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

搜索文档
黄德良接任华福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
快讯· 2025-07-03 19:18
人事变动 - 黄德良接任华福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1] - 黄德良此前担任华福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长达11年(2014年3月起) [1] - 黄德良具有跨银行、信托、证券的复合金融背景 [1] 战略规划 - 华福证券计划加速推进资本运作 [1] - 公司将积极寻找合适并购目标以补齐短板 [1] - 资源倾斜和人才储备将成为战略实施重点 [1] - 未来将聚焦核心领域打造特色竞争力 [1]
李书福资本帝国再扩张:曹操出行上市,十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7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7-02 16:41
曹操出行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登陆港交所,发行价41.94港元,成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但首日股价破发,盘中最大跌幅超30%,最终收跌14.16%至36港元,截至6月30日股价较发行价下跌14.3%,市值195.6亿港元 [1] - 公司2021-2024年营收从71.53亿元增长至147亿元,但累计亏损82.41亿元,2024年单笔订单净亏损降至1.34元,流动负债96.82亿元,现金储备仅1.59亿元 [1] - 曹操出行是吉利集团孵化的共享出行平台,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第四家上市的出行公司 [1] 李书福资本版图 - 李书福控制的1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990亿元,其中吉利汽车市值从859.6亿港元飙升至1609亿港元,极氪市值增长24%至66.52亿美元,汉马科技涨幅达357% [2] - 李书福通过浙江济底科技和吉利控股集团间接持股曹操出行83.9%,是绝对实控人 [2] -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此后又入股戴姆勒,收购宝腾、路特斯,构建横跨欧美亚的汽车帝国 [2] 曹操出行商业模式与竞争 - 公司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吉利体系,主力车型曹操60为吉利专为共享出行打造,续航415公里,售价12.98万元 [4] - 行业竞争激烈,滴滴占据75%市场份额,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通过聚合平台切入出行赛道,特斯拉Robotaxi即将落地中国 [4]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82.41亿元,相当于每月净亏1.47亿元,亏损率从42%降至8.5% [4] 李书福与雷军商业对比 - 李书福以汽车实业为根基,通过并购扩张版图,10家上市公司中8家为整车或产业链企业,总市值6990亿元 [6] - 雷军以互联网思维布局生态链,直接控制4家上市公司,小米市值1.56万亿港元,加上字节跳动等投资,个人财富远超李书福 [6] - 2021年小米挖角吉利研究院近百名技术人员,吉利推出极氪007、银河E8等车型截击小米SU7 [4] 吉利生态布局与挑战 - 曹操出行上市标志着吉利完成"造车-出行-数据"生态闭环 [1] - 亿咖通市值仅7亿美元,与华为车BU差距显著,在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领域落后于特斯拉、小米 [10] - 沃尔沃、极星海外表现平平,需加速全球化布局 [10]
新一届董事会拟任董事名单出炉 中炬高新“专业化拼图”或再落关键一子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10:52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中炬高新新一届董事会提名基本保持稳定,新增资深企业管理专家黎汝雄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成为最大亮点 [1] - 黎汝雄拥有国际视野与复合型背景,曾主导华润万家与乐购合资、华润雪花收购金威啤酒等标志性并购项目,具备战略转型与资本运作成功经验 [2] - 2023年10月公司已聘任多位"华润系"背景高管,新管理层已熟悉调味品行业特性并明确发展方向 [3] 新任董事的专业能力与行业影响 - 黎汝雄毕业于西澳大利亚大学,持有商业与管理研究生学历,是香港及澳大利亚资深会计师,职业生涯横跨食品饮料、电子科技、汽车分销领域 [2] - 在中信大昌行任职期间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成本优化,带领企业2021-2022年连续盈利,展现扭亏为盈能力 [2] - 市场关注其将啤酒行业精细化运营模式(渠道下沉、终端掌控、数字化营销)跨界移植至调味品业务的潜力 [3] 战略转型与经营成效 - 公司自火炬集团携鼎晖系重返后明确聚焦调味品主业,坚持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战略 [4] - 2023年新管理团队实施"控货稳价"策略消化渠道库存,2024年营收达55.19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分别增长27.97%和29.20% [4][5] - 2025年计划完成至少一起产业并购补强品类,目标实现不低于同行的营收增速,构建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营三大能力 [5] 市场预期与未来展望 - 首创证券指出公司正推进经销商分级分类管理,加大餐饮渠道开发力度,外延并购将补充调味品品类短板 [5] - 黎汝雄提名被视为战略落地关键年的重要举措,市场期待其推动改革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增长与股东回报 [5]
