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我说外卖大战是三输局?
36氪· 2025-07-25 11:25
即时零售行业现状 - 即时零售本应是消费新趋势,但当前行业陷入低价内卷,导致多方利益受损 [1] - 平台通过疯狂补贴争夺市场,逼迫商家降价,造成商家利润压缩和产品质量下降 [3][5] - 外卖大战中,平台补贴导致商家实际亏损,例如原价30元的外卖活动后商家到手仅12.6元,亏损2.4元 [6][7] 商家困境 - 商家被迫参与平台活动,否则面临流量和订单量暴跌 [8] - 利润压缩迫使商家降本,包括降低人员配置、原料标准和产品分量,最终损害消费者体验 [9][10] - 外卖行业投诉增长明显,涉及食品安全、订单取消和骑手服务等问题 [10] 行业生态影响 - 低价内卷导致即时零售偏离本质,从创造增量市场变为与传统渠道的零和博弈 [15] - 餐饮行业受冲击严重,大型连锁餐饮利润压缩,中小商家面临被挤出平台的风险 [15][18] - 补贴带来的订单爆发导致门店交付效率下降和资源浪费,例如大量食物因延迟被丢弃 [16] 健康商业模式案例 - 名创优品通过开发旅行装产品和前置仓模式激活潜在需求,创造增量市场 [19] - 无印良品和迪卡侬通过供应链革新和场景化速达满足即时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19] - 垂直赛道新品牌如宠本本和Joyeux己悦聚焦高频应急需求,填补市场空白 [19] 行业未来方向 - 即时零售的核心应是供应链效率提升和场景化满足,而非低价竞争 [19][20] - 行业应避免单一维度厮杀,转向多元共生模式,平台和品牌各自深耕优势领域 [20][21] - 健康生态需要各方聚焦用户需求创造价值,实现多方共赢 [21]
即时零售平台拆解及对比解读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即时零售行业、传统电商行业、传统线下商超行业 - **公司**:美团、阿里巴巴(饿了么、淘宝闪购)、京东到家、永辉、大润发、山姆、叮咚买菜、河马、沃尔玛山姆会员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 - 即时零售对传统线下商超造成显著冲击,各电商平台在即时零售领域有不同表现和挑战 [1][3] - 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在多方面存在差异,增长依赖多因素,需优化运营和品质 [1][7][8] - 电商平台入局零售有自身特点和优劣势 [11] - 平台型零售与自营型零售有差异,各平台在履约配送时效上有竞争策略 [12][13] - **论据** - 即时零售通过门店数字化等争夺线下商超份额,如永辉和大润发受冲击 [1][3] - 美团平台覆盖中小商家,外卖用户渗透率高,自营业务强化供应链 [1][4] - 阿里巴巴用饿了么和淘宝闪购拓展业务,补贴实现单量增长,但面临用户心智差异挑战 [1][5] - 京东到家与大超市合作受其衰退影响盈利,靠 3C 和快消品保持份额 [1][6] - 即时零售依赖本地化供给和快速履约,传统电商强调规模效应和无限 SKU [1][7] - 即时零售增长需消费者习惯养成、供给履约效率提升和品类扩展,要与上游合作 [1][8] - 电商平台面向城市用户提供外卖叠加服务,聚焦少 SKU、爆款逻辑,价格无优势 [11] - 平台型零售通过闪电仓等提升动力,自营型零售依赖自身运营扩展 [12] - 各平台在履约配送时效竞争取决于订单密度和骑手数量,美团闪购延展业务优化供应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淘宝用户消费心智基于主站调性和品类,核心非外卖,未来高低线市场变化推动加盟模式发展,行业复合增长率预计超 20%,渗透率有增长空间 [10] - 零售是本地生活品类公约数,不同品类渗透深度因及时性、应急性需求和履约成本而异 [11] - 各平台利用广告投放增强品牌曝光,需基于蜂窝或区域化表征调整 [13]
