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MOS图像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搁浅的硅基梦:从“芯片希望”到“僵尸工厂”
是说芯语· 2025-07-12 10:02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晶圆制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已具备7纳米逻辑芯片及3D NAND/DRAM存储设备的先进生产能力 [2] - 截至2024年初,全国拥有44家晶圆厂(25家300mm/5家200mm/4家150mm/7家停产),另有32个在建项目(24家300mm/9家200mm)作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组成部分 [3] - 中芯国际、华虹等企业计划2024年底前新增10座晶圆厂(9家300mm/1家200mm) [5] 失败晶圆厂案例分析 典型失败项目 - **武汉弘芯(HSMC)**:190亿美元投资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摆,从未实现14/7纳米芯片量产 [10][12] - **泉芯(QXIC)**:作为HSMC姊妹公司,14纳米计划仅停留于宣传阶段,2021年终止运营 [14][15] - **GlobalFoundries成都**:100亿美元项目因战略调整中止,后由华力微电子接盘重启 [17] - **德海半导体**:30亿美元项目涉嫌欺诈,仅完成场地平整即宣告破产 [18] - **福建金华(JHICC)**:56亿美元DRAM项目因窃取美光技术被美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发展停滞 [20] 失败共性特征 - 过度追求先进制程(14/7纳米)而缺乏技术积累,依赖地方政府资金但监管缺位 [6][8] - 美国出口限制导致10纳米以下设备断供,加剧技术突破难度 [7] - 存储器领域尤为艰难,江苏先进半导体18亿美元PCM项目及清华240亿美元3D NAND项目均告失败 [21][23] 行业经验总结 - 半导体制造需要长期技术沉淀,英特尔/台积电等龙头企业均经历数十年技术积累 [8] - CIS等相对简单领域亦存在失败案例(德淮/塔科马半导体),显示全产业链均需专业能力 [25] - 成功要素包括:持续研发投入、供应链深度布局、市场化运营机制 [2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产业链、出货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智能手机等终端市场持续推动,CMOS图像传感器规模突破500亿元大关[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8 09:48
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概述 - CMOS图像传感器(CIS)是将光子转换为电子进行数字处理的芯片,主要用于数码相机、闭路电视摄像机和数码摄像机中的图像创建,是数码摄像头的关键部件 [3] - CMOS图像传感器按像素排列方式可分为面阵和线阵,按像素单元类型可分为无源像素单元(PPS)和有源像素单元(APS),按感光方式可分为前感光式(FSI)和背部感光式(BSI),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消费级、工业级和科学级 [3] - 当前CMOS图像传感器的三大升级方向为高像素、高帧率与高成像效果,评价其成像质量的核心技术指标包括光学尺寸、像素大小、像素数、帧率、感光元件架构、信噪比、动态范围、灵敏度和量子效率等 [5] 产品工艺流程 - CMOS图像传感器的产品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晶圆制造、滤色和微透镜加工、晶圆探针测试、封装等环节 [7] - 晶圆制造环节涉及晶圆氧化、光刻、离子注射退火、扩散、研磨、测试等工艺,封装环节包含晶圆划片、贴片、引线键合、芯片封装等主要工艺 [7] - 封装工序分为前道封装和后道封装两大工序,前道封装主要包括贴膜、研磨、撕片、划片等工艺,后道封装主要包括贴片、点胶、键合、组装等工艺 [7] 行业产业链 - CMOS图像传感器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晶圆代工厂和封测厂,中游主要为CMOS图像传感器设计企业,下游包括各种模组厂商和系统厂商,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汽车、安防、工业和医疗等 [9] - 下游客户对芯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新研发的芯片需要经过漫长的客户验证才能正式投产使用,且下游厂商一旦建立合作关系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供货商 [9]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526.8亿元,受益于智能手机多摄像头趋势、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以及安防监控需求的提升,行业取得显著进展 [1][17] - 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量从2017年的52.54亿颗增长至2023年的67.6亿颗,年复合增长率为4.29%,2024年出货量约为72.06亿颗,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88.58亿颗 [13] - 2023年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17.9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2.31%,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286亿美元 [13] - 智能手机是CMOS图像传感器的最大应用领域,占比达62.48%,其次是汽车电子、计算机、安防监控、工业、消费、国防与航空航天和医疗等领域 [15] 智能手机市场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2.86亿台,同比增长5.6%,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下滑趋势,2025年1-5月出货量为1.15亿部,同比增长11.