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化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自立自强将支撑更强大的国内大循环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2:14
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活跃度提升 - 2025年以来A股已发生十余起半导体行业兼并重组案例,涉及沪硅产业、北方华创、概伦电子、华大九天等公司 [1] - 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将打造市值近4000亿元的"算力航母",国科微收购中芯宁波晶圆代工厂实现产业链延伸 [1][2] - 政策层面,"科创板八条"和"并购六条"明确支持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增强硬科技属性 [1] 重点并购案例产业影响 - 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电子促进国产半导体装备产业整合 [2] - 概伦电子收购锐成芯微、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被视为EDA产业整合关键战役 [2] - 并购重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产半导体供应链做大做强,助力实现自立自强 [2] 半导体行业规模与贸易现状 - 全球半导体行业年产值超6000亿美元,支撑下游数万亿美元电子产品和几十万亿美元数字经济 [2] - 中国芯片进口额从2013年2000亿美元增至2024年3856亿美元,同期出口额从1015亿美元增至1595亿美元 [3] - 行业仍存在较大贸易逆差,发展目标聚焦供应链安全而非单纯消除逆差 [3] 国产化发展路径与展望 - 通过制度红利释放市场效率,加速国产化替代形成内循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3] - 化合物半导体被视为重要突破方向,硅基芯片通过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实现需求满足 [4] - 操作系统等领域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支持工业、农业、医疗等各领域进步 [4]
菲利华:高纯度合成石英国产替代转入中试 细分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全景网· 2025-06-13 15:08
公司高纯度石英产业化进展 - 高纯合成石英砂项目2024年顺利转入中试阶段 [1] - 黑白石英、高均匀性合成石英产品初步形成稳定量产能力 [1] - 大规格低羟基合成石英材料达到研发指标 [1] - 低膨胀合成石英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并牵头制订国家标准 [1] - 无氯合成石英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1] 合成石英玻璃材料技术优势 - 合成石英玻璃材料具有高耐温性、高纯度、高透明性、高稳定性及优异化学特性 [2] - 材料应用于高端光学领域如透镜、棱镜、激光器及TFT-LCD/IC光掩膜基板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合成石英玻璃研发与制造能力的企业 生产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 [2] - 高端光学合成石英玻璃材料已用于国家多个重点项目 [2] 产品应用与产业链突破 - 无氯合成石英、高均匀性合成石英及低羟基产品成为紫外光学优选材料 [2] - 超低膨胀系数石英玻璃实现零膨点温度区域可控 支撑空间探测、光频原子钟等领域 [2] - 子公司光掩膜基板精密加工项目填补国内光掩膜版精加工空白 完善产业链 [2] 行业背景 - 我国高纯石英高端产品此前主要依赖进口 属于芯片等关键领域卡脖子材料 [1] - 近年来国内强化高纯石英资源勘查评价体系 [1]
研判2025!中国高速视觉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分析:高速视觉设备及技术下游应用需求日益增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3 09:12
行业概况 - 高速视觉技术利用先进算法实现机器对图像的快速分析和处理,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智能交通、安全监控等领域 [1][2] - 主要产品包括高速摄像仪(250fps-10000fps)、超高速摄像仪(>10000fps)、专用高速摄像仪(军工场景)以及高速视觉测量系统(DIC变形测量、PIV流场测量等) [4] - 产业链分为上游(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FPGA芯片等)、中游(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和下游(国防军工、工业检测等应用领域) [4] 市场规模 - 全球高速视觉市场规模从2017年86.0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79.54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374.89亿美元 [6] -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7年47.35亿元增至2024年150.88亿元,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预计2028年达343.34亿元 [1][11] - 中国市场份额占全球比重逐年提升,主要受益于国防科研支出增加及工业领域(如无人驾驶、锂电池)需求爆发 [11] 竞争格局 - 国际龙头Phantom、Photron、NAC主导市场,国内企业多通过代理合作进入,仅中科视界、深视智能等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13] - 中科视界市场份额从2019年8.6%跃升至2022年22.2%,其"千眼狼"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品牌,2024年中标量占全球58% [13] - 凌云光2024年机器视觉业务收入16.21亿元(同比-13.77%),大恒科技同类业务收入11.22亿元(同比-20.82%) [15][17] 技术发展 - 国产化突破显著:中科视界已实现百万帧高速摄像仪研发,在图像采集速率、存储和尺寸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8] - 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光学设计、图像处理算法(目标识别、3D重建等),逐步缩小与国际差距 [19] - 产品类型扩展至偏振高速相机、红外高速相机、高光谱高速相机等,适应水下、夜间等特殊场景 [4] 未来趋势 - 国产替代加速:受出口管制影响,国内军工、科研领域对国产设备需求激增,预计未来五年替代进程加快 [19] - 应用场景拓展至智能交通(车辆检测、车牌识别)、医疗影像(生命体征监测)等新兴领域,年均增长率预计超20% [20] - 产业链整合深化: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如图像传感器)、中游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提升,推动生态体系完善 [21]
算力芯片看点系列:HBM带宽限令对算力芯片有何影响?
