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GI(通用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OpenAI奥特曼认错:我天生不适合管理公司
量子位· 2025-10-09 15:03
公司核心战略 - OpenAI确立三大核心目标:成为个人AI订阅服务、构建大规模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对人类真正有用的AGI [4] - 公司战略已转变为垂直整合模式,认为为实现AGI使命必须比原先想象中做更多事情,并引用iPhone作为成功垂直整合案例 [8][9] - 在资源分配上,当存在资源限制时,GPU将优先分配给研究而非产品支持,基于构建AGI的终极目标研究享有最高优先权 [33][34] 技术发展路径与AGI展望 - Sora项目表面与AGI不直接相关,但公司认为构建真正出色的世界模型对AGI的重要性将超出人们想象 [11] - 推出Sora的理由包括:制作优秀产品获得用户喜爱、让社会提前适应视频模型、视频比文本有更多情感共鸣、帮助推进AGI研究以及增加乐趣和喜悦 [16] - 未来人机交互界面将包括实时渲染视频的世界模型和新型环境感知硬件设备 [19] - 个人认为图灵测试的等价物是AI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预测两年内模型将承担更多科学工作并做出重要发现 [21][22] 基础设施与行业合作 - 公司决定进行非常激进的基础设施押注,因对研究路线图和经济价值从未如此自信,需要整个行业佼佼者的支持 [29] - 公司将与众多伙伴合作,涉及从电子级别到模型分发的所有环节,未来几个月预计有更多动作 [30] - 若对模型能力发展的预测正确,规模扩展的上限离当前位置还非常遥远,但若只有今天模型则不会如此激进 [31][32] 行业宏观观点 - 能源是AI最大的瓶颈之一,历史上更便宜充足的能源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最有影响力的事情 [44] - 批评西方长期排斥核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愚蠢决定,其推广速度取决于是否具有完全压倒性的经济优势 [44] - 认为AGI的到来是连续性的过程,而非奇点大爆炸 [44] - 深度学习是一个持续给予奇迹的技术,公司能够用当前技术制造出能够找出下一个突破的东西 [24][27]
GPU疯狂抢购背后:一场价值万亿的AI豪赌正在上演!
搜狐财经· 2025-10-08 22:41
行业资本投入规模 - 英伟达H100芯片单价已炒至4.5万美元,相当于一辆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 [1] - OpenAI今年已签署约1万亿美元的合同用于购买计算能力,其收入可能不及此数额的1% [3] - 英伟达计划未来十年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专门用于购买其自家芯片 [5] - 马斯克的xAI在孟菲斯建造的数据中心项目需耗资数百亿美元,仅购买芯片就可能花费180亿美元,并探索租赁方式囤积价值120亿美元的芯片 [8] - Meta预测到2028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6000亿美元,该数字高于芬兰的GDP [10] - 微软去年购买了48.5万块英伟达“Hopper”芯片,并与NeoCloud公司达成194亿美元协议以获得超10万块最新GB300芯片的使用权 [10] 行业竞争格局与战略动向 - 行业巨头正通过大规模采购GPU进行战略囤货,以应对未来潜在的芯片短缺或供应链中断风险 [19] - 顶级人才在领域内流动,例如清华物理系传奇姚顺宇从Anthropic离职加入Google DeepMind [17] - OpenAI尝试进军电商领域,推出即时结账功能“Instant checkout”,为中小电商平台带来借助其流量红利低成本获客的机遇 [17] 行业前景与潜在风险 - 有分析指出,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可能是人工智能泡沫破裂的早期迹象,类比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 [12] - 宏观战略合伙公司分析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引发的“美国资本错配”规模比互联网泡沫严重17倍,比2008年房地产泡沫严重4倍 [13] - 行业未来可能出现的三种结局包括:赢家通吃(一家公司实现AGI)、百花齐放(多家公司共存)或泡沫破裂(投资无法收回) [21] - 从历史经验看,技术革命很少被单一公司垄断,因此百花齐放的局面可能性较高 [21]
微软CEO预警:美国AI可能已经形成了巨大泡沫!