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4% [11] - 智能手机摄像头一般由保护膜、镜头组、对焦马达、红外滤光片、CMOS图像传感器、PCB板等物理部件组成,其中CMOS图像传感器是摄像头模组的核心器件 [11] 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 - 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长期由索尼、三星电子、海力士等国外龙头企业主导,市场集中度较高,索尼是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三星是第二大企业 [19] - 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企业主要包括瑞芯微、晶方科技、思特威、豪威集团、格科微等,随着国内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和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这些企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19] - 2024年瑞芯微集成电路营业收入为31.36亿元,同比增长46.95%,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智能应用处理器SoC及周边配套芯片 [21] - 2024年思特威CMOS图像传感器营业收入为59.68亿元,同比增长108.89%,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机器视觉、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工业感知等领域 [23] 行业发展趋势 - 高分辨率CMOS图像传感器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企业正加大技术研发,突破背照式(BSI)和堆栈式(Stacked)等先进工艺,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 [25] - 在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终端的推动下,CMOS图像传感器正朝着更小尺寸、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未来更紧凑、高效的传感器将成为市场主流 [26] - CMOS图像传感器向高性能、多功能集成演进,例如全局快门技术、近红外(NIR)增强技术和多光谱传感器等,AI算法的结合使传感器具备实时图像识别和智能处理能力 [27]
【私募调研记录】睿扬投资调研思特威
证券之星· 2025-07-07 08:09
公司调研信息 - 睿扬投资近期调研了思特威公司,参与特定对象调研及路演活动 [1] - 思特威2024年营业收入59.68亿元,同比增长108.87% [1] - 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2,662.76% [1] - 产品应用于智慧安防、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领域 [1] - 具备与索尼等厂商竞争的优势 [1] 市场地位 - 全球安防CIS出货排名第1位 [1] - 车载CIS市场全球第4位,国内第2位 [1] - 手机CIS市场全球第5位 [1] 研发与专利 - 2024年研发投入44,740.33万元,同比增长56.35% [1]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64项 [1] 商业模式 - 采用Fabless模式 [1] - 专注于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设计和销售 [1] - 自建测试厂完成终测 [1] 机构背景 - 睿扬投资成立于2017年1月 [2] - 主要开展二级市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 [2] - 资产管理规模约100亿 [2] - 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 [2] 获奖情况 - 彭砚2021年获"第12届中国私募金牛奖--三年期金牛私募投资经理" [3] - 2020年获"第11届中国私募金牛奖--一年期金牛私募投资经理" [3] - 2020年获"金长江奖2019年度优秀私募基金经理" [3] - 睿扬精选2号2020年获"中国基金业私募英华奖一年期股票策略奖" [3] - 睿扬专享1号2021年获证券时报"金长江奖2020年度绝对回报基金产品" [3] - 公司2021年获第十二届"金阳光"奖三年卓越私募公司奖 [3] - 2019年获"中国金鼎奖年度最具成长性私募基金公司" [3]
新芯股份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财报更新)”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09:34
公司IPO进展 - 上交所网站显示6月30日新芯股份科创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中止(财报更新)" [1] - 国泰海通证券和华源证券为保荐机构 拟募资48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 聚焦特色存储 数模混合和三维集成业务领域 [1] - 提供基于多种技术节点 不同工艺平台的各类半导体产品晶圆代工 [1] - 以特色存储业务为支撑 以三维集成技术为牵引 各项业务平台深化协同 [1] - 晶圆代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消费电子 计算机 物联网等领域 [1] - 与各细分行业头部厂商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营业收入呈总体增长趋势 [1] 特色存储业务 - 公司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NOR Flash制造厂商 拥有业界领先的代码型闪存技术 [1] - 制造工艺涵盖浮栅型与电荷俘获型两种主流结构 [1] - 浮栅工艺制程节点涵盖65nm到50nm 其中50nm技术平台具有业内领先的存储密度 [1] - 在电荷俘获工艺方面为产品A全球唯一晶圆代工供应商 [1] 数模混合业务 - 具备CMOS图像传感器制造全流程工艺 拥有多年稳定量产的BSI工艺和堆栈式工艺 [2] - 12英寸RF-SOI工艺平台已实现55nm产品量产 射频器件性能国内领先 [2] - 技术平台布局完整 技术实力领先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等无线通讯领域 [2] 三维集成业务 - 拥有国际领先的硅通孔 混合键合等核心技术 [2] - 双晶圆堆叠 多晶圆堆叠 芯片-晶圆异构集成以及硅转接板技术应用不断拓展 [2]
【IPO前哨】豪威集团凭啥成为“过江龙”?
