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
搜索文档
东港股份(002117) - 002117东港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6
2025-09-26 09:54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5.81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49.5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7% [4] 业务板块表现 - 印刷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1.28%,毛利率提升3.37% [4] - 覆合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81%,毛利率保持稳定 [4] - 技术服务类产品营业收入下降7.09% [5] 核心业务构成 - 印刷类业务包括商业票证印刷、数据处理打印与邮发封装、个性化彩色印刷、商业标签印制 [3] - 覆合类业务包括智能卡制造与个性化处理、RFID智能标签 [3] - 技术服务类业务包括档案存储与电子化、电子票证、AI机器人业务 [4] 技术研发进展 - 具备制作数字人民币钱包(卡)的能力,正在推进产品资质认证 [5] - 建立区块链电子平台为电子发票提供数据服务 [6] - 已开发政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多类型机器人产品 [4][6] 市场拓展情况 - 智能卡业务覆盖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及10余个省市区社保卡业务 [5] - 档案业务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客户覆盖银行、保险、税务、政府机关 [7] - 电子发票客户涵盖电商平台、公共事业、保险、金融、餐饮等主流行业 [6] 发展前景预期 - 票证产品收入降幅预计下半年起收窄,市场规模将企稳 [5][6] - 教育机器人已参与多个试点项目,政策推动形成较大场景需求 [6] - 档案存储及电子化业务预计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7]
周鸿祎称机器人做保安是伪命题,失控风险难解
新浪科技· 2025-09-24 13:18
机器人应用前景 - 机器人担任保安角色可能面临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质疑 主要涉及物理对抗能力和潜在失控风险 [1] - 机器人具备超越人类的持久战斗力 电池续航超过1小时即可在对抗中占据优势 [1] - 技术突破可能导致机器人获得过强能力 引发安全机制担忧 需参考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进行约束 [1] 人工智能安全机制 - 机器人失控和出现幻觉被列为潜在技术风险 需要限制能力赋予范围 [1] - 物理形态优势(铁疙瘩身体)结合高强度续航能力 可能产生人机安全冲突 [1] - 现行技术框架下 保安类机器人应用可能存在根本性逻辑缺陷 [1]
周鸿祎:机器人做保安是一个伪命题
新浪科技· 2025-09-24 12:56
机器人应用前景 - 机器人担任保安角色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机器人能力超越人类且具备铁疙瘩身体结构 人类在体力对抗中处于明显劣势[1] - 机器人续航超过1小时即可形成压倒性优势 人类持续对抗3-5分钟就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生理限制[1] 技术安全约束 - 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仍是当前AI安全的重要基础框架 旨在防止人工智能系统失控风险[1] - 技术突破可能带来不可控后果 需要限制机器人能力赋予范围 避免出现系统幻觉或失控情况[1]
新开普(300248.SZ):暂未涉足AI机器人业务
格隆汇· 2025-09-23 15:57
公司业务现状 - 公司暂未涉足AI机器人业务 [1] 技术合作方向 - 对与机器人硬件厂商合作持开放态度 [1] - 计划基于自研大模型推动AI机器人落地应用 [1]
新开普:公司暂未涉足AI机器人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09:0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暂未涉足AI机器人业务 [1] - 对与机器人硬件厂商合作持开放态度 [1] - 计划基于自研大模型推动AI机器人落地应用 [1]
9月第2周乘用车环比+4.9%,继续看好汽车板块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2 14:00
核心观点 - 九月第二周汽车交强险数据表现强劲,周度销量达45.0万辆,环比实现双增长 [1][2] - 汽车零部件板块领涨,表现优于整车板块 [1][2] - 行业当前存在三类主线投资机会,聚焦于AI智能车、AI机器人以及红利好格局领域 [5][6][7] 市场表现与数据 - 九月第二周交强险数据显示汽车销量为45.0万辆,环比上周增长24.9%,环比上月周度增长4.9% [1][2] - 细分板块周涨跌幅排序为:SW汽车零部件(+4.3%) > SW汽车(+3.0%) > SW乘用车(+1.9%) > SW商用载客车(-0.5%) > SW商用载货车(-1.2%) [1][2] - 本周已覆盖标的中,均胜电子、恒帅股份、蔚来-SW、耐世特、双环传动涨幅居前 [1][2] 行业动态与事件 - 理想i6定档9月26日正式上市 [3] - 享界S9T正式上市,72小时大定达到1万辆 [3] - 吉利银河M9正式上市,大定突破2.3万辆 [3][4] - 小马智行宣布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并与当地最大交通运营服务商康福德高合作部署自动驾驶服务 [3] - 小马智行旗下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获得比利时首个联邦级别的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3] 板块投资观点 - 市场关注点集中在汽车A-H股表现,其中零部件子板块,尤其是机器人相关品种涨幅最佳 [4] - 乘用车市场9月第二周内需及新车订单表现一般,核心增量依赖新车驱动 [4] - 均胜电子发布AI头部总成 [4] - 投资主线一:AI智能车,包括Robotaxi和Robovan产业链,以及智能车C端消费受益车企 [5][6] - 投资主线二:AI机器人,优选零部件标的如拓普集团、均胜电子等 [6] - 投资主线三:红利及好格局主线,涵盖客车、重卡、两轮车及特定零部件领域 [7]