“北京印象”花束正式亮相 美团闪购联合全国花艺师创作发布
北京商报· 2025-07-24 23:46
活动概述 - "北京印象"花束品牌发布会在颐和园举行,旨在传播绿色消费理念并引领花艺消费新趋势 [1] - 活动通过征集225件作品,最终遴选6束融合北京历史古韵与现代风貌的花束 [1] - 美团闪购承办花束征集活动,推动鲜花生态创新与古都文化赋能花卉产业 [1] 即时零售平台数据 - 美团闪购平台年度鲜花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平台拥有超过20万家花店和1.5亿人次消费者 [2] - 美团闪购与颐和园、故宫等合作,通过数字化能力推广中式美学 [2] - 此次"北京印象"花束发布是即时零售助力鲜花文化创新的最新探索 [2]
【西街观察】外卖大战不玩“0元购”玩什么
北京商报· 2025-07-24 22:53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后各地部门督促外卖平台整改 重点针对无序价格战行为如"0元购"和免单营销 [1] - 上海市要求全面下线"0元购"并大幅收缩免单营销等促销手段 [1] 价格战现状与问题 - 行业竞争白热化导致补贴大战异化 平台通过流量裹挟逼迫商家参与 侵蚀合理利润空间并加重履约成本 [1] - 骑手超负荷运转成为系统性伤害 价格战模式不可持续 [1] 补贴策略优化方向 - 差异化补贴替代全量降价 平台应利用数据与AI能力匹配不同消费需求 兼顾商家履约成本差异 [2] - 技术驱动应成为大厂核心价值体现 而非简单价格竞争 [2] 长期竞争维度 - 行业竞争需升级为技术驱动+供应链能力+配送效率+用户体验的系统性比拼 [2] - 冷链技术 骑手福祉 餐饮供应链 AI新运力构成多维竞争壁垒 [2] 骑手与商家保障进展 - 部分平台已开始跟进骑手社保计划 商家扶持政策从免佣金转向返佣+流量组合拳 [2] - 此类提升生态参与者幸福感的竞争措施应持续深化 [2] 技术创新应用 - 无人车/无人机配送技术研发加速 可缓解人力骑手算法困境并降低平台成本 [2] - 合规前提下应加快新技术市场化落地进程 [2] 新模式探索 - 美团"浣熊食堂"与京东"七鲜小厨"通过供应链联动优质餐饮品牌 打造品质外卖新范式 [3] - 平台+商家+消费者三赢模式为传统餐饮连锁注入新生命力 [3]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万亿市场开启 平台需转向资源整合与创新驱动 避免陷入低效价格战 [4] - 竞争焦点应从挤压生态参与者转向系统性能力建设 [4]
外卖“三国杀”:补贴烽火下的流量暗战与行业变局
贝壳财经· 2025-07-24 20:39
市场监管动态 -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明确禁止"内卷式"竞争 [2]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同步了解外卖平台情况 防范不正当竞争行为 [2] - 市场监管总局7月18日约谈三家外卖平台 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此前两个月已联合约谈 [2] -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典型案例 表示将持续推进整治工作 [2]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3月高调进入外卖市场 打破美团和饿了么双寡头格局 [3] - 淘宝闪购5月携全品类优势入场 美团6月开启反击 [3] - 7月美团、阿里连续发动"疯狂星期六"补贴大战 复现十年前互联网打法 [3][9] - 京东称外卖恶性补贴是严重内卷 淘宝否认参与"0元购"烧钱刷单 [5]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称行业处于非理性亢奋状态 [6] 平台运营数据 - 