李书福收获第10个IPO,总市值6990亿超过雷军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7-02 07:07
曹操出行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于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2643HK,发行价41.94港元,首日破发最高跌幅30%,收盘跌14.16%至36.00港元,最新股价35.950港元较发行价累计跌14.3%,市值195.6亿港元 [2] - 上市后三个交易日股价波动明显,6月26日、27日回升后,6月30日再跌3.36%,成交额1.39亿港元,成交量366.5万股 [3] - 市值195.6亿港元远超同行如祺出行(20.37亿港元)和嘀嗒出行(11.51亿港元),为两者市值之和的6倍 [6] 李书福资本版图扩张 - 曹操出行是李书福旗下第10家上市公司,其他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极星、亿咖通等,十家公司总市值达6990亿元 [5][12] - 通过浙江济底科技(持股91%)和吉利控股集团间接持有曹操出行83.9%股份,为实际控制人 [8] - 2024年旗下上市公司市值较2023年普遍增长:吉利汽车市值翻倍至1609亿港元,极星汽车涨53.2%至23.07亿美元,汉马科技涨幅达357%至117.8亿元,仅钱江摩托(-5.4%)和路特斯科技(-68.4%)下跌 [14] 曹操出行财务与业务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82.41亿元,但亏损逐年收窄(2021年30.07亿→2024年12.46亿),营收增长109%至147亿元 [10] - 2024年单笔订单净亏损1.34元为历史最低,但流动负债96.82亿元中近80%为有息负债,现金储备仅1.59亿元 [11] - 与吉利深度绑定,参与定制车设计、定价等全流程,形成"造车-出行-数据"生态闭环 [9] 李书福与雷军商业版图对比 - 李书福以实业资本化路径为主,十家上市公司覆盖整车制造、出行服务、零部件等;雷军侧重互联网投资,通过小米和顺为资本持股2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6000亿元 [19][21] - 雷军个人财富优势明显:持有小米23.4%股份对应市值3640亿港元,另持有字节跳动1.2%股份(价值约200亿元) [20] - 双方曾因人才争夺爆发冲突:2021年小米挖角吉利研究院多个技术团队,吉利随后推出极氪007等产品截击小米SU7 [18] 行业并购案例 - 吉利收购沃尔沃成为全球商学院经典案例,哈佛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均将其作为跨国并购成功范例,推动吉利后续收购宝腾、路特斯等品牌 [15][17]
金开新能: 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34
公司董事会决议 - 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于2025年6月30日以非现场形式召开,应出席董事9人全部出席,会议由董事长尤明杨主持 [1] - 会议审议通过两项议案,表决结果均为9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2] 子公司股权转让 - 全资子公司金开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的7家下属子公司股权转让至其全资子公司金开新能(北京)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1] - 本次转让旨在优化组织架构并为后续资本运作奠定基础,不改变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对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1] - 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办理转让及协议签署等具体事项 [1] 内部管理制度修订 - 公司修订10项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等 [2] - 修订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 [2] - 《关联交易管理制度》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 [2]
刘永好连续出手:减持新乳业3%股份,拟转让飞马国际实控权
新浪财经· 2025-06-30 12:41
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的资本动作 - 新乳业控股股东UDL计划减持不超过2582.03万股(占总股本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2% [1] - 新乳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26.25亿元(同比增长0.42%),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48.46%) [1] - 新乳业股价下跌7%至17.58元,市值151.31亿元,此次为刘永好首次减持该公司股份 [2] 飞马国际控制权变更 - 飞马国际间接控股股东新希望投资集团筹划转让部分或全部控股权,可能涉及5.32亿股(占总股本20%)或新增鼎不少于66.89%股权 [2] - 新增鼎目前持有飞马国际7.96亿股(占总股本29.9%),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将变更 [2] - 飞马国际2025年一季度营收5466万元,净利润-76.82万元 [3] 公司背景信息 - 新乳业成立于2006年,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业务涵盖乳制品、饮料、冷冻食品等 [1] - 飞马国际成立于1998年,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供应链服务及环保新能源 [2] - 新增鼎2021年通过参与飞马国际重整成为控股股东,刘永好由此成为实控人 [3]
