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金融

搜索文档
“园区+科技”深度融合,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赋能新能源车企智造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6 20:53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贷款支持新能源车企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向某上市新能源车企投放8680万元技术改造贷款 专项用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曲轴智能制造项目建设 [1] - 该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项荣誉 其项目是广西重点产业升级项目 对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背景与项目详情 - 该企业坐落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高新技术企业 跻身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 [1] - 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曲轴智能制造项目存在资金需求 兴业银行通过优化审批流程 匹配专项额度 给予优惠利率等举措确保资金直达 [2] 兴业银行金融支持策略 - 兴业银行2022年提出加快布局科创金融等"五大新赛道" 南宁分行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园区开展调研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1] - 运用"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 将企业专利技术等"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 已累计为该项目提供27693万元贷款支持 [2] - 优化"商行+投行"服务模式 提供投贷联动 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服务 助力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2] 区域经济与金融生态 -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西重要工业聚集区 汇聚科技创新型企业 [2]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以"园区金融+科技金融"为切入点 构建"信贷支持+综合服务"全方位金融生态 [3] - 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绿色低碳等领域支持力度 未来将聚焦广西重点产业园区和科技型企业 [3]
会员金选丨教授公开课:中美关税松绑背后的深层博弈,寻找企业的破局之道
第一财经· 2025-06-16 11:18
中美关税博弈与全球经济秩序 - 中美关税博弈是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决定性力量 涉及产业链主导权 技术标准话语权与发展模式的终极争夺 [1] - 美国通过特朗普新政下的动态关税体系切割高端制造链 中国以稀土等战略资源反制技术封锁 直接影响全球42%中间品供应链走向 [1] - 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 中国企业正通过出海战略实现供应链重构与本地化运营 在动态关税与技术封锁中开辟新路径 [1] 胡捷教授背景与研究领域 - 胡捷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 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南京)主任和东南亚中心执行主任 [2] - 曾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任高级经济学家 负责金融经济研究和政策分析 后在香港及新加坡美资银行从事投行业务 [2] - 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市场与机构 美国宏观经济 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 区块链 元宇宙 AI) 科创金融 中企国际化等 [3] - 主持若干研究项目 主编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中国财富管理实务通讯》 [3] 活动信息与议程 - 活动时间:6月21日(周六)下午13:3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环球金融中心WFC西塔五层 [2] - 议程包括公开课《中美关税松绑背后的深层博弈》及互动问答环节 [2] - 活动由第一财经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打造 聚焦企业关心的破局话题 [5] 胡捷教授行业影响力 - 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执行委员 ACCA中国专家智库顾问 [4]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金融专委主任 [4]
中新网:中国光谷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程”助企融资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1:35
科创金融"伙伴工程"启动 - 武汉东湖高新区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程",旨在解决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首贷难问题,助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1] - 该工程聚焦"0—1"阶段科创企业融资痛点,建立科技种苗企业库,通过风险分担、熔断机制及收益回补设计,鼓励金融机构放贷 [1] - 重点支持三类主体: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创办的"人才企业"、掌握颠覆性技术的"未来独角兽"、产学研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先锋军" [1] 种苗企业培育体系 - 首期将遴选400家"技术有高度、市场有前景、投资有价值"的初创科技企业组成"种苗企业库" [1] - 推出"种苗伙伴贷+认股权"专属信贷产品,建立信贷优先通道,对入库企业实行100%信贷申请响应 [1] - 每年信贷融资额不低于6亿元 [1] 风险补偿与收益机制 - 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实现省市区分层风险补偿 [2] - 建立"认股权"收益回补机制,形成"金融支持—企业成长—收益回补"的可持续运行闭环 [2] - 合作"伙伴"之间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2] 东湖高新区金融生态 - 累计培育创新企业15.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821家、瞪羚企业549家 [2] - 获批全国首个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集聚科技金融机构1100余家 [2] - 私募基金管理人176家,设立各类基金超70支,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链 [2]
金融活水润泽民营经济“繁花似锦”——宁波金融业多维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侧记
证券日报· 2025-06-08 22:43
