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搜索文档
重庆南川:高铁畅通出行路 建设跑出加速度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46
高铁开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重庆市南川区正式纳入高铁网络 从中心城区出发20多分钟可直达 通行时间大幅缩短[1] - 南川区全面融入全市"半小时通勤圈" 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1] - 南川是东向 南向出渝大通道重要节点 具备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1]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 南川加快构建"332"产业集群体系 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2] - 2025年第二季度集中开竣工重点项目53个 其中29个新开工项目协议金额67 2亿元 24个竣工项目总投资124 8亿元[2] - 重点推进年产80万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年产20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组件等项目[2] - 未来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绿色建材 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三大主导产业集群[3] - 培育铝器时代 鸿路钢构 中石化页岩气等百亿级企业[3] 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 金佛山拥有国家5A级景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张名片[4] - 优化"一山一片一带多点"产业布局 发展景区游 康养游 民宿游 农旅融合游四大业态[4] - 打造10余项山地户外运动项目 包括滑翔伞 飞拉达 泉水漂流等[4] - 推进"花好月圆"主题文旅项目 山王坪康养生活区等项目建设[4] - 实施"178环线"六大提升行动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自驾游线路[5]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 南川是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 国家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区[7] - 北部片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 精品农业 休闲农业 打造农旅融合优选地[7] - 南部片区发展中药材 南川大树茶 方竹笋等山地特色产业[7] - 推动南川米定制化生产 蓝莓集群化种植 南川大树茶品牌化发展[7] - 新建方竹抚育示范基地 加快"渝十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建设[7]
郑州短剧产业火了三年争取干到100亿
证券时报· 2025-07-04 03:11
郑州短剧产业发展现状 - 郑州正成为继横店之后的短剧拍摄重地,被业内称为"竖店",短剧基地快速崛起,包括文化创意街区和传统家装市场转型[1] - 郑州短剧市场演员收入较高,儿童演员日薪达1.5万元,成人"明星"单日出演费用高达数万元,形成"逐戏而居"的"迁徙潮"[1][6] - 截至2024年,郑州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23亿元,短剧制作企业超800家,从业人员规模达3万人[4] 短剧产业硬件与政策支持 - 郑州航空港区引入聚美集团共建"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已完成17个场景,总置景面积1万余平方米,日均接待4-7个剧组[3] - 管城区成立"亳都·未来之城"正能量网络微短剧联盟创作基地,通过短剧展现郑州商代遗址风貌,实现文旅文创融合[4] - 郑州市提出到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100亿元的目标,并出台扶持政策,对优质作品最高奖励30万元[9][10] 短剧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 短剧产业催生了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等高薪岗位,直接带动大量就业,间接拉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11] - "微短剧+文旅"模式兴起,各大景区因短剧客流量激增,带动全省旅游经济发展[11] - 短剧市场推动了场景经济、人才培训、器材租赁等几十个相关产业发展,并衍生出文创产品[11] 郑州发展短剧产业的优势 - 郑州交通便利,便于剧组人员、设备运输和调配,降低拍摄成本[8] - 郑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国际都市风貌、文化遗产等元素齐全,为短剧提供多样取景地[8] - 郑州信息流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短剧最初的诞生土壤,具有先发优势[7]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撬动乡村大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00:36
人才赋能 - 唐家堡村通过选拔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些人才在黄花种植和民宿产业等领域发挥带动作用 [2] - 党员带头示范黄花种植技术,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传授经验,消除村民顾虑 [2] 产业升级 - 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智慧农业监测系统,通过微气象设备和物联网传感器实现"三统一增"种植管理体系,提升黄花质量 [3] -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保障黄花品质和生态环境 [3] - 全村黄花种植面积达4000亩,其中2500亩由合作社和大户流转经营,1500亩为村民自种 [4] - 村内拥有1家大型黄花加工企业和3户中小型加工户,实现鲜黄花直接加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4] 产业链延伸 - 开发黄花酱和黄花啤酒等深加工产品,成为畅销品并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4] - 通过参加展销会和电商直播等方式推广"唐家堡黄花"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4] - 采用"村集体+企业"模式发展黄花非遗手工产品加工坊和乡村旅游民宿产业 [4] 文旅融合 - 2018年建设黄花主题公园,2021年实施水美乡村项目,2023年建成融合黄花文化元素的忘忧小镇 [5] - 新增音乐公路和"小小森林"共享营地等特色旅游设施,提供多样化服务 [5] - 每年举办黄花文化节和民俗文化活动,年接待游客量达20万人次 [6] 经济效益 - 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 [6] - 村民实现土地流转收入和打工收入双重增收 [4]
