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铁联运
icon
搜索文档
“比Labubu都难抢!”外省球迷正涌入苏超赛场
第一财经· 2025-06-19 13:46
苏超赛事热度与票务情况 - 6月21日常州队主场对阵南京队的比赛门票开票后迅速售罄,预约购票人数达76万人,中外省专享通道与全民购票通道放票比例为1:3.9 [1] - 徐州队迎战镇江队时现场观战人数达30823人,创苏超单场观众首次突破3万人的记录,其中省外观众占比22%(6902人),主要来自安徽(3527人)、山东(1465人)、河南(871人),三省合计占省外观众85% [4][5] - 常州主场设置外省专享购票栏,要求订单内所有购票人身份证均须为外省号码(限购3张),系统自动校验归属地 [7] 苏超对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 - 6月14-15日无锡等5个主场城市外地游客量较上个周末增长48.28%,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5.15%(无锡增幅最高达29.58%) [4] - 美团数据显示江苏省暑期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长41%,6月14-15日旅游订单量全国第一,异地消费者贡献的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9% [4] - 滴滴打车平台显示前往五个赛场的异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576%,52%订单来自省外,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球迷为主力,"90后"和"85后"贡献46%打车需求 [6] 交通基础设施与跨省观赛便利性 - 徐州高铁网络完善:淮北至徐州东站最快34分钟,宿州东站至徐州东站19分钟,蚌埠南站至徐州东站36分钟,枣庄至徐州东站18分钟,商丘至徐州东站43分钟 [6] - 航旅纵横数据显示5.10-6.15期间国内航线赴江苏旅客量超262万人次(同比+5%),扬州泰州机场旅客量12万人次(同比+29%),常州奔牛机场19万人次(同比+19%) [10] - 江苏9个民用运输机场覆盖率高,南京禄口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3100万人次(全国第15),无锡硕放机场超千万人次(全国第40) [10] - 空铁联运提升便捷度:上海虹桥站至昆山南站高铁17分钟,至苏州北站26分钟,徐州观音机场站至宿迁站21分钟 [11] 城市经济与区域联动 - 徐州2024年商圈节假日外来消费占比超35%,杉杉奥莱引入40多个淮海经济区首店,成为区域购物中心 [5] - 扬州泰州机场(距泰州主城区2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毗邻镇江)等跨市服务案例体现区域协同效应 [11]
争夺京沪线
36氪· 2025-06-14 09:15
京沪线交通竞争格局 - 京沪线是中国交通行业的黄金线路,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座人口超2000万的一线城市,民航和高铁均为客流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交通方式 [5] - 高铁最快4小时18分,最短4分钟一班;飞机不到2小时,航班在四座主要机场间交错 [5] - 2025年5月起,民航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东航和国航在京沪线客座率和乘客数量显著提升(东航乘客+20.6%,国航+4.6%) [6][10] 民航市场策略与表现 - 民航通过价格和服务竞争加速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15.9%至745.5元,部分票价甚至低于高铁(最低310元) [17] - 跨航司签转服务覆盖京沪、京穗、京杭等商务干线,提升航班利用率并强化头部航司优势(京沪线航班量占比达80%) [9] - 2023-2024年民航京沪线客流增速显著(+269.52%和+24.84%),但总量仍远低于高铁(2024年民航861.3万人次 vs 高铁5201.6万人次) [11][16] 高铁运营现状与挑战 - 京沪高铁2024年运送旅客5201.6万人次,营收421.57亿元,净利润127.68亿元,客座率75%-80% [11] - 2024年高铁客流同比下滑2.3%,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罕见同比下降(营收-0.94%,净利润-3.17%) [16] - 高铁通过高频发车(最快4分钟一班)、浮动票价(二等座498-1998元)及商务舱服务提升竞争力 [22] 行业竞争动态与趋势 - 京沪线处于民航与高铁竞争的黄金距离(1318公里),高铁优势在准点率和载客量,民航优势在速度和灵活性 [19][21] - 民航正借鉴高铁服务改进(如缩短候机时间、优化餐食和电子发票),并探索"空铁联运"深度合作 [23] - 两地经济基础强劲(2024年北京GDP 4.98万亿元,上海5.39万亿元),持续支撑高端客运需求 [14]
