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A股+H股,上半年IPO募资额合计占全球三分之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2 19:57
全球IPO市场概况 - 上半年全球预计共有500家企业上市 募资额575亿美元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IPO在全球占比上升至33% [1] - 香港IPO募资额以24%的占比领跑全球 A股占比9% 两者合计贡献全球IPO募资额的三分之一 [1] A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A股共50家企业首发上市 募资超371亿元人民币 数量和募资额同比均上升14% [3] - 深市创业板和沪市主板分别名列IPO数量和募资额第一 工业、科技和材料为热门领域 [3] - A股IPO平均募资7.43亿元人民币 以中小规模为主 北交所企业首次跻身上半年十大IPO第四名 [3] - 中策橡胶募资40.66亿元成A股最大IPO 影石创新以19.38亿元募资额成科创板最大IPO [3]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香港市场预计40家公司上市 募资约1087亿港元 数量和金额同比大涨33%和711% [5] - 大型IPO推动港交所募资规模激增 平均募资额同比上涨超5倍 近十年仅次于2021年同期 [5] - 内地企业占港股IPO数量的95%和募资额的96.7% "新消费+硬科技"成为新引擎 [5] - 餐饮企业特别是新式茶饮表现突出 生物科技和健康行业活跃 [5] 市场结构性变化 - A股"科技"属性显著增强 证监会强调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3] - 北交所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力增强 正从中小微企业平台向硬科技聚集地转型 [3] - "A+H"双平台模式有助于企业国际化布局 推动港股市场机制优化 [6] 下半年市场展望 - A股IPO将呈现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节奏化发行"新常态" 聚焦科创领域 [8] - 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企业正在排队上市 [9] - 港股IPO热度有望持续提升 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稀缺性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 [9]
宁波前湾新区11家企业上榜省独角兽企业系列榜单
新华网· 2025-06-12 10:05
宁波前湾新区独角兽企业概况 - 宁波前湾新区11家企业上榜2025年浙江省独角兽企业系列榜单,占宁波全市37家上榜企业的近三分之一 [1] - 上榜企业包括1家浙江独角兽企业、5家未来独角兽TOP100(全省第六)、5家种子独角兽TOP100(并列全省第三) [1] -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占全球比重近30%,企业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1] 硬科技领域表现 - 前湾新区11家上榜企业全部属于"硬科技"领域 [2] - 康龙化成(宁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唯一上榜的生命健康领域独角兽,业务覆盖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 [2] - 康龙化成服务全球超过3000家客户,包括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曾受托研发全国首款主治非小细胞肺癌新药 [2] - 一临云(宁波)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利用AI技术提升临床研究全链条效率 [2] - 半导体行业有6家上榜企业,清纯半导体推出首款车规级量产碳化硅二极管及MOSFET产品,累计融资超8亿元 [3] - 中电化合物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通过车规验证,成为国内外主流芯片制造企业和设计公司供应商 [3] 研发投入与产业集群 - 前湾新区11家上榜企业总估值达252.51亿元 [4] - 2023年前湾全社会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98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近30% [4] - 前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总估值超150亿元,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 [5] - 鼎声微电子联合车企研发车规级高可靠性电阻器,填补国内空白 [6] - 复旦杭州湾科创园开创"虚拟园区"模式,联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全链条协同创新 [6] 金融支持与资本赋能 - 前湾新区打造同类城市领先的资本市场政策包,个别年度安排的资本市场政策资金超过2亿元 [8] - 健世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极氪汽车在纽交所上市,一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纳入拟上市企业库 [8] - 前湾依托3支国资母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31支细分领域子基金,总规模接近250亿元 [9] - 前湾国资平台参投49个新区项目,合作直投17.3亿元,带动跟投资金接近30亿元 [9] - 前湾与康龙化成联合成立多支投资基金,推动生态合作伙伴加速集聚 [9]
从融资平台到创新“加速器” 科创板助力“锻造”高端装备产业新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6-12 02:42
科创板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推动作用 - 科创板作为创新"加速器",推动中控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化从点至面、研发投入从量到质、创新资源从国内到全球的跨越 [1] - 科创板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超百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涵盖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领域 [1]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增披露20单产业收购,其中5单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1][6] 工业母机行业的发展 - 科创板工业母机企业整体营收继续保持增长,科德数控等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质效显现 [2] - 科德数控凭借"数控系统+核心部件+整机"全产业链优势,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实现1300余台规模化应用,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2]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迭代、强化AI赋能和多元化行业布局,解决高端装备领域"卡脖子"问题 [2]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电力设备行业 - 中控技术从单一控制系统公司发展为以工业数据为基础、AI大模型为核心的工业AI平台型公司 [3] - 科创板电力设备企业延续稳健增长态势,有力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 [3] - 南网科技推动全国唯一新型储能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广州,首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4] - 煜邦电力利用大数据为新能源电力"画像",拓展低空智能巡检业务,打造绿色智能工厂 [4] 并购重组与技术整合 - 中控技术并购荷兰Hobré International B.V.核心资产,获得全球领先的热值分析仪、激光气体分析仪等技术 [6] - 中润光学收购湖南戴斯光电51%股权,增强技术和产品实力,实现供应链协作 [6] 科创板对企业的长期影响 - 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近七成参与"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科创50、科创100指数成分股公司实现全覆盖 [7] - 科创板带来发展理念革新、资源禀赋重塑、创新动能跃升和治理能力蜕变,助力企业聚焦创新和长期研发 [7]
上交所:引导更多资金 流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
