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图像传感器
搜索文档
证券市场周刊-第40期2025
2025-11-05 09:29
总第3042期 2025年11月01日 第40期 WEEKLY ON STOCKS 资 नार 投 选 唱 人 之 7 JTH P12 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A股市场提 轮的政策预期和投资线索,全会勾勒 供新- 的发展蓝图为市场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支撑。 P10. 经济增长韧劲的体现 P38. 千亿市值小商品城的新变量 P54. 高端白酒行业再思考 ISSN 1004-6291 87 大陆地区零售价:人民币30元 台港澳地区零售价:港币50元 文章 TE 77 "+"法思维,减少波动焦虑 ii √ 动态调整:组合布局及仓位 进取型 √ 控险平衡:兼顾收益与波动 "国收+" 策略的定位 追求 国收打底,权益突破 多元策略 稳中求进 诺安鼎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 A类: 006005 D类: 022985 其余代码 风险评级R3 网险提示:诺安鼎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等级为【R3】,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被评定为【C3】及以上投资者。具体的产品风险等级请以产品购买时的详 细页面展示为准。不同的销售机构采取的评价方法不同,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与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等级适当性匹配 ...
格科微跌2.03%,成交额1.2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892.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1:09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4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14.96元/股,成交额1.26亿元,换手率0.34%,总市值389.0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92.82万元,特大单净卖出345.71万元,大单净卖出1547.12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1.49%,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8.39%,近20日下跌15.72%,近60日下跌2.73%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收入构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80.51%,显示驱动芯片19.41%,其他0.08%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57.23亿元,同比增长25.66%,归母净利润5018.86万元,同比增长518.7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52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2.91万户,较上期增加9.06%,人均流通股85969股,较上期增加58.1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4103.68万股,较上期增加1513.47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和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分别为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减少381.92万股和1576.39万股,万家优选基金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 概念板块包括传感器、集成电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半导体等 [1]
格科微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57.23亿行业第八,净利润5018.86万行业29/48
新浪证券· 2025-10-31 00:12
资产负债率高于同业平均,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格科微资产负债率为66.66%,高于去年同期的65.24%,且远高于行业平均的 24.46%,这表明公司偿债压力较大。从盈利能力看,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0.70%,低于去年同期的 23.37%,也低于行业平均的36.52%,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董事长赵立新薪酬未变,维持180万 A股股东户数较上期增加9.06% 格科微成立于2003年9月3日,于2021年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 器和显示驱动芯片供应商,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具备全产业链优势。办公地址位于上 海。 公司主要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 - 半导体 - 数 字芯片设计,涉及传感器、智能穿戴等概念板块。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第八,净利润第二十九 2025年三季度,格科微实现营业收入57.23亿元,在行业48家公司中排名第8,行业第一名豪威集团为 217.83亿元,第二名江波龙为167.34亿元,行业平均数为29.12亿元,中位数为11.56亿元。主营业务构成 中,CM ...
中国产业叙事:晶合集成
