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搜索文档
河北积极融入区域交通网 承接转移产业——打造联通京津经济廊道
经济日报· 2025-05-12 05:54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 河北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 开通39条往返河北与北京的公交线路 日均运送23万人次 [1] - 京津冀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1个至1.5个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 环京通勤定制快巴开通11条主线、39条支线 [1] - 2021年至2024年建成16个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项目 总里程达612公里 包括京雄高速等 [1] - 京雄高速二期全长12.5公里 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时速120公里 计划2026年6月建成通车 [2] 产业协作与科技成果转化 -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余家 承接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造影手术机器人项目 迭代后手术精准度达0.1毫米 [2] - 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为京津冀地区130余家创新主体提供非标零部件研发及加工服务 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协同攻关技术难题 [3] - 河北省与京津联合发布汽车产业链图谱 河北长安汽车生产的增程式新能源皮卡搭载北京四维智联智能终端 19大类零部件来自京津 [3] - 保定市宏腾科技自主研发车载高速数据传输线 产品应用于北汽新能源、北京奔驰等车企 [3] 重点产业链发展 - 京津冀共同打造6条重点产业链 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 [4] - 2024年一季度河北省403家机器人企业营收40亿元 同比增长17.7% 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4.5% [4]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加快建设 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揭牌 [4] - 2023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破千亿元 同比增长30%以上 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32家 [4]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发力创新“第一公里”
新华日报· 2025-05-12 05:30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进展 - 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落户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 [1] - 启动建设半年多来,中心已接洽全国高校68家,遴选医药成果1123项,入驻项目31个 [1] - 分中心吸引大量企业和人才落地,例如英诺思(南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高校成果转化到组建10人团队仅用一两个月 [1] 分中心支持体系 - 分中心提供设备支持,如流式细胞仪等高价实验设备,减轻初创企业负担 [1] - 分中心建立84亿元规模的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体系,包括财政资金、天使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银行信贷等 [2] - 分中心打造140余人的专兼职技术经理人队伍,为高校团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支持 [2] 企业案例与成果转化 - 英诺思团队在分中心支持下,快速将免疫细胞分离及功能检测技术商业化,并研发多款免疫试剂盒产品 [1] - 企业研发的多款免疫试剂盒产品在短短几个月内从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 [1] 未来发展规划 - 分中心将持续发挥科技中介作用,加强与高校、企业的深度合作 [2] - 分中心目标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
为高质量转化科技成果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力量
新华日报· 2025-05-10 06:08
赵岩表示,我省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 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下一步,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高校 和高新区协同发展,激活科技成果转化动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同志现场通报 情况并作回应发言。 会议通报委员专题调研及网络议政情况。10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发言。大家表示,我省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 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机制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 实践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通过修改相关条例,固化经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十分必要。大家 建议,推动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协同保障体系, 推动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张义珍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总书记赋予江 苏"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推动科技创新 ...
第十届“创客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在怀柔成功举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9 22:46
大赛概况 - 第十届"创客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5月9日在怀柔科学城举办,300余人参会 [1] - 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 [1] - 首次设立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专题赛,旨在融合区域产业集聚优势与平台影响力 [2] 政策支持 - 党中央出台一系列关于高端精密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政策,凸显产业在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2] - 北京市已初步形成以怀柔科学城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该产业发展 [3] - 怀柔区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动力,加速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3] 大赛目标 - 激发创新潜能、汇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产业发展 [1] - 深度挖掘具有创新潜力和市场价值的优秀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转化 [1]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速中小企业成长 [1] 赛事安排 - 面向全国征集项目,设有企业组和创业组 [5] - 涵盖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智能传感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 [5] - 提供丰厚的现金奖励、空间奖励以及政策支持 [5] 资源整合 - 9家学术机构和高校作为支持单位签约,为赛事提供专业性与权威性保障 [6] - 8家金融机构签约,为参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6] - 4家合作伙伴签约,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创业孵化等服务 [7] 产业基础 - 怀柔科学城已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顶尖科研人才与前沿创新资源 [3] - 怀柔区具备政策扶持、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等多方面优势,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4] - 参赛企业代表展示中小企业在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的创新活力 [7] 后续活动 - 参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前沿科学设施,展示怀柔科学城科研实力 [7] - 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座谈交流,探讨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 [7] - 大赛将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8]
甘肃:求取教育科技人才创新“最大值”
中国发展网· 2025-05-07 19:27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政策 - 甘肃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目标到2030年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显著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1] - 政策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引领驱动,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领军企业深度融合,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 [2] - 将高校分类推进差异化发展,超常布局新工科、新农科等专业,组建"核心学科+创新团队+交叉型研究机构"创新共同体 [2]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基础原理和底层技术,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推动成果转化 [3] - 科技计划项目强化市场应用导向,同步考核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探索"先试用后付费"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 [3] -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反哺"科研攻关机制,促进创新循环 [3] 企业参与创新体系 - 鼓励企业设立"人才基金",与高校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增强内生动力 [4] - 2025年目标:企业专家在科技评估专家库占比达1000人以上,企业牵头或参与的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比例超75% [4] - 应用类科技项目立项增加企业专家评审权重,推动订单式研发合作 [4] 创新激励政策 - 2025年省级财政安排1.5亿元国有资本收益支持科技创新,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优惠 [5] - 国有企业实施工资总额单列管理,探索分红激励、股权激励等市场化薪酬制度,目标研发人员占比达7% [5] -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可突破经济效益指标限制,实施专项人才激励 [5] 创新生态建设 - 2025年将改进省级科技计划管理,试点高层次专家推荐的非共识项目,建立创新型甘肃建设指标体系 [7] - 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在科技资源聚集地设立专营机构,提供差异化金融支持 [7] - 推行"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新型人才模式,2025年计划选派100名科技专员驻企,柔性引进20名以上战略科技人才 [7]
又有高校闯入VC圈
36氪· 2025-05-07 10:06
高校创投趋势 - 高校在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定位发生变化,从输送人才和孵化技术扩展到积极参与创投行业 [1] - 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通过设立基金或母基金进入创投领域 [1] - 武汉理工大学发起设立武理科创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为10亿元,并与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联合设立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武汉理工大学与14家单位签署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协议,签约金额4.37亿元 [2] - 学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立的企业获得近亿元投(增)资 [2] - 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规模3亿元,重点布局大模型行业应用、具身智能、AI4S、AI芯片等前沿领域 [6] 高校基金布局 - 2024年高校总计新成立4只基金,整体规模达到170亿元人民币 [7] - 高校基金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规模大小与自身项目储备数量有关 [7] - 出资高校基金集中于985、211等知名院校,围绕学校优势学科选择知名头部管理机构或与本校有一定渊源的机构 [7] 高校与产业合作 - 武汉理工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 -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AI 光临计划荣誉基金",规模1000万元,支持AI及交叉专业学生、青年科学家 [6] -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AI 十条",涵盖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 [6] 行业趋势 - 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行业热潮涌动,创投市场掀起新一轮科技投资风暴 [3] - 高校凭借科研底蕴与资源优势,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3] - 2025年以来,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赛道持续火热,高校积极参与未来产业布局 [4] 高校基金发展 -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在股权投资领域仍处于起步期,但已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 [8] - 高校基金影响力逐步扩大,以灵活多元的投资模式切入创投赛道 [8] - 高校群体正成为创投行业的新力量,为硬科技孵化和产业升级输送源头活水 [9]
127岁顶级985,专业做VC,专心做生态
36氪· 2025-05-06 11:27
