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

搜索文档
津上俊哉:出海没有所谓成功经验,都是交学费交出来的 | 出海峰会
吴晓波频道· 2025-06-13 08:21
点击上图▲立即报名 2025年6月19日—6月20日,相约"生而全球·共融共建"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 1500+企业出海掌舵人再聚狮城,与吴晓波、王辉耀、秦朔、津上俊哉、杨宇东、张 华荣等嘉宾,共 同探索中企出海从"产能迁徙"到"文明共生"的新路径。 【点击马上 报名】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拉锯且充满变数的中美贸易战;而1960—1990年间的日本,也经历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日美贸易摩 擦,并直接导致了日本企业大规模出海。 津上俊哉:我认为日本的对外投资经历了几个阶段。1970年之前,日本的对外投资很少,因为那个时候的日本,国际收支并不富裕,外汇管制也 比较严格。随着国际收支的好转,1980年外汇交易基本上没有限制,这是一个转机。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广场协议》的签订是日本经济转折的重要诱因,日本由此陷入了"失去的20年",大家把它视为前车之鉴,希望从中吸取教 训。 与此同时,日本的全球化进程加速,日本企业在海外攻城略地,再造了一个"影子日本",如今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出海浪潮,也希望从中获取宝贵 的经验。 可以说,贸易战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全球产业 ...
津上俊哉:出海没有所谓成功经验,都是交学费交出来的 | 出海峰会
吴晓波频道· 2025-06-13 00:50
点击上图▲立即报名 2025年6月19日—6月20日,相约"生而全球·共融共建"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 1500+企业出海掌舵人再聚狮城,与吴晓波、王辉耀、秦朔、津上俊哉、杨宇东、张 华荣等嘉宾,共 同探索中企出海从"产能迁徙"到"文明共生"的新路径。 【点击马上 报名】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拉锯且充满变数的中美贸易战;而1960—1990年间的日本,也经历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日美贸易摩 擦,并直接导致了日本企业大规模出海。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广场协议》的签订是日本经济转折的重要诱因,日本由此陷入了"失去的20年",大家把它视为前车之鉴,希望从中吸取教 训。 与此同时,日本的全球化进程加速,日本企业在海外攻城略地,再造了一个"影子日本",如今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出海浪潮,也希望从中获取宝贵 的经验。 可以说,贸易战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全球产业链的分化与重构。 我们相信在历史循环中可以找到更多答案,经济周期和规律会给我们启发,日 本在出海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 为此,我们邀请到日本著名的国际经济学者和中国问题专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
*ST围海: 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第六次会议审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0 22:08
公司治理 - 公司独立董事于2025年6月10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第六次会议,应出席3人,实际出席3人 [1] - 独立董事在会前获得并审阅议案内容,基于真实、准确、完整的资料和勤勉尽责的态度发表审查意见 [1] 资产处置 - 公司计划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控股子公司上海千年的股权,以进一步聚焦主营业务、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 - 独立董事认为该股权转让方式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同意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会议程序 - 会议审议事项符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1] - 独立董事张炳生、徐群、钱荣麓签署了会议审查意见 [1][2]
日本化工巨头大“撤退”!
