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扩大内需有巨大潜力空间 “增收入+促消费+扩投资”做强国内大循环
央视网· 2025-04-28 18:08
扩大内需潜力空间 -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14亿人口大国 扩大内需具有巨大潜力空间 [1] - 消费领域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 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30亿台 每年更新换代可创造数万亿元需求 [3] - 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40万亿元 每年设备更新换代投资需求超5万亿元 [3]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3] -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万亿元规模投资 未来5年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约60万公里 创造约4万亿元投资需求 [3] 提振消费具体举措 - 已下达两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超1600亿元 后续还将下达1400亿元 [5] - 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5] - 指导限购城市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 [5] - 截至4月27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拉动消费超7200亿元 超1.2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7] 扩大投资重点方向 - 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 [5] - 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投资 制定充电设施"倍增"行动 [5] - 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建设停车位 [5] - 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 [5] -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5] 汽车消费改革试点 - 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支持地方在新车/二手车/报废车/后市场环节创新 [6] - 鼓励优化汽车限购限行措施 建设全国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 [6] - 支持发展汽车改装/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后市场 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量 [6] 畅通经济循环措施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5] - 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5]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5]
一季度包头市GDP完成1091.3亿元 增长7.1%
内蒙古日报· 2025-04-28 17:33
文章核心观点 包头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各方面发展态势积极,后续将继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1][4][5] 经济增长情况 - 一季度GDP完成1091.3亿元,增长7.1%,增速连续4季度蝉联全区第一,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1] 工业发展情况 - 深入实施助企行动,稳定工业经济,一季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8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连续5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一季度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4.9%,较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1] 项目建设情况 - 深入实施重大项目谋划行动,一季度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57个,同比增加29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分别高于全国、全区16.7和0.9个百分点 [4] 消费市场情况 - 以提振消费为重点、以文体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扩大内需,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6.1亿元,同比增长7.4%,分别高于全国、全区2.8和0.7个百分点 [4] 民生保障情况 - 深入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一季度民生支出57.7亿元,增长7.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5% [5] - 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7%,超序时进度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3%和4.1% [5]
面向“久摇不中”和无车家庭定向增发指标,多地已响应
新京报· 2025-04-28 16:56
政策导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指导限购城市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重点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 [1] - 政策延续性体现 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分年限保障无车家庭需求 [2] - 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已发文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 增发购车指标 [2] 地方实施案例 - 北京2025年小客车指标配额10万个 其中普通指标2万 新能源指标8万 并额外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指标给无车家庭 [3][4] - 北京2024年已定向增发2万个新能源指标 天津2024年定向配置3万个普通车指标+1万个阶梯摇号指标 [5] - 广州允许摇号72次以上者直接申领指标 杭州对久摇不中者/人才/多孩家庭开放指标直申 [5] 行业影响数据 - 深圳市2024年第1期个人普通车摇号中签率仅0.25% 反映限购城市供需矛盾突出 [6] - 汽车产业占中国GDP比重约10% 汽车消费占社零总额比重达10% 凸显其对经济的关键拉动作用 [7] - 商务部同步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涵盖新车/二手车/报废车/后市场全环节创新 [7] 指标配置规则 - 北京增发新能源指标按家庭积分排序配置 积分相同者按注册时间先后排序 [4] - 获得定向指标的家庭不得参与后续普通指标摇号 且仅限购买纯电车型 [4] - 北京2025年常规家庭新能源指标配置量为58400个 增发指标在此基础上追加 [4]
一季度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5000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16:40
内需释放成效 - 一季度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 [1] -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推动全部投资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个百分点 [1] 内需潜力空间 - 消费领域汽车保有量3.53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每年能创造数万亿元的需求 [2] - 投资领域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40万亿元,每年设备更新换代投资需求将超过5万亿元 [2]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已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2] -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点能拉动万亿规模的投资需求,未来5年需更新改造燃气、排水等各类管道约60万公里、能够创造约4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2] 提振消费措施 - 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前两批一共下达超过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 [3] - 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 [3]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措施,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3] 扩大投资措施 - 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投资 [3] - 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3] - 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3] 畅通循环措施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3] - 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3] -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3]
国家发改委:将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4-28 15:54
政策举措 - 出台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1] - 常态化做好政策预研储备,及时出台增量储备政策 [1] - 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养老产业等支持 [1] - 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1] - 近期已下达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后续还有近1400亿资金陆续下达 [1] - 力争6月底前下达全年"两重"项目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国项目清单,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 [1] - 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投资,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 [1] - 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1] 经济数据 - 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1] -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合计拉动消费超7200亿元 [2] - 4月份以来的出口总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3] - 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约2200亿元 [3] - 一季度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9] -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 [9] - 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目前的106项 [9] 行业潜力 - 我国汽车保有量3.53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每年能创造数万亿元的需求 [10] - 我国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约40万亿元,每年的设备更新换代投资需求将超过5万亿元 [10]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已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10] -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点能拉动万亿规模的投资需求 [10] - 未来5年需更新改造燃气、排水等各类管道约60万公里、能够创造约4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10] 金融支持 -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6万亿元,同比增长7% [13]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13]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 [13]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14] - 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0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6% [1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14] - 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大约为6200万户,今年一季度增加了93万户 [14] -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大约为38万亿元,一季度增加了大约2200亿元 [14] - 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同比下降了0.45个百分点 [15] - 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大约为3.6%,同比下降了0.55个百分点 [15]