北京大学校庆与历史贡献 - 北京大学迎来127周年校庆,自1898年创立以来始终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旗帜,为国家培育无数人才 [1] -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策源地,孕育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鲁迅"立人"思想,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1] - 北大在科技领域贡献显著,参与"两弹一星"科研攻关,培养出于敏、王选、屠呦呦等杰出科学家 [1] 北大校友在科技与商业领域成就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康德新药董事长李革、蔚来创始人李斌、新东方俞敏洪等均为北大校友 [2] - 风险投资领域北大校友云集,包括松禾资本厉伟、真格基金王强、IDG资本崔广福等 [2] - 创投圈已形成"北大系天团",校友们在资本领域推动创新创业 [3] 北大校友企业IPO案例 - 胜科纳米创始人李晓旻(北大微电子专业)带领公司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半导体检测领域标杆企业 [4][5] - 图达通(激光雷达制造商)创始人鲍君威(北大物理系)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集5.5亿港元 [7] - 纳芯微(芯片企业)由北大校友王升杨创立,已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现计划赴港发行H股 [7] 北大校友在创投领域的布局 -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北大社会学系)2016年成立蔚来资本,投资宁德时代、图达通等企业 [9][10][11] - "并购女王"刘晓丹(北大政治学/法学)创办晨壹投资,参投比亚迪半导体等龙头企业 [12] - 峰瑞资本李丰、华盖资本许小林等众多顶级投资人均为北大校友 [13] 北大在创投领域的机构布局 - 2018年北大开始筹备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020年正式成立"元培基金" [15][16] - 2023年成立燕缘创投,聚焦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早期项目投资 [16] - 燕缘创投已投资银河通用机器人、国测量子等北大科研团队项目 [17] 北大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 2025年北大提出"涵育一流生态,服务科教强国"发展主题,推进有组织科研和转化 [18][20] - 北大临港科创中心试点"拨改投"模式,为早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19] - 筹建燕缘孵化器,计划举办燕缘国际科创大赛,打造系统化科创资源平台 [21] - 北大校友会推动"燕缘科创生态"建设,邀请校友参与科创领域共建 [22]
【西咸新区】“创”出新动能 “闯”出新天地
陕西日报· 2025-05-06 06:54
低空经济发展 - 植保无人机在西咸新区麦地应用,展示低空经济新场景 [1] - 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已获145.5平方公里空域,为15家企业累计试飞248公里 [9] - 无人机应用场景拓展至河道巡检和物流配送,9家企业进驻试飞基地 [9] 产学研融合创新 - 南瑞集团与西安交大联合研发中心实现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闭环,284项科技成果落地 [3][4] - 陕西金信天钛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使研发效率提升30%,成功投用压电作动器项目 [5] - 高校创新链、企业产业链、政府服务链深度交织形成协同效应 [4] 科技成果转化 - 锐磁电子自主研发20余种软磁材料实现国产替代,获100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 [8] - 西安市人才发展基金投入600万元撬动1.05亿元社会资本建设新生产线 [8] - 企业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建成1.2万平方米新生产线 [8] 科技服务体系 - 西咸新区组建200余人科技经纪人队伍,累计服务超2000个项目 [9] - 创新港科创种子投资基金采取"先尝后买"模式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5][8]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西咸新区聚集37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占西安市50%,2024年总产值超40亿元 [10] - 酷哇科技无人清扫车工作效率相当于6名环卫工,续航达7小时,识别精度3厘米 [10]
全国产权市场交易规模创新高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10
产权市场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产权市场交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全年累计完成各类交易项目逾1 13亿宗 成交总额达25 42万亿元 成交额同比略增0 16% [1] - 产权市场已从传统国有资产交易平台发展为覆盖各类要素资源的综合性市场体系 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 盘活存量资产 扩大有效投资 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国资国企改革领域 - 2024年资产股权类业务成交额合计1 99万亿元 其中产权转让 企业增资 资产转让三大主业成交额达1 46万亿元 [1] - 北京产权交易所以61亿元完成青海黄河矿业36%股权转让项目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阿维塔科技引入战略投资111亿元 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国华能源以10 09亿元转让国都证券7 69%股份 [2]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 2024年产权市场完成知识技术产权交易项目3 6万宗 交易额2881 53亿元 同比增长27 84% [2] - 北京产权交易所助力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增资43 28亿元 估值超200亿元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服务上海垣信卫星科技募资66 7亿元 上海格思航天科技募资10 1亿元 [3] 绿色资源要素交易 - 2024年产权市场完成各类环境权交易项目超25万宗 成交额372 96亿元 其中碳排放权交易250 07亿元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 55亿吨 [3] - 广东产权交易集团开展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 山东产权交易集团搭建排污权二级市场 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创新开展水土保持"碳票"交易 [3] 未来发展趋势 - 产权市场加速向"资本+技术+产业"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演进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3] - 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提速和绿色金融政策完善 产权市场有望在绿色要素交易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4]
让更多高科技走向大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5-04 06:00
文章核心观点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成果亮眼,折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潜力,但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供需错位、中试环节和融资体系等堵点,需重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驱动高质量发展 [1][3] 科交会成果 -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举行,超千亿元对接金额刷新前两届签约金额纪录 [1] - 全国科技大市场联盟揭牌,“政产学研金服用”平台上线,发布安徽科技大市场城市合伙人招募计划及两个大模型 [1] 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 供需错位的“双盲困境”是最大堵点,科研机构与企业存在沟通壁垒,高校院所成果缺乏商业适配性,企业难精准获取技术 [1] - 中试环节的“死亡谷”是最陡断层,中试是科技成果迈向工程化与产业化关键一跃,其高风险、长周期致市场资本观望 [2] - 融资体系的“断裂带”是最强刚需,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资金需求与现实融资情况不匹配,大量早期技术成“融资孤儿” [3] 解决措施 - 建立“双向翻译”平台、推行“企业出题、科研答题”模式,构建常态化平台,试点“悬赏制”科研 [2] - 建设专业化中试平台、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建设跨区域中试基地,设立中试保险产品 [2] - 丰富科技金融工具箱,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推广“投贷联动”模式,试点知识产权证券化,构建全周期资本支持链条 [3] 发展目标 - 打破制度藩篱、贯通要素流动、重塑价值链条,重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让高科技走向大市场驱动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