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思想挑战,长期投资是不是应该全配置股票?
雪球· 2025-09-05 16:08
传统投资观念 - 传统观点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应逐步减少股票增加债券配置以实现稳健投资[4][6] - 该理念被广泛采纳并应用于目标日期基金和养老型投资组合设计[6] 新研究挑战 - 最新研究发现全股票策略(100%股票仓位)长期破产概率仅6.7% 显著低于60%股票+40%债券组合[10] - 债券长期回报较低且易受通胀侵蚀 在数十年周期中并不具备稳定性优势[9][10] - 最优组合配置为33%本国股票加67%国际股票 可实现更高回报和风险分散[9][10] 极端市场应对 - 2008年式危机中风险主要来源于固定比例取款方式而非股票资产本身[12] - 建议预留数年生活费现金 避免在市场低点被迫卖出股票[12] - 采用动态取款策略(按资产比例调整取款额)可显著提升资金持久性[12] 实践应用思考 - 60/40组合仍被认为有必要性 需增加资产类别和现金储备以应对极端情况[14] - 国际股票配置能提供抗通胀能力和跨市场风险分散[10][14] - 投资组合需兼顾长期财富增长与生活支出保障的双重目标[14]
科技板块抢眼折射市场逻辑之变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0
核心观点 - 寒武纪8月最后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接连超过贵州茅台 问鼎A股第一高价股 反映经济增长动能 资本市场叙事主线和资金定价逻辑的多重变化 [1] - 经济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和投资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人工智能 半导体 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崛起 [1] - 资本市场叙事主线转向"科技叙事" 科技板块表现抢眼 上市公司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净利润增长超30% 消费电子行业营收增长24.82% 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同比增长3.27% [2] - 资金投资偏好从消费蓝筹股转向科技创新企业 重新定义价值内涵 不仅看当前盈利能力 更看重未来成长潜力 愿意为研发投入高 盈利滞后但市场前景广的优质科技企业支付更高溢价 [2] - 三重变化叠加共振 科技企业获得资金更精准高效支持 聚力攻克"卡脖子"技术 快速发展壮大 [3] -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双向奔赴 资金链 创新链 产业链畅通对接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脱颖而出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寒武纪等科技新星与贵州茅台等传统"压舱石"携手 形成多层次 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 增强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3] 经济发展动能变化 - 过去以要素驱动和投资规模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下 白酒等传统行业繁荣生长 资金倾向于投资高现金流传统企业 贵州茅台长期占据第一高价股之位 [1] - 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人工智能 半导体 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1] - 杭州"六小龙"大放异彩 深度求索点燃创新热情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给资本市场带来丰富投资机会 [1] - 以寒武纪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企业吸引大量资金关注 走到资本市场舞台中央 [1] 资本市场叙事主线变化 - 寒武纪股价超过贵州茅台 工业富联市值突破万亿元 电子行业市值创历史新高 A股市场科技板块8月表现抢眼 [2] - 上市公司上半年成绩单显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净利润增长超30% 消费电子行业营收增长24.82% [2] - 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同比增长3.27% [2]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 增强对科技创新包容性和适应性 发现一批科创能力强 成长空间大 市场前景广的优质科技企业 [2] - 资本市场成为护航科技创新行稳致远的重要平台 [2] 资金投资偏好变化 - 投资者偏好从消费蓝筹股转向科技创新新贵 重新定义价值内涵 [2] - 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蔚然成风 不仅关注当前盈利能力 更看重未来成长潜力 [2] - 更加关注研发投入高 盈利滞后但市场前景广 成长空间大的优质科技企业 [2] - 寒武纪2020年上市 今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凭借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深耕 让市场看到技术自主可控的未来 [2] - 市场愿意为寒武纪的成长潜能支付更高溢价 陪伴其创新长跑 [2] - 中国资产尤其是优质科技资产正迎来资金的重新考量和价值重估 [2] 多重变化影响 - 科技引领估值风潮下 资金更精准 更高效地涌向创新创造 [3] - 科技企业能够聚力攻克"卡脖子"技术 快速发展壮大 [3] -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双向奔赴 资金链 创新链 产业链畅通对接 [3] -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脱颖而出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寒武纪等科技新星与贵州茅台等传统"压舱石"携手 形成多层次 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 [3] - 极大增强市场吸引力 竞争力 [3] - 全球科技创新加速迭代 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国际竞争格局面临重塑 [3] - 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培育壮大优质硬科技上市公司 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3]