金融界· 2025-07-02 18:46
公司概况 - 豪威集团前身为韦尔股份,是A股上市半导体设计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WILL [1]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用于关键技术研发、全球市场扩张、战略投资收购及一般企业用途 [1] - 2025年6月11日公司更名为豪威集团,2024年收入达257.07亿元人民币,其中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贡献191.90亿元,占比74.65% [4] 业务发展 - 2019年8月通过发行4.01亿股A股收购豪威科技,实现向半导体设计企业转型,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高 [2][3] - 豪威科技是全球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之一,产品应用于手机、安防、汽车电子等领域,2024年市场份额达13.7% [2][6] - 公司汽车CIS市场份额达32.9%,覆盖ADAS、驾驶室监控等应用,受益于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 [7] 市场表现 - 2024年全球CIS市场前五大参与者份额合计84.1%,公司保持前三位置 [6] - 智能手机CIS交付量同比增长14%,OV50H传感器受国内厂商推崇 [7] - 公司在医疗、安防、机器视觉等领域有技术进展,可把握相关增长机会 [8]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毛利63.45亿元,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贡献87.65% [4] - 按A股股价124.63元计算,总市值1,516.96亿元,对应2024年扣非净利润30.57亿元的49.62倍市盈率 [9]
高瓴投的浙大夫妻,要IPO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18:27
公司概况 - 长光辰芯是中国CIS科学成像收入排名第一的企业,全球市占率达16.3%,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第一股"[3][4] - 公司成立于2012年,由80后浙大夫妻王欣洋、张艳霞创立,二人均拥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4][7] - 公司总部位于吉林长春,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科研背景,已建立11项核心专有技术,拥有49项注册发明专利[15] 融资历程 - 公司成立10年来完成5轮融资,吸引近20家顶级投资机构,包括高瓴创投、中科创星、中芯聚源等[5][11] - 2022年引入高瓴、中芯聚源等近10家机构,估值达100亿元,创始人夫妇合计持股49.53%[12][1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04亿元、6.05亿元、6.73亿元,呈现缓慢增长态势[13]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8410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1.7亿元,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1.97亿元[13] - 2020-2021年合计现金分红3687.5万元,但2022年仍处于亏损状态[12] 产品与技术 - 已推出7大系列超30款产品,涵盖机器视觉、科学成像、医疗成像等领域[12] - 核心产品包括全球首款BSI、s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900万像素的GMAX3809相机传感器[10][11] - 研发团队占比超50%,401名员工中研发人员超过200人[15] 市场布局 - 客户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包括海康机器人、大疆创新等,海外客户有Teledyne等[14] - 在日本东京设立子公司,直接挑战索尼的市场地位[14] - 直销模式占比超90%,商业模式较为集中[14] 行业地位 - 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打破索尼、苹果、三星的技术垄断[8][9] - 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摄像头、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7][11] - 代表中国硬科技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国产技术影响力[14]
浙大学霸夫妻创业,干出个龙头!如今要上市!