东吴证券· 2025-06-12 19: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HBM带宽限令持续升级,对中国算力芯片产业构成显著挑战,未来可能因国内厂商使用的高性能AI芯片变化进一步升级 [1] - HBM带宽限制直接影响AI芯片性能,国内厂商短期面临算力压力,长期来看国产化替代和技术创新是关键突破方向 [1][5] - 投资建议推荐寒武纪、海光信息、芯原股份,建议关注翱捷科技、中兴通讯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国HBM带宽限令变化梳理 - HBM出口限制起始于2022年10月,美国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及制造先进AI芯片能力,2023 - 2025年不断细化升级,涵盖尖端规格并加强供应链管控 [10][11] - 2025年4月新一轮政策调整将H20纳入管制,限制其及相关性能芯片出口,许可要求无限期有效 [12][13] - H20应用广泛且重要,2025年前三月订单激增,总金额达160亿美元,美国限令聚焦中国云厂商AI训练及推理,未来可能因高性能AI芯片变化升级 [15] HBM显存带宽对AI芯片参数性能有何影响 - 海外旗舰AI芯片普遍配置最新HBM3e,算力增长驱动HBM代际升级带来带宽跃升,下一代HBM技术聚焦带宽、容量、能效升级,HBM4标准已发布 [17][19] - AI芯片所需HBM显存带宽受芯片算力峰值和数据复用、缓存优化情况影响,可根据主流芯片带宽利用率估测其他芯片理论显存带宽需求 [21][24] - 限令使国内企业短期内无法获得足够HBM,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对AI训练和推理造成冲击,如算力压力增大、推理速度下降、云端延迟增加 [26][29] 限令影响AI训练/推理效果,国产厂商如何应对 - 硬件方面可使用Chiplet封装等技术,通过降低单芯片HBM数量、减配、减少互联接口数量等应对,还可使用特殊封装技术制造先进AI芯片 [30] - 软件方面国内云厂商可转向低参数模型 + 分布式训练模式,海外厂商可能推出降规降价版AI芯片,如英伟达计划推出特供中国的降规版Blackwell芯片 [35][39]
获批上市!又1款外周约束型球囊
思宇MedTech· 2025-06-12 16:16
行业动态与市场前景 - 中国外周动脉介入市场预计2030年增长至68亿元(出厂价口径)[5] - 2017-2021年球囊产品(含普通/特殊/药物涂层)复合增长率达30.5%,支架类14.7%[7] - 2025-2030E球囊增速仍保持13.8%,高于支架类5.7%[7] - 目前外资品牌(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等)占据60%市场份额,国产替代空间显著[9] 产品技术突破 - 蓝帆医疗旗下博脉安医疗研发的"金蚕™"外周约束型球囊获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金属网结构,头端螺旋设计降低血管刮擦风险[3] - 蓝脉医疗推出国产首款编织型超高压球囊SeaDragon™,可承受40atm压力,非顺应性设计使直径变化<2%[12] - 友德邦医疗产品采用OTW结构+专利亲水涂层,球囊直径覆盖3-10mm,长度20-120mm[15] 竞争格局 - 进口产品优势明显:17款获批产品来自美敦力(含Admiral™ Xtreme)、波士顿科学(Athletis)、巴德等[10][11] - 国产71款获批产品涉及博迈医疗、归创通桥、鼎科医疗、蓝帆医疗等企业[16] - 博脉安医疗已构建完整产品矩阵,包括速脉™35PTA、昂脉®高压球囊等5款差异化产品[17][18] 公司布局 - 蓝帆医疗形成心脑血管、健康防护、微创外科、应急救护四大事业部,其心脑血管板块覆盖冠脉/外周/神经介入[19] - 博脉安医疗2020年成立,专注外周血管准备领域,金蚕™为最新获批的复杂病变治疗产品[17]
获批上市!又1款外周约束型球囊
思宇MedTech· 2025-06-12 16:04
行业动态与市场分析 - 中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外周动脉介入支架和球囊市场规模将达68亿元[5] - 2017-2021年球囊产品(含普通/特殊/药物涂层球囊)复合增长率30.5%,支架产品14.7%,整体市场21.7%[7] - 2021-2025E球囊增速21.5%仍高于支架(11.0%),但2025E-2030E增速将放缓至13.8%[7] - 外资企业(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等)占据中国PTCA球囊市场60%份额,本土企业国产化替代空间显著[8][9] 产品技术突破 - 蓝帆医疗旗下博脉安医疗研发的金蚕™外周血管约束型球囊获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金属网结构和头端螺旋设计,降低血栓风险并增强柔顺性[3] - 蓝脉医疗SeaDragon™成为国产首款编织型超高压球囊,可承受40atm压力,适用于复杂外周血管病变[12] - 南京友德邦医疗外周球囊导管采用OTW结构和专利亲水涂层,球囊直径覆盖3-10mm,长度20-120mm[15] 竞争格局与产品矩阵 - 国内获批外周球囊导管国产产品71款,主要厂商包括心凯诺、蓝帆医疗、博迈医疗、归创通桥等[16] - 博脉安医疗已构建外周血管产品矩阵,包括金蚕™约束球囊、速脉™35PTA、昂脉®高压球囊等[17] - 蓝帆医疗形成心脑血管、健康防护、微创外科、应急救护四大事业部,其外周介入产品线持续扩充[18][19] 行业会议与趋势 - 2025年将举办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和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1] - 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以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为主,临床需求推动产品迭代[5]