搜狐财经· 2025-10-05 18:52
微软CEO对AI行业的观点 - 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预警美国AI领域可能已形成巨大泡沫 [1] - 微软等科技巨头已被AI技术绑定,不得不持续投入巨资建设世界级AI数据中心 [1] - 若AI未来的投资想象空间耗竭,当前的巨额投入可能转变为巨型负资产 [1][5] 对大型语言模型的评估 - 微软CEO多次表示并不十分看好大型语言模型,认为其尚未产生巨大的实际客户价值 [5] - 大型语言模型目前也未对GDP增长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5] 科技巨头的市场地位与潜在风险 - 美国科技七巨头的总市值在2025年9月达到20万亿美元,超过中国GDP [2] - 英伟达单家公司市值达4.5万亿美元,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德国的GDP规模相近 [2] - 当前股市表现与公司能否讲述更多AI故事高度相关,泡沫迹象明显 [2] - 科技巨头陷入攀比式投资竞赛,竞相建设超大规模AI数据中心 [5]
3000亿天价算力协议背后:OpenAI的“资本大戏”与AGI的泡沫边界
钛媒体APP· 2025-09-28 22:36
核心观点 - OpenAI与甲骨文签署为期五年总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合作协议 引发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但实际可兑现性存疑 [1] - OpenAI通过一系列高额长期合作协议构建资本叙事 但其财务现实与承诺存在严重脱节 年均支出远超当前收入 [2][3] - 资本市场形成对OpenAI的"信仰共识" 使其成为撬动资本的杠杆 合作条款缺乏透明度但仍推动相关企业股价上涨 [5][6] - 行业竞争格局因高额承诺陷入被动追逐 中国AI企业迎来战略窗口期 可能通过技术应用结合实现弯道超车 [12][13] 合作协议与市场反应 - OpenAI与甲骨文签署五年3000亿美元算力合作 单日推动甲骨文股价最高涨43% 市值突破9200亿美元 [1] - 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个人财富单日暴涨超1000亿美元 短暂成为全球首富 [1] - 股价次日回吐6% 市场对天价协议实际可兑现性产生质疑 [1] - 与CoreWeave签署累计上限超220亿美元算力合约 接受软银百亿美元阶段性投资 [2] - 与NVIDIA达成战略合作 后者承诺分阶段注资最高1000亿美元 [2][7] 财务现实与支出承诺 - 3000亿美元合同分摊五年年均支出600亿美元 相当于OpenAI当前年收入的六倍 [3] - 2025年公司年化收入达120亿美元 同比增长200% 月收入突破10亿美元 [3] - 2025年预期现金消耗上调至80亿美元 服务器租赁成本或超140亿美元 [3] - 计划投入近2000亿美元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包含千亿级自建服务器计划 [3] - 2025年预计净亏损约50亿美元 尚未实现稳定盈利 [3] 资本运作模式 - 合作协议多采用"长期承诺"、"合同上限"、"分期部署"形式 强调"长期主义"理念 [2] - 战略通过先铺量叫价承诺 再靠未来规模压低单位成本扭转现金流 [2] - 资本市场形成OpenAI不会倒下的共识 理性财务分析被狂热情绪取代 [5] - 媒体推动合作消息形成舆论磁场 吸引资本注意并推高相关企业股价 [6] - 合作条款以"容量""扩展"表述为主 具体付款条款与风险分担机制未公开透明 [6] 行业竞争影响 - 高额合同产生"锁价效应" 迫使竞争者要么追高跟进要么被边缘化 [7] - NVIDIA宣布对OpenAI分阶段注资1000亿美元 行业陷入加杠杆投入竞争 [7] - 若环节出现兑现困难或宏观环境逆转 整个体系可能面临连锁风险 [7] - OpenAI的AGI光环因GPT-5多次延期及表现未达预期而削弱 [12] - 中国AI企业如百度文心、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在技术评测与商业化落地取得进展 [12] 发展模式对比 - OpenAI资本运作模式与罗辑思维投资papi酱案例高度相似 均通过高调承诺获取声量 [10][11] - 罗辑思维实际未支付投资款但获得巨大品牌曝光 被指透支公众信任 [10] - OpenAI若承诺多兑现少 可能赢得短期资本热度但失去长远行业信任 [11] - 中国AI企业更专注于技术与应用实际结合 凭借快速迭代和务实商业模式可能实现超越 [13]
