高到18%,被誉 为业内的"豪车印钞机"。然而,保时捷今年的业绩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财报显示,保时捷在今年第三季度亏损高达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作为对比,其去年同期 盈利9.74亿欧元。受此影响,今年1—9月,保时捷营业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与 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相比,营业利润率从14.1%骤降至0.2%。 对于业绩的大幅下滑,保时捷将其归因于产品战略重组、中国豪华车市场挑战以及美国进口关税成本上 升等多方面因素。 其中,战略重组成本成为最大拖累。在电动化车型需求不及预期的背景下,保时捷于今年9月宣布推迟 部分纯电动车型的推出,并延长多款燃油和混动车型的市场生命周期。这一决策导致公司产生了高达18 亿欧元的巨额支出。同时,保时捷还中止了部分电池自产计划,相关重组措施又带来了约27亿欧元的额 外支出。预计全年特殊支出总额将达到31亿欧元。 美国进口关税也对保时捷的盈利造成了 ...
利润暴跌99%,保时捷为什么不香了?
新京报· 2025-10-28 15:23
公司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利润暴跌99% [1] - 面临裁员和更换首席执行官的人事动荡 [1] 公司战略挑战 - 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品牌溢价失效 [1] - 电动化转型节奏失衡 [1] - 传统豪华品牌的发动机情怀无法挽救当前财务表现 [1] 中国市场表现 - 在中国市场遭遇智能体验水土不服的挑战 [1]
欧洲9月汽车销量飙升:比亚迪销量暴增398%,特斯拉销量下滑10%
华尔街见闻· 2025-10-28 15:01
欧洲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 欧洲新车市场在9月实现连续第三个月增长,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11%至124万辆 [1] - 增长主要由更经济实惠的电动车型需求推动 [1] - 欧洲五大主要市场新车交付量均实现攀升,其中英国和德国增幅显著,分别达到14%和13% [2] 电动化转型趋势 - 全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合计销量增长三分之一,占该地区新车注册量近三分之一 [1] - 全电动汽车(EV)销量增长2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销量大幅增长62% [1][2] - 市场对大众斯柯达Elroq跨界车和雷诺R5紧凑型车等经济实惠电动车型的强劲需求是推动增长关键因素 [2] 主要汽车制造商表现 - 比亚迪成为最大赢家,9月销量同比暴增398%,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0.4%跃升至2% [1][2] - 雷诺集团销量增长15.2%,Stellantis增长11.5%,大众汽车集团增长9.7% [2] - 宝马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增长相对平缓,分别为4.2%和0.5% [2] - 特斯拉销量下跌10%,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4.0%收缩至3.2% [1][2] 行业面临的挑战 - 高端电动车需求放缓,大众汽车因奥迪Q4 e-tron需求减弱而削减德国一家工厂产量,Stellantis也暂停了欧洲部分工厂的生产 [3] - 围绕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德国和法国正推动放宽措施或保持"灵活性" [3] - 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摩擦带来压力,行业需应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等风险 [3]
产品为王,保时捷也不能例外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4:10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财报亏损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公司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亿欧元降至4000万欧元,同比下滑99% [1] - 第三季度销售额87亿欧元,低于市场预估的90亿欧元 [1]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销售利润为4000万欧元,较2024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下降99% [1]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利润率仅约2%,2026年有望恢复至高个位数水平,但距离曾经15%的辉煌利润率仍有差距 [4] 销量与市场表现 - 前三季度全球销量为212,509辆,同比下滑6% [2][4] - 北美市场销量为64,446辆,同比上升5%,是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2][4] - 中国市场销量为32,195辆,同比大幅下滑26%,预计2026年仍将持续下滑 [2][4] - 德国市场销量为22,492辆,同比下降16% [2] - 旗舰纯电车型Taycan前三季度仅销售12,641辆,同比下滑10% [8] 战略调整与成本压力 - 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推出,延长燃油和混动车型生命周期,终止电池自产计划,相关重组措施带来约27亿欧元额外支出,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31亿欧元 [3]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2025年前三季度产生3亿欧元额外成本,预计全年损失约7亿欧元,未来几个月将针对美国市场上调售价 [3][4] - 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2025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第二轮裁员方案预计在2025年年底前公布 [4] 产品挑战与行业背景 - 公司已超过10年没有推出新的“车王”车型,产品矩阵失去主心骨,同时燃油版Macan、718 Boxster、Cayman等入门级车型即将停产 [5][7] - 电动化战略摇摆不定,纯电双座概念跑车Mission X反响平平,基于PPE平台的纯电Macan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未能重现燃油版成功 [7][10] - 全球豪华车品牌秩序正在重构,中国市场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提速,消费者更关注科技体验和实用性,中国自主高端品牌在30万-50万元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11][12][13] - 为应对挑战,公司在中国开设亚洲首家品牌快闪空间,上海研发中心将于下月启用,目标到2026年全系车型搭载专属车机系统 [10] 管理层与展望 - Michael Leiters将于2026年1月1日出任公司新任CEO,其曾负责保时捷Cayenne和Macan系列的开发,并拥有法拉利和迈凯伦的管理经验 [14] - 公司管理层认为业绩将在2025年触底,并从2026年起显著改善,保时捷中国将2025年定为“校准年”,2026年将重启进击 [4][10][14]
