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贴息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期债全线下跌,长端陡峭下行
瑞达期货· 2025-08-15 18: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国内7月经济复苏节奏放缓,供需两端边际走弱,8月新政策或带动未来经济数据回升;海外美国7月PPI同比增速攀升,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受挫;当前债市缺乏主线驱动,权益市场走强压制债市情绪,“股强债弱”联动效应可能增强,短期内流动性因素或主导债市交易,建议关注曲线陡峭化带来的期限利差扩大机会 [93][9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全线下跌,30年期、10年期、5年期、2年期主力合约分别下跌1.54%、0.32%、0.17%、0.04%;TS、TF、T、TL主力合约成交量均上升,持仓量均下降 [12][29] 消息回顾与分析 - 8月11日,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就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增强税制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32] - 8月12日,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财政贴息;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继续暂停实施24%对等关税90天 [32][34] - 8月13日,央行公布7月金融数据,7月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3100亿元;7月社会融资增量11600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7月M1同比增速为5.6%,M2同比增速为8.8% [33] -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二、三线城市环比均下降0.5%;70大中城市中有6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1 - 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7月环比下降0.63%,7月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33] - 8月14日,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受挫,美国7月PPI同比飙升至3.3%,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和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反对9月大幅降息 [34] 图表分析 - 价差变化:本周10年与5年、10年与1年期收益率差小幅走扩;2年与5年、5年与10年期主力合约价差收窄;10年期合约跨期价差震荡、30年期合约跨期价差小幅走扩;2年期合约跨期价差震荡,5年期合约跨期价差收窄 [42][46][50][57] - 国债期货主力持仓变化:T主力合约前20持仓净多单小幅增加 [63] - 利率变化:隔夜、1周、2周、1个月期限Shibor利率集体上行,DR007加权利率回升至1.48%附近震荡;本周国债现券收益率集体走弱,1 - 7Y到期收益率上行1 - 5bp,10Y、30Y收益率上行5bp、6bp至1.74%、1.99%;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收窄,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小幅收窄 [67][71] - 央行公开市场回笼投放:本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7118亿元,逆回购到期11267亿元,累计净回笼4149亿元,央行转为净回笼,DR007加权利率回升至1.48%附近震荡 [74] - 债券发行与到期:本周债券发行17593.4亿元,总偿还量15597.95亿元,净融资2013.45亿元 [77] - 市场情绪: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7.1371,本周累计调贬34个基点,人民币离岸与在岸价差走扩;本周10年美债收益率小幅走强,VIX指数小幅下行;本周十年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A股风险溢价小幅下行 [82][87][90] 行情展望与策略 - 国内7月经济复苏节奏放缓,供需两端边际走弱,8月新政策或带动未来经济数据回升;海外美国7月PPI同比增速攀升,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受挫 [93] - 当前债市缺乏主线驱动,权益市场走强压制债市情绪,“股强债弱”联动效应可能增强,短期内流动性因素或主导债市交易,建议关注曲线陡峭化带来的期限利差扩大机会 [94]
最高贴息3000元!4S店闻风而动调策略
华夏时报· 2025-08-15 00:0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为期一年至2026年8月31日 [1][2] - 单笔5万元及以上贷款消费可享受最高3000元利息补贴,汽车行业直接受益,覆盖买车、车辆保险和维修费用 [1][2] - 贴息分两档执行: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金额享受全额贴息,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按5万元额度上限贴息 [2] 政策设计特点 - 政策通过账户流水等可验证方式确认实际消费支出,确保资金用于真实消费场景 [2] - 创新性将车辆保险、维修等后续使用成本纳入贴息范围,覆盖购车全生命周期成本 [4] -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资金流向透明化监管,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4] 对汽车行业影响 - 政策精准支持汽车消费,有效降低居民购车贷款综合成本,缓解"买不起"和"用不起"的压力 [1][3] - 中低价位车型(如紧凑型轿车、入门级SUV)更容易获得全额贴息,满足日常通勤及家庭用车需求 [3] - 中高端车型需关注贷款额度分配与贴息上限匹配度,通过调整首付比例优化贴息效果 [3] 市场反应与实施 - 金融机构迅速推出"购车贴息贷"产品,将贴息额度与车辆购置税、首年保费等费用组合打包 [5] - 4S店积极调整销售策略,设计低首付方案叠加政策红利吸引客户 [5] - 政策可与"以旧换新"补贴叠加使用,综合优惠最高达2.15万元,相当于车价立减超10% [6] 政策效果与案例 - 以上海王先生为例,通过旧车置换购买特斯拉Model Y,叠加国家报废更新补贴2万元、地方优惠3000元和贷款贴息2000元,总优惠力度显著 [7] - 乘联会秘书长评价贴息政策为变相降价,比直接价格战更具可持续性,避免车企恶性竞争 [6] - 政策短期快速转化市场活力,长期有望形成长效机制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7] 历史政策对比 - 四川省2025年4月推出消费信贷贴息,汽车贷款可享受年利率1.5%贴息,单笔上限3000元 [6] - 吉林省2025年7月开展购车贴息活动,20万元以下贷款部分享受10%贴息,最高补贴15000元 [6]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4
开源证券· 2025-08-14 22:46