5-7月全国即时零售单量从1亿单跃升至2.5亿单 增量来自非餐饮品类与下沉市场 [4] - 京东外卖上线半个月日订单突破100万单 4月22日突破1000万单 6月1日达2500万单 [13] - 淘宝闪购上线后新注册商家超24万 6月订单量环比增长近150% 商家店均实收环比增长近100% [15] - 全行业日订单峰值7月突破2亿单 较之前翻一番 [16] - 淘宝闪购带动主站DAU环比净增15% [30] 平台战略与打法 - 阿里宣布未来一年投入500亿元补贴 美团创始人王兴表态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赢得比赛 [9] - 京东转向精细化补贴模式 强化正餐、小龙虾等"品质"品类 [33] - 京东启动"菜品合伙人"计划 投入10亿元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 [33]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运力与淘宝天猫品牌资源 通过高频场景激活用户习惯 [31] - 美团储备社交赠券等功能应对竞争 但认为订单留存率存疑 [28] 商家与骑手影响 - 北京部分奶茶店日订单超600单 商家被迫让员工加班 [8] - 骑手反映饿了么补贴高于美团 综合算下来一单约10元 比美团高几块钱 [21][22] - 商家反映到店率下降 线上50单到店仅1单 [22] - 茶饮品牌加盟商表示即便1.5元一杯加上平台补贴也未亏本 [23] - "一心饭团"品牌老门店订单增长25%-30% 主要来自外卖 [38]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即时零售成为巨头争夺的重要战场 预计抖音等巨头日后可能参与竞争 [11][37] - 专家认为外卖大战本质是即时零售时代入场券争夺 平台通过"补贴+技术+生态"三重博弈重构行业格局 [39] - 短期行业利润率下降10-15个百分点 长期将推动服务标准化、技术普惠化、监管常态化 [39] - 预计美团市场份额从80%降至60% 阿里、京东分别升至30%、10% 中小平台加速退出 [40]
超20万家花店“闪购卖花”,美团闪购发布产业链优化升级方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4 19:58
即时零售鲜花行业发展现状 - 过去一年有超过1.5亿人次消费者通过美团闪购买花,平台入驻鲜花商家超过20万家,即时零售已成为鲜花消费主要方式和产业重要牵引力[1][3] - 美团闪购是首家年消费规模突破100亿元的鲜花线上消费平台,正探索深入产业链以解决行业痛点[3] - 鲜花产业长期面临经营波动大、供需错配、低价内卷等问题,美团闪购发布全流程优化方案以助力行业有序经营[3][4] 商品丰富度提升策略 - 平台爆品花束涉及花材品种从两年前不足5种提升至超过50种,通过供给侧优化激发新需求[4] - 2024年鲜花客单价逆势上涨,商家得以脱离低价内卷获得更高回报[4] - 平台联合16个国内外知名IP探索高品质IP花束规模化生产,扩展商家经营空间[6] 产业生态优化措施 - 推出交易规模预估工具,准确率达98%以上,帮助商家精准备货对冲波动[5] - 试点供应链服务优化后花材成本降低20%,提供品质背书解决议价维权难题[5] - 上线AI图像识别、导购助手等数智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并组织公益活动缓解滞销[5] 商家扶持计划成效 - "送前返图"功能覆盖全部花店,相关订单占比超80%,"花图不符包赔"服务提升消费体验[6] - 年交易额突破100万元的花店超过2000家,较两年前翻倍[6] - 发起《中国独立花店收录计划》开放平台资源,助力中小商家长期经营[6]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深入产业链优化生态,目标成为花店线上经营和消费者购花的第一选择[6][7]
0元奶茶终结后,外卖大战还会怎么打?
