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搜索文档
新华社:武汉将中小学建设纳入各区政府绩效目标
新华社· 2025-06-11 08:36
民生保障与改善 - 浙江省深化"弱有众扶"综合改革,设计开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构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体系 [1] - 山东省荣成市打造"海螺姑娘"社会救助服务品牌,累计为超2700名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救助服务71万人次 [1] 教育发展 - 湖北省武汉市将中小学建设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近5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163所 [1] - 甘肃省2024年启动实施"强县中"为民办实事项目,支持20所县中扩优提质 [1] - 成都市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将乡村薄弱学校纳入教育集团,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提升办学水平 [1] 专家观点 -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资源,聚焦人民群众堵点痛点难点,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2]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06:50
民生保障政策 - 《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包含多条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的新举措 [4]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提升技能、强化开发式帮扶帮助低收入人群勤劳致富 [5] - 提出"8080"目标: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的社区 [5] 基本公共服务 - 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举措 [6] -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全面推进公共服务的规划布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人才调配城乡一体化 [6]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合理确定缴费补贴水平,适当增加缴费灵活性 [5] 社会保障体系 - 重点推进完善各类人群参保政策,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研究制定更适合新就业方式和收入特点的参保政策 [8] - 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实施更加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 [8] - 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通过完善费率等政策稳步扩大试点范围 [8] 财政投入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 [9]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9] - 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将适当提高,超过3亿老年人将受益 [9]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9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00元 [9]
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解读《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响应群众呼声办好民生实事(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11 05:59
兜底线政策 - 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参保政策 [2] - 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扩大监测范围,强化数字赋能,确保精准救助 [3] -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的全方位拓展 [2] 促均衡政策 - 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4] -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现行标准规定的81项服务项目中已有62项实现常住地提供 [5] -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 重普惠政策 -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7] -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优化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7]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统筹0-6岁育幼服务资源 [8] 强保障政策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 [9]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9] - 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 [9] 财政投入 - 中央财政安排学生资助补助经费809.45亿元,提高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标准 [10] - 中央财政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落实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的兜底保障 [10]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9元 [9]
六部门详解国家版民生“大礼包” 民生建设更加注重“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上海证券报· 2025-06-11 02:08
民生保障政策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 [1] - 政策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扩大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1] -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1] 财政投入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预算接近4.5万亿元,增长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接近4.5万亿元,增长5.9% [2] - "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事业的比重持续提高,预计2023年规模比"十三五"末提高30%以上 [2]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99元/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至700元/年 [4] 教育领域 - 教育部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解决高中学位不足问题 [3] - 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3] -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教育权利 [3] 医疗健康 - 2025年将持续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建立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 [3] - 按照"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要求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3] 托育服务 - 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3] - 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3] - 1315个县(市、区)已出台托育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 [3] 社会保障 - 民政部将扩大社会救助监测范围,强化政策供给 [2] - 人社部将重点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参保政策 [5] - 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实施更灵活参保方式 [5] 养老服务 - 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 [5] - 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5]
六部门解读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最新政策举措 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0 22:31
民生保障政策框架 - 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聚焦解决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 - 20多个部门协同参与政策制定与执行,强化跨部门统筹协调,将民生建设纳入国家"十五五"发展蓝图 [2] - 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预计2023年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30%以上,采用"项目+政策"双轮驱动模式 [2] 低收入群体帮扶措施 - 民政部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扩围增效,并拟出台《社会救助法》 [3] - 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及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实现核对信息系统全国联网,精准对接救助供需 [3] - 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机制,实行动态监测、分类救助的闭环运行模式 [3] 教育资源优化布局 - 基础教育领域将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 [4] - 高等教育领域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能力培养 [4] - 推动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扩大,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同等教育权利 [4]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 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建设,缓解跨省就医难题,城市医疗集团由三级医院牵头建立网格化服务体系 [5] - 90%以上县域将建成紧密型医共体,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 [5]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儿科、中医等服务能力,重点提升中心卫生院诊疗质量 [5]
聚焦就业、教育等民生保障最关键问题 各部门推出一系列举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0 20:45
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进行解读。发布会介绍,我国将围绕解决人民群 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民政部将积极推进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扩围增效,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教育部将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用 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财政部今年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台的综合性民生政策,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堵点卡点痛点问 题,提出明确目标和务实举措。 下一步,各部门将围绕民生保障形成政策合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问题,《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提升技能、强化开发式帮扶。同时,推出 更多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的新举措,提出有序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 参保人等。 ...
