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搜索文档
京津冀“海上门户”天津:打造全球消费活力高地
搜狐财经· 2025-06-28 09:01
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天津市将建设"世界级消费聚集区、城市级商业中心、区域级特色商圈、社区便民消费网点"四级商圈体系和"山、海、河、楼、港、体育、文旅、康养"8类特色消费场景 [1]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 8% [3] - 天津港2024年接待国际邮轮105艘次 出入境旅客达35 7万人次 居全国第二 北方第一 [4] -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500亿元 同比增长43% [4] - 口岸肉类进出口量占全国1/3 [4] 消费场景与文旅项目 - 夜游海河2024年游客达220万人次 游船数量排名全国第四 全球第九 [2] - 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包括樘院 钟书阁 盘山开山节等 [2] - 航母主题公园 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成为全球网红打卡地 [4] - 西北角小吃火爆出圈 医养结合 健康饮食消费渐成气候 [1] 商圈体系规划 - 推出"2+8+22+N"四级商圈体系 打造金街 泰达MSD于响两个世界级商圈 [7] - 金街商圈包含印象城 天河城等商业综合体及劝业场等历史建筑 [7] - 泰达MSD—于响商圈以滨海风情为特色 包含永旺梦乐城 K11等商业综合体 [7] - 计划打造8个城市级商业中心 包括天津之眼 五大道 老城厢-古文化街等 [8] - 建设22个区域级特色商圈 如中新生态城 小白楼商圈等 [8] - 已建成19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覆盖982个社区 [9] 政策支持与产业优势 - 获取国家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包括131项支持政策 [5] - 在美食 汽车 康养 体育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6] - 拥有153公里海岸线和广阔海域面积 推出海洋生态 水上运动等文旅项目 [4] 历史文化与商业基因 - 拥有16个历史文化街区 877幢历史风貌建筑 [1] - 上世纪40年代以来拥有飞鸽自行车 海鸥手表等百余项全国第一 [1] - "洋楼经济"让洋楼资源焕发时代风采 [1]
武汉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长江日报· 2025-06-16 08:25
武汉消费市场表现 - 武汉与深圳、成都、大连共同获得"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荣誉 [1] -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31.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首位 [6] - 2024年1-4月社零增速进一步提升至8.1%,继续保持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领先地位 [6] 消费业态创新 - 武汉打造1500万方商业空间,近三年引进首店超千家,数字消费和夜间消费蓬勃发展 [3] - 联动商文旅体健举办"乐购武汉"促消费活动2000场/年,形成"春赏樱、夏嘬虾、秋欢购、冬潮玩"四季消费图景 [6] - 运动健身和医疗服务消费预期超出全国均值3个百分点以上 [3] 城市品牌建设 - 商文旅体联动强化特色消费IP(樱花、小龙虾、热干面),文创品牌"蒜鸟"亮相央视推介会 [3][6] - 20余种武汉老字号及特色产品(国漆、黄鹤楼酒、老万成等)在美好生活好物集集中展销 [6][7] - 城市形象与生活便利满意度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 [3] 数据来源背景 - 《美好生活大调查》由央视财经联合国家统计局、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起,持续开展19年 [6]
从“扫货”华强北到撬动入境消费
深圳商报· 2025-06-06 01:15
华强北成为外国游客购物热点 - 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以品种丰富且物美价廉的电子消费产品吸引外国游客[1] - 外国游客偏好购买折叠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科技产品[1] - 外国游客在华强北的消费行为涉及产品性价比、入境便利度、支付无障碍和城市吸引力等多个环节[1] 深圳吸引外国游客的优势 - 深圳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受益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围[2] - 深圳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手机、无人机等电子消费产品表现突出[2] - 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提供便捷支付体验,并扩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网络[2] 深圳入境旅游消费数据 - 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接待游客4811.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3%[3] - 深圳国际旅游收入增幅达30.6%[3] - 中国目前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和重庆),深圳虽未入选但具有年轻态、未来感和科技范等特有优势[3] 深圳入境消费发展潜力 - 外国游客"扫货"华强北现象显示深圳可打造独特的入境消费热点[3] - 深圳可通过强化科技消费特色和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来撬动入境消费市场[3]
前5个月上海口岸进出境航空旅客量创新高,同比增长超两成
第一财经· 2025-06-03 20:48
航空运输业 - 上海海关监管进出境航空器前5个月达10.4万架次,同比增长14.5% [1][3] - 进出境航空旅客近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创同期历史新高 [1][3] - 浦东机场海关优化服务支持新开/加密国际航线,特别是中远程和"一带一路"国家航点 [3] - 虹桥机场4月20日单日出入境旅客突破11000人次,入境外籍旅客54%通过免签政策入境 [3] 旅游消费政策 - 上海实施离境退税新政一个月,新增"即买即退"商店超60家,退税额同比增长77% [4] - 端午节假期前两天上海消费额近200亿元(日均100亿元),同比增长4.1% [4] - 离境退税销售额在端午期间同比增长约1.1倍 [4] - 上海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六大行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5] 主题乐园与商业生态 - 上海乐高乐园预计2025年客流达240万人次/年,工作日0.8万人次/日,周末2万人次/日 [5] - 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上海)计划2027年开放,为中国首家、全球第三家 [5] - 2024年1-4月上海新增首店301家,其中全球/亚洲首店占比16% [6] - "首发上海3.0版"政策构建"点线链面圈"五维生态系统 [6]