新财富· 2025-10-21 16:46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前身于2015年5月成立,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台湾力晶科技合资设立,是安徽省首个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合肥国资委持股近40%,力晶科技持股约20% [4] - 公司战略定位为聚焦12英寸晶圆代工,初期提供150nm至90nm制程,现已延伸至28nm以下,主营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以此避开与台积电、三星在先进制程的正面竞争 [4] - 公司技术演进迅速:2017年110nm显示驱动芯片量产;2020年完成55nm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开发,次年量产;2022年攻克40nm高压OLED平台技术并于2024年量产;2024年28nm制程通过验证,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家突破28nm的晶圆代工厂 [5] - 为降低对单一显示驱动芯片业务的依赖,公司业务范围已扩展至CMOS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等多芯片领域,并能自制光刻掩模版,转型为综合性晶圆代工企业 [6][7] 财务表现与增长势头 - 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近93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约5.3亿元,同比增长超150%;扣非净利润近4亿元,同比激增超730%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52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达到25.8%;归母净利润约3.3亿元,同比大增78% [7] - 2024年公司营收结构显示,90-55纳米制程营收占比近60%,成为业绩主力;显示驱动芯片占比近70%,CMOS图像传感器占比16%,电源管理芯片占比近10%,呈现多元化趋势 [17] 成功的关键因素与产业协同 - 公司成功得益于合肥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其与京东方、维信诺等面板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可实现“上午下线,下午进厂”的极速协同,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 [12] - 合肥通过引入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玻璃基板、驱动IC到模组的完整显示产业链,为公司提供了下游需求支撑,京东方在合肥拥有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 [9][13] - 公司作为“地方政府支持+台湾技术团队”产业模式的典范,依托合肥“芯屏汽合”战略,与区域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及设备材料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协同 [12][15] 未来增长动力与战略布局 - 公司已布局车规级微控制器、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平台,将与合肥的六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形成联动,推动产业链向汽车电子领域延伸 [16] - 全球显示技术正向OLED、Micro LED演进,京东方总投资超600亿元的8.6代AMOLED生产线将于2026年量产,有望为公司带来高毛利的OLED显示驱动芯片需求 [13] - 公司通过视涯科技的需求提前布局55nm以下逻辑工艺,切入Micro OLED等前沿赛道,持续赋能公司切入高毛利新兴市场,摆脱对传统液晶显示驱动芯片的单一依赖 [16]
格科微涨2.11%,成交额1.7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527.2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3:5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11%至15.99元/股,成交额1.72亿元,换手率0.43%,总市值415.8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527.20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477.68万元(买入774.35万元,卖出296.67万元),大单净买入1049.51万元(买入3221.80万元,卖出2172.29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9.17%,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7.36%,近20日下跌0.37%,近60日上涨1.72%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收入构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80.51%,显示驱动芯片19.41%,其他业务0.08%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6.36亿元,同比增长30.33%,但归母净利润为2976.19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1.59%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52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67万户,较上期减少8.99%,人均流通股54,363股,较上期增加9.88%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持股4336.78万股,较上期减少51.22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3230.50万股,较上期增加92.48万股 [3] - 万家优选持股3000.00万股未变,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590.21万股,较上期减少350.61万股 [3] 行业分类与背景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概念板块包括大基金概念、集成电路、中芯国际概念、芯片概念、半导体等 [1] - 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3日,于2021年8月18日上市,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
格科微(688728):50M持续上量