DT新材料· 2025-06-09 23:33
日本新材料产业现状 -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特种化学品、碳纤维等细分领域全球市占率居前,尤其在半导体材料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1] - 东丽是世界最大碳纤维生产商,三菱化学集团是世界最大MMA生产商,三井化学是全球最大半导体晶圆ICROS™胶带制造商 [1] - 日亚化工1994年攻克GaN材料成核生长关键技术,可乐丽实现维尼纶商品化并成为全球最大PVA纤维生产商 [1] 日本化工企业业务调整 - 可乐丽:2024年停止Vecstar™ FCCL柔性覆铜板生产,关闭聚酯树脂及聚酯长丝生产线 [1] - 三井化学:2025年将TDI工厂产能从12万吨/年缩减至5万吨/年,2026年关闭苯酚工厂,退出三氟化氮业务 [2] - 旭化成:2024年退出MMA单体、CHMA、丙烯酸树脂及SB乳胶业务,关闭川崎精制工厂 [2] - 三菱化学:2027年前停止小名浜和新菱磐城工厂生产,2024年剥离PTA业务,2025年退出医药中间体 [2] 日本化工企业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低迷:亚洲基础化学品产能扩张导致价格竞争加剧,日本本土需求因人口下滑和经济下行而下降 [3] - 能源转型压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及《巴黎协定》新规导致传统炼油业务利润率承压 [4] - 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聚焦高附加值高性能材料及绿色材料,如新能源、可持续、半导体领域 [5] 日本化工企业未来战略方向 - 三井化学计划转型为全球特种化工企业,聚焦高增长、高收益业务 [5] - 三菱化学集团《新中期经营计划2029》和《KAITEKI Vision 35》强调高性能材料和绿色材料 [5] - 可乐丽"PASSION 2026"和三井化学"VISION 2030"均将业务锁定在高附加值领域 [5] 全球化工行业趋势 - 行业面临能源成本上涨、市场需求疲软和环保压力,技术创新和高端化转型成为突破关键 [6] - 未来竞争取决于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洞察力的综合较量 [6]
“苏大强”的知名消费品牌,为何少于广东浙江?
虎嗅APP· 2025-06-09 07:57
江苏、广东、浙江制造业结构差异 - 江苏GDP全国第二但CBI前1000本土品牌仅39个,排名第五,相当于浙江的四分之一和广东的四分之一 [4] - CBI前50品牌中广东有10个(华为、美的等),浙江有5个(苏泊尔、珀莱雅等),江苏仅波司登1个 [5][6][7] - CBI上榜品牌集中在快消、服饰、数码3C、家电等领域,重工业和B端制造业较少对应消费品牌 [7] 三省制造业从业人员结构 - 一般消费品生产从业人员:广东>浙江>江苏 [10] - 电子电气制造业从业人员:广东>江苏>浙江,广东占全国34.4% [10] - 重工业和B端制造业从业人员:江苏>广东>浙江,江苏占比达45% [10][12] 广东电子电气产业优势 - 2024年广东彩电产量是江苏19倍,手机产量是苏浙之和5.6倍,电脑空调产量是苏浙之和2.8倍 [11] - 广东CBI前50品牌中5个为电子家电品牌,印证"带电"工业优势 [11] - 优势源于改革开放初期电子工业转移和深圳国企外企共同作用 [14] 江苏重工业特征 - 建筑业总产值44771.5亿元占全国13.7%,第二产业产值超广东 [11] - 2024年钢材产量16757.2万吨,是粤浙之和1.77倍,全国第二 [12] - 造船产能占全国近一半,新增订单占全球三分之一强 [13] - 重工业优势源于计划经济基础、乡镇企业发展路径和上海配套需求 [15] 浙江轻工业特征 - 一般消费品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42.1%,高于广东38.7%和江苏32.7% [14] - CBI前200品牌中83%集中在服饰快消家居领域 [14] - 轻工业优势源于民营经济主导和商贸物流品牌运营能力 [15] 三省产业格局形成原因 - 广东电子工业先发优势通过产业链强化 [14] - 江苏重工业受历史基础、乡镇企业和上海配套影响 [15] - 浙江轻工业由民营经济草根发展和本地品牌运营能力驱动 [15]
倒计时17天!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金坛见
高工锂电· 2025-06-08 15:15