重磅利好!信息量很大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15:39
稳就业稳经济政策 - 国家发改委将出台五方面举措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和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3] - 政策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3] - 发改委将常态化做好政策预研储备,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 [4] - 今年国家层面将投入5万亿元投资资金,加快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6] - 前两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超过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 [7] 内需拉动措施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发展 [7] - 指导限购城市定向增发购车指标给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 [7] - 将工业软件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 [7] - 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建设停车位 [7] - 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 [7] 外贸与市场环境 - 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8] - 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8] - 开展为期半年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8] - 商务部将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帮助开拓国际多元市场 [14]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拉动消费超7200亿元,惠及1.2亿人次 [13] 金融支持政策 - 人民银行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16] - 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支持稳就业稳增长领域 [16] - 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聚焦科技、绿色低碳等领域 [19] - 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两新"债务融资工具 [19] - 全面推广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19] 就业保障措施 - 落实岗位挖潜扩容实施方案,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重点领域释放岗位 [10] - 加快兑现稳岗返还、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存量政策 [10] - 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稳定3000万脱贫人口务工规模 [10] -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 [11] - 分行业制定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领域专项培训计划 [12]
国新办介绍稳就业稳经济若干举措 涵盖外贸、消费及投资等五方面内容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12:21
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 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稳就业稳 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我国将出台 实施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包括五方面内容。分别涉及就业、外贸发展、促进消 费、扩大有效投资以及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具体来看,在支持就业方面,主要包括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 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举措; 在稳定外贸发展方面,主要包括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出口企业规避风险,扩大服务 产品"出海",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等举措; 在促进消费方面,主要包括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推动汽车消费扩容,构建技能导向的 薪酬分配制度等举措; 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主要包括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设立新型政策性金 融工具等举措; 在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举措 ...
稳就业稳经济再推五大举措,注重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第一财经· 2025-04-28 12:16
宏观经济政策 - 国家发改委推出五方面稳就业稳经济举措: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2] - 政策与去年9月增量政策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形成接续,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 政策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预计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 [2] 扩大内需与消费提振 - 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前两批累计超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 [4]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4] - 指导限购城市定向增发购车指标,重点面向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显著:汽车以旧换新281.4万辆,家电4941.6万台,数码产品3785.5万件,家装厨卫4090.6万件,电动自行车超420万台,合计拉动销售超7200亿元 [5] - 商务部将扩围提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流通改革,实施服务消费提质行动,举办"购在中国"活动 [5] 投资与基建 - 工业软件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投资 [4] - 制定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300万以上人口城市建设停车位 [4] - 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 [5] 就业与企业帮扶 -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5万人,失业率均值5.3% [6] - 人社部将挖潜扩容就业空间,围绕新质生产力、消费热点、重点项目等领域出台激励政策 [6] - 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额度:小微企业最高5000万元,个人最高1000万元 [6] - 下拨667亿元中央就业补助资金,加快兑现稳岗返还、担保贷款等存量政策 [6] 外贸支持 - 商务部将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帮助开拓国际多元市场,加强贸易金融支持 [7]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吸引22.4万名境外采购商,创同期新高 [7] - 加大国内展会费用减免,编发外贸促进信息和国别贸易指南 [7]
打好扩内需“组合拳” 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
金融时报· 2025-04-28 09:45
政策部署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 - 决策层关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加力扩围"两新""两重"政策 [1]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启动发行,规模分别为1210亿元和1650亿元 [1] - 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期和30年期,规模分别为500亿元和710亿元 [1] 资金支持 - 2025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 [2] - 2025年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通过大规模资金投入支持"两重""两新" [1] 消费市场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 [2] - 需要提升居民消费的意愿、信心与能力,激活国内经济循环 [2] - 构建多样化、全场景的消费生态体系,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2] - 扩大内需的重点将更多聚焦于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领域 [2] 政策协同 - 商务部提出扩大服务消费需要从扩大需求、优化供给和改善环境等多个角度共同发力 [3] - 财税、金融、产业等各项政策都要体现促消费的政策导向 [3]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3] - 加大对文旅、养老、体育等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 [3] 市场驱动 - 市场主体应精准把握消费趋势,通过技术赋能和产品升级推出更贴合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4] -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业态融合发展 [4][5] - 形成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培育服务消费增长极 [5] 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6] - 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6]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 [6]
智库要论丨赵忠秀:以开放包容应对保护主义 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04-28 09:37
■赵忠秀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 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当前,基于美国最新关税措施的实施,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已显著升级,关税战和贸易战不断升级,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 序,对全球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了严重扰动,导致国际经贸秩序碎片化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贸易增长动能明显不足,贸易不确定性大幅上 升。全球经济面临贸易流动扭曲、供应链梗阻、全球产业链碎片化等重大挑战。加征关税将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同时,关税冲击压缩了贸易额,严重削弱 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推高了市场波动率,对全球经济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关税冲击的 经验和能力,可以有效将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肩负着维护全球贸易稳定以及承担起稳定 全球经济的重大责任,完全能够以更加主动的战略姿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分裂与贸易体系受损的风险。 关税博弈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