证券时报· 2025-06-12 01:20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发展现状 - 境内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形成,科创板ETF成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的重要渠道,持续吸引资金流入"硬科技"企业 [1] - 科创板指数体系已形成29条指数,包括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等宽基指数,科创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生物医药、科创芯片、科创人工智能等行业主题指数,以及科创成长等策略指数 [1] - 科创板ETF上市数量达80只,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较"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增长近60% [2] -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新增51只科创板ETF上市,较发布前增长近2倍,新增68只科创板ETF获批,较发布前翻倍 [2] 科创板ETF市场表现与参与机构 - 科创板已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指数化产品规模占科创板整体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达8.3% [2] - 布局科创板ETF的基金公司达27家,较"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增加13家 [2] - 科创板ETF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便利,在助力保险、银行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科创板ETF生态建设与改革方向 - 机构建议优化科创板ETF相关配套机制,包括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优化做市商机制和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 [2] - 上交所表示将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 [2] - 机构代表表示要充分发挥投资端改革先锋作用,共同营造科创板投资良好生态 [2] - 上交所将继续推动科创板改革走深走实,加强与市场各方沟通,推动指数化投资生态向更高质量、更具韧性方向迈进 [3]
深商观察|全景相机龙头影石登陆A股,硬科技成宝安上市军团鲜明底色
搜狐财经· 2025-06-11 21:01
公司上市表现 -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开盘价182元 涨285.02% 总市值约741.85亿元 [1] - 影石IPO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19.38亿元 为2025年以来上交所整体募资额排名第三 科创板排名第一 [6] 市场份额与技术优势 - 2023年影石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份额达67.2% 居全球第一 2024年预计提升至81.7% [4]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4.80亿元 占同期营收比例13.16% 研发团队1367人 占员工总数57.68% [6] - 注重软硬件一体化和算法能力构建 资金将投向智能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和深圳研发中心项目 [6] 区域资本市场动态 - 宝安区2024年新增境内A股上市企业6家 数量居全市第一 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82家 [3][9] - 宝安区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上市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动态储备拟上市后备企业超800家 [9] 硬科技产业生态 - 宝安区硬科技上市公司包括顺丰控股、立讯精密、格林美、欣旺达等 覆盖电子、芯片、半导体、5G、新能源等领域 [7] - 宝安引导基金参与设立23只子基金 形成超千亿元产业基金集群 明确"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战略定位 [12] 政策支持与场景开放 - 宝安区计划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超100个开放场景 包括低空经济领域121个起降点、137条航线和AI医疗60个辅助诊疗场景 [10] - 提供2万平方米"零租"空间和2.3万平方米"无忧空间"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12]
上交所重要座谈会!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时报· 2025-06-11 20:30
科创板投资生态建设 - 上交所组织召开投资端座谈会,讨论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和ETF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引导资金流入"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领域 [1] - 科创板ETF已成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重要渠道,吸引资金流入"硬科技"企业,指数化产品占科创板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达8.3% [3] - 科创板指数体系已形成29条指数,包括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等宽基指数,以及科创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生物医药等行业主题指数 [3] 科创板指数及ETF发展 - 科创板ETF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其中宽基ETF规模超2000亿元,覆盖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形成完整产品链 [5]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指数新增13条,ETF获批数量翻倍,上市数量增长近2倍,总规模增长近60% [5][6] - 科创板人工智能、新能源、芯片设计等指数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次推出ETF产品,覆盖新质生产力领域 [6] 科创板改革与机构参与 - 上交所正推动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和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 [8] - 布局科创板ETF的基金公司达27家,较"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增加13家,显示基金管理人积极性大幅提升 [6] - 机构代表建议优化科创板ETF配套机制,共同营造科创板投资良好生态,推动指数化投资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8]
60%占比!北交所IPO受理量领跑A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9:2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北京报道 IPO受理悄然提速,一场无声的上市卡位赛已拉开帷幕。 此外,纵观2025年内IPO市场变动情况,三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新获受理企业业绩远超上市基准 线。二是,伴随既有不达标企业逐步出清,撤否企业数量明显下降。三是,上市节奏更为平稳。 IPO受理提速 6月10日,新恒泰IPO申请获北交所受理,成为A股2025年初以来第32个、5月以来第20个新获受理的IPO 项目。 数据显示,5月9日—6月10日,A股共有20个IPO项目获受理。而1月—4月,新受理的IPO项目仅有12 个。分板块来看,提速最快的是北交所。5月9日—6月10日,北交所新受理的IPO项目为12个,占到当 月A股IPO受理项目数的60%。 北交所IPO受理"狂飙"背后,暗藏什么玄机? 多位资深保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因为北交所被越来越多企业视为上市的最佳通道。目前, 主板强调大市值与大龙头,科创板、创业板强调硬科技与强创新,大量与此关联度不高的企业,要想实 现A股上市,均转向选择北交所。 因此,很多优质企业涌向北交所。为了推动高质量企业扩容,北交所也向优秀的企业敞开受理大门。 由于企业申请IPO需要 ...