广州从化玩转荔枝新经济:大模型下乡,机械臂摘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22:19
从化荔枝产业概况 - 从化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荔枝种植面积达29.38万亩,占广东省7.3%、广州市53.8% [1] - 2025年预计荔枝总产量7.6万吨,其中太平镇产量2.6万吨,鲜果销售额超1.45亿元 [1] - "井岗红糯""钱岗糯米糍"等品牌效应显著,带动区域农产品溢价 [1] 科技赋能产业链 - 智慧种植体系使农药使用量减少20%,人力成本降低40%,管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 [4] - "荔知君"AI模型可减少果农技术咨询成本50%,已形成可复制的"AI+农业"解决方案 [4] - 空-地协同监测系统实现果园智能化管理,无人机30分钟完成10亩巡检,机器人识别病虫害精度达毫米级 [5] 智能化生产与保鲜技术 - 采摘机器人每分钟可采60颗荔枝,损伤率低于3%,无人运输车日运量达3.5吨 [6] - 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突破季节限制,"冻眠荔枝"延长销售周期 [6] - 冰水喷淋保鲜设备使荔枝果心温度10分钟内从30℃降至5℃,常温保鲜期延长至72小时 [7] 加工与出口能力 - 华南最大荔枝深加工基地年处理鲜果能力超2万吨,加工率35% [8] - 2025年预计出口4000吨以上,货值超7500万元,已出口至12个国家 [8] 农文旅融合模式 - 建成38个文旅节点,推出"温泉+荔枝"主题套餐,带动酒店预订量激增 [9][10] - 首创荔枝礼品卡和文旅券,通过"花时间游从化"小程序实现数字化销售 [10] - 荔枝产业拉动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推动从化向"三产融合"转型 [8][9]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举办 现场完成五组战略签约
证券日报网· 2025-07-03 21:42
数字文旅行业发展现状 - 数字文旅已从单一技术应用阶段进入"IP资产化、场景智能化、生态协同化"的3 0时代 [1] - 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交融 推动数字文旅转型升级 [1] - 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旅融合 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 行业实践与案例 - 北京广安渲光科技系统阐释数字文旅从技术概念到产业落地的完整实践路径 [1] - 论坛完成五组战略签约 涵盖电竞文旅 智慧出行 美食IP开发 文化数字化 数字资产五大领域 [2] - 具体签约项目包括无人机数字赛道 边境线文旅游戏链 文化主题宴席 数字华服大典 数字音乐节 珠穆朗玛拓扑勋章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专家深入探讨传统景区数字化转型路径与方法论 [2] - 前瞻性研判新兴文旅业态发展趋势 为从业者勾勒发展蓝图 [2] - 数字文旅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开拓全新版图 创造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与产业业态 [1]
亲子游市场潜力巨大
搜狐财经· 2025-07-03 21:11
亲子游市场爆发式增长 - 2025年中国在线亲子度假市场交易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元 同比增长超20% [1][3] - "五一"假期亲子游搜索热度同比上涨300% 亲子乐园订单量激增124% [3] - 家庭消费理念从"物质刚需"向"情感刚需"迁移 政策、技术与市场需求多重共振 [3] 政策驱动与产业布局 - 三亚2024年亲子游收入占当地旅游总收入30% 亲子客群占比超40% [5] - 成都、西安、河南等地推出大熊猫保育、历史穿越研学、甲骨文探秘等爆款产品 [5] - 携程、飞猪推出AI行程规划工具 同程旅行建立儿童友好型酒店数据库含128项标准 [5] 消费分层与产品创新 - 95后父母推动露营、徒步等户外项目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00% 80后父母偏好私家团、包车游产品增速达100%-200% [6] - 上海乐高乐园设计分龄体验区 重庆欢乐谷引入"超级飞侠"IP 哈尔滨融创乐园打卡活动吸引40%首次入园亲子家庭 [6] - 非遗研学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5% 70%中高收入家庭愿为"文化体验+教育价值"支付溢价 [6] 产业链重构与跨界融合 - 即时零售平台儿童用品夜间订单量同比增长130% 餐饮业儿童套餐订单量年复合增长达13倍 [7] - 县域高星酒店亲子套餐预订量同比增长73% 经济型酒店覆盖85.7%亲子客群 [7] -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年营收超预期 二期工程2026年启动 标志"文旅+潮玩"融合深化 [7] 行业痛点与发展方向 - 25%游客对产品安全性、互动性不满 传统文化IP占比不足成主要障碍 [8] - 同程旅行制定《亲子酒店服务规范》 携程推出"臻亲子"认证 黄山景区建立研学导师体系 [8] -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亲子线路、非遗研学基地等项目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8]
北海跨境电商综试区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项目签约落户
搜狐财经· 2025-07-03 17:48