芯碁微装筹划香港上市,国内微纳直写光刻设备领先企业谋新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6-27 18:26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芯碁微装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启动H股上市筹备工作议案 [1] - 公司拟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以加速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 [1] - 上市目的包括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品牌形象和资本实力 [1] - 授权管理层在12个月内推进前期筹备工作 [1] - 具体上市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1] 审批流程 - H股上市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1] - 需获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批准 [1] - 最终实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
首佳科技以资本赋能技术革新,全球化布局再提速
格隆汇· 2025-06-25 15:10
供股融资 - 公司完成第二轮供股计划,以"20供3"基准发行最多约3 525亿股,每股0 455港元,较公告前收盘价溢价12 3% [1] - 供股净融资1 46亿港元,两轮供股累计融资达2 77亿港元 [1][4] - 主要股东首钢方按44 91%持股比例全额认购,战略股东Redamancy Z Holdings Limited认购4500万港元 [1] 市场表现与资本运作 - 2024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上涨超80%,2025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倍 [2] - 2025年3月被纳入富时全球微型股指数及富时全球总市值指数 [2] 技术研发与产能升级 - 公司拥有百余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填补国内外空白 [3] - 供股资金将用于存量产能技术改进,包括生产流程再造、自动化提升、物流采购一体化等 [3] 全球化战略 - 出口销售额占比近40%,目标提升至50%以上,布局东亚、东南亚、欧美市场 [4] - 合资成立境外公司推进海外建厂、并购及高端客户拓展 [4] 股东回报 - 2024年宣布未来五年每年派息不少于4000万港元,2025年初已兑现 [4]
袁永刚资本腾挪手握三家上市公司 东山精密频繁并购再砸59亿扩版图
长江商报· 2025-06-23 10:10
东山精密收购索尔思光电 - 东山精密拟以59.35亿元收购索尔思光电100%股权并认购不超过10亿元可转债,交易总额达59.35亿元 [2] - 索尔思光电是光通信领域领先企业,此次收购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该市场并拓展新业务增长点 [2] - 东山精密主营PCB业务,此次跨界收购显示其战略转型意图 [2] 袁永刚资本运作与资产版图 - 袁永刚家族实际控制东山精密,目前手握三家A股上市公司(东山精密、安孚科技、蓝盾光电),合计市值726.81亿元 [2][8] - 通过四层嵌套控制安德利并分两步操作(24.56亿元收购36%股权+表决权委托),最终推动南孚电池借壳上市 [7] - 曾涉猎10多家A股公司投资,包括汇源通信、元力股份等,2015年后投资更为密集 [7] - 旗下控制企业多达27家,2024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其家族财富达135亿元 [8][9] 东山精密并购扩张历程 - 2016-2018年收购MFLEX和MULTEK,成功切入电子电路行业并进入"果链" [10] - 2023年收购苏州晶端和美国Aranda工厂,2024年5月拟以8.14亿元参与GMD集团收购 [10] - 公司总资产从上市初16.97亿元飙升至2025年Q1的464.7亿元,扩大27倍 [10] - 2023年蓝盾光电1.8亿元投资星思半导体(溢价5142.86%),2024年安孚科技参与象帝先GPU项目融资 [11] 财务与股权结构变化 - 袁氏家族持股比例从上市初64.14%降至28.34%,通过减持和定增稀释 [12] - 2025年Q1资产负债率58%,短期借款50.11亿元,应付账款及票据101.12亿元 [12] - 商誉账面价值达21.2亿元,反映多次并购积累的潜在风险 [13]
7亿库存积压!茅台价格遭遇滑铁卢,年轻人不爱喝,中年人不敢喝
搜狐财经· 2025-06-21 12:07
价格暴跌与库存压力 - 飞天茅台批发价跌破2000元大关,最低触及1990元,创历史新低 [2] - 19天内公司股价蒸发近2000亿,日均跌幅达百亿 [2] - 全国飞天茅台库存高达7亿瓶,消化库存将面临漫长过程 [2] 市场炒作与泡沫破裂 - 黄牛、经销商和生产厂家共同制造"一瓶难求"的虚假繁荣,将茅台包装成高端社交必备品和投资品 [2] - 温州炒家囤积200箱茅台面临价格暴跌且无接盘者,血本无归 [2] - 泡沫破裂后价格回归理性区间是必然趋势 [2] 消费群体变化 - 中年"主力军"因"禁酒令"和反腐倡廉对茅台消费望而却步,公务宴请场景大幅减少 [3] - 年轻一代偏好奶茶、米酒等低度酒饮,对茅台高度烈酒兴趣低,婚礼等场合转向香槟、果酒 [3] - 年轻人认为茅台是上一辈人的情怀,与其消费习惯格格不入 [3] 产品创新失败 - 公司推出茅台冰淇淋(66元/个)和茅台咖啡(38元/杯)尝试吸引年轻消费者 [7] - 高昂价格与口感落差导致产品失败,未能打开年轻市场 [7] 价格回归与市场趋势 - 价格回归理性可能打开普通大众消费市场 [5] - 当前价格回归是大势所趋,标志一个时代的终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