IPO日报· 2025-06-28 20:19
公司概况 - 长光辰芯成立于2012年,源自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是国产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企业,专注于机器视觉、科学仪器和专业影像领域 [2] - 公司提供九大产品系列超过50种标准产品,覆盖工业成像、科学成像、专业影像和医疗成像等领域,并提供定制传感器解决方案 [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员工401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181人,研发团队占比50.1% [7]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CIS市场规模预计1391亿元,2029年将达2103亿元,复合增长率8.6% [2] - 2024年工业成像领域,长光辰芯全球市场份额15.2%,中国排名第一;科学成像领域全球份额16.3%,中国排名第一 [2]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98亿元、4.11亿元、6.04亿元,但同期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3316.85万元、-8314.81万元) [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04亿元、6.05亿元、6.73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7亿元),2024年净利润增至1.97亿元 [4] - 面阵传感器产品占收入比重66.5%(2022)、67.7%(2023)、61.6%(2024) [4] - 毛利率从2022年76.2%降至2024年59%,主要因高性能CMOS和定制传感器毛利率下滑 [4] 上市历程 - 2023年6月申请科创板上市,经历两轮问询后于2025年1月撤回申请,半年后转战港交所 [2][3] - 问询涉及业绩可持续性、关联交易、公司治理等问题 [3] 股权与管理 - 控股股东王欣洋、张艳霞夫妇合计持股49.53%,两人均为浙江大学校友并拥有海外博士学位 [6] - 王欣洋任董事长兼CEO,张艳霞任副总经理兼COO,均有国际半导体企业工作背景 [6] - 早期股东包括上市公司奥普光电、凌云光,后期引入高瓴裕润、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方 [7][8] 募资用途 - 计划将港股IPO资金用于四大方向:主要应用场景研发、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中心建设、封装测试产线扩展、国际业务布局 [8]
研判2025!中国高速摄像机行业概述、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4.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5 09:18
高速摄像机行业概述 - 高速摄像机是一种能够以每秒100帧以上频率记录动态图像的设备,远超普通摄像机的30或60fps [2] - 工作原理是通过快速曝光和连续拍摄捕捉高速运动物体,使用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记录图像并存储在高速存储器中 [2] - 2024年中国高速摄像机行业市场规模为4.4亿元,同比上涨10.28% [1][1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包括CCD/CMOS传感器、光学镜头、电源系统、芯片等 [4] - 中游:高速摄像机生产行业,负责研发和生产制造 [4]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工业检测、医学影像、体育摄影、影视制作等 [4] 核心部件发展 - 图像传感器是高速摄像机核心部件,CMOS传感器因低功耗、高集成度和快速读出等优点广泛应用 [6] - 2018-2024年中国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从139亿元增长至517亿元 [6] 主要应用领域 - 体育领域:用于分析运动员技术动作细节,2023年我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规模达752亿元,同比上涨93.81% [8] - 影视制作:用于创造视觉效果,2024年中国生产影片数量612部,同比下降22.73% [1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高速摄像机主要依赖进口,国外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14]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合肥中科君达视界、湖南科天健光电、深圳深视智能、沈阳星迈科技等 [14] 重点企业分析 - 合肥中科君达视界:自主研发"君达超眼"高速视觉感知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出口德国、法国等国家 [15] - 沈阳星迈科技:专注于高速摄像机、富勒烯纳米材料和物联智能传感器,通过本土化生产和优化供应链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16]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研发投入加大,技术水平与国际差距缩小,中低端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 [19] - 应用领域拓展: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5G和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1]