政策支持体系 -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构建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与经信局、发改委等部门协同优化金融服务 [2] - 近三年投放各类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24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金额居全省第一 [2] - 截至2025年4月末宁波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64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54.7% [3] - 迭代升级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采集140万户市场主体数据,支持6.5万家企业融资超3100亿元 [5] 金融机构创新 - 宁波通商银行创建全国首家银行科创孵化基地,累计服务30余家企业,开展165场培训活动 [4] - 基地提供12项服务包括金融、培训、政策辅导等,为企业降本增收近1000万元 [4] - 农行宁波分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项额度保障和利率优惠,为宁波隆源提供3.2亿元项目贷款 [9][10] - 农行建立科创专营支行,按企业生命周期设计差异化评价体系,侧重技术评估而非抵押品 [10] 数字化服务 - 宁波银行打造"波波知了"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22项专业服务和2个特色平台 [7] - 通过"财资大管家"系统为赛龙进出口提供1亿元授信,综合融资成本降至2.3% [7] - 创新出口结算便利化方案,运用供应链金融工具投放5000万元专项融资 [7] - 针对外贸企业推出"薪资贷"和优化"甬贸贷"方案,结合财政贴息政策支持 [8] 企业案例 - 赛龙进出口覆盖全球40国市场,形成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优势 [6][7] - 宁波隆源专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年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拥有40多项专利 [9] - 金融机构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全程支持 [10]
光谷发布科创金融“伙伴工程”,破解从“0到1”阶段科创企业融资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7 17:10
科创金融"伙伴工程"启动 - 东湖高新区联合10家金融机构成立科创金融种苗伙伴联盟 包括湖北银行 长江证券 中金资本等 旨在为早期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 - 联盟首期遴选400家技术领先 市场前景好的初创科技企业入库 建立"种苗企业库" [3] - 针对入库企业设立专项信贷通道 要求伙伴银行100%响应信贷申请 年信贷融资额不低于6亿元 [3] 金融服务机制创新 - 设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建立收益共享机制 银行认股权收益反哺风险资金池 形成可持续闭环 [3] - 湖北银行等机构已与谦达智能 中科人因等5家初创企业签约意向合作 [3] - 东湖高新区现有科技金融机构1100余家 计划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3] 政策实施效果 - 该工程有效解决初创科技企业融资难 首贷难问题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环节 [3] - 风险补偿机制显著提升银行对初创企业的放贷意愿 湖北银行表示极大增强了投资信心 [3] - 目标是通过金融支持培育光谷初创企业成长 助力打造全国科创金融中心 [3]
化解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东湖高新区发布科创金融“伙伴工程”
经济观察网· 2025-06-07 06:59
科创金融"伙伴工程"核心内容 -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正式发布科创金融"伙伴工程",旨在解决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首贷难问题,助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1] - 工程聚焦"0-1"阶段科创企业融资痛点,放大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政策效应,建立科技种苗企业库 [1] - 通过省市区分层风险分担、熔断机制及收益回补设计,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 [1] 重点支持对象 - 精准锚定技术有高度、市场有前景、投资有价值的初创科技企业 [1] - 重点支持三类主体: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创办的"人才企业"、掌握颠覆性技术的"未来独角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先锋军" [1] 金融服务机制 - 联合银行、投资、保险机构构建"三首服务"合作机制(首贷带动首投、首保) [2] - 推出"种苗伙伴贷+认股权"专属信贷产品,建立信贷优先通道 [2] - 对入库企业实行100%信贷申请响应,每年信贷融资额不低于6亿元 [2] 风险补偿体系 - 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实现湖北省市区分层风险补偿 [2] - 建立"认股权"收益回补机制,形成"金融支持—企业成长—收益回补"可持续闭环 [2] 银行服务模式创新 - 引导银行从"看报表"转向"看技术",从"避风险"转向"控风险" [2] - 推动银行以"投行思维"挖掘企业价值,培育"科创金融先锋银行" [2] 区域创新生态 - 年新增6亿元融资精准灌溉"创新种苗" [3] - 东湖高新区累计培育创新企业15.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821家、瞪羚企业549家 [3] - 集聚科技金融机构110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76家,设立各类基金超70支 [3]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拓展合作伙伴、创新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 [3] - 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债联动投融资服务体系 [3] - 助力东湖高新区打造全国科创金融中心 [3]
初创科企每年新增6亿元信贷额度,光谷发布科创金融“伙伴工程”
第一财经· 2025-06-06 16:02
让资本与科技真正结成"命运共同体" 武汉东湖高新区金融局局长黄爱兰解读称,"伙伴工程"精准锚定技术有高度、市场有前景、投资有价值 的初创科技企业,重点支持三类硬核主体: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创办的"人才企业",掌握颠覆性技术、产 业化路径清晰的"未来独角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先锋军"。让轻资产、高风险但潜力无 限的科技"种苗",获得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从技术高度、市场前景、团队潜力等维度综合评估,构 建"种苗企业库",确保入库企业技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 再通过推出"种苗伙伴贷+认股权"专属信贷产品实现精准赋能。黄爱兰介绍,合作银行可指定专属机 构、开发专门产品、成立专业团队、开通专项信审通道、制定专项考核机制,承诺对入库企业实行信贷 申请响应率100%,对入库企业"应贷尽贷",每年信贷融资额不低于6亿元。 "我们还联合银行机构、投资机构、保险机构构建了'三首服务'合作机制,通过首贷带动首投、首保, 打造'首贷、首保、首投'联动机制,专门为无抵押、无历史信用记录的初创企业打开融资大门。"黄爱 兰进一步说,为此,东湖高新区专门设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实现省市区分层风险补偿,建 立"认股权"收益 ...
