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务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巨头出手,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23:41
收购交易概述 - 分众传媒拟以83亿元人民币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 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 [2] - 交易对方包括张继学 重庆京东 百度在线等50名股东 [2][4] - 交易完成后新潮传媒将成为分众传媒全资子公司 [2] 交易结构细节 - 分众传媒拟向交易对方发行14.4亿股股份 交易后总股本增至158.82亿股 [4] - 本次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重组上市 但构成关联交易 [4] - 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4] 业务协同效应 - 分众传媒主营业务为生活圈媒体户外广告开发和运营 覆盖楼宇媒体和影院银幕广告媒体 [5] - 新潮传媒侧重于住宅社区户外广告业务 服务中小广告主并深耕长尾市场 [5] - 收购可优化媒体资源覆盖密度和结构 扩大线下品牌营销网络覆盖范围 [5] - 双方可实现市场 开发渠道 经销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协同 降低服务成本 [5] - 将共建技术研发平台 打造智能技术驱动的行业解决方案 [5] 财务数据表现 - 新潮传媒2024年营业收入19.88亿元 归母净利润4190.02万元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新潮传媒资产总额45.01亿元 [6][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31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4.34万元 [7]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190.02万元 较2023年亏损1.40亿元实现扭亏 [7] 市场估值参考 - 分众传媒截至8月6日收盘价7.8元/股 总市值1126亿元 [7]
千亿巨头出手,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23:33
分众传媒收购新潮传媒交易 - 分众传媒拟以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 [2][3][4] - 交易完成后新潮传媒将成为分众传媒全资子公司,上市公司总股本增至158.82亿股(新增14.4亿股) [4][8]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重组上市,不导致控制权变更 [7] 业务协同与战略价值 - 分众传媒主营楼宇媒体和影院银幕广告,覆盖城市主流消费场景;新潮传媒侧重住宅社区广告,服务中小广告主长尾市场 [10] - 收购将优化媒体资源密度与结构,扩大线下品牌营销网络覆盖,增强客户开发竞争力 [10] - 双方计划共享客户与市场,共建智能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成本降低与解决方案升级 [10][11]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新潮传媒2024年营收19.88亿元,归母净利润4190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4.31亿元 [11][1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45.01亿元,净资产33.53亿元 [11][12] - 2024年净利润扭亏为盈(2023年亏损1.40亿元),扣非净利润5729万元 [12] 市场数据 - 分众传媒当前股价7.8元/股,总市值1126亿元(截至8月6日收盘) [13]
潍柴重机: 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购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100%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6 19:38
交易概述 - 潍柴重机拟以现金49,166.94万元收购控股股东潍柴集团持有的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100%股权 [1][2] - 交易完成后常玻公司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2] - 常玻公司注册资本63,000万元,实缴资本23,000万元,未实缴部分40,000万元由公司后续履行出资义务 [1][2] 交易背景与目的 - 交易符合国家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加强产业整合的政策导向 [2] - 公司旨在完善产业布局,拓展船艇业务板块,打造新增长点,增强综合竞争力 [2] - 通过"动力系统+船体设计"垂直整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抢占高附加值船艇市场先机 [18][23] 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 常玻公司主营30米以下复合材料、钢质、铝质等各类船艇研发生产,核心产品为公务船艇、工作船艇和休闲船艇 [7] - 2022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渤星船舶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拓展30-80米船艇业务 [7] - 2024年合并口径营业收入17,949.12万元,净利润-3,373.75万元,经营亏损主因公务船艇订单需求波动及渤星公司尚未实现业绩释放 [9][10] 业务协同效应 - 动力系统与船体制造垂直整合可实现技术适配性优化,降低能耗与排放 [23] - 共用采购渠道实现降本提质,销售渠道互补掌握市场需求 [23] - 建立"动力-船体"一体化服务体系降低客户维护成本并创造新利润来源 [23] - 潍柴重机发动机、推进器等核心部件可为常玻公司和渤星公司产品配套 [24] 行业发展前景 - 国内30-80米船艇市场2023年建造约3000艘,渤星公司一期完全达产后年产30艘 [11][25] - 公务船艇需求因水上执法装备要求提高迎来上升通道 [24] - 滨水旅游开发带动休闲船舶发展,海外工作船市场不断扩大 [24] - 国家政策支持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及高端化升级 [22] 标的公司竞争优势 - 常玻公司是国内高性能船艇领域领军企业,拥有甲级船舶设计资质和70余项专利 [11][12] - 渤星公司产品具备重量轻、航速快、智能化程度高、续航里程长等差异化优势 [12][25] - 常州和青岛基地分属长江口和环渤海湾造船基地,地理条件优越且人才储备丰富 [11] - 渤星公司目前在手订单超过4亿元,已取得7艘海外订单 [11][25] 财务与评估细节 - 交易价格以2025年2月28日评估基准日资产基础法结果49,166.94万元为准 [14][16] - 标的公司净资产评估增值26,374.49万元,增值率115.72%,主因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增值 [16] - 渤星公司评估增值因在建工程考虑资金成本及地价上升导致无形资产增值 [16] - 潍柴集团2024年末营业收入2,309.08亿元,净利润143.55亿元,净资产1,283.53亿元 [4] 交易程序安排 - 交易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关联董事回避表决,尚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及股东会审议 [2][3] - 支付方式为股权交割日起10个工作日内支付100%交易价款 [20] - 交易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不涉及员工安置或债务重组 [22]
凝心聚势·合力出击!港华售电协同正式启动
格隆汇· 2025-08-06 17:25
战略布局与协同启动 - 公司于8月4日在深圳举行"凝心聚势·合力出击"售电协同启动会,旨在抢占市场新机遇并构建业务协同生态 [1] - 会议线上线下汇聚百余人参与,包括香港中华煤气及港华能源高层,重点部署江苏、广东、山东、安徽四省售电业务协同拓展策略 [3][4] - 公司提出"唯有协同"的核心战略,2023年已在广东省试行燃气售电协同,为全面开展业务奠定基础 [6] 区域试点与初期成果 - 华东区域于2025年6月启动试点,选取吴江港华、泰州港华、铜山港华三家差异化企业,依托江苏省成熟电力市场环境,三天内取得显著成效 [9][10] - 宜兴港华通过深厚客户关系和高水平服务赢得大单,截至8月3日江苏省签约电量超2.5亿千瓦时 [10] - 公司强调品牌效益转化,利用服务口碑推动新业务增长,试点中体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执行力 [10] 历史优势与业务升级 - 公司三十年前依托政策支持在内地发展燃气业务,现利用燃气经营优势切入售电,旨在提升综合能力并深化客户粘性 [13] - 可再生能源板块从光伏扩展到售电,被视为协同能力的新台阶,公司具备人才、算法及品牌优势以扩大规模收益 [15][16] - 从燃气服务到绿电交易管家,公司逐步升级能源服务,内外条件成熟下致力于提供环保、经济、智慧的能源组合 [18] 区域协同与未来展望 - 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四大区域在会议上誓师表态,目标在新市场创造协同价值 [20][21] - 公司以协同效应服务超4500万客户群体,涵盖燃气、水务、可再生能源等多领域,未来将强化信心与成功率以扩大业务规模 [21] - 公司明确在清洁能源深度融合和板块协同方面持续发力,步伐坚定 [22]
盛诺集团拟500万欧元增持M DK Holdings ApS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08:44
交易概述 - 盛诺集团拟通过全资附属公司Treasure Range Holdings Limited以500万欧元(约合4590万港元)进一步认购M DK Holdings ApS股份 [2] - 认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M DK Holdings ApS 55%股权 M Logistical持有45%股权 [2] - 目标集团财务业绩将合并入账 [2] 标的公司情况 - M DK Holdings ApS为丹麦注册私人有限公司 [2] - 主营业务包括睡眠产品 家具及家居饰品的研发 设计 采购 贸易 质量保证及控制 [2] - 业务重点地区为丹麦 欧盟及美国 [2] 战略意义 - 增持可加强现有业务关系 [2] - 有助于发挥运营协同效应 [2] - 将巩固长期战略合作并扩大客户基础 [2]
股市必读:山东钢铁(600022)8月1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3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1日收盘 山东钢铁报收1 53元 上涨0 66% 换手率0 61% 成交量65 73万手 成交额1 0亿元 [1] - 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77 22万元 占总成交额3 76% 游资资金净流入309 87万元 占比3 09% 散户资金净流出687 09万元 占比6 85% [6][8] 分红政策与财务状况 - 公司累计分红34 74亿元 近年因行业低谷 原料高价及需求疲软导致未分配利润为负 暂不分红 [2] - 2024年修订公司章程 将分红条款调整为"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弥补亏损后税后利润的50%" [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利润总额2 93亿元 同比增利13 54亿元 归母净利润1271万元 同比扭亏增利9 81亿元 [2] 铁矿石结算与资本合作 - 国际铁矿石交易仍以美元结算 公司认为港币结算无显著优势 暂不考虑采用 [3] - 中国宝武持有山钢集团49%股权 宝钢股份持有山钢日照48 6139%股权 双方在采购 生产 销售 研发等领域深度协同 但暂无资本合作计划 [4][5] 管理层与业务调整 - 第八届董事会聘任李洪建担任总经理 任期与本届一致 [7][8] - 推进焦铁工序一体化运行 焦化厂业务及人员整体划转至炼铁厂 焦化厂撤销 [7][8] 投资者关系与股价回应 - 公司认为当前股价未充分反映资产质量与转型潜力 管理层对长期发展有信心 [4] - 针对退市建议未直接回应 强调通过提升经营业绩争取合理估值 [4]
1350亿央企地产巨头,筹谋退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01:49