项目概况 - 广西北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引进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项目,正式签约落户[1] - 项目选址于宏天北海南洋国际广场,由广西宏桂集团下属资产集团运营[3] - 首批20余家知名品牌已完成签约入驻[1] 运营模式 - 采用"运营模式革新+政策资源赋能"双轮驱动模式,激活存量资产价值[3] - 规划潮流娱乐、非遗、世界美食、跨境商品等多元业态布局[3] - 目标打造"吃游购娱"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会客厅"[3] 政策支持 - 北海市商务局推出税收减免、开放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大礼包"[3] - 项目深度结合中国(北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红利[3] 发展目标 - 项目旨在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北海本土跨境电商品牌[4] - 推动东盟特色产品进出口贸易,整合各方资源创新运营模式[4] - 力争实现年度贸易额3亿元以上[4] 合作进展 - 广西宏桂集团与北海市政府紧密协作,导入跨境综合试验区政策[3] - 已吸引中国非遗国宾礼展示馆、影城、跨境购物平台等商家入驻[3]
被央视点名的大庸古城,给文旅业释放的新信号愈发清晰了
36氪· 2025-07-03 16:56
文旅业卖方市场地位终结 - 张家界大庸古城因巨额亏损被央视点名 标志着文旅业卖方市场地位走向终结 卖方市场垮塌源于供不应求格局被打破 [1][6] - 2023年全国A级景区数量达15721家 较2019年新增3319家 但平均每家景区收入从2019年4085万元暴跌至2023年2588万元 降幅达37% 陷入增量不增质陷阱 [3] - 资源驱动型文旅经济失效 桂林旅游 云南旅游等头部景区企业2024年深陷亏损 仅靠优质资源揽客模式已过时 [5] 买方市场新特征 - 文旅消费社群化趋势明显 企业需瞄准"超级用户"社群 Labubu案例显示精准抓住特定社群比讨好大众更重要 [7][8] - 互联网平台掌握流量分配权 主导旅游消费决策 京东等平台入局加剧话语权集中 文旅企业需警惕沦为流量打工仔 [9][10] 行业变革方向 - 产品需聚焦有形在地文化元素 淄博烧烤 天水麻辣烫等案例证明小吃比历史名人更能引发大众共鸣 [11] - 品质管控是关键 乌镇通过标准化(如规定番茄炒蛋用4个鸡蛋)和暗访实现品控 打破"非标无法品控"借口 [12] - 企业家需具备三大特质:有理想(如陈向宏打造乌镇乌托邦) 不从众(拒绝同质化) 要耐心(坚持长期主义) [12][13] 行业现状总结 - 市场呈现五大特征:市场规模扩大 变化加速 竞争激烈 要求提高 盈利难度增加 [11] - 行业处于转型关键期 需警惕"按原逻辑做事"的风险 网红项目短期爆发后多销声匿迹 长期主义才是出路 [13][14]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在巴黎举行启动仪式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3 16:15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成立 -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在巴黎揭牌启用,标志着广东深化中法文旅合作迈出里程碑式一步 [1] - 该中心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联合打造,旨在成为广东在欧洲的"桥头堡" [1] - 中心将深化与法国及全欧的文旅交流合作,拓展入境游市场,讲述"广东故事" [1] 战略意义与功能定位 - 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董事长表示中心是广东文旅高质量"走出去"的关键落子 [1] - 中心将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中法文旅合作平台 [1] - 功能包括推动广东文旅资源国际化传播、促进双向客源互送、人才交流与产业投资合作 [1] 国际合作反响 - 法中委员会秘书长认为中心将成为法国各界了解广东、发掘合作机遇的重要窗口 [1] - 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前秘书长指出广东旅游资源对法国游客极具吸引力 [1] - 法国专家期待用法式方法讲懂"广东故事" [1] 运营规划与举措 - 中心将立足巴黎辐射欧洲,持续打造品牌影响力 [1] - 具体措施包括高频次主题推介、组织法国旅业代表赴广东踩线、专业培训、开设"岭南文化工坊"等 [1] - 中心官方网站"云端广东"同步上线,提供资讯、体验、互动等功能 [1]
2025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推介会在佳木斯市抚远举行
中国发展网· 2025-07-03 15:52
文旅推介会概况 - 2025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推介会在佳木斯抚远市东极广场举行 主题为"日出东方福源三江" [1] - 活动包含旅游推介 商品展销 文化体育等60多项配套内容 旨在展现黑龙江特色文旅资源 [1] - 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主办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及省文旅厅承办 副省长韩圣健等领导出席 [1][2] 政策与战略方向 - 黑龙江立足生态与冰雪资源优势 推进文旅全域全季高质量发展 打造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和避暑旅游引领地 [1] - 佳木斯市依托"华夏东极"区位和三江汇流生态 以垦荒精神为内核 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 [1] - 发布《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加速冰雪运动 文化 装备 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2] - 推出2025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 涵盖十大必游景区 必驾营地 必看演出等十大类体验项目 [2] 产业创新与国际合作 - 黑龙江文旅以"融合创新"为引擎 通过"文旅+"跨界融合与科技赋能 转化冰雪 森林 边境资源为深度体验场景 [2] - 计划与世界旅游组织深化合作 共筑全域全季特色文旅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球影响力文旅IP [2] 市场表现数据 - 2025年1-6月黑龙江接待游客1 35亿人次 同比增长13 8% 游客总花费1933 7亿元 同比增长25 8% [3] 区域文旅特色展示 - 推介演出分佳木斯篇 黑龙江篇 乌苏里江篇 松花江篇 通过情景表演 歌舞 音乐剧等形式展现13个城市文旅特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