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
搜索文档
蒙浙携手破局乡村经营 看鄂尔多斯如何唤醒“暖城”乡村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1 20:2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鄂尔多斯市面临乡村发展路径传统、产品销售乏力、人才缺乏等挑战 通过借智浙江经验探索创新之路 [1] - 2023年市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鄂尔多斯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方案》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牧业强市建设 [3] - 2024年开启"蒙浙携手"计划 组织三农领域负责人考察浙江安吉余村等近十个典型村 学习乡村经营和产业发展经验 [6] 乡村经营模式创新 - 形成《鄂尔多斯市黄河"几字弯"乡村振兴发展研究课题报告》和《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乡村运营总体规划》两项成果 获两地专家认可 [8] - 探索品牌化运营、片区组团化发展和培养"乡村CEO"模式 取代单纯资金项目扶持 增强乡村自我造血能力 [8] - 浙江团队定制模式强化片区组团发展、品牌化经营和青年人才入乡 推动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13]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 结合光伏复合农业和沙地绿色经济 将防沙治沙成果转化为新经济IP [9] - 在达拉特旗等4个旗总投资6450万元布局光伏电站 总装机容量15.03MW 惠及359个嘎查村 [9] 品牌建设与营销体系 - 2023年起打造"暖城多味"市级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整合阿尔巴斯羊肉等优质产品 [9] - 2025年创新"逛吃一体"模式 建立体验店-主题餐厅-销售网点实体网络 创造109万元营业收入 [9] - "暖城多味"获2024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称号 [10] 人才培育机制 - 2025年发布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申报通知 开展本土乡创培育孵化 [12] - 与中国农业大学实施"1+2"专项培育行动 首批10名农业领域研究生签约乡镇基层就业 [12]
市政府党组传达学习省委全会精神
杭州日报· 2025-07-21 10:55
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与落实 - 传达学习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市政府贯彻落实工作 [1]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1] - 全面落实"4+1"重要要求、省委"132"总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 [1] 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 - 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新向好,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 - 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2] -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 [2] 共同富裕与民生保障 - 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2] - 推动西部区县(市)产业发展提能升级,织密织牢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网 [2] - 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真正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 城市规划与治理 -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走好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2] - 不断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2] - 持续提高超大城市发展质量 [2] 其他会议内容 - 传达学习市委巡视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市政府贯彻落实意见 [3] - 会后召开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 [4]
做深做实人大监督 助力缩小“三大差距”
杭州日报· 2025-07-18 10:35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 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和缩小"三大差距"作为年度重点监督项目 旨在推动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 [2] - 调研小组走访10个涉农区县 考察包括"天目未来谷"综合体 "黄金峡谷"共富带 "禹上稻乡"数字农场等项目 关注乡村发展新面貌和痛点堵点 [5] - 召开西部四区县涉农一线代表座谈会 听取村支书 种粮大户等基层代表关于土地利用 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6] 监督工作机制 - 成立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常委会主要领导担任 监督方案经过多轮酝酿并征求省人大农委 市人大代表意见 [4] - 组织34个市级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参会 视频连线10个涉农区县人大常委会 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监督工作 [4] - 采用"四督联动"机制 与市纪委监委协同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 并借助媒体平台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10] 联组审议情况 - 6名不同背景代表进行"辣味"发言 内容涵盖土地审批 柔性执法 乡村创业标准地供应 农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 [7][8] - 首次向区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同步直播联组审议 137名各级代表在14个联络站收看并提出178条建议 [9] - 将构建"监督-整改-再监督-再提升"的跟踪监督模式 运用满意度测评形成监督闭环 [10]