中邮证券· 2025-10-17 16:4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格科微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 [2]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转型Fab-Lite模式,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29亿元 [5] - 高像素CIS产品推动营收持续成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36亿元,同比增长30.33%,其中第二季度收入创上市以来新高 [5] - 产品结构持续升级,高像素产品占比提升,自有工厂已全面转向高像素产品,将增强公司一体化竞争能力和盈利前景 [5][6][7][9][1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36亿元,同比增长30.33%,归母净利润0.30亿元,EBITDA为6.99亿元 [5] - 预计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78/100/12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0亿元 [9] - 公司最新收盘价16.65元,总市值433亿元,流通市值416亿元,资产负债率65.3% [4] 业务分项进展 - 手机CIS业务收入占比60.88%,2025年上半年1,300万及以上像素产品收入超10亿元,占手机CIS业务约46%,3,200万及以上像素产品出货量超4,000万颗,5,000万像素产品出货收入约2.5亿元,占比10% [6] - 非手机CIS业务收入占比19.69%,公司积极布局车载前装芯片,并关注AI眼镜等新兴市场,已有500万像素CIS在AI眼镜项目量产 [6] - 显示驱动芯片业务收入占比19.43%,LCD TDDI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并实现首颗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在智能手表客户的成功交付 [6] 运营模式与产能 - 公司运营模式正式转变为Fab-lite,通过自有Fab产线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制造、测试、销售全环节打通 [5] - 自有工厂格科半导体自2025年下半年起全面转向高像素产品,800万和1,300万像素占比将降至10%以下,3,200万和5,000万像素产品产能利用率保持100% [7] - 格科微浙江专注于CIS、DDIC封测制造与相关技术研发,并积极进行IATF 16949车规认证 [7] 相对估值 - 参考A股Fab-Lite公司卓胜微、IDM公司士兰微及天岳先进进行相对估值分析,参考公司2025年一致预期PB均值为4.47x,格科微2025年预测PB为4.12x [15][16]
小摩调研12家中资半导体企业后结论:板块估值有望上调,优选晶圆制造设备商
智通财经· 2025-09-26 22:05
核心观点 - A股半导体板块9月上涨11% 供应链调研显示行业前景分化 制造与封装测试端乐观 设计端谨慎 但整体看好本土AI驱动的长期机遇[1][2] - 产能利用率在AI需求带动下预计2025年四季度进一步上升 存储产品价格上涨 成熟逻辑产品面临降价压力[3][4] - 国内WFE需求韧性显现 8月进口同比增长12% 年初迄今累计增长3% 中微公司订单同比增长40%以上 高端领域订单占比超80%[5][6] - 终端需求分化 智能手机需求停滞引发价格竞争 AIoT新兴应用如运动相机和AIAR眼镜需求快速增长 豪威集团受益[7][8] - 本土AI芯片国产化是长期驱动因素 2026年本土AI芯片供应商及产能增加 利好AI芯片赋能企业[9] - 板块估值预计上调 AI赋能者弹性更大 核心推荐中微公司 豪威集团 闻泰科技[10] 产能利用率与价格趋势 - 2025年四季度半导体行业产能利用率在AI需求带动下进一步上升[3] - 存储产品平均售价预计上涨 NOR闪存稳定 SLC NAND温和 DRAM涨幅激进[4] - 成熟逻辑产品如MCU和CMOS图像传感器可能面临降价压力[4] - 模拟产品价格预计保持稳定[4] 国内WFE需求 - 中国8月WFE进口同比增长12% 年初迄今累计增长3%[5] - 中微公司订单同比增长40%以上 预计2026年转化为收入 高端领域订单占比超80%[6] - 中微公司在NAND客户产能扩张中市场份额领先 巩固蚀刻和薄膜沉积设备地位[6] - ICP设备贡献增大 沉积设备业务放量超预期 推动潜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6] 终端需求 - 2025年四季度旗舰智能手机集中发布 但安卓智能手机需求前景一般 引发零部件价格竞争[7] - 运动相机和AIAR眼镜等AIoT新兴应用需求快速增长 高ASP和高利润率提升豪威集团销售额和盈利能力[8] 本土AI赋能 - AI芯片国产化是中国半导体供应链长期驱动因素 2026年本土AI芯片供应商及产能增加[9] - 中微公司受益先进制程设备需求提升[9] - 伟测科技受益AI芯片测试需求放量[9] - 甬砂电子受益2.5D/3D封装技术落地[9] - 长川科技受益存储和AI芯片测试双驱动[9] 估值与推荐 - 中国半导体板块整体估值预计上调 AI赋能者弹性更大[10] - 中微公司当前股价290.50元 评级增持 WFE子板块龙头 AI和存储需求双驱动[10] - 豪威集团当前股价148.60元 评级增持 新兴AIoT应用打开CMOS传感器增长空间[10] - 闻泰科技当前股价48.72元 评级增持 估值具备吸引力 业务基本面稳健[10] 调研企业 - 调研覆盖12家半导体企业 涵盖设计 制造 封装测试 设备等核心环节[11][12] - 恒玄科技专注低功耗技术 覆盖可穿戴设备和AIoT[11] - 晶晨股份专注机顶盒 智能电视 多媒体 汽车和AIoT[11] - 南芯科技涵盖充电管理IC DC-DC芯片 AC-DC芯片 BMS芯片等[11] - 中微公司专注前端工艺 包括蚀刻和薄膜沉积[11] - 豪威集团覆盖智能手机 汽车 安防 AIoT等[11] - 东芯股份专注于SLC NAND和NOR闪存[11] - 伟测科技涵盖晶圆测试 最终测试 Burn-in测试 SLT等[11] - 华虹公司是领先的特色工艺技术平台代工厂[12] - 晶丰明源涵盖LED照明驱动芯片 DC-DC芯片 AC-DC芯片 微控制单元等[12] - 甬砂电子涵盖QFN/DFN 扇入 扇出 WLCSP 2.5D/3D封装等[12] - 长川科技主营分选机和测试设备[12] - 联芸科技专攻NAND闪存存储控制器[12]
中国半导体行业-中国科技行业调研纪要
2025-09-26 10:32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半导体行业 涵盖晶圆制造设备(WFE) 代工厂 OSAT/测试服务提供商 半导体设计企业等多个子板块[1] * 调研涉及12家半导体公司 包括中微公司(688012 SH) 豪威集团(603501 SH) 闻泰科技(600745 SS) 伟测科技(688372 CH) 甬矽电子(688362 CH) 长川科技(300604 CH) 恒玄科技(688608 SH) 晶晨股份(688099 SH) 南芯科技(688484 SH) 东芯股份(688110 SH) 华虹公司(688347 SH) 晶丰明源(688368 SH) 联芸科技(688449 SH)[3][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整体情绪乐观** A股半导体板块9月以来上涨11% 供应链调研结果印证了乐观情绪[1] * **2025年4季度产能利用率将上升** 得益于国内/海外AI相关需求 但成熟逻辑产品(微控制单元 CMOS图像传感器等)可能将呈降价趋势[3] * **国内WFE需求展望乐观** 中国8月份WFE进口统计数据同比增长12%(年初迄今增长3%) 支撑对于整体资本支出的乐观看法(增速持平或个位数)[3] * **中微公司被看好** 原因包括大量订单(同比增长40%以上)将在2026年转化为收入(其中80%以上为尖端逻辑/存储业务) 领先的市场份额(其NAND客户将受益于强劲的产能提升) 潜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由于ICP贡献增大及沉积设备业务放量速度快于预期)[3] * **智能手机需求停滞但新兴/AIoT应用增多** 供应链调研显示未来安卓智能手机需求前景一般 可能在智能手机零部件领域引发更多价格竞争 