国家发改委解读“民生十条”:将公平放在民生政策首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6:59
民生保障政策 - 中国官方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10条政策举措,聚焦民生保障现实问题 [1] - 意见将公平放在民生政策首位,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措施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意见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举措 [1] - 政策旨在实现全体人民不分城乡、地域、人群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1] 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 意见强调扩大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1] -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1] 社会服务可及性 - 意见强调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提出发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服务品质、促进包容共享发展等举措 [2]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协同有关部门落实民生实事,让民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2]
事关你我,这场发布会释放多个民生红利
新华网· 2025-06-10 16:30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基础教育领域将完善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 聚焦扩大总量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3] - 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实施"县中振兴计划"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3] - 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 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 [3] 高等教育提质扩容 - 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高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5]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5] - 引导高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优化"双中心"建设模式 推动落实十大功能定位 缓解跨区域就医难题 [6] - 2025年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由三级综合性医院牵头建立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 [6] - 推进90%以上县域建成紧密型医共体 推广"分布式检查 集中式诊断"模式 [6] 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 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 覆盖托育机构 社区嵌入式托育等 [7] - 统筹0-6岁育幼资源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8] - 通过设施改造 质量评估 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托育服务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 [8] 其他惠民举措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通过发展产业 转移就业等方式帮扶 [9]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 合理确定补贴水平 [9] - 完善孕期妇女产前检查服务 鼓励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 [9]
围绕民生保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出
央视网· 2025-06-10 14:46
如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意见》提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专家告诉记者,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个体户、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农民 工、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群体。《意见》明确将这部分工作稳定性低、容易出现断缴社保的人群,纳入了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如何推进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央视网消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6月9日对外公布。这份《意见》聚 焦了哪些人们关心的民生问题?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一起来了解。 专家告诉记者,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了67%,而城镇户籍人口比重只有50%左右。如果基本公共服务仅由户籍地提供,就意 味着近3亿人口不能在常住地平等享受到与该地户籍人口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采取常 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完善转移接续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 怎样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此外,《意见》还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 ...
利好!突然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6-10 12:28
财政部政策 - 财政部正在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一老一小"方面的服务需求 [2] - 婴童概念股出现异动拉升 包括澳洋健康 康惠制药 珠江钢琴等多只个股涨停 珠江股份 洁雅股份 贝因美等涨幅超过5% [2] 国家发改委投资计划 - 预计今年支持社会事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将比"十三五"末提高30%以上 [3] - 将采取"项目+政策"双轮驱动模式 通过完善"软建设"举措 以投资换机制 实现补短板 扩内需 惠民生的效益 [3] - 加强民生政策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 防止政策分散化和碎片化 主要执行部门将在发展规划引领 政策协调机制 "硬投资"和"软建设"统筹三个方面加强跨部门协调 [4] 民生保障具体措施 -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问题 将实施提能增收行动 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 提升技能等方式帮助低收入人口增收 [5]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 合理确定缴费补贴水平 增加缴费灵活性 [5] - 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允许向参加基本医保的亲属转账 [5] 社会救助与社保政策 - 民政部将扩大监测范围 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出台社会救助法 [6] - 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 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 [6] - 人社部将以灵活就业人员 农民工 新就业形态人员等为重点 研究制定更适合新就业方式和收入特点的参保政策 [7] - 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 实施更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 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