首都餐饮共建国际美食之都提质消费行动正式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5-30 08:39
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 启动"首都餐饮共建国际美食之都提质消费行动" 通过品牌活动升级 跨界资源赋能与技能人才培育三大维度构建新生态 [1] - 全年举办中国京菜美食节 小吃美食节 "一带一路"国际丝路美食节 火锅美食节等特色活动 整合老字号与新兴品牌推广多元饮食文化 [1] - 搭建"餐饮+金融+科技+文旅"跨界平台 推动与电商 地产 物流等领域合作 重点支持数字化升级 新零售模式 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技术赋能 [1] 国际化与品牌建设 - 计划2025年前新引进超500个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 培育30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初步建成国际美食之都 [2] - 通过美食展会 文化体验等形式向全球推广北京饮食文化 打造"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强调"美食+文化""美食+国际交流"双核心 [1][2]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餐饮品牌 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与消费场景创新能力 [1] 人才培育体系 - 建立"选才—育才—用才"体系 举办技能大赛 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重点培养烹饪技艺传承与餐饮服务创新人才 [2] - 开展"功勋巨匠致敬"活动 挖掘50年以上从业者匠人故事 构建"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 [2] - 2022年已推出七大行动22项任务 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等 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 [2] 政策与资源整合 - 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 提出国际品牌汇聚 美食聚集地打造 传统技艺振兴等七大方向 [2] - 联合北京商报 深蓝智库 北京烹饪协会等机构 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对接 加速行业品质化转型 [1][2]
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亮相时间定了
搜狐财经· 2025-05-23 12:22
长沙市内免税店项目概况 - 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将于2024年9月底在五一广场王府井百货8楼开业 [1] - 王府井集团于2024年1月24日被确定为长沙市内免税店经营主体 [1] - 免税店分为有税经营区和免税经营区,销售湖南特产、国潮、箱包等消费品 [2] 政策与监管框架 - 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24年8月批准在长沙等8个城市设立市内免税店 [1] - 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运营 [2] - 进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内商品视同出口享受退税 [8] 目标客群与购物规则 - 销售对象为60日内搭乘航空或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含中国籍) [5][7] - 购物需持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及已购出境机票/船票 [7] - 不设购物限额但需符合海关自用合理数量规定 [9] 商品结构与特色 - 规划国潮/本地精品区、国货精品区等六大品类专区 [2] - 引入茶颜悦色、承源百年等8家湖南本土品牌 [3][10] - 重点销售食品、电子产品、香化等便于携带的消费品 [10]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长沙市商务局等签署"湘品出海"战略合作协议 [3] - 推动湖南辣椒制品、湘绣等国货商品国际化 [3] - 提升长沙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地位及文旅影响力 [3] 运营模式 - 采用"店内买单 口岸提货"模式,在出境隔离区设提货点 [11] - 设计融合岳麓书院、湘绣等长沙传统元素 [2]
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重庆通过集聚优质消费资源、创新消费场景、推动产业融合等举措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释放城市消费活力[1] - "渝货精品"加速开拓新消费市场,涪陵榨菜、陈昌银麻花等本土品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1] - 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智博会、西洽会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引擎[1] 创新消费场景 - "洞穴经济""步道经济""云端经济"等特色消费新场景涌现,防空洞改造为火锅店、酒吧等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1] - 渝中区打造20余个"云端天台"项目,引入空中餐酒吧、天际泳池等形成独特商业风景线[1] - "文化+消费""艺术+消费""旅游+消费"等业态融合为商业注入新活力,如北仓文创街区夜间集市、大渡口区"花花好市"音乐集市[1] 产业融合发展 - 火锅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3.2万家火锅店遍布全市,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2] - 汽车产业表现亮眼,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182.8%[2] 消费环境提升 - 推进重点商圈数字化转型,创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1个、示范智慧商店2个[2] - 打造市级示范智慧菜市场14个,推动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智慧化改造[2] - 培育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消费新业态[2]
