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搜索文档
“新”动全球 广交“链”世界|“购物车”更新中 全球采购商在“中国第一展”发现新机遇
新华网· 2025-10-26 11:13
展会概况 - 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在广州举行,是中国贸易与创新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 [1] - 展会聚焦新理念、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 [1] - 众多突破性产品即将进入全球市场 [1] 焦点产品与技术 - 服务机器人展区展示自动化技术应用 [3] - 家具行业展示最新设计与企业创新方案 [3] - 这些产品是全球采购商关注的焦点 [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省级机关引发热烈反响以实干担当抓落实,为全国大局作贡献
新华日报· 2025-10-26 07:18
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 - 统筹推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 [2] - 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2]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1] 产业发展与升级 -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2] - 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发力 [2] -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4] - 努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完善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6] -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 [9]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跑出产业创新加速度,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3] - 构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科技金融体系 [6] - 为人工智能等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集成式服务 [9] 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 - 集成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联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2]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2]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等一批标志性制度型开放品牌 [4] - 以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自贸试验区等开放载体为依托,加大力度探索制度型创新 [6] 财政与金融服务 - 牢固树立"大财政"理念,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引领 [5] -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6] - 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 [6] - 完善民营经济、普惠养老、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机制 [6] - 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10] 消费与市场体系 - 将惠民生和促消费有机结合,健全新需求新供给双向循环机制 [2] - 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助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4] - 完善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大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9] 基础设施与物流 - 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力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 [8] - 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放大"水运江苏"优势和潜能,大力推进公铁水、海江河多式联运发展 [8] - 提升大件运输审批等政务服务水平,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8] - 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网贯穿全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协同联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平急两用为抓手 [9] 绿色发展与安全 - 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2] - 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 [4] - 坚决守牢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9] - 扛牢维护国门安全的政治责任,盯牢国门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 [6]
全球瞭望丨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应持续加强对华经贸合作
新华网· 2025-10-25 20:00
文章核心观点 - 英国经济学家主张英国应与中国不断加强在贸易、投资、金融及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经贸合作,建立牢固稳定的双边关系 [1] - 在全球经济面临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背景下,英国迫切需要与中国加强合作 [1] - 英国需要利用自身在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寻求更多合作机遇,政策应具有连贯性 [2] 双边经贸关系现状与潜力 - 中国是英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货物与服务贸易及投资方面仍有较大合作空间 [1] - 双方在2024年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互联互通,包括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和七年来的首次中英经贸联委会会议 [1] - 英国作为主宾国派出100多家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1] 重点合作领域 - 绿色金融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被确定为可以深化合作的关键领域,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 [1] - 英国可发挥优势的领域包括金融与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清洁能源以及创意产业 [2] - 中国已成为众多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伙伴 [1]
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应持续加强对华经贸合作
搜狐财经· 2025-10-25 15:39
文章核心观点 - 英国经济学家主张英国应与中国在贸易、投资、金融及绿色发展等领域不断加强和深化经贸合作,建立牢固稳定的双边关系 [1] - 在全球经济面临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挑战的背景下,英国迫切需要与中国加强合作,不能孤立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外 [1][2] 双边经贸关系现状与潜力 - 中国是英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货物与服务贸易及投资方面仍有较大合作空间 [1] - 双方在2024年举行了一系列促进互联互通的活动,包括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和七年来的首次中英经贸联委会会议 [1] - 英国作为主宾国派出100多家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1] 重点合作领域 - 绿色金融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被视为英中两国可以深化合作的重点 [1] - 英国可利用自身在金融与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清洁能源以及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寻求更多合作机遇 [2] 合作背景与依据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25年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1] - 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成就瞩目,并已成为众多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伙伴 [1] - 英国政府的相关政策需要具有连贯性以支持合作的持续加强 [2]
全球瞭望|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应持续加强对华经贸合作
新华社· 2025-10-25 15:17
英中经贸合作重要性 - 英国应与中国在贸易、投资、金融及绿色发展等领域不断加强和深化合作以建立牢固稳定的双边经贸关系[1]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25年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1] - 在自由贸易受威胁及全球政策不可预测性加剧的背景下英国迫切需要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1] 合作领域与机遇 - 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成就瞩目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突破英中两国可在绿色金融等领域深化合作[1] - 英国应利用自身在金融与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清洁能源以及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寻求更多合作机遇[2] - 中国是英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货物与服务贸易及投资方面仍有较大合作空间[1] 现有合作基础与活动 - 今年双方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互联互通包括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和中英经贸联委会七年来的首次会议[1] - 9月英国作为主宾国派出100多家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10.18-10.24)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0-25 12:24