【周观点】9月第2周乘用车环比+4.9%,继续看好汽车板块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9-21 23:16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在2025年9月第二周呈现复苏态势,交强险数据环比显著增长,市场表现以AI智能车、AI机器人和红利好格局三类主线投资机会为主导 [5][6][7] - 智能化与新能源是核心驱动力,车企在L3/L2+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相关产业链预期高增长 [54] - 投资策略上,下半年建议增加高股息红利风格标的权重,并对年度金股组合进行了调整 [71] 本周行情复盘 - **市场表现**:九月第二周乘用车交强险上险量为45.0万辆,环比上周增长24.9%,环比上月周度增长4.9% [2][10];新能源汽车上险26.9万辆,渗透率达59.7% [50] - **板块涨跌**:SW汽车零部件板块表现最佳,周涨幅为4.3%,其次为SW汽车(+3.0%)和SW乘用车(+1.9%),而SW商用载客车(-0.5%)和SW商用载货车(-1.2%)出现下跌 [2][10] - **个股表现**:已覆盖标的中,均胜电子、恒帅股份、蔚来-SW、耐世特、双环传动涨幅居前 [2][10];A股和港股汽车板块涨幅均位居行业前列,其中汽车板块在A股SW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在港股二级行业中排名第2 [16] 行业核心变化 - **新车上市与订单**:理想i6定档9月26日上市;享界S9T正式上市,72小时大定1万辆;吉利银河M9正式上市,大定突破2.3万辆 [4][10] - **自动驾驶进展**:小马智行进入新加坡市场,与康福德高合作部署自动驾驶车辆;其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获得比利时首个联邦级L4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4][10] - **技术发布**:均胜电子发布机器人AI头部总成 [5] 投资主线与机会 - **AI智能车主线**:分为Robotaxi、Robovan和智能车C端消费三类 [6] - *Robotaxi产业链*:涵盖一体化模式(如特斯拉、小鹏)、技术提供商(如地平线、百度)、网约车转型(如滴滴)、车辆生产商(如北汽蓝谷、上汽集团)及核心供应商(如德赛西威、伯特利、福耀玻璃) [6] - *Robovan产业链*:核心标的包括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 [6] - *C端受益车企*:包括小鹏、理想、蔚来、华为系(赛力斯、长安汽车等)、比亚迪、吉利等 [6] - **AI机器人主线**:重点推荐拓普集团、均胜电子、精锻科技、福达股份、旭升集团、爱柯迪等零部件标的 [6] - **红利&好格局主线**:关注客车(宇通客车)、重卡(中国重汽、潍柴动力)、两轮车(春风动力、隆鑫通用)及零部件(福耀玻璃、星宇股份、新泉股份、继峰股份) [7] 行业景气度展望 - **乘用车市场**:在报废/更新政策支持下,预计2025年国内零售销量达2370万辆,同比增长4.1%;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达1341万辆,渗透率56.6% [51][52] - **智能化进程**:预计2025年L3(城市NOA)在新能源车中的渗透率达20%,L2+(高速NOA)渗透率达33%;城市NOA销量预计达264万辆,同比增长123% [53][54] - **重卡市场**:预计2025年重卡上险量75万辆,同比增长24.9%;批发销量105万辆,同比增长16.9% [56] - **大中客市场**:预计2025年国内销量增长15%,出口销量增长20% [60] 核心个股跟踪与金股调整 - **年度金股调整**:2025年下半年金股组合调入理想汽车、星宇股份、春风动力,调出德赛西威、伯特利、新泉股份;策略上增加高股息红利风格权重 [68][71] - **个股动态**:理想汽车(i6新车预热)、吉利汽车(银河M9上市)、北汽蓝谷(享界S9T上市)、春风动力(实控人减持计划)、均胜电子(发布AI头部总成)等有重要变化 [65][66]
部署AI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东莞多个重大项目有新进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9-20 19:09
东莞市重大项目投资进展 - 2025年1-8月东莞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75.10亿元 同比增长3.63% 进度较去年同期快2.6个百分点 [1] - 新开工重大项目137个 建成投产重大项目81个 [1] - 8月新开工建设项目14个 包括中强精英电子增资扩产项目和华锦马素基里新材料新建项目 8月建成投产项目17个 包括常平联基集团总部项目和联纲光电总部研发制造产业中心 [1] 中强精英电子增资扩产项目 - 项目占地面积69.90亩 建筑面积17.27万平方米 总投资6.00亿元 2026年建成投产 [2] - 建设研发办公大楼和液晶显示智能生产线 主要研发生产显示产品 [2] - 部署AI机器人构建智能生产线 建设5G+物联网智慧园区管理平台 整合能源设备安全功能 [2] 华锦马素基里新材料新建项目 - 项目占地面积45.78亩 建筑面积6.10万平方米 总投资3.00亿元 2028年建成投产 [4] - 建设厂房和综合楼 主要生产醋酸纤维材料 [4] - 从事眼镜用醋酸纤维板材 生物塑料及相关材料 二醋酸纤维素塑胶粒的研发和产销 [4] 常平联基集团总部项目 - 项目占地面积68.21亩 建筑面积13.64万平方米 总投资7.50亿元 2022年开工2025年8月投产 [6] - 建设厂房和宿舍 主要研发生产散热模组和精密SMT贴片 [6] - 预计年销售收入超8亿元 成为联基集团研发及制造总部基地 [6] 联纲光电总部研发制造产业中心 - 项目占地面积53.44亩 建筑面积14.00万平方米 总投资6.20亿元 2022年开工2025年8月投产 [8] - 建设研发大楼和厂房 主要研发生产光电产品和声学产品 [8] - 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 年缴纳税收6000万元以上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