36氪· 2025-07-24 17:20
外卖大战现状与监管介入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大平台,严令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行业单日订单峰值达2.5亿单 [1] - 平台订单量激增:淘宝闪购订单超8000万,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5亿,京东外卖日单量曾达2500万单 [1][2][12] - 商家承压明显:茶饮店频繁爆单,部分商家在堂食与外卖间"区别对待"食材使用 [1][2] 补贴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 餐饮品牌设定外卖订单占比红线为28%,超过则面临亏损风险 [1] - "爆单"导致商家产能不足(如1小时300单),但增收不增利,配送、促销等成本使订单成"饮鸩止渴" [1] - 外卖占比过高挤压堂食资源,部分商家对堂食和外卖采用不同食材标准 [2] - 高盛预计未来12个月阿里/京东外卖业务将亏损410亿/260亿元,美团EBIT下降250亿元 [7] 平台竞争格局与策略调整 - 市场份额分布:美团与饿了么、京东形成7:2:1或6:3:1的格局 [12] - 美团强调发展质量,核心本地商业CEO称"非理性竞争无意义",可用更低成本达成同等冲击 [12][25] - 京东考虑外卖App独立,此前作为主站引流入口(40%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 [13][15][17]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补贴力度维持,计划8月8日冲击1亿单峰值 [10][17] 行业未来竞争方向 - 品质战争:京东通过自营"七鲜小厨"强化供应链(3年规划1万家店),美团以"浣熊食堂"聚合品牌 [20][22] - 即时零售成为核心战场,美团在"即时"占优,京东/淘宝在"零售"有优势 [22][25] - 品类与价格竞争:美团通过闪电仓扩张品类并深入供应链,淘宝/京东需补足配送时效 [27] - 系统能力差异:美团数据系统"牵牛花"可优化商家选品与周转率,京东/淘宝需重构全链条体系 [27]
被“搁置”的盒马,出路在哪儿?
36氪· 2025-07-24 13:14
盒马发展历程与战略调整 - 公司最初作为阿里新零售战略先锋,旗下业态一度拓展至12种,盒马X会员店曾定下"3年开100家"目标,上海首店开业两个月即盈利,年销售额近10亿元[1] - 创始人侯毅离职前业务始终未能盈利,其目标是颠覆传统商超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仓储一体化"规模化扩张[1] - 严筱磊接手后关闭大部分门店,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NB社区店,2025财年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转正,GMV突破750亿元,超越永辉成为中国超市第三[2] 业态布局与战略失误 - 公司曾同时运营12种业态导致资源分散,供应链建设困难,商业模式难以跑通[4] - 盒马X会员店定位高端但与公司低价扩张战略冲突,2023年暂停新办与续费,原计划100家仅开10家[3] - 估值从2022年100亿美元降至2023年60亿美元,2024年进一步缩水至38亿美元[4] 战略转型与业绩改善 - 新管理层砍掉10种非核心业态,保留盒马鲜生和盒马NB,形成"高端深耕+下沉渗透"双轨策略[5] - 盒马鲜生计划2025年新增100家门店,总数已近430家超过沃尔玛中国,正在渗透永辉优势区域[8] - 盒马NB社区店计划2025年突破1000家,自有品占比超60%,毛利率15%,采用"以量取胜"策略[9]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2023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预计2030年达2万亿元,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纷纷加码[5] - 2024年大型超市客流量较2019年下降28.6%,社区超市和便利店数量增13.2%,销售额增17.8%[5] - 生鲜零售与即时零售融合仍处试水阶段,盒马尚未深度融入阿里即时零售体系[6][7]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坚持"中高端赚利润+下沉冲规模"的商业模式,已形成商业闭环[9] - 盒马接入淘宝闪购但未深度融入阿里即时零售核心板块,未来流量协同是挑战[7] - 行业排名提升至第三后,公司需要通过规模化扩张稳固客流与市场地位[8]
延边电商这十年→勇闯跨境“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7-24 12:53