资本市场“十五五”改革划重点 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证券时报· 2025-09-05 02:52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不断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 [1] - 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是系统性工程 需实现量的总体平衡、质的持续提升和权责的有效制衡 引导资金供给与融资需求相匹配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 - 改革重心向长效机制建设转变 需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 建设更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提升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资本动能 [3] 投资端改革进展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发布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推动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2] -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反映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与股市回稳向好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2] - 培育壮大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加快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 扎实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公募基金改革 [5] 融资端改革举措 - 深化科创板改革措施 持续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适配性改革 完善股、债、期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引导要素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 [3] - 今年新上市公司中约七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体现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3] - 发展多元股权融资为重点 健全覆盖各类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的股债期产品和服务体系 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5]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深化并购重组改革 2024年至2025年8月底披露并购重组交易超4600单 [3] - 推动上市公司强化分红和回购 2024年至2025年7月底实施分红4.2万余亿元 回购2300余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 [3] - 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制度 抓好并购重组改革落地 加大分红回购激励约束 强化财务造假综合惩防 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回报投资者 [6] 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建设 - 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全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4] -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 针对性满足科技型企业现实需求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4] - 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开放和生态优化 构建高效配置资源、广泛服务各类主体、兼顾风险与收益平衡的现代金融体系 [4] 投资理念倡导 - 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 长期投资要求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价值投资重视基本面分析和理性合规交易 理性投资要求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决策 [7] - 投资者应以长远视角看待市场 重视基本面研究 尊重价值回归规律 挖掘优质公司 做耐心资本以把握稳健投资机会 [7] - 投资者需客观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设置合理投资目标 不受市场情绪推动盲目追求高收益 关注企业基本面和未来发展前景 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并合理分散风险 [7]
终于等到大跌了!
搜狐财经· 2025-09-04 13:56