盟固利拟定增9.8亿元控股股东认购2亿元 第二季度环比扭亏为盈
长江商报· 2025-09-11 16:33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8亿元 用于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 - 控股股东亨通新能源拟现金认购2亿元 占募资总额比例约20.4% 锁定期18个月 其他发行对象锁定期6个月 [1] - 本次定增是公司2023年7月上市以来首次推出定增计划 [1] 产能扩张项目 - 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投资总额8.86亿元 拟投入募集资金8.6亿元 [2] - 项目将新建4条生产线 包括1条NCA材料生产线年产能1万吨 1条高电压钴酸锂生产线年产能0.5万吨 2条超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线年产能1.5万吨 [2] - 项目建设有助于提高正极材料产能规模 成为国内主要电池生产商稳定供货商 提高市场占有率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32.34亿元降至17.94亿元 净利润从8232.86万元降至-7166.57万元 扣非净利润从8425.38万元降至-8584.3万元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8亿元 同比增长23.19% 净利润303.84万元 同比下降60.87% 扣非净利润183.9万元 同比下降70.57% [3]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2669.68万元 同比增长456.27% 环比一季度亏损2365.8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3] 生产运营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产量达10499.30吨 产能利用率近80% 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2.93% [3] - 主要产品钴酸锂营业收入4.38亿元 同比增长24.02% 毛利率13.39% 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 [3] - 三元材料营业收入5.55亿元 同比增长24.81% 毛利率0.03% 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 [3] 资产负债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资产总额33.53亿元 资产负债率43.35% [3] - 募集资金到位后资产总额与净资产将增加 资产负债率相应下降 资本结构优化 增强偿债能力 降低财务风险 [3] 行业背景 - 公司主要从事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下游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产品的生产制造 [1] - 全球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 低空经济、AI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出现 支撑未来锂电池及三元材料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1] - 国内三元材料整体出货量下降 市场竞争加剧 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震荡下行至低位区间 [2]
中金:维持比亚迪电子(00285)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5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3 09:44
业绩表现 - 1H25收入806.06亿元同比增长2.58%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3.97% [2] - 2Q25单季度收入437.25亿元同比增长3.86%环比增长18.56% 归母净利润11.08亿元同比增长22.07%环比增长78.04% [2] - 维持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49.35亿元/61.84亿元不变 [1] 业务板块分析 - 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72% 新型智能产品收入同比下降4.15% [3]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0.5% 因智能座舱出货量增长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放量 [3] - 1H25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0.54个百分点至7.36% 因消费电子自动化率提升及汽车电子成本摊薄 [3] 财务管控与研发投入 - 期间费用率(除研发)稳中有降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14/-0.29/-0.17个百分点 [4] - 研发费用保持22.31亿元高水平投入 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与AI服务器 [4] 战略布局与新技术发展 - AI服务器出货量快速增长 液冷与电源产品获行业领军企业认证 [5] - 大规模应用AMR智能物流机器人于制造场景 积极开发AI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 [5] 估值与评级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18.4倍/14.5倍P/E [1] - 目标价上调7.5%至50港元 对应2025/2026年20.9倍/16.4倍P/E 较当前股价存在13.4%上行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