宏观经济分析 -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2万亿元,低于预期的1.4万亿,前值为4.2万亿;人民币贷款负增500亿元,预期-150亿,前值增加22400亿 [7] - 7月信贷负增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同比多减2793亿元,按揭贷款同比少增1200亿元,短贷同比多减1671亿元 [7] - 7月新增企业贷款600亿元,同比少增700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3900亿元,企业短贷减少5500亿元 [8] - 7月新增社融11600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增速升至9%,政府债券融资额新增12440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 [9] - 7月M1增速环比提升1pct至5.6%,M2增速环比提升0.5pct至8.8%,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00亿元 [10] 行业策略 - 液冷板块被视为AI算力链条中的战略性投资机会,具备"增长强劲、叙事完备、赔率占优"三大特征 [15] - 液冷产业链可分为上游零部件、中游系统集成与整机制造、下游应用三大环节 [18] - 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出台,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财政贴息支持 [31] - 两项政策贴息资金均由各级财政承担(中央90%、地方10%),消费信贷不含信用卡,单笔5万元以下限额内均可享受贴息 [32] 公司研究 - 伟星新材2025H1实现营业总收入20.78亿元,同比-11.33%;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20.25% [36] - 双汇发展2025H1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23.23亿元,同比+1.2%,中期分红率高达96.9% [42] - 甘源食品2025H1实现收入9.45亿元,同比下滑9.3%,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滑55.2% [46] - 阅文集团2025H1实现营业收入31.91亿元(同比-23.9%),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68.5%) [50] 市场表现 - 沪深300及创业板指数近1年走势显示创业板指表现优于沪深300 [2] - 昨日涨跌幅前五行业包括液冷、银行、煤炭开采、食品饮料等 [3] - 昨日涨跌幅后五行业为综合、国防军工、通信、钢铁、纺织服饰 [4]
消费贷贴息将落地,头部消金、民营银行迎融资考验
第一财经· 2025-08-14 20:44
政策内容与范围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中央财政将在未来一年内对部分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政策于9月1日实施 为期一年[1] - 贴息对象包括6家国有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5家其他金融机构 其中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 1家互联网型民营银行为微众银行[1] 入选机构概况 - 4家入选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均在700亿元以上 截至2024年末合计总资产约6388亿元 占全国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的一半[2] - 微众银行2024年末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 零售贷款余额长期居民营银行首位[2] 融资活动加速 - 2025年以来8家消费金融公司共发行13期金融债 募集资金总规模达161亿元 其中马上消金发行3期 中银消金、宁银消金、杭银消金各发行2期[2] - 蚂蚁消费金融8月4日发行成立以来首期金融债 规模20亿元 期限三年 票面利率区间1.7%至2.4%[2] - 截至8月14日微众银行发行53期同业存单 合计融资1545亿元 同比增长340% 增幅居行业首位[3] - 苏商银行年内发行87期同业存单 新网银行发行77期 发行频率密集[3] 融资成本与工具优势 - 2024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平均发行利率降至2.5%以下 2025年部分机构发行利率低于1.7%[3] - 金融债期限较长、利率较低 有助于缓解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并提升抗风险能力[3] - 同业存单期限灵活、发行效率高 已成为民营银行维持资产扩张和流动性稳定的重要工具[3] 政策背景与影响 - 财政贴息政策与6月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形成政策合力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消费信贷规模[5] - 政策推动机构加快信贷投放 但贷款规模扩大将直接推高资金需求 低成本资金竞争趋于激烈[6] 机构运营要求 - 监管部门将重点审查贷款投向精准性和资金使用合规性 防止资金挤占或转移[5] - 机构需强化贷前审查、贷中监控与贷后管理 提升整体风险控制能力[5] - 消费金融公司需在资产扩张与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效率[6] - 民营银行应在主动负债之外探索更多资本补充工具 应对长期增长的资金需求[6]
“双贴息”政策落地利好 零售业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8-14 07:32
政策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联动精准提振消费和激活市场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进行贴息 [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适用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行业影响 - 政策将直接利好零售行业,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等大额商品时更敢于贷款,有望拉动零售行业消费增长 [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能够保障零售业相关经营主体的资金链稳定,促进整个产业链良性循环 [2] - 多项政策通过财政贴息、补贴让利等方式直接降低居民消费成本和经营主体融资门槛,精准滴灌零售、文旅、家居等重点行业 [3] 市场反馈 - 消费者信贷成本下降将直接带动商超、家电卖场的客单价提升 [3] - 零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后将更有能力拓展线上配送,推动零售业态加速升级 [3] - 长期来看政策将倒逼市场提质升级,零售行业将从"价格战"转向服务竞争 [3] 企业应对 - 武商集团积极探索推动相关金融工具与公司业务结合的可能性 [3] - 汉朔科技针对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适时探索与业务相匹配的合作与应用方向 [3] - 零售行业上市公司应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贴息消费贷联动产品,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布局智慧零售场景 [4]
贴息“红包”精准投向消费领域(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14 05:50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首次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利率水平的1/3),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比例同为1个百分点 [2] - 政策实施期为1年,后续将评估效果并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7]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为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汽车/养老/教育/旅游/家装/电子产品/医疗等) [2] - 单笔5万元以下按实际金额贴息,多笔叠加单家机构最高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多笔叠加单家机构最高3000元 [4] - 示例:20万元装修贷款年利率3%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原利息6000元) [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则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 [2] -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单户贴息上限1万元 [2] - 示例:90万元餐馆贷款可享受9000元贴息 [3] 操作执行机制 - 个人消费贷款通过授权贷款机构识别交易信息自动计算贴息,利息收取时直接扣减 [5] - 服务业贷款贴息分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和未来利息直接扣除两种方式 [5] - 示例:餐馆9000元贴息分3000元返还+每月750元扣减 [5] 政策实施特点 - 精准性:仅对实际消费部分贴息,服务业贷款需用于经营活动 [4][7] - 杠杆效应:1元贴息资金预计带动100元消费贷款 [7] - 普惠性: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多元化需求 [7] 部门协同保障 - 人民银行将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8] - 金融监管总局将动态跟踪贷款流向,防范资金挪用风险 [8] - 商务部将通过行业协会和平台企业推动政策精准触达 [8]