奥特曼和量子计算奠基人讨论GPT-8
量子位· 2025-09-28 11:39
核心观点 - 萨姆·奥特曼与戴维·多伊奇就“AI能否发展为具备意识的超级智能”展开对话,奥特曼以未来GPT-8可能解决量子引力问题并解释其思考过程为例,论证AI具备超级智能的可能性 [1][8][22] - 戴维·多伊奇最初认为AI无法发展为具备意识的超级智能,但被奥特曼的GPT-8假设说服,认为如果AI能提供解决复杂问题(如量子引力)的“过程故事”,则可被视为具备解释性创造力 [1][11][12][22] 奥特曼的观点 - 奥特曼极度乐观地认为,即使在AI世界里,人类依然永远不会缺少可以做的事、可以发挥价值的方式、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可以探索的未知 [6] - 奥特曼认为AI有可能发展成具备意识的超级智能,并以GPT-8为例,假设其能搞懂量子引力并讲述如何做到,以此论证AI的超级智能潜力 [1][8][22] 戴维·多伊奇的观点 - 戴维·多伊奇最初认为AI不会发展成为具备意识的超级智能,并指出现有系统(如ChatGPT)的能力是知识的副产物,而非真正的AGI [11][12][13] - 多伊奇强调“解释性创造力”和“过程故事”是判断智能的关键,认为真正通用的智能需具备主动选择动机的能力,而非机械输出 [18][19][21] - 多伊奇被奥特曼的GPT-8假设说服,认为如果AI能提供类似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那样的“过程故事”,则可被视为具备超级智能 [22] 对话背景与影响 - 对话围绕AGI定义标准模糊、目标不断变化展开,引发网友讨论,有人认为AGI无法衡量,目标已转向ASI(超级人工智能) [3] - 多伊奇是量子计算奠基人,曾提出量子图灵机理论框架和Deutsch-Jozsa算法,为量子计算机发展奠定数学基础 [23][24][26]
吴泳铭的演讲把阿里市值又拉升了2000多亿 但「全栈」的护城河可能没那么深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25
公司战略与愿景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提出超级人工智能(ASI)发展的三阶段框架:涌现智能、自主行动和自主学习,并认为行业目前处于第二阶段 [1][7] - 公司提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和“AI Cloud是下一代计算机”的核心判断,将阿里云定位为AI时代的计算机,通义千问模型为其操作系统 [4][9][12] - 为支持ASI愿景,公司在原定3年3800亿元人民币的AI基础设施投入预算基础上,宣布将持续追加投入 [1][12] 技术进展与产品发布 - 阿里云发布通义千问模型的最强性能版Qwen3-Max,参数量超过万亿,据称性能接近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和OpenAI的GPT-5 [20] - 公司发布首款音视频一体化模型“通义万相Wan2.5-Preview”,支持10秒1080P高清视频生成及自动配音,但在多模态生成方面进度晚于Google和百度 [19] - 阿里云还发布了多模态理解模型Qwen3-VL和代码生成模型Qwen-Coder-Plus,强调其在模型能力上的持续进步 [16][20] 市场竞争地位 - 市场调研机构Omdia报告显示,阿里云在中国AI云全栈(IaaS、PaaS、MaaS)市场中占比35.8%,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到第四名的总和 [23] - 通义千问模型在《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的渗透率达到53%,基于其开源版本的衍生模型数量在Hugging Face上已达17万,超过Meta的Llama系列 [15] - 若仅以token消耗量为维度,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第一,阿里云以27%的份额位列第二 [25] 市场反应与财务影响 - 吴泳铭在云栖大会阐述AI战略后,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单日大涨9.16%,公司市值增加约2546亿元人民币 [4] - 此前公司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后,因管理层透露将全面进入本地生活到店市场,股价单日大涨12.9% [2]