5年过渡期如何收官?农业农村部:要发挥东西部协作等力量
南方农村报· 2025-07-18 10:01
5年过渡期收官措施 - 发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和社会动员"四支力量"作用 [7] - 持续开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效、劳务协作提质"四项行动" [7][8] - 提升监测帮扶质效、抓牢产业就业帮扶、提高协作帮扶实效、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四个方面发力 [12][13] 乡村振兴推进情况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 [23] - 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 [23][24] - 农业农村部将遴选推介一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典型案例 [24][25] 乡村振兴资金监管 - 各地追回侵吞、挪用、截留、套取集体资金6.98亿元 [27] - 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3.6万件 [28] - 全国各省份均设立监督举报平台,5月23日在农业农村部官网统一公布 [30][31]
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透视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网· 2025-07-17 22:49
粮食生产 - 全国夏粮产量达到2994.8亿斤,实现稳产丰收,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两成多 [2] - 秋粮生产基础较好,面积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播种出苗质量较高,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2] - 小麦品质品相好,容重、蛋白质含量等均有提升,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去年 [2] - 农业抗灾能力提升,今年"倒春寒"、洪涝和"干热风"等灾害明显偏轻,病虫害防控到位 [2] "菜篮子"产品供应 - 上半年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供应总量充裕,价格运行平稳 [4] - 全国蔬菜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110多万亩、170多万吨 [4] - 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 [4] - 上半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为119.91,同比低4.13个点 [4] - 7月第二周蔬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4.4元,同比低7.4%;6种大宗水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7.3元,同比高2.5% [4]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5]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83.3万人 [5] - 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5] 乡村全面振兴 - 上半年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已落实项目资金超1000亿元 [6] - 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6]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 [6] - 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 [6] - 整治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鼓励开展"村超""村BA"等文化活动 [6]
农业农村部:抓实大面积单产提升 全力完成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预期目标
快讯· 2025-07-15 19:11
粮食产量目标 - 全力完成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预期目标 [1] - 抓实早稻收获和农业防灾减灾以保障产量 [1] - 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沟渠治理支撑产能 [1] 农业科技与效率提升 - 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深层次问题 [1] - 大力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加速技术转化 [1] - 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产业效能 [1] 乡村振兴与资源管理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 [1] - 加强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和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 [1] - 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集群和宜居乡村建设 [1] 耕地保护与风险防控 - 坚决纠治违规占用耕地建房行为 [1] - 防止"大棚房"和"小产权房"问题反弹 [1] - 抓细农业安全生产并健全风险预警长效机制 [1] 长期战略规划 -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农业农村领域发展规划 [1] - 谋划重大工程和重大行动支撑长远发展 [1]