争夺京沪线
36氪· 2025-06-14 00:34
京沪线交通竞争格局 - 京沪线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座人口超2000万的一线城市,是中国交通行业的黄金线路,高铁最快4小时18分,飞机不到2小时 [4][5] - 2025年5月起,上海虹桥机场联合北京首都机场及东航、国航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提升旅客出行效率 [6] - 跨航司签转服务实施后,东航京沪线乘客数量同比增长20.6%,国航增长4.6%,东航客座率从86.8%提升至92.7%,国航从81.1%提升至86.6% [6][10][11] 民航与高铁客流量对比 - 2024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5201.6万人次,民航861.3万人次,高铁客流量仍远高于民航 [11] - 但民航增速显著,2023-2024年京沪航线旅客量同比增长269.52%和24.84%,同期高铁旅客量增长209.1%和-2.3% [11][16] - 2024年三季度京沪高铁营收同比降0.94%,净利润降3.17%,增速明显放缓 [16] 竞争策略分析 - 民航通过低价竞争吸引乘客,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745.5元,同比下降15.9%,部分票价甚至低于高铁 [17] - 高铁采取高频发车(最快4分钟一班)、浮动票价(二等座498-1998元)及优质服务应对竞争 [19][22] - 民航需向高铁学习简化流程,如缩短候机时间、改进餐食服务和推广电子发票 [23] 市场背景与潜力 - 北京和上海GDP总量分别达49843.1亿元和53926.71亿元,增速5.2%和5%,常住人口2183.2万和2480.26万 [14][15] - 两城集中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外企总部,商务出行需求旺盛 [13] - 京沪线处于高铁与民航竞争的黄金距离(1318公里),双方各有优势:高铁准点率高、载客量大,民航速度快 [19][21]
2025年机场行业分析-联合资信
搜狐财经· 2025-06-03 18:34
行业概况与分类体系 - 机场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核心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建设和收费受民航局严格监管 [1][6] - 截至2024年末境内民用运输机场达263个,按业务量分为三类:一类1级(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一类2级(深圳、成都、上海虹桥)、二类(20个机场如昆明重庆等)及三类机场 [1][6][7] - 收入结构分为航空性业务(起降服务等公益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广告租赁等收益性业务) [1][7] 政策环境与发展导向 - 航空性业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非航空性业务逐步市场化推动收入结构优化 [2][8] -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指导意见明确"3+7+N"体系(3大枢纽:北京上海广州;7大枢纽:成都深圳等;N个区域枢纽),2025年基本成型2035年全面建成 [2][9][11] - 支线航空补贴办法修订后补贴范围更聚焦方式更灵活,支持中小机场发展 [2][8][10] 行业运行与区域特征 - 2024年全面复苏:旅客吞吐量14.6亿人次(+15.9%),货邮吞吐量2006.19万吨(+19.2%),起降架次1240.05万架次(+5.9%)均超2019年,国际客运恢复至71.2% [2][13][14] - 东部地区领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及成渝机场群贡献全国50.74%旅客吞吐量和69.62%货邮吞吐量 [2][21] - 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北京首都位居吞吐量前三,浦东机场重回第一 [2][22][23] 供需格局与竞争态势 - 供给端:"十四五"规划机场增至270个,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广州白云武汉天河等改扩建释放产能 [2][25][26] - 空域资源优化:武汉区域管制中心投运缓解拥堵,北京上海等枢纽高峰小时容量超60架次/小时 [2][27][28] - 需求端:国内出行与航空物流需求旺盛,国际航线恢复及"空铁联运"降低高铁分流影响 [2][31][32] - 竞争格局呈区域垄断,腹地经济与功能定位差异使竞争温和,部分城市通过"第二机场"整合资源 [2][31] 未来展望 - 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推动快速发展期,评级展望稳定 [3][33] - 需求端国内客货运常态化增长,国际客运持续修复,产能扩张与空域优化支撑长期发展 [3][33] - 非航空业务市场化进一步提升盈利潜力,行业兼具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增长空间 [3][33]
东航物流亮相第九届丝博会
中国民航网· 2025-05-26 18:05
公司业务展示 - 东航物流连续两年通过丝博会平台展示业务实力与企业风采 [1][2] - 公司系统展示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和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2] - 重点推介多式联运、特种仓储、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及冷链供应链等特色业务 [2] 战略布局与创新 - 2024年创新推出"空铁联运"模式 实现航班与年开行量达498列的西安中欧班列协同 [2] - 该模式实现航空货运与铁路运输无缝衔接 成为陕西打造"123交通出行圈"的重要引擎 [2] - 通过整合航空全球网络与中欧班列陆路优势 重塑陕西国际物流大通道 [2] 区域发展参与 - 深度融入陕西"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 持续强化西安枢纽布局 [3] - 在当地构建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拓展多元化业务生态、打造智慧化服务体系 [3] - 助推陕西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3] 未来规划 - 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3] - 与各方携手共绘丝路物流发展新蓝图 [3]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高效保障晚点旅客顺利登机
中国民航网· 2025-05-26 16:54
核心观点 -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通过"空铁联运"协同保障机制,成功帮助因列车晚点面临误机风险的旅客快速转机,展现了高效专业的服务能力 [1][2][3] - 公司通过精准追踪列车动态、预留值机柜台与安检通道、专人引导专车接送等举措,将旅客转机时间缩短至20分钟内 [2][3] - 此次成功案例是公司4年来持续优化"空铁联运"服务的成果体现,包括流程标准化、人员培训和服务场景拓展 [3] 应急响应机制 - 公司高铁贵宾事业部立即启动"空铁联运"急客保障预案,精准追踪K7915次列车动态信息 [2] - 与呼和浩特东站及白塔机场地服部门建立三方联动,提前预留急客保障值机柜台与安检通道 [2] - 共为10余名面临误机风险的旅客提供紧急转机服务 [1][2] 服务流程优化 - 提供专人引导快速出站、"点对点"专车直达机场候机楼、协助办理乘机手续等全程专属服务 [3] - 制定《急客转机服务标准》,精确测量各环节耗时(如贵宾厅到三站台一车厢需6分钟) [3] - 4年来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3地4站高铁贵宾点持续优化保障流程 [3] 服务成果数据 - 4年来三地四站共保障旅客397488人次,其中空铁联运7238人次 [3] - 开展服务人员仪容仪表、礼仪等培训30余次 [3] - 累计收到锦旗3面、表扬信20余封 [3] 业务拓展 - 将机场经营管理模式复制到高铁贵宾服务,在高铁站开通航司头等舱贵宾服务 [3] - 2021年起发挥常旅客保障优势,覆盖内蒙古三地四站的高铁贵宾服务 [3]