深圳破题消费外溢现象:联合周边城市升级大湾区消费供给,强基础、优业态做大自身市场体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1:05
深圳消费市场概况 - 2024年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637.7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增速居全国四大一线城市首位 [2] - 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81123元,居全国万亿消费城市第四位,但消费对GDP拉动仅28.91%,低于多数同类城市 [5][6] - 住房成本占深圳居民消费支出25%以上,高生活成本促使部分消费外溢至惠州等周边城市 [11][14] 消费外溢现象及原因 - 深中通道通车后日均车流量10万次,粤B牌照占比超80%,带动中山7月旅游收入同比激增99.1% [7][8] - 惠州大亚湾四居室租金仅1500元/月,仅为深圳同条件房源的25%,吸引大量深圳上班族跨城居住 [11] - 周边城市差异化消费业态(如东莞草莓音乐节单日吸引8万人)分流深圳消费需求 [9][10] 深圳应对策略 - 联合中山推出免费跨市专线、研学线路等促消费行动,2024年新增20个商业综合体(125万㎡) [16][18] - 规划2030年社零总额突破1.7万亿,2035年达2.5万亿,构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体系 [17][18] - 加速首店经济布局:2024年Q1新增258家首店,K11 ECOAST等旗舰项目引入Vivienne Westwood等国际品牌 [20][22] 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 2024年深圳旅游总收入2750亿元(+15.5%),入境游客数及收入均居全国第一 [24]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696万人次(+36.3%),旅游收入54.32亿元(+40.8%) [24] - 规划2025年旅游收入突破3000亿,重点打造前海冰雪世界、地中海俱乐部等新文旅项目 [25][30] 基础设施与业态升级 - 大鹏新区投资300亿推进32号线等交通建设,破解景区限流难题 [30] - 欢乐谷年均接待231万人次,显著低于北京环球影城(1000万+)等竞品,亟待业态更新 [28] - 比亚迪仰望U8黑科技展示、无人机配送等科技消费场景塑造特色城市形象 [26]
成都“五一”旅游爆火背后: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如何带飞国际
搜狐财经· 2025-05-20 20:27
成都离境退税政策效果 - 成都"即买即退"政策推动境外游客消费激增 "五一"期间SKP离境退税业务同比增长450% 实际退税金额暴涨400% 其中"即买即退"占比近一半 [1][3] - 政策优化显著降低退税门槛 单笔退税最低金额从500元降至200元 现金退税上限从1万元提升至2万元 刺激小额购物群体消费 [3] - 退税流程效率大幅提升 商场内办理时间缩短至十几分钟 相比机场排队半小时显著改善用户体验 [1][5] 商业体运营表现 - 高端商场成为政策最大受益者 SKP和IFS通过现场退税服务吸引境外游客 澳大利亚游客单笔退税额达1.5万元 [3][8] - 国产品牌销售明显增长 春熙路时代百盛试点后客流量提升 波司登江南布衣等成为境外游客新宠 [5] - 现金退税方式更具吸引力 直接返还现金比信用卡支付宝更受境外消费者青睐 [3] 城市消费战略布局 - 成都计划扩大退税商店覆盖范围 将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园商圈及大熊猫基地纳入示范点 [5] - 政策与文旅形成协同效应 "五一"入境游客同比增长40.7% 旅游收入达129.1亿元 实现"旅游+购物"双轮驱动 [7] - 天府机场国际航线扩展将强化优势 未来对标东京首尔打造亚洲购物新标杆 [8]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端商场功能转型 从服务本地客群转向吸引国际消费者 SKP和IFS成为境外购物天堂 [8] - 国潮品牌借势出海 离境退税政策助推国产品牌文化输出 [8] - 政策持续优化商业生态 成都正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升级 [8]
广州消费升级:跨城消费链背后的都市圈共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1:41
广州消费市场概况 - 2024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055.77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在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3][5] - 广州消费体量占广东省总量的24.55%,消费首位度处于省会城市中游水平 [5] - 深圳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637.70亿元,同比增长1.1%,与广州差距缩小至3个位次 [5] 都市圈消费联动效应 - 佛山长期占据广州人口迁出目的地首位,工作日占比达30%左右,节假日如"五一"期间占比15%-20% [6][7][9] - "五一"期间佛山A级景区接待游客278.18万人次(+37.82%),收入1.4亿元(+33.83%),其中39.05%游客来自广州 [6] - 肇庆星湖景区"五一"接待67.5万人次,70%游客来自广佛深莞四城 [8] - 广佛日均出行量达189.6万人次,为深莞间的1.42倍,居湾区城市首位 [14] 消费IP打造与首店经济 - 广州提出"羊城消费新八景"计划,涵盖文化、美食、时尚等八大消费场景 [11] - 广州K11通过"文化零售"模式引入Christian Louboutin等7家首店,客流同比上涨45% [11][12] - 深圳2024年新增首店461家,新开旗舰店/概念店1010家 [5] - "五一"期间广州文旅消费121亿元(+14.2%),天河路商圈人流量957.11万人次(+4.73%) [13]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 广交会期间广州离境退税日均开单量同比增长1.68倍 [16] - "五一"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30%,微信支付"外卡内绑"交易笔数较4月10日上涨1.5倍 [16][17] - 白云机场免签入境外国旅客超37万人次(+151%),过境免签旅客2.5万人次(+25.4%) [18] - 全市349家离境退税商店中,10家实现"即买即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