个人消费贷迎“国补” 银行火速安排培训确保贴息快速落地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40
银行即将开展 业务培训 个人消费贷领域"国补"正式出台。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网点获悉,多家网点已收到总行通知,即将 开展全行范围的业务培训,以确保贴息政策快速落地。 8月12日,《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 下合称"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后,六大国有银行及相关股份行迅速响应,表态将积极跟进落实相关政 策。 个人在一家机构 最高可补贴3000元 根据新政策,从今年9月起的一年时间,无论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 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在指定金融机构获得的符合要求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 务),均能够享受来自国家财政带来的贴息支持。 实施方案明确了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 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也就是说,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期内,每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 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条件范围内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 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条件范围内累计消费 金额10万元)。 例 ...
蚂蚁消费金融: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 做实做细实施方案
北京商报· 2025-08-13 23:36
金融促消费政策组合拳落地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财政部等三部门同步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政策组合拳覆盖从服务业经营主体到个人消费者的贴息支持[1] 金融机构响应政策 - 蚂蚁消费金融作为政策参与机构将积极贯彻政策要求[1] - 公司将从消费场景、风险控制、客户服务、营销宣传四方面落实实施方案[1] - 计划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激活消费潜力[1] 政策实施重点 - 财政资金贴息政策将惠及更多消费者和经营主体[1] - 政策旨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消费[1] - 实施日期为2023年8月12日[1]
个人消费贷贴息下月来了!国有大行、股份行“入围”,最高补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8-13 19:57
政策核心内容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3]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1][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贷款经办机构 - 23家机构入围,包括6家国有大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12家股份行和5家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金融、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1][5] - 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集体缺席,包括宁波银行(3575亿元)、江苏银行(3228.58亿元)等规模较大的地方银行也未入围 [1][8] 贴息适用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均可享受贴息 [2]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限定7个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进行贴息 [2] 银行响应情况 - 国有大行已通过官方渠道发文响应政策,如工行表示"依法依规推进",建行称"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邮储银行"以6138.53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位居全国第一" [7] - 股份行中平安银行(4746.63亿元)、招商银行(3961.61亿元)凭借渠道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8] 政策影响 - 业内预计政策将加速市场集中度向大型银行倾斜,国股行作为主渠道将受益于市占率提升 [9] - 中金公司测算,1个百分点的贴息比例理论上每100亿元财政支出可撬动1万亿元消费需求 [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9]
金融“国补”激活消费市场,监管详解个人、服务业贴息政策如何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8-13 19:32
政策概述 - 两项贴息政策同步推出,分别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通过财政贴息与金融支持协同发力,激活消费市场并扩大内需 [3] - 政策实施期限为1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覆盖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5][9]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中央财政首次针对个人消费贷款推出贴息举措,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的七大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5] - 贴息比例占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显著减轻居民借贷压力 [5] - 贷款经办机构需遵循市场化原则,差异化授信并严格管控资金用途,防止挪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 [6] - 截至6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不含住房贷款)达21.2万亿元,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8万亿元 [6]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支持中小微主体(单户贴息上限1万元,贷款上限100万元) [9] - 经办银行需加大信贷投放,优化流程并配合财政审核,确保资金直达基层且利率适宜 [9][10] - 政策旨在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与个人消费贷贴息形成供需两端协同效应,促进消费市场良性循环 [9] 政策协同与效果预期 - 贴息政策与央行前期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形成联动,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财政贴息)和激励信贷投放(再贷款)实现"1+1>2"效应 [7] -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定价,财政贴息直接补贴居民,兼顾消费提振与金融可持续性 [7] - 政策到期后将评估效果,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