赵一德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上强调锚定目标任务 加力补短强弱 扎实推动巩固衔接和“千万工程”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陕西日报· 2025-07-12 08:57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优化监测帮扶体系 把开发式帮扶作为重中之重 [2] - 强化针对性稳岗就业 因地制宜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 [2] - 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统筹苏陕协作和定点帮扶 [2] - 分层分类完善常态化帮扶政策 构筑防止返贫致贫防线 [2] - 加强动态监测帮扶 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3] "千万工程"推进工作 - 纵深推进"千村示范 万村提升"五年行动 [2] - 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 - 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2] - 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 -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2] -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耕地地力产量效益 [2] -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 问题整改与机制建设 - 动真碰硬抓好考核发现问题整改 实行闭环管理 [2] - 健全自查自纠机制 完善涉农政策体系 [3] - 完善省负总责 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 [2] - 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 深化农村改革 [2] 工作保障措施 -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 [2] - 锚定目标补短板扬优势促提升 [3] - 确保如期完成过渡期工作任务 [3]
巴格其村的“浙江基因”与“新农人”破圈之路
每日商报· 2025-07-11 06:18
乡村振兴模式 - 巴格其村通过产业链、生态链、文化链三链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范式,智慧果园采用浙江现代农业技术使红枣优果率提升30% [2] - 村内建成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设施,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同时挖掘"西域36国"文化资源打造民宿集群和文创市集,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2] - 浙江经验在新疆本地化创新,通过技术输血与培育本土造血能力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电商与品牌建设 - 村民张红通过"乡村CEO"模式学习电商运营,其视频号"村里来了新农人"成为阿克苏市认证直播助农基地,月均带货超20万元 [3] - 钱塘区农创客导师团提供云端辅导,帮助孵化"巴格其古丽"红枣品牌,带动12户村民共同致富 [3] - 计划联合打造"疆品东送"电商矩阵,将"村里来了新农人"升级为区域公用品牌平台 [5] 人才培育与技术支持 - 钱塘区农创客联合会与巴格其村达成合作,计划每年定向培养20名新农人掌握电商运营和品牌策划技能 [4] - 拟设立"钱塘—巴格其乡村CEO实训基地",实现村民家门口接受专业培训 [4] - 引入杭州农创客开发的AI种植决策系统,助力林果业精准化管理 [5] 区域合作与产业升级 - 通过"共富工坊"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如技术嫁接与品牌联合开发 [5] - "钱塘经验"在巴格其村持续裂变,形成人才赋能牵引、三产融合驱动的共富新模式 [5]
海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支撑和要素保障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24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成效 - 乐东抱邱村通过修整村道将泥土路变为水泥路,带动抛荒田地复耕,村民运输效率提升[1] - 三亚博后村依托规划发展民宿产业,现有74家民宿2000余间客房,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产业年营收超5000万元[1] - 五指山毛纳村通过茶旅融合实现产业升级,茶树种植面积达2900亩,茶青收入150万元,2024年接待游客17.02万人次,旅游收入851.22万元[3]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 毛纳村建立以茶叶生产为主、林下种养为辅的农业产业体系,配套建设民宿和休闲商业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万元[3] - 屯昌青梯村打造南药文化主题研学村庄,2024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680万元[6] - 琼中番响村结合红色资源和黎族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6] 土地资源整合创新 - 博后村通过精细化用地布局盘活存量土地,成为三亚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破千万元的行政村[5] - 抱邱村利用"三块地"政策集中规整17亩建设用地发展泥陶产业[5] - 抱前村通过闲置民房入股模式开发民宿项目,村民获得年租金3万元和月工资2000元[5] 规划体系支撑 - 海南省已完成200个和美乡村规划优化,累计核发7.82万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7] - 规划注重生态空间划定与特色资源开发,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2] - 资源整合策略包括盘活闲置土地、重构产业生态、强化风貌管控等[4][6]
百匠云集,新燕衔来共富枝——桐庐深澳村打造农文旅消费“综合体”
杭州日报· 2025-07-04 10:29
深澳村发展概况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5% [4] - 集体经济增收214万元,同比增长25%,吸纳周边村民就业100余人 [4] - 村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约4万平方米,包括明清古建筑140多幢、民国古建筑60多幢 [5] 文化保护与业态创新 - 启动古建筑抢救性修缮工程,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完成水系疏浚、三线落地等基建项目 [5] - 引入"深澳古村百匠慢生活文化综合体"项目,吸引80余家青年创业业态入驻 [5][6] - 挖掘"好客江南时节宴"等在地文化,举办25场非遗活动吸引数万游客 [7] 运营策略与招商成果 - 建立中低端业态淘汰机制,劝退缺乏文化亮点的批发零售业态 [7] - 运营团队赴上海、北京等城市参加乡村推介会,推动创客参与全国优质市集 [7][8] - 案例:制香师涑南团队租用工作室/研学基地,形成完整产业链 [9][10] 新老村民融合案例 - 茶文化体验馆主理人沈斌夫妇放弃大城市生活定居深澳 [9] - 返乡创业者申屠德毅改造猪舍为"乡村面包房",日均客流量超百人 [9] - 90后创客吴芸婷的葫芦烙画工作室订单饱和,获村民自发赠送农产品 [10] 文化IP打造 - 深澳茶馆成为文化活动枢纽,举办百匠街区艺术节、村K海选等IP活动 [11][12] - 通过汉服秀、越剧体验等小型市集提升村民文化参与度 [11] - 文艺演出时新老村民互动热烈,形成共生共融社区氛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