中国光谷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程”助企融资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15:40
中新网武汉6月6日电 (刘莉莉 郭彬彬 刘逸灵)武汉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6日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 程",旨在为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首贷难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初创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 与成果转化。 科创金融"伙伴工程"聚焦"0—1"阶段科创企业融资痛点,建立具有技术价值、知识产权价值的科技种苗 企业库,通过省市区分层风险分担、熔断机制及收益回补设计,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 此外,"伙伴工程"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实现省市区分层风险补偿,建立"认股权"收益回补机制,形 成"金融支持—企业成长—收益回补"的可持续运行闭环,合作"伙伴"之间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发 布会当天,首批东湖高新区科创金融种苗伙伴联盟签约与"种苗伙伴贷"签约同步举行。 据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钱德平介绍,自东湖高新区创建以来,累计培育创新企业15.8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821家、瞪羚企业549家,获批全国首个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集聚科技支行、科 技证券、科技保险、基金等科技金融机构110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76家,设立各类基金超70支,形 成了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融资链和债券融资链。(完) 图为 ...
武汉光谷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程”精准灌溉“创新种苗”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6 14:39
科创金融"伙伴工程"启动 -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启动科创金融"伙伴工程",聚焦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推出"种苗伙伴贷+认股权"专属信贷产品,每年信贷融资额不低于6亿元 [1] - 该工程旨在解决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首贷难问题,这类企业因轻资产、高风险特征与传统金融模式难以适配 [1] - 工程将联合银行、投资、保险等机构构建"三首服务"合作机制,通过首贷带动首投、首保 [1] 服务机制与覆盖范围 - 首期将遴选400家技术有高度、市场有前景、投资有价值的初创科技企业组成"种苗企业库" [1] - 建立"种苗科技企业信贷优先通道",对入库企业实行100%信贷申请响应 [1] - 设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实现省市区分层风险补偿,建立认股权收益回补机制 [2] 金融创新与支持措施 - 引导银行以投行思维挖掘企业价值,推动合作银行升级科创金融服务能力 [2] - 通过"金融支持—企业成长—收益回补"的可持续运行闭环,让银行敢贷、愿贷 [2] - 工程充分放大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的政策效应 [1]
解码资本市场“苏州现象”:科创板企业“扎堆”诞生 “高原”之上要建“高峰”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14:29
苏州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 2024年4月苏州新增3家上市公司(正力新能、映恩生物-B、众捷汽车),总募资额超29.6亿元,体现产业创新前沿地位和多元资本市场生态 [1] - 2025年初苏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总数超270家,科创板企业数量全国第三,反映雄厚产业基础和政策保障体系 [1] - A股上市公司221家(全国第五),科创板企业57家(全国第三),超80%为科技型企业,凸显科创属性优势 [2] 产业与政策支持体系 - 苏州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上市企业"创新梯队,建立金融、产业、科技联动培育机制 [1][3] - 2020年与上交所共建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苏南),提供精准培育服务,推动科技金融生态建设 [3] - 元禾控股累计管理规模超1200亿元,投资企业1500家次,培育上市公司114家(含科创板48家),形成"四链融合"服务模式 [4] 企业上市支持措施 - 实施《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动态保持上市后备企业500家以上 [6] - 按"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挂牌一批"分层推进,当前在审企业15家、辅导企业80家 [6] - 2006年成立市级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县级市(区)出台专项政策,2019年推出全国首个IPO服务品牌"上市苗圃工程",已培育36家上市企业 [6][7]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 推进"参天计划",引导上市公司运用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工具,2023年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并开展常态化走访 [7][10] - 联合交易所举办产业对接会、人才交流会等,2024年市领导带队走访企业并解决技术、资金等共性诉求 [8] - 目标包括全链条赋能上市公司集聚资源、支持一体化整合、打造综合服务体系 [11] 市场表现与挑战 - 截至2024年4月苏州上市公司总市值1.69万亿元,低于杭州(2.69万亿元)和广州(1.83万亿元) [9] - 市值偏低因制造业为主(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民企体量小、二级市场机构较少、部分企业对资本工具运用不足 [9] - 元禾控股联合上市公司成立产业链基金,开展并购重组以优化产业布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