研判2025!中国汽车流体管路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代表企业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9:38
行业概述 - 汽车流体管路是汽车动力系统、冷却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等关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传输燃油、润滑油、制动液、冷却液等流体 [2] - 汽车流体管路按材质可分为金属管路、橡胶管路和尼龙管路三大类,其中尼龙管路在轻量化、耐渗透性、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符合节能减排趋势 [2] - 2024年我国汽车流体管路行业市场规模达158.63亿元,同比增长15.08%,其中新能源汽车流体管路占比超60% [1][13] 市场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包括《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 [4] - 政策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汽车轻量化、低排放发展 [6] - 地方政府如宿迁市、广州市、重庆市等也推出专项规划,促进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金属、橡胶、塑料)及零部件(管箍、连接法兰等)供应商,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超70% [7][9] - 中游:汽车流体管路研发生产环节,企业需与上游建立战略合作以稳定供应并共同研发新型材料 [9] - 下游:主要面向汽车市场,2025年1-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增长14.5%和1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增长50.4%和47.1% [11] 竞争格局 - 全球汽车流体管路市场曾由欧美日企业主导,如TI邦迪、美国库博标准等,但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15] - 国内代表企业包括中鼎股份(2024年营收188.50亿元)、凌云股份(188.40亿元)、腾龙股份(38.13亿元)、鹏翎股份(24.61亿元,流体管路业务占比65.19%) [16][17][22] - 中鼎股份在流体系统、轻量化底盘等领域全球领先,2024年毛利率22.82% [19] 发展趋势 - 节能减排政策趋严推动企业提升技术实力,优化产品密封性、耐渗透性等性能指标 [24] - 汽车轻量化趋势下,塑料流体管路因质量轻、防腐蚀等优点,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24]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对流体管路需求增加,要求产品具备轻量化、阻燃、绝缘等特性 [7]
博士后造出微米级激光“焊枪”,为人形机器人“缝制”电子皮肤
长江日报· 2025-06-12 08:44
公司发展现状 - 斯格维尔科技生产线全速运转,高端温控激光焊接装备订单激增,迎来成立6年最好发展势头 [1] - 公司产品应用于高精密柔性曲面电子器件焊接,部分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器件焊接,焊接点仅1/10米粒大小 [1] - 已成功自研多款工业化应用机型,整体设备加工精度高,满足半导体、光器件领域精密焊接需求 [5] - 生产线满负荷运转,20多台精密半导体器件温控激光焊接装备已发往需求企业,每周都有新客户洽谈合作 [5] 技术创新与专利 - 团队突破传统红外线检测方法缺陷,通过光学系统创新和自主研发驱动电路与算法,实现激光锡焊温度精密控制 [3] - 研发的激光"焊枪"光斑达0.3毫米,温度控制性能优,实现精密半导体器件温控激光焊接装备国产化替代 [3] - 已申请35项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解决集成电路产业链部分环节瓶颈难题 [5] - 高端激光焊枪可实现智能化机器操作,效率比人工提高20倍以上,标准化程度高 [6] 产品应用领域 - 设备服务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焊接,能在复杂曲面上完成1/10米粒大小的焊接点位,避免温度偏差导致的报废 [1][6] - 电子皮肤为柔性触觉传感器,使机器人感知温度、湿度、压力,焊接技术实现"天衣无缝"效果 [6] - 产品还为精密光电子器件提供焊接服务,国产化替代进程显著提速 [1] 融资与行业地位 - 首届博士后"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吸引武汉东科创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00万元投资 [2] - 设备获头部客户高度认可,正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5] - 目标制定激光焊接设备标准并编写教材,推动中国智造影响力 [6] 团队背景 - 团队平均年龄30岁,创始人张聪为武汉工程大学博士后教授,带领"天空鲸鱼"青年军 [1][5] - 技术攻坚始于传统焊接设备效率低、精度差的痛点,创新性将激光技术引入微电子焊接组装领域 [2] - 公司名称"斯格维尔"源自sky和whale组合,象征天马行空的创新力 [5]
【私募调研记录】星石投资调研思特威
证券之星· 2025-06-12 08:10