一周港股IPO:新奥股份等20家递表;富卫集团等6家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6-23 19:3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上周(6月16日至6月22日)共有20家公司递表,6家公司通过聆讯,12家公司招股,1家新股上市 [1] - 2025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达779.88亿港元,同比增长565.48%,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41] - 港股打新市场表现强劲,今年已上市新股破发率仅26%,较去年同期32%明显改善 [43] - 前三大超额认购IPO为布鲁可6000倍、蜜雪冰城5258倍、沪上阿姨3617倍,远超2024年同期 [44] 递表公司分析 能源与公用事业 - 新奥股份是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6.1%,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00.20亿元、1411.15亿元、1349.46亿元 [2] 科技与制造业 - 沃尔核材是全球第二大高速铜缆制造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4.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3.37亿元、57.19亿元、69.20亿元 [3] - 极智嘉科技是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5%,达24.1亿元 [6][30] - 视源股份MAXHUB品牌会议平板中国市场份额25.0%,全球9.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09.90亿元、201.73亿元、224.01亿元 [6][7] - 兆易创新NOR Flash业务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18.5%,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1.30亿元、57.61亿元、73.56亿元 [18] 消费与服务业 - 巴奴国际是中国最大品质火锅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3.1%,门店数量145家较2021年增长74.7%,2024年收入23.07亿元 [4] - 极易电商是中国第二大数字零售综合运营服务商,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13.56亿元、14亿元 [9][10] 金融与专业服务 - 滴灌通累计投资超40亿人民币,采用投资公司方式申请上市 [11][12] - 宇信科技在中国金融科技多个细分市场排名第一,包括网络银行解决方案市场份额35.7% [15] 通过聆讯公司 - 富卫集团是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2024年净保险及投资业绩9.11亿美元 [24] - 峰岹科技在中国BLDC电机主控芯片市场排名第六,2024年收入6.00亿元 [25] - 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13.0%和20.9%,2024年收入698.97亿元 [29] 招股公司情况 - 海天味业募资101亿港元,为2025年内第二大港股IPO,获5.95亿美元基石投资 [31] - 三花智能香港公开发售获747.92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3.57倍认购 [31][32] - 曹操出行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9.52亿港元 [34] - 云知声引入商汤等基石投资者,每股发售价165-205港元 [37] 新股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上市首日收盘价36.5港元,较发行价36.3港元上涨0.55% [40]
【私募调研记录】盘京投资调研思特威、沪电股份
证券之星· 2025-06-19 08:12
思特威调研要点 - 思特威已成为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领域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 在全球安防CIS出货量排名第1 车载CIS市场全球第4、国内第2 手机CIS市场全球第5 [1]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329,11557万元 占主营收入5515% 高阶旗舰手机产品营收占比超50% 同比增长26905% [1] - 2024年研发投入44,74033万元 同比增长5635%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64项 [1] - 公司产品覆盖高中低端 满足低照度、高温、高帧率等需求 具备与索尼等厂商竞争的优势 [1] - 未来将持续投入研发 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1] 沪电股份调研要点 - 公司差异化经营 将技术能力、制程能力、产能结构动态适配市场中长期需求结构 坚持面向整体市场的主要头部客户群体开展业务 [2] - 2024年企业通讯市场板实现营业收入约10093亿元 其中I服务器和HPC相关PCB产品约占2948% 高速网络的交换机及其配套路由相关PCB产品约占3856% [2] - 汽车板整体实现营业收入约2408亿元 其中新兴汽车板产品约占3768% [2] - 800G交换机市场需求良好 由I的快速发展驱动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的变革 [2] - 泰国工厂已小规模量产 正提升生产效率和稳定生产良率 逐步释放产能 [2] - 公司加大资本开支 新建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 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将改善 [2] 盘京投资简介 - 盘京投资成立于2016年 是中国优秀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之一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注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编号为P1034296 [3] - 公司由多位长期业绩卓越、具备相同价值观的资深投资人创办 是一家以合伙人制度为基础 平台化运营的投资管理机构 [3] - 立足中国证券市场 聚焦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同时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概股有广泛布局 [3] - 建设以投研为导向 以深度产业和个股研究为投资决策唯一依据 搭建领先于同行的内部研究团队 [3] - 拥有广泛的外部研究资源 与国内各大顶级券商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投研服务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