行业趋势 - 中国电动化渗透率突破50%临界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启新产业周期 [3] - 电力市场、船舶、商用车、人形机器人、eVTOL等赛道成为锂电出货增长新驱动力 [3] - 动力与储能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制造业规模化发展,储能发展关系到区域性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实现 [3] 产业链动态 - 锂电产业链结构性调整,核心材料价格触底反弹,电芯价格趋向稳定,产业链供需优化,产能出清与企业淘汰并行 [3] - 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竞争格局调整,重点企业整合与调整,进入盘整与优化阶段 [3] - 新材料新工艺加速应用,动力及储能电池差异化凸显,复合集流体、硅基负极、新型锂盐等材料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 [3] - AI4S推动电池新材料开发,推动新电池体系开发 [3] 区域发展 - 常州金坛作为率先发展新能源的区域,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领先基地 [4] 会议亮点 - 高工锂电年度品牌会议,新能源领域顶级行业峰会 [6] - 300+细分领域重量级企业,1000+企业锂电产业链高层汇聚 [6]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场技术交流、新产品展示 [6] -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上半年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6] 核心议程 - 开幕式专场聚焦全球电动化新阶段竞逐风云、全场景电动化产品研发与生态构建、动力电池技术、价格与营销竞争 [8] - 电池应用专场一探讨全场景需求下的电池选择与配套,包括电动汽车快充电池、插电混动大容量快充需求、船舶电动化市场等 [8] - 电池应用专场二聚焦圆柱电池市场新机会,包括全极耳圆柱电池全球化机遇、大圆柱电池在高端电动车中规模化应用等 [8] - 4C超快充技术在大圆柱电池中的量产实践、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卷绕设备工艺迭代等议题 [8]
“苏大强”的知名消费品牌,为何少于广东浙江?
虎嗅· 2025-06-08 14:31
江苏、广东、浙江制造业结构差异 - 江苏GDP全国第二但上榜消费品牌仅39个,排名第五,相当于浙江的四分之一和广东的四分之一 [5] - 广东在CBI前50名品牌中占据10个,浙江5个,江苏仅波司登1个 [7][8][9] - 广东电子电气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国34.4%,比江苏浙江总和多100多万 [12] - 江苏重工业和2B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达45%,钢材产量是粤浙之和的1.77倍 [16] - 浙江一般消费品制造从业人员占比42.1%,前200名品牌中83%集中在服饰快消家居领域 [20] 各省优势产业表现 - 广东彩电产量11973万台是江苏19倍,手机产量68260万台是苏浙之和5.6倍 [14] - 江苏造船完工量2282万载重吨占全国47.4%,新接订单占全球34.3% [18] - 江苏建筑业总产值44771.5亿元占全国13.7%,第二产业产值超广东 [15] - 浙江前50名品牌包括苏泊尔、珀莱雅等,主要分布在小家电和日用品领域 [8][20] 产业结构形成原因 - 广东电子工业优势源于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政策和深圳电子工业投入 [22] - 江苏重工业优势来自计划经济基础、乡镇企业发展路径及上海供应链配套 [23] - 浙江轻工业特色因民营经济主导,从草根领域起步并形成商贸物流闭环 [24][25]
倒计时18天!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金坛见
高工锂电· 2025-06-07 16:30
峰会背景 - 全场景电动化加速推进 中国电动化渗透率突破50%临界点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启新产业周期 电力市场、船舶、商用车、人形机器人、eVTOL等赛道成为锂电出货增长新驱动力 [3] - 动力与储能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制造业规模化发展 储能发展关系到区域性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实现 二者协同融合成为国内各区域重点发展方向 常州金坛需率先抢占高地 [3] - 锂电产业链结构性调整 核心材料价格触底反弹 电芯价格趋向稳定 产业链供需优化 产能出清与企业淘汰并行 重点企业整合与调整 产业链进入盘整与优化阶段 [3] - 新材料新工艺加速应用 动力及储能电池差异化凸显 电池性能加速迭代 复合集流体、硅基负极、新型锂盐等材料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 AI4S推动电池新材料开发及新电池体系开发 [3] - 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具备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 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领先基地 [4] 峰会亮点 - 高工锂电年度品牌会议 新能源领域顶级行业峰会 [6] - 300+细分领域重量级企业参与 1000+锂电产业链高层汇聚 [6]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场技术交流与新产品展示 [6] -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上半年产业发展报告 [6] - 高工全媒体平台传播曝光 30万线上粉丝实时互动 [6] 核心议程 - 开幕式专场讨论全球电动化新阶段竞逐风云 包括全场景电动化产品研发与生态构建攻略、动力电池技术/价格/营销竞争、下一代电池技术卡位、装备企业产业周期应对、锂电材料产业变局洞察 [8] - 电池应用专场一聚焦全场景需求下的电池选择与配套 涵盖电动汽车快充电池差异化选择、插电混动大容量快充需求匹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船舶电动化市场机遇、重卡换电引领快充超充时代 [8] - 电池应用专场二探讨圆柱电池市场新机会 包括全极耳圆柱电池全球化机遇、大圆柱电池在高端电动车规模化应用、电动工具场景圆柱电池革新、人形机器人电池配套探索、全极耳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及4C超快充技术量产实践 [8]
2025年中国硅铁(FeSi)行业产业链图谱、产量、进出口及未来趋势研判:我国硅铁投产总产能已超过800万吨/年,行业出口规模恢复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7 10:04
行业概况 - 硅铁(FeSi)是以焦炭、钢屑、石英为原料用电炉冶炼制成的铁硅合金,主要用于炼钢脱氧剂、合金元素加入剂及化学工业还原剂 [2] - 硅铁按次要成分含量可分为低碳硅铁、超低碳硅铁、低钛高纯硅铁、低铝硅铁、特种硅铁等多种类型 [2] - 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兰炭、焦炭、钢屑、硅石、电力等原材料,中游为硅铁生产商,下游应用于钢铁、铸造、金属镁冶炼、化工等行业 [4] 产业现状 - 2024年我国硅铁产量543.8万吨,同比增长1%,总产能超800万吨/年,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6] - 生产成本中电力占比超50%,兰炭占23%,硅石占6%,生产区域高度集中于内蒙古(32%)、宁夏、陕西等地,合计占比超90% [8] - 2024年硅铁价格从1月6661.43元/吨跌至12月6024.29元/吨,跌幅9.56%,5月因检修和补库需求曾冲高至7714.29元/吨峰值 [10] 进出口 - 2024年进口量8.29万吨同比激增40.51%,反映高端特种硅铁需求旺盛;出口量42.88万吨同比增长5.43% [12] - 全年实现净出口34.59万吨,贸易顺差32.74亿元,但同比分别下降0.52%和13.64% [12] 企业格局 - 行业呈现"寡头主导、区域集中、多元竞争"特征,鄂尔多斯以160万吨年产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14] - 君正集团2024年硅铁销售收入19.78亿元同比增长4.26%;鄂尔多斯硅铁收入97.01亿元同比下降11.01% [16][18] 发展趋势 - 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型,72硅铁等高纯度产品应用于电工钢、半导体领域,技术创新推动绿色高效发展 [20] - "双碳"政策倒逼行业绿色转型,企业通过余热回收、封闭电炉等技术降低能耗,环保投入提升行业集中度 [21] - 国际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布局东南亚、非洲新兴市场,开发特种硅铁应对贸易壁垒 [22]
【石化化工交运】环保趋严,氯虫苯甲酰胺提价——石化化工交运行业日报第74期(20250605)(赵乃迪/胡星月)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06 22:09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受政策及监管的影响,我国的农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ST红太阳上调氯虫苯甲酰胺价格,氯虫苯甲酰胺成本端支撑偏强 友道化学的工厂爆炸将影响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短期供应,从而有望推升价格。此外,目前氯虫苯甲酰胺的上 游中间体K胺市场供应紧缺,氯虫苯甲酰胺的成本端支撑偏强。根据百川盈孚数据,5月30日,氯虫苯甲酰胺 市场部分成交价格参考23万元/吨,相较5月29日的涨幅为2.22%。25年6月5日,ST红太阳发布调价函,称由于 上游原材料供应受限,主要原材料货紧价扬,导致公司氯虫苯甲酰胺成本急剧上升,受此影响,97%氯虫苯甲 酰胺产品价格调整至30万元/吨,限量供应。行业产能布局方面,ST红太阳具有年产2000吨氯虫苯甲酰胺的产 能,另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