同时看到国内最大智能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豪威集团获得增量利好 得益于新兴应用(如运动相机 AI/AR眼镜)带来的需求快速增长 其较高的平均售价/利润率可提升销售额和盈利能力[3] * **AI芯片国产化是长期驱动因素** 受益于2026年本土AI芯片供应商/产能增加 拜访的AI芯片赋能者(如中微公司 伟测科技 甬矽电子 长川科技)均指引盈利加速增长[3] * **预期板块整体估值将上调** 鉴于本土AI供应链增长是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一项长期利好 尤其看好AI赋能者 WFE是优选子板块 中微公司是首选股 还看好获得新增长催化剂的豪威集团和估值具有吸引力的闻泰科技[1][3] 其他重要内容 * 虽然大多数半导体设计企业对整体需求(汽车 家电和智能手机)的看法更为谨慎 但是进入2026年新兴AIoT设备出货仍将保持稳健[1] * 预计存储产品平均售价将上涨(NOR保持稳定 SLC NAND表现温和 DRAM则呈激进态势) 但成熟逻辑产品可能将呈降价趋势 虽然中国政府对美国供应商开展反倾销调查 但预计2025年4季度模拟产品的价格将保持稳定趋势[3] * 中国WFE月度进口数据在2025年8月显示同比增长 具体数据可参考图1[3][5] * A股半导体板块 芯片设计板块 半导体生产设备板块 WFE板块的历史市盈率区间可参考图2 图3 图4 图5[6][7][9][10][11][12][14]
格科微涨2.02%,成交额1.9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569.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0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17.66元/股 成交额1.99亿元 换手率0.46% 总市值459.2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569.61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763.45万元(买入463.97万元/卖出1227.42万元) 大单净流出806.16万元(买入4203.23万元/卖出5009.39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31.61% 近5日涨8.21% 近20日跌0.51% 近60日涨13.15%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67万户 较上期减少8.99% 人均流通股54,363股 较上期增加9.88%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持股4336.78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51.22万股 [3] - 易方达科创板50ETF(588080)持股3230.50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92.48万股 [3] - 万家优选(161903)持股3000万股(第九大股东) 持股数量不变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2590.21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350.61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6.36亿元 同比增长30.33%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2976.19万元 同比下滑61.59%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CMOS图像传感器(收入占比80.51%)和显示驱动芯片(19.41%)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1] - 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成立于2003年9月3日 2021年8月18日上市 [1] - 行业分类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概念板块涵盖全面屏/智慧城市/大基金概念/传感器/集成电路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1.52亿元 [3]
豪威集团:正式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是说芯语· 2025-09-16 18:56
豪威集团与英伟达合作 - 豪威集团正式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将深度参与NVIDIA DRIVE AGX Thor自动驾驶生态系统建设[2] - 合作标志着豪威集团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突破 以及英伟达对其车规级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高度认可[2] 豪威集团业务与技术优势 - 豪威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安防、医疗等多个领域[3] - 在汽车领域 豪威集团凭借先进的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 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提供关键视觉感知支持[3] - 豪威集团将利用先进成像解决方案为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提供技术支持[3] NVIDIA DRIVE AGX Thor平台特性 - NVIDIA DRIVE AGX Thor是专为先进自动驾驶设计的汽车级计算平台 具备强大计算能力和先进软件算法[4] - 平台采用Blackwell架构 INT8算力可达1000 TOPS 支持从L2+级辅助驾驶扩展至全自动驾驶[4] - 目前已有比亚迪、广汽、智己、理想汽车、沃尔沃汽车、小米和极氪等多家厂商使用该平台进行开发[4] 技术合作细节 - 双方联合开发"传感器-芯片-算法"一体化方案 豪威传感器数据可直接与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AI算力结合[6] - 实现多摄像头图像的实时处理与融合 提升自动驾驶系统感知精度和可靠性[6] - 豪威传感器解决方案已预集成到2025年8月开放预订的开发者套件中 帮助车企和Tier-1厂商快速开发[6] 生态系统建设 - 豪威还与AdaCore、QNX等工具链供应商合作 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支持 降低客户开发门槛[6] - 豪威集团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的技术资源[6] - 豪威车规级传感器能有效应对各种光照条件 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稳定准确的视觉信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