市场调整与监管动态 - 科技股开始大幅下跌 股市接近首个支撑位3700点[1] - 监管部门采取措施为股市降温 8月散户开户数同比增长166%[1] - 证监会主席传递维持股市稳定决心 倡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2] 投资者策略与仓位管理 - 部分投资者将仓位降至5成 主要操作医药股并回避科技股[1] - 在3800点附近减仓至2成 以保住年度利润[1] - 采用支撑位交易策略 在60日线附近进行波段操作[5] 行业轮动与表现 - 医药股先于市场上涨 港股医药板块已调整两个月[3] - 科技股集中在A股市场 上涨节奏滞后于港股[3] - 创新医药股被长期看好 未来市场将呈现分化格局[5] 历史参照与市场预期 - 参照2015年杠杆调控经验 半途追涨者易在回调中亏损[3] - 恒生指数走势领先A股 可作为趋势参考指标[3] - 预期调整周期约三个月 通过多次震荡完成整固[3] 资金面与政策环境 - 牛市依赖财政扩张政策 资金推动型行情需持续流动性支持[3] - 国家政策明显倾向股市 相比楼市获得更多重视[3] - 日本韩国转型期经验显示 业绩增长将成为股价分化关键因素[5]
长跑型投资老将的胜利:“时间的玫瑰”开在公募基金里
36氪· 2025-09-04 12:28
行业转型趋势 - 公募行业加速从"明星模式"转向"平台模式",着力打造"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 [1]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持续落地,推动行业坚持长期主义和系统化方法 [9] 资深基金经理价值凸显 - 全行业连续管理同一主动权益基金超10年基金经理不足100人,仅占股混产品基金经理5% [1] - 管理年限超14年基金经理仅12人,占比约0.6% [1] - 12位超14年基金经理代表作基金年化收益均超10% [2] - 摩根杜猛、富国朱少醒、广发李巍、诺安杨谷、中欧周蔚文任职年化收益分别为15.7%、15.4%、14.8%、13.2%和11.9% [2] - 过去14年上证指数年化收益2%,沪深300年化收益2.9% [2] 主动投资业绩表现 - 过去一年228只主动股票型基金(总数548只)和1359只混合型基金(总数4492只)收益率超50%,占主动股混基金总数30% [3] - 超10年经验基金经理表现稳定,摩根杜猛管理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83%-96%,旗舰产品摩根新兴动力基金收益率超92% [3] - 摩根李博管理三只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均超60% [3] 长期持有效应 - 持有股票型基金指数半年正回报比例59%,持有三年升至73.2%,持有五年达93.2% [4] - 杜猛新兴动力基金近5年年化回报8.5%,近10年年化回报15.2%,任职以来年化回报15.7% [6] 平台与文化支撑 - 公司治理、内部评价导向和投研文化深刻影响基金经理长期业绩和团队稳定 [8] - 工银瑞信将投资经理5年期业绩考核占比提至50% [8] - 易方达推进数智化转型打造智能投研平台 [8] - 景顺长城布局智能研究和ETF投资平台,借助AI提升投研效率 [8]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长期基金中业绩优于同行中位数规模占比持续保持80%以上 [8]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股票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约20年,研究团队覆盖4700家公司,完成近1.1万次实地考察与交流 [9]
发挥长钱长投优势 险资系私募偏好大蓝筹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6:44
险资系证券私募发展现状 - 平安资管旗下恒毅持盈私募完成登记 首期基金规模300亿元 由平安资管100%持股[1][2] - 险资系证券私募已达7家 试点金额合计2220亿元 涵盖三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1][2] - 试点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 人保寿险及人保资产等 采用公司制基金和契约制基金方式[2] 险资私募持股配置特征 - 重点布局能源 基建领域龙头股 包括中国石油 中国神华 大秦铁路等[1][3]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新进中国石油第6大流通股东 持股2.17亿股 市值18.57亿元[3] - 新进中国神华第9大流通股东 持股5200万股 市值21.16亿元 新进大秦铁路第4大股东 持股2.98亿股 市值超19亿元[3] - 鸿鹄志远一期持续持有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 中国电信 持股数量保持稳定[4] 投资策略与经营表现 - 贯彻长期投资 价值投资理念 通过低频交易 长期持有获取稳健股息收益[5][6] - 鸿鹄志远一期总资产571.12亿元 净资产556.84亿元 上半年净利润9.68亿元[5] - 投资标的聚焦治理良好 经营稳健 股息稳定的大盘蓝筹股 减少短期股价波动影响[6] - 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作用 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6]
发挥长钱长投优势险资系私募偏好大蓝筹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6:42
险资系证券私募发展 - 平安资管旗下恒毅持盈私募基金完成登记,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3亿元,由平安资管100%持股,首期基金规模达300亿元,聚焦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重点布局符合政策导向的优质上市公司 [1]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批准三批,累计试点金额2220亿元,目前共有7家险资系证券私募获批,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及人保资产等 [2][4] 险资系私募基金投资动向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基金新进成为中国石油A股第6大流通股东,持股2.17亿股,持仓市值约18.57亿元,同时新进成为中国神华A股第9大流通股东,持股5200万股,持仓市值约21.16亿元 [2]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1号私募基金位列中国石化第8大股东,持股3.05亿股,对应市值超过17亿元,并新进成为大秦铁路第4大股东,持股2.98亿股,对应市值超19亿元 [3] - 鸿鹄志远基金一期继续出现在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的前十大股东之列,持股数量较上一季度保持不变 [3] 险资系私募基金经营表现 - 鸿鹄志远基金一期截至6月30日总资产达571.12亿元,净资产556.84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12.03亿元,营业利润11.75亿元,净利润9.68亿元 [3] - 鸿鹄志远系列基金通过低频交易和长期持有方式获得稳健股息收益,投资策略聚焦公司治理良好、经营稳健、股息稳定的大盘蓝筹股,以减少股价短期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4] 险资投资策略与市场作用 - 险资系私募基金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属性,以高质量发展理念看待资本市场,促进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4] - 险企通过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入市,有助于发挥险资长钱长投优势,支持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4]
那些为小米信仰充值的人
雷峰网· 2025-09-03 19:45
" Will、莫大、CC、申教授、Shang、小Will等等,始于2021年的 「小米粥」社群,至今已经聚集了超3000人,这不仅是一群小米粉 丝,更是一群真正的小米信仰者。 " 作者丨 代聪飞 编辑丨 王亚峰 2024年末,小米的股价一路上扬,逼近40港元。而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因对小米造车的不信 任,唱空小米,股价一度跌至10港元以下。 为了庆祝小米重回股价峰值,在一个寒气逼人的冬日,一群小米股民相聚在北京小米互联网园区的门口。 他们像个孩子一样,打出一条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的横幅。一位教授喝到尽兴,已然热泪盈眶。 这些人,来自于天涯海角,四面八方。把这些人聚在北京的,是「小米粥」(小米粉丝股东群)社群。本 文的第一位主角,Will正是小米粥社群的发起者之一。小米汽车项目初建时,他还接受过小米创始人雷军 的单独约见。 01 被小米「套住」的Will:从入局,到坚守 如果不是众多朋友的分享,我们很难想象小米有这样一群,伴随小米成长,始终坚信小米的高净值粉丝, 这与大众所认知的小米粉丝简直天差地别。 他们中, 有为小米汽车提前三年准备停车位,出现在雷军PPT里的高校教授;有天生自带财富,重仓小米 ...
险资系证券私募持仓曝光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13:14
险资系证券私募发展现状 - 目前已有7家险资系证券私募获批 试点金额合计2220亿元 [1][5][6] - 新完成登记的恒毅持盈私募基金由平安资管100%持股 首期基金规模300亿元 [4]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 规模500亿元 [4] 险资系私募基金持股布局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基金新进成为中国石油A股第6大流通股东 持股2.17亿股 市值18.57亿元 [2] - 该基金同时新进成为中国神华A股第9大流通股东 持股5200万股 市值21.16亿元 [2] - 鸿鹄志远三期1号基金位列中国石化第8大股东 持股3.05亿股 市值超17亿元 [2] - 该基金新进成为大秦铁路第4大股东 持股2.98亿股 市值超19亿元 [2] - 鸿鹄志远一期基金继续持有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 持股数量保持稳定 [2] 投资策略与政策背景 - 险资系证券私募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思路 重点布局能源、基建龙头上市公司 [1] - 2024年1月六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要求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4] - 基金聚焦符合政策导向和险资配置需要的优质上市公司 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优势 [4]
险资系证券私募 持仓曝光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12:52
险资系证券私募发展现状 - 险资系证券私募数量已达7家 试点金额合计2220亿元 [1][9] - 平安资管旗下恒毅持盈完成登记 首期基金规模300亿元 [1][7] 持仓布局特征 - 重点布局能源及基建龙头股:中国石油持仓2.17亿股(市值18.57亿元) 中国神华持仓5200万股(市值21.16亿元) [3] - 持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中国石化持仓3.05亿股(市值超17亿元) 大秦铁路持仓2.98亿股(市值超19亿元) [3] - 鸿鹄志远一期基金保持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及中国电信持股数量稳定 [4] 试点推进进程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于2023年10月启动首批试点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 [7] - 2024年1月推动第二批试点 人保寿险及人保资产获准参与 [7] - 试点机构包含国丰兴华、泰康稳行、太保致远等7家私募管理公司 [8] 投资策略导向 - 坚持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 聚焦政策导向及险资配置需求 [7] - 通过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形式运作 发挥保险资金耐心资本优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