吴泳铭掌舵两周年,阿里穿过峡谷
36氪· 2025-09-24 21:39
文章核心观点 - Token是未来的电 类比AI计算资源如同电力系统般的基础设施角色[1][4] - 阿里巴巴全面转型为AI公司 以AI驱动为核心战略 聚焦电商和AI+云两大方向[13][14][18] - AI演进路径分为三阶段 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我迭代的超级人工智能(ASI)[7][9][23] AI演进路径与终极愿景 - AI发展分为三阶段:学习人(过去) 辅助人(现在) 自我迭代超越人(未来)[7] - 当前关键在工具使用能力(Tool Use) 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7] - 未来自然语言成为AI时代源代码 每个人可创造Agent 数量超全球人口[8] - ASI需突破两门槛:连接真实世界全量原始数据 实现自主学习(Self-learning)[9] - 2032年阿里云数据中心能耗规模较2022年提升10倍 为ASI时代做准备[4][23] 阿里巴巴战略选择与投入 - 通义千问选择开源路线 目标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4][11] - 阿里云定位"超级AI云" 全球仅5-6家能承载海量计算需求[11] - 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 超过去十年总和[4][16] - 推动"公共云优先"战略 收缩项目制订单 聚焦可规模化AI电网模式[15] - 全栈自研垂直整合 覆盖AI芯片 云计算平台 基础大模型三大核心层[20] 技术成果与市场表现 - 通义开源300余个模型 覆盖全尺寸全模态 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17] - 衍生模型17万个 服务超100万家客户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占比第一[17] - 服务中国90%国家级及大型国有银行 全球前十手机品牌中九家深度合作[17] - 阿里云收入增速从2%提升至26% 股价最高涨幅超75%达148美元[16][17] - 支撑中国95%车企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通义灵码服务70%中国车企[22]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超级AI云仅AWS 微软云 谷歌云 阿里云四家拥有入场券[20] - 竞争焦点从模型智能转向全栈技术体系 比拼迭代速度与成本效率[20] - 阿里选择与谷歌类似的垂直整合路径 实现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全面赋能[20][22]
分食OpenAI
投中网· 2025-09-24 15:17
OpenAI的重组是怎么回事?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作者丨 陶辉东 来源丨 投中网 微软 1400 亿美元,其它投资方 1000 亿美元,员工团队 1250 亿美元 …… 经过数月的谈判之后, OpenAI 备受瞩目的重组终于要完成, 5000 亿美元的总蛋糕已被划分完 毕。 今年 5 月, OpenAI 宣布将把公司重组为一家营利性公司,从而为下一轮融资和未来的 IPO 扫除 障碍。这一重组能否完成,作为最大投资者的微软的态度至为关键。 9 月 11 日, OpenAI 与微软 发布联合声明称,双方已达成一项非约束性协议,微软已同意了 OpenAI 的重组方案。彼时,外界 普遍认为微软将获得 OpenAI 大约 30% 的股份,价值 1500 亿美元。 近日, The Information 最新爆料称,其从投资者那里拿到的资料显示,微软在 OpenAI 重组后的 持股比例最终定为 28% ,将成为 OpenAI 的最大股东。按 OpenAI 5000 亿美元的总估值,微软 的股份账面价值约为 1400 亿美元。 同时, OpenAI 其它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也已确定,从 2019 年 ...