深度专题 - "十五五"时期是延续"十四五"发展思路的深化之期,也是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的攻坚之期[9] 热点思考 - 美国AI投资繁荣引发市场对其是否为"泡沫"信号以及资本开支扩张周期持续时间的关注[13] - 当前AI投资周期(2023年-)中,通信、电脑、软件及数据中心相关投资占GDP比重达1.5%,显著高于互联网革命时期(1995-2001年)的1.1%[15] - "十五五"规划可能围绕高质量发展、制度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三大主线展开[15]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大改革任务,目标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5] - 全会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标是"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15] -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强调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16] - 2035年远期目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6] - "十五五"期间产业政策重点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及培育新兴产业[16] - 科技创新目标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6] - 消费方面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障碍[16] - 深化改革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16] - 高水平对外开放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6] - 其他重点领域包括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绿色发展与国家安全[16] 高频跟踪 - 为应对后续财政支出趋弱压力,两类增量财政资金已落地[18] - 海外无风险利率悉数下行,黄金价格大涨并续创新高[20] - 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三周,市场预测其停摆30天以上的概率达90%[21][23] - 日本政治方面,自民党与维新会寻求联合执政[21] - 三季度经济保持合理增长,主要受短期因素与中期韧性共振支撑,支出法GDP结构显示资本形成、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同比增速的贡献[23] - 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24] 电话会议 - "周见系列"第53期电话会议主题为《聚焦"十五五"》,计划于10月26日举行,将讨论四中全会学习、投资"失速"真相及日本"高市经济学"等议题[26][27][28][30] - "速见系列"第7期电话会议主题为《每周热点》,已于10月20日举行[31][32][34]
中国“十五五”规划展现战略远见和强大稳定性——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成果
央广网· 2025-10-25 10:46
匈牙利国家行政大学研究员埃斯泰豪伊·维克托:中国的未来五年规划既有高度的连续性,又有灵 活性,能够反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韧性。 意大利法学家法比奥·马尔切利:中国一如既往地从长远角度规划自身发展,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学 习。中国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也为意大利与中国的合作提供重要机遇,我希望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持 续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复杂的国际挑战。 美联社报道说,中国共产党在结束四天的全体会议后发表公报,通过制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建 议,聚焦加快提升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水平,这一中国长期推进的计划在当前国际背景下正变得愈发重 要。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报道说,"十五五"规划不仅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它以其独特的 中国思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向世界展示一种立 足长远、科学谋划的发展智慧。 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际人士高度 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取得的成果。他们指出,中国的五年规划展现出战略远见和强大稳定 性,不仅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国家探索发展道路提供 ...
中国“十五五”规划展现战略远见和强大稳定性——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四中全会成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5 09:50
意大利法学家 法比奥·马尔切利:中国一如既往地从长远角度规划自身发展,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学习。中国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也为意大利与中国的合作提供重 要机遇,我希望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持续展开合作,共同应对复杂的国际挑战。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安德烈·杰尼索夫: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圆满收官,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将于明年启动并持续至2030年,这无 疑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正如习主席曾提到过的,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中国经过自身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从全会成果来看,我相信中国有能 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成功实现目标。 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 罗伯特·库恩:二十届四中全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将是中国未来经 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有了科学的规划和政策导向,中国各领域都能够实现稳步发展,而中国的发展也将惠及世界。 国际人士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取得的成果。他们指出,中国的五年规划展现出战略远见和强大稳定性,不仅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 定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国家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美联 ...
吴庆文会见中煤集团董事长王树东
苏州日报· 2025-10-25 08:50
合作背景与目标 - 苏州市政府与中煤集团举行高层会见,旨在深化央地合作,拓展合作领域 [1] - 苏州市希望与中煤集团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化工产业等领域加强合作 [1] - 中煤集团表示将优化“煤—电—化—新”产业链布局,与苏州加强战略对接,加快合作项目落地 [1] 公司战略与业务 - 中煤集团作为大型能源央企,技术实力雄厚,产业布局完善 [1] - 公司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未来将坚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1] - 公司业务布局聚焦于“煤—电—化—新”致密产业链 [1] 行业发展与地方政策 - 苏州市正深入学习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1] - 地方政策支持央地双方在先进技术转化应用方面深化合作 [1]
关于绿色发展,“十五五”时期的三个“加快”意味着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7:28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 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 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 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中共中央于10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新闻发布会 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表示,如何加快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就是要以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为牵引,加快推进四方面举措。 具体来看,包括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业结构绿色 低碳转型和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距离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还有5年,绿色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 国合会2025年会上表示,"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中国坚定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