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99%,上市三年股价腰斩|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28 12:37
斯特兰蒂斯前CEO卡洛斯·塔瓦雷斯近日接受采访时称,"我们不能排除在某个时候,他会决定离开汽车行 业,转而专注于人形机器人、SpaceX或人工智能。埃隆·马斯克将会离开汽车行业。"塔瓦雷斯接着说,比亚 迪正在用更高效、更经济的汽车抢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特斯拉的市值损失将是巨大的,因为它的估值实 在高得离谱。我不确定10年后特斯拉是否还会存在。这是一个创新企业集团,但他们会被比亚迪的效率打 败。"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瑞特在X上分享了塔瓦雷斯的这次采访内容,马斯克简短地回应称,塔瓦雷 斯"什么都不知道。" 3.我国电竞产业今年上半年收入达127.61亿元 1.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99%,上市三年股价腰斩 据界面新闻,近日,保时捷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收入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营 业利润为4000万欧元,去年同期为40.35亿欧元,同比暴跌99%;本年累计营业利润率为0.2%,较去年同期 的14.1%大幅下滑。 点评:保时捷电动化转型遇阻,市场信心严重受挫。 2.前斯特兰蒂斯CEO称特斯拉10年后可能不复存在,马斯克回应 随着电子竞技成为体育比赛项目并走向大众视野,我国电竞产业今年上 ...
奔驰开启最大规模裁员,中国市场从“增长极”变“修罗场”?
36氪· 2025-10-28 09:55
裁员计划与成本削减 - 公司正在实施其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目标是通过自愿离职等方式使约3万名员工离职,约占全球间接岗位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 [1] - 裁员计划采用高补偿自愿退出策略,补偿金额与职级工龄挂钩,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补偿 [2] - 该计划自2025年4月启动,目标在2027年前通过裁员外包等方式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成本,其中生产和固定成本各削减10% [2] - 公司强调调整不出现因运营原因导致的裁员,并延长德国地区就业保障承诺至2034年底 [4] 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下滑12%,环比下降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下降9% [4] - 在中国市场增长已近乎停滞,面临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品牌的强势挤压 [4] - 电动车销量占比不足20%,EQS等旗舰电动车型因车机系统卡顿、充电效率低、智能化体验落后而饱受诟病 [5] - 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豹、蔚来ET5等车型在性能、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全面超越公司EQ系列 [5]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 公司每名员工年均薪酬及福利支出超过12万欧元,远高于中国新势力车企平均水平 [5] - 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的12.3%下滑至2024年的8.7%,电动车业务至今未能实现盈利 [6] - 作为百年德国企业,公司长期依赖高成本、高溢价、高利润的运营模式,庞大研发体系和管理层级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5] 技术转型与产品规划 - 公司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核心领域已明显掉队,MBUX系统更新缓慢,OTA升级频率远不及新势力品牌 [7] - L3级自动驾驶系统Drive Pilot仅限于特定高速公路场景且硬件成本极高,自研操作系统MB.OS多次推迟上线 [9]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7款为纯电车型,并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5][9]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中国市场曾是公司全球增长最大引擎,2020年在华销量近78万辆,占全球总量近三分之一 [9] - 为应对本土化需求,公司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由北京奔驰主导研发 [9] - 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正在瓦解公司的品牌护城河,比亚迪仰望U8、蔚来ET9等车型在配置、智能化、服务体验上建立新标准 [10]
【一周车话】保时捷CEO,不好当
搜狐财经· 2025-10-27 13:56
十年任期,还是走到了尽头。 本周一,保时捷宣布现任CEO奥博穆(Oliver Blume)即将卸任,接任者为前迈凯伦CEO迈克尔·莱特斯(Michael Leiters),相关任命自2026年1月1日正 式生效。 奥博穆2015年担任保时捷品牌一把手,过去十年,保时捷一直是其基本盘。2022年,他接替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掌舵大众集团,从此拥有"双重 CEO"的身份,但这样的身份一直受到外界的质疑。 去年年底,大众集团宣布大规模裁员并关闭部分德国工厂,引发工会和员工的不满,奥博穆开始面临放弃其中一份工作的压力;过去半年,由于保时捷品 牌业绩急剧下滑,工会与投资者持续向奥博穆施压,让其辞去其中一个职务。 奥博穆曾坚持认为,兼任CEO对企业管理没有太大冲突,但投资者却持反对态度,认为"双职结构"不符合现代企业治理准则,特别是在保时捷转型的关键 时期,奥博穆的兼任可能导致利益冲突与问责机制弱化。 新CEO的使命,是带领保时捷进入电动化时代。 自2022年上市以来,保时捷已经损失了约一半的市值,且同时面临着超豪华汽车品牌的电动化转型困境。 保时捷发言人曾坦言,由于消费者对纯电动超跑兴趣不高,T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