目标AGI,马斯克称Grok 5将开始训练,算力投入或再度大幅增长
选股宝· 2025-09-18 07:31
模型进展与算力投入 - xAI计划在几周后开始训练Grok 5模型 马斯克认为该模型有机会实现AGI [1] - Grok-4的强化学习算力投入较前代提升10倍 RL算力已超过预训练算力 [1] - 模型迭代速度加快 2025年头部厂商平均每2个月发布一款新模型并刷新性能极限 [1] 行业趋势与影响 - 科技巨头在前沿模型领域展开军备竞赛 推动算力持续爆炸式增长 [1] - 推理能力提升和多模态技术发展解锁更多应用场景 [1] - 模型快速迭代对全球AI产业产生明显影响 尤其体现在算力基建层面 [1] 产业链相关公司 - 三变科技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 主变产品进入马斯克xAI超级计算机中心 [2] - 长芯博创自研AOC光电收发芯片占据全球领先市场份额 数据中心用800G多模AOC完成多平台验证 [2]
7 小时连续重构不掉线!一骑绝尘的Claude 终于遇到对手:Greg Brockman亲自解读AI编程重大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13
产品发布与核心特性 - OpenAI于9月16日正式推出专为AI辅助编程设计的微调模型GPT-5-Codex 该模型在代理编码基准测试中表现更优 完成编码任务时间范围从几秒到七小时不等 [1] - 新模型具备"动态思考"能力 针对复杂重构任务可连续运行长达7小时 同时保持对简单任务的快速响应 优化了代码质量和用户实际需求 [10][33] - 在SWE-bench基准测试中得分74.5% 接近GPT-5 thinking在477子集上的74.9%表现 [6] 技术架构与交互设计 - 采用"多面统一"代理架构 包含终端CLI工具、云端Codex Cloud、IDE扩展及GitHub代码审查机器人等多形态集成 IDE扩展在2.5周内安装量突破80万 [7][17] - 通过"交互外壳"(Harness)将模型与开发环境深度结合 使模型能自主获取上下文并执行任务 显著提升实用性和协作效率 [14][15][21] - 支持零配置开箱即用 允许代理在用户本地环境运行 避免复杂配置要求 同时通过沙箱机制保障文件操作安全性 [20][36] 市场竞争与行业影响 - Anthropic凭借Claude系列在编码领域占据主导 年营收达50亿美元(其中10%来自Claude Code) 市值达1830亿美元 较前期增长1220亿美元 [6] - OpenAI自2021年发布初代Codex后催生GitHub Copilot(现有182名开发者持续贡献) 并推动vibe coding创业潮发展 [6] - 代码审查功能成为关键突破 内部使用中成功检测出多个关键问题 正确率超90% 显著加速团队开发流程 [31][32] 应用场景与用户反馈 - 迁移任务自动化成为核心应用方向 可大幅降低代码库迁移成本 解决COBOL等遗留系统维护难题 [28][29] - 学习编程门槛显著降低 用户可通过Codex快速掌握新语言(如Rust) 并探索新库与架构设计方法 [46][47] - 发布后使用量增长超10倍 复杂任务处理时长增加 已纳入Plus和Pro套餐并提供高额度支持 [49]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将"年底前推出代理式软件工程师"设为年度目标 整合算力与多团队资源推进该任务 [7][19] - 持续平衡智能水平与便利性(延迟/成本/集成)的协同进化 通过API降价策略(如o3模型降价80%)提升可及性 [21][43] - 未来重点发展多代理协作系统 支持云端代理集群与本地代理协同工作 同时加强形式化验证等安全能力 [35][37][41] 技术演进与研发理念 - 编程领域始终作为AGI研究的特殊例外 采用独立研究计划 专注代码数据、指标及任务表现优化 [13] - 通过强化学习与工具集成提升模型可靠性 使模型具备"亲手解决编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超越单纯文本训练 [28] - 算力稀缺性成为核心挑战 需持续提升智能效率并扩大物理基础设施规模 以支持未来人均专属GPU代理的需求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