2025年航空运输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26 12: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航空运输业为周期性行业,与GDP增长正相关,中国航空客货运输量随经济和居民收入提升呈增长趋势 [4] - 2024年以来多项政策推动国际客运业务发展,长期看企业在航线拓展上获支持 [5] - 2024年客运市场需求旺盛、货运以国际航线为主,部分企业未扭亏,2025年1 - 3月行业指标同比增长 [8][18] - 行业呈“三强为主、地方为辅、外航渗透”格局,三大航市场集中度提高,部分民营航司发展快 [21][23] - 行业成本端面临航油价格和汇率波动风险,受高铁竞争和突发性事件影响 [24] - 短期旅客运输需求高、货运运力或调整,长期经济发展利于行业稳定发展 [34] 行业概况 - 航空运输是交通运输重要部分,为周期性行业,与GDP增长正相关,中国航空客货运输量呈增长趋势 [4] 行业政策 - 2024年国际航线解禁增班、出入境便利提升、航权资源配置规则细化,推动国际客运业务发展 [5] - 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扩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航权安排等举措 [6] - 2024年中美、中加直飞航班增班,免签国家范围扩大、过境免签期限延长 [5][6] - 《推进空铁联运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空铁联运进入新阶段 [6] - 《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打造世界超级航空承运人,在航线和货运方面给予支持 [7] - 《国际客运航权市场准入和配置规则》细化航权资源等分级分类,调控市场准入等 [7] 行业运行情况 客运市场 - 2024年客运需求旺盛,国内航线支撑市场,国际客运恢复快,全行业旅客周转量和运输量同比增长 [8] 货运市场 - 2024年货运需求增长,以国际航线为主,全行业货邮周转量和运输量同比增长 [12] 航班效率 - 2024年飞机利用率和运营效率提升,平均日利用率、正班客座率和正班载运率均上升 [13] 飞机投放 - 截至2024年末运输飞机在册架数增加,2024年采购以国产客机为主,2025年暂停接收部分波音飞机 [15] 盈利能力 - 2024年航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利润总额减亏,但收入水平有降,部分企业未扭亏 [16] - 2025年1 - 3月行业运输指标同比增长,7家上市航司营收变化不大、部分亏损 [20] 行业竞争 - 行业呈“三强为主、地方为辅、外航渗透”格局,三大航市场集中度提高 [21] - 中央控股公司实力雄厚,地方性航司多“三大航控股、地方政府参股” [22] - 部分民营航司发展快,部分经营困难被地方国企收购 [23] 行业供需 航油价格波动 - 航油是最大成本,2024年价格波动下滑,未来仍面临油价波动影响 [25][26] 人民币汇率变化 - 航空公司业务外汇结算和国际航线收入受汇率影响,2024年汇率有波动 [27][30] 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替代影响 - 高铁在东中部短途市场对航空运输分流明显,长期铁路和航空可合作 [31] 突发性事件影响 - 行业受战争、恐怖事件等影响,如公共卫生事件、空难、中美关税摩擦等 [32][33] 未来发展 - 短期旅客运输需求维持高位,货运运力布局或调整,长期经济发展利于行业稳定 [34]
一日2架,东航武汉连续引进新飞机
中国民航网· 2025-03-31 09:42
机队扩张与运力提升 - 东航武汉公司新增两架波音737-800飞机(注册号B-1933、B-1981),机队规模增至36架 [1] - 新飞机采用主流客舱布局,每架配备8个公务舱座位和162个经济舱座位 [2] - 新航季每日始发航班量较2024年同期提升2.9%,较2019年同期大幅提升42.6% [2] - 每周提供座位数超过20万个,航班衔接优化形成"三进三出"航班波结构 [2] 航线网络优化 - 武汉直飞航线达66条,通达国内外61个城市 [2] - 国内快线网络强化:武汉-上海日均12班、武汉-成都日均7班、武汉-昆明日均6班 [2] - 新增成都天府-武汉-福州、成都天府-宜昌-福州两条国内航线 [2] - 国际及地区航线覆盖10个航点,包括悉尼、东京、大阪等,国际航点数量居武汉机场各航司之首 [2] 服务升级举措 - 打造"楚韵东方"服务品牌,优化旅客出行体验 [3] - 完善"汉沪快线"专属值机柜台、优先安检通道和便捷登机口,实现"随到随走"服务 [3] - 空铁联运全面升级,通过汉口站、武汉站中转可到达更多站点 [3] 市场地位 - 东航武汉公司是中部地区机队规模最大、湖北地区资产规模最大、利税贡献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