公司调研信息 - 思特威2024年智能手机收入329,115.57万元,同比增长269.05%,占主营收入的55.15% [1] - 智慧安防行业收入215,005.84万元,同比增长28.64%,占主营收入的36.03% [1] - 汽车电子收入52,693.39万元,同比增长79.09%,占主营收入的8.83% [1]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44,740.33万元,同比增长56.35%,累计授权专利464项 [1] - 公司2020至2023年蝉联全球安防CIS出货第1位,2023年全球车载CIS出货排名第4位(国内第2位),2024年全球手机CIS出货排名第5位(份额11.2%) [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领域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安防、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具备与索尼等厂商竞争的核心优势 [1] - 公司为国产化替代的中坚力量,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1] 机构背景 - 星石投资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顶尖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之一,首批百亿证券私募(2015年) [2] - 首家荣获"晨星中国对冲基金奖"的中国私募,首批入选MSCI全球对冲基金指数的中国私募 [2] - 囊括国内外100多个奖项,包括9届14座"中国私募金牛奖"及19座5/10年期长期大奖 [2] 投研团队与策略 - 40人专业投研团队采用多层面驱动因素投资方法,实现全行业覆盖研究 [2] - 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多基金经理负责制(9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产品) [2] - 投研团队由中国第一代明星基金经理江晖领衔,拥有22年大型基金管理经验 [2] 机构合作 - 入选12家大型商业银行"私募白名单"(工行、中行、建行等),与银行私行定制服务体系 [2] - 首家担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顾问的私募基金,首批被银行FOF产品投资的私募基金 [2] - 合作机构包括银行资管、资管公司、高校基金会及海外机构 [2]
【私募调研记录】淡水泉调研扬杰科技、海光信息等4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6-12 08:10
扬杰科技 - 公司对未来毛利率趋势保持积极展望 通过高毛利产业布局 技术研发驱动附加值升级 精益生产与系统性降本等多维战略举措 预计本年度将持续深化成本控制效能 实现运营效率稳步提升 [1] - 功率低压功率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在汽车电子领域成为必然选择 消费类电子市场保持平稳向上 光伏 风电等清洁能源行业及新兴领域将为功率半导体带来多元化增量空间 [1] - 海外业务作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板块 涵盖生产制造基地 研发中心建设及市场营销网络布局 未来将重点发展新能源 汽车等板块 [1] 海光信息 - 公司和中科曙光的并购重组旨在提升算力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 海光信息承继中科曙光全部资产 提升股东回报 [2] - 换股比例基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 中科曙光1股换0.5525股海光信息 [2] - 募集配套资金将用于支付并购交易税费 补充流动资金等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2] - 整合后将实现从高端芯片设计到高端计算机整机 系统的闭环布局 提升技术和应用协同 [2] -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韧性 形成完整的产品供应体系 推动数字产业健康发展 [2] 沪电股份 - 公司始终坚持实施差异化产品竞争战略 以通信通讯设备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汽车电子为核心应用领域 注重中长期可持续利益 [3] - 2024年企业通讯市场板收入约100.93亿元 主要来自I服务器 HPC 高速网络交换机等产品 汽车板收入约24.08亿元 涵盖毫米波雷达 自动驾驶辅助等新兴产品 [3] - 800G交换机市场需求良好 用于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连接 [3] - 泰国工厂已小规模量产 正提升生产效率和稳定生产良率 [3] - 公司加大资本开支 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将改善 关注高密度互连和高速传输性能的PCB产品 [3] 华曙高科 - 本次机构调研涉及多个方面 包括钛合金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 2025年利润情况 航空航天领域的复苏 大股东减持原因以及3D打印行业的竞争格局 [4] - 针对钛合金散热问题 公司表示3D打印可通过异型结构设计实现散热 并可能采用其他材料 [4] - 2025年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 无法明确同步增长 [4] - 航空航天需求有所复苏 3D打印在该领域有优势 [4] - 大股东减持为回收投资成本及优化股东结构 [4] 500质量成长ETF - 跟踪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 近五日涨跌2.10% 市盈率17.11倍 [8] - 最新份额为5.4亿份 减少了20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47.8万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