双平台上市利好大湾区科技企业,38万亿大市场扑面而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1 19:05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1] - 政策旨在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推动"科技+金融+产业"闭环生态形成 [2] - 预计将带动IPO、跨境并购等业务增长,提升深圳金融机构活跃度 [3] 大湾区企业现状 - 大湾区在港交所上市公司达1954家,总市值37.76万亿港元 [1][5] - 腾讯控股以4.76万亿港元市值居首,占大湾区港股总市值13% [1][5] - 招商银行、比亚迪、中国平安三家已两地上市企业市值均超1万亿港元 [5] 科技企业受益分析 - 硬科技企业可通过双平台融资强化产业链协同,补足深圳本地产业链短板 [3] - 深交所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将推动技术定价与资本对接 [3] - 政策特别利好AI、新能源、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 [3] 市场机制优化 - 港股企业普遍面临流动性不足问题,H股较A股存在折价现象 [6] - 双上市机制可缩小A/H估值差异,利用深市流动性优势提升估值 [6] - 创业板67.34%企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89.14%为高新技术企业 [7] 深市板块定位 - 深市主板聚焦新能源汽车、大消费、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 [7] - 创业板定位战略新兴产业,包含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 [7] - 深市主板允许市值≥2000亿元或技术领先红筹企业二次上市 [8] 区域经济数据 - 大湾区以全国0.6%面积贡献1/9经济总量,2023年GDP突破14万亿元 [4] - 区域常住人口超8600万,含香港、澳门及广东9市 [4]
上交所召开“科八条”一周年投资端座谈会 推动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
快讯· 2025-06-11 17:55
科创板投资端座谈会 - 上交所组织召开"科创板八条"一周年投资端座谈会 参会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 保险 券商 银行 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代表 [1] - 科创板ETF已成为助力投资端改革 引导资金流入"硬科技"企业的重要工具 [1] - "科创板八条"相关举措陆续落地实施 投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稳步发挥 [1] 科创板机制优化 - 上交所正加快推动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 [1] - 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 [1] - 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 [1] 机构投资者表态 - 与会代表表示将共同营造科创板投资良好生态 [1]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1]
科创板公司14万员工获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三年暴涨1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6:32
科创板改革与硬科技发展 - 科创板凭借更高IPO估值成为企业上市首选,尤其青睐契合国家战略的硬科技企业 [1] - "科八条"政策为科创板上市公司行为与IPO审核提供清晰方向,强化"硬科技"定位 [1][3]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3年复合增速10.7%,研发投入占营收中位数12.6%领跑A股 [2][3] - 截至2024年末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2024年新增超2万项,36家科创板公司获中国专利奖 [3] 研发投入与技术转化 - 半导体清洗设备龙头盛美上海计划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保持15% [3] - 和辉光电目标2025年研发投入同比增5%,专利提案数超260个 [3] - 汇宇制药未来3年每年推进2-3个创新药进入临床,至少1个复杂注射剂获批上市 [4] - 佰维存储2025年推动自研主控芯片在智能穿戴、汽车等领域商业化,研发下一代UFS主控 [4] 并购重组动态 - "科八条"发布后新增产业并购超100单,披露交易金额超330亿元 [2][5] - 海光信息拟千亿级换股合并中科曙光,实现芯片、服务器等产业链整合 [6] - 普源精电重组标的估值超900%,思瑞浦收购未盈利资产释放协同效应 [6] - 华海诚科2025年拟收购衡所华威剩余70%股权以突破海外技术垄断 [6] 股权激励与人才绑定 - 截至2025年5月超430家科创板公司推出760单股权激励,覆盖14万余人次,板块覆盖率超70% [2][8] - 南网科技设置净利润复合增长率、ROE等股权激励考核指标绑定投资者利益 [8] - 高凌信息优化薪酬体系,强化产研团队技术成果转化激励并推进股权激励 [8] - 艾为电子控股股东自愿锁定期延长至72个月,核心技术人员限售期满后5年内每年减持不超10% [9] 投资者回报与市场互动 - 2024年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86亿元,290余家分红比例超30% [11] - 2024年以来320家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金额上限超350亿元,78家利用专项贷款回购近90亿元 [11] - 海光信息2025年计划举办3次业绩说明会、6次投资者调研及10次策略会 [12] - 金盘科技举办公开工厂参观活动,华润微针对海外投资者开展路演及实地调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