私有化交易 - 大悦城地产拟以最高29.32亿港元回购47.3亿股并退市,私有化后母公司持股比例将从64.18%增至96.13% [1][6][15] - 回购价每股0.62港元较公告前股价溢价67.57%,公告前市值长期徘徊在50亿港元 [6][7] - 交易资金来源于内部资源及外部债务融资,公司2024年末现金储备191亿元 [16] 战略动因 - 私有化主要因股价长期低于每股净资产2.63港元,2024年融资现金流净额-44亿元 [9] - 合并后可消除双上市平台治理壁垒,缩短决策周期并降低运营成本 [13] - 大悦城地产2024年净利润7.79亿元,私有化后将显著改善母公司累计亏损70亿元的财务状况 [15] 业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激增49.4%至198.31亿元,其中物业开发收入145亿元占比超70% [18][19] - 旗下32个商业项目年租金超40亿元,毛利率达76%,核心项目平均出租率97%以上 [20] - 购物中心2023年销售额401.3亿元同比增长16%,44个项目中有多个位于一线城市 [18][20] 管理层举措 - 董事长姚长林2024年上任后推行"1123战略",将商业板块提升至核心地位 [22][23] - 公司已成立商业事业部,并通过华夏大悦城REIT募资48亿元实现资本闭环 [23] - 合并后有望强化"投融建管退"全链条能力,释放存量资产价值 [23]
【私募调研记录】恒盈基金调研正弦电气
证券之星· 2025-07-31 08:06
公司业务布局 - 正弦电气主营变频器、一体化专机和伺服系统 未来将深化技术创新、行业深耕与市场拓展[1] - 收购腾禾电机后推进业务协同 提升供应链效率 增强综合竞争力[1] - 腾禾电机在伺服电机领域有技术优势 未来聚焦汽车电子、机器人等领域[1] - 新能源业务专注于用户侧储能解决方案 深度融合储能、变频和电源变换技术[1] 运营与战略 - 公司已完成总部及研发中心搬迁 生产制造等位于武汉产业园[1] - 海外市场采取差异化布局策略 覆盖欧洲、东南亚等区域 优化产品本地化适配和服务体系[1] - 构建"引培结合"人才战略 推行"导师制"培养计划 引进行业解决方案专家[1] 机构调研背景 - 深圳恒盈基金有限公司位于深圳福田区 依托多年商誉与海外银行和券商建立紧密商业合作[2] - 恒盈基金建立专业、高效、共赢的投融资平台 提供私募基金理财、投资、环球金融等服务[2] - 公司有专业投研团队 为客户提供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2]
两年累亏近50亿,这家公司发起关联收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11:08
收购预案 - 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蓝星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及交易作价尚未确定 [1] 市场反应 - 中化国际复牌后涨停收盘价为4 25元 [2] 标的公司业绩 - 南通星辰核心业务为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拥有南通和芮城两座生产基地 [3] - 2023年-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 49亿元、44 1亿元、23 7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405 12万元、4630 27万元、15752 98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超2024年全年3倍业绩波动显著 [3] - 化工行业周期性显著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未来业绩 [3] 业务协同 - 中化国际主营业务覆盖化工新材料和化工材料营销 [4] - 收购将增强环氧树脂竞争力并发挥工程塑料产业链协同 [4] - 南通星辰PPE、PBT技术优势可扩充中化国际高端工程塑料产品线 [4] - 交易或提振中化国际业绩 [4] 中化国际财务状况 - 2020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1 62亿元、806 48亿元、874 49亿元、542 72亿元、529 25亿元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 41亿元、65 70亿元、21 80亿元、-18 53亿元、-30 88亿元 [4] - 2023年-2024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8 068亿至9 491亿元 [5] - 基础原料板块收入增长25%-35%高性能材料板块收入下降3%-8% [5] - 聚合物添加剂板块受新产能冲击价格下跌15%收入下降13%-20% [5] - 环氧树脂等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原材料成本处于中高水平 [5][6] - 碳三一期项目转固加剧业绩下滑 [6]
电讯数码控股(06033.HK)拟4000万港元收购电讯数码证券全部股权
格隆汇· 2025-07-29 19:04
收购交易概述 - 电讯数码控股全资附属公司以4000万港元现金收购电讯数码证券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 [1] - 目标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第1类(证券交易)及第2类(期货合约交易)牌照 [1] - 交易完成日期为2025年7月29日 [1] 战略发展动机 - 通过收购正式进军香港金融及证券市场实现业务多元化 [1] - 把握香港资本市场强劲复苏机遇:2025年初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额突破2000亿港元 [1] - 利用目标公司专业知识和基础设施产生稳定收入 [1] 协同效应预期 - 集团财务实力及香港市场声誉将促进目标公司业务扩张 [2] - 通过集团广泛客户群体提升目标公司品牌知名度 [2] - 双向客户导流:向证券客户推介集团电讯服务 [2] 市场前景判断 - 基于市场流动性改善和估值回升对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 [1] - 活跃市场主要受惠于本地及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提升 [1] - 金融服务将与集团现有服务及产品组合形成互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