延边电商十年发展概况 - 2015-2025年为延边电商蓬勃发展期 网络零售额从无到有增长至2024年的188 5亿元 同比增长16% 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1][4] - 发展初期依托淘宝平台销售泡菜等特色产品及韩国日化用品 形成电商雏形 [1] - 十年间实现从小范围试点到规模化发展的嬗变 网商总数超6 1万 带动就业超20万人 [4] 三级联动电商生态构建 - 累计创建137个电商示范项目 获1 6亿元扶持资金 实现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全覆盖 [4] - 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节点870余个 培训电商人才19万余人次 [4] - 依托81 5%森林覆盖率优势 重点推广人参 木耳等农产品及朝鲜族民俗食品 [2] 三产融合电商格局发展 - 与淘天 抖音等平台深化合作 开设天猫原产地旗舰店 京东延边馆等特色店铺 6家企业进入全省淘宝网商TOP10 [7] - 直播电商快速发展 2024年上半年直播网络零售额达10 97亿元 总量全省第三 其中"长有食品""桃沅木耳"等企业表现突出 [7] - 服务型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2%至30 8亿元 总量全省第二 通过"冰雪DOU是好风光"等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7] 三国融通跨境电商布局 - 珲春 延吉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建成保税物流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 跨境电商1210保税出口模式使海外收货效率提升6天 [8][9] - 珲春保税中心入驻Ozon WB等平台 服务全国客户超2000家 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激增60 4%至43 6亿元 [9] - 创新"前店后仓+快配"模式 建立4家跨境电商O2O体验店 推出"延吉跨境通甄选"等平台 [9]
全渠道数据复盘:2025上半年消费市场底层变化与增长变量
36氪· 2025-07-24 12:02
中国城镇快速消费品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快速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5%,延续平稳向好态势 [1] - 饮料、食品、家清和个护品类均实现正增长,饮料类同比增长5.6%,其中果汁和功能性饮料增长亮眼 [1] - 北区和东区增长明显,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7%和2.6%,下线城市(镇级和县级市场)销售额分别增长5.1%和4.4%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贡献超过五成 [1] 家外消费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家外消费市场客流同比增长8.7%(1-5线城市) [2] - 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社交需求和娱乐体验的追求推动新场景与新技术加速落地 [2] 线下渠道表现 - 便利店销售额同比降低3.6%,渗透率减少2.2个百分点,北区和南区降幅显著 [3] - 小超市销售额同比增长7.3%,社区食杂店销售额同比增长4.7% [3] - 现代渠道(大卖场、超市、便利店)整体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稳定 [3] 主要零售商表现 - 沃尔玛集团二季度市场份额跃居首位,上半年市场份额提升0.9个百分点 [7] - 永辉超市集团市场份额降低0.7个百分点,天虹集团销售额增长4.2%,渗透率提升0.1个百分点 [7] - 步步高集团客单价同比增长9.9% [7] - 前十零售商份额下降1.1个百分点 [4] 会员店业态 - 会员店整体渗透率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8] - 山姆会员店在东区和南区渗透率显著提升5.2个百分点,计划2025年年底在北京开设最大门店 [8] - 盒马关闭盒马X会员店,聚焦盒马NB业态和盒马鲜生大店 [9] - 麦德龙会员店推进门店扩张和商品本土化深耕 [9] - 开市客门店布局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本土化服务缺乏优势 [9] 折扣零售业态 - 折扣零食店渗透率超过25%,南区为关键发展地区,西部地区渗透率近30% [10] - 好特卖"超级仓"模式落地北京,覆盖全品类 [10] - 奥乐齐在县级市昆山开业,刷新单日销售纪录,东区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 [10] - 传统商超加速转型硬折扣赛道,中百集团"小百惠"主打"硬折扣+民生品类"模式 [11] 线上渠道表现 - 电商渠道总体销售额同比增长6.9%,渗透率增长0.3个百分点 [12] - 抖音平台渗透率增长5.6个百分点,京喜自营渗透率增长2.9个百分点 [12] - 618大促期间线上渠道渗透率增长2.9个百分点,淘天集团销量同比增长1%,抖音渗透率提升4.1个百分点 [14] - 即时零售渗透率超35%,前置仓模式销售额增长超25%,小象超市销售额增长38.3% [14] 全渠道融合发展 - 消费者对质价比的需求推动线下与线上渠道在竞争与互补中重塑消费格局 [15] - 线下渠道通过业态分化精准锁定消费者需求,传统商超结合即时零售突破客流困局 [15] - 即时零售重新定义"附近",平台资源整合实现全品类"即买即得" [15] - 快速消费品行业需提升产品价值、场景价值和品牌价值以抢占市场先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