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加速AI应用与商业化落地
招银国际· 2025-08-29 15:0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互联网与软件行业、半导体行业、汽车行业均持积极看法,推荐多个"买入"评级标的 [30]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三阶段目标:2027年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社会新阶段 [5][6] - 政策将加速AI在六大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 [1][6] - 政策从八大基础支撑能力强化AI基础设施:模型基础能力/数据供给创新/智能算力统筹/应用发展环境/开源生态繁荣/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保障/安全能力水平 [7][8] 互联网与软件行业 - 关注AI云、AI+产业互联网与AI+消费互联网机会 [1][9] - 算力云服务:政策推动国内AI算力云服务快速增长,利好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与商汤等头部厂商 [1][9] - 消费互联网:政策推动AI在文娱、电商等领域应用,看好腾讯、阿里巴巴、快手 [1][9] - 企业软件:政策推动企业AI应用软件落地,看好金蝶国际(AI+ERP)、多点数智(AI+零售) [1][9] - 教育领域:政策推动AI+教育,看好新东方 [9] - 医疗领域:政策推动AI+医疗应用,看好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讯飞医疗、晶泰控股 [9] - 具体公司进展:腾讯2Q25企业服务收入teens%增长、快手可灵AI 2Q25收入超2.5亿元(预计FY25达9.5亿元)、百度云2Q25收入65亿元(同比+27%)、商汤FY24生成式AI收入24亿元(同比+103%) [12][13] 半导体行业 - 关注三条投资主线:算力产业链、自主可控主题、新兴应用领域(边缘AI/低空经济/辅助驾驶/具身智能) [1][14][16] - 政策直接驱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预计7280亿美元(同比+15%),2026年有望达8000亿美元 [16][18] - 算力芯片:国产算力芯片企业加速上市(如摩尔线程、沐曦集成),龙头包括寒武纪、中际旭创、生益科技、深南电路 [19] - 半导体制造:政策推动对先进和成熟制程代工需求增长,龙头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 [20] - 设备材料:政策支持自主可控,看好北方华创等国产设备材料公司 [20] - 新兴应用:边缘AI(豪威集团、乐鑫科技)、辅助驾驶(地平线、豪威集团、黑芝麻智能、英诺赛科)、具身智能(豪威集团、英诺赛科)、低空经济(紫光国微、贝克微) [21][22][23][24] 智驾及具身智能行业 - 政策再次强调"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法规非自动驾驶发展障碍 [2][25] - 国内L2+级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约30-35%,预计2026年搭载量超50% [2][26] - 行业格局:全栈自研车企(如小鹏、理想)与供应商(如华为、地平线、Momenta)并存 [27][28] - 智能机器人是汽车产业链天然延伸:特斯拉、小鹏、理想、比亚迪、广汽及零部件公司(三花、拓普、敏实)均已布局 [29] 覆盖标的估值 - 互联网与软件:腾讯(705港元目标价)、阿里巴巴(141.2美元)、快手(84港元)、百度(132美元)、商汤(2.45港元)、新东方(70美元)、金蝶(19.2港元)、多点数智(16港元) [30] - 半导体:中际旭创(415元)、豪威集团(176元)、地平线(8.9港元)、英诺赛科(49港元)、黑芝麻智能(28.2港元)、贝克微(93港元) [30] - 汽车:比亚迪(156.7港元)、理想(28美元)、小鹏(28美元)、广汽(3.6港元)、敏实(38港元) [30]
AI Agent 2025大赛组委会联席主席代永波:发掘AI新英雄,共筑智能新生态| 36氪2025AI Partner百业大会
36氪· 2025-08-29 14:30
8月27日,由36氪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 AI Partner百业大会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盛大启幕。本次大会以"中国式方案"为主题,分为"中国式方 案"和"谁来定义下一个人工智能时代"两大篇章,围绕"中国式创新的黄金时刻""超级智能体能否成为下一代AI的核心形态""中国式方案重塑世界科技竞争格 局""AI+千行百业融合创新的繁荣景象"四大话题,全方位集中呈现中国AI的最新突破与生态体系,分享中国式AI的成长路径和未来前景,探索中国式方案 的创新模式。 当日,AI Agent 2025大赛组委会联席主席代永波带来了《发掘并服务 AI 时代的新人类英雄》主题演讲。 以下为致辞内容,经36氪整理编辑: 非常感谢 36 氪主办方的邀请。我是 AI Agent 2025 大赛组委会联席主席代永波,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核心主题是:如何在 AI 时代,精准发掘并用心服务那 些即将定义未来的 "新人类英雄"。 过去几年,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市场,已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与产业结构的核心力量。按照国家 "人工智能 +" 战略规划:到 2027 年,人工智 能将在六大重点领域广泛应用,智能体与新终端普及率超 7 ...
中国国家发改委:当前实施“人工智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3:59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层面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战略启动 [1]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被视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和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及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技术基础与条件成熟度 - 人工智能技术已从特定场景任务处理进化为可完成普遍性任务 技术通用性显著增强 [2] - 当前实施"人工智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时机比较成熟 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和发展要求两方面 [1] 应用特性与变革影响 -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同属通用性技术 具有模式新、迭代快、对传统业态改造能力强的共同特点 [1] - "人工智能+"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跃升 推动生产要素重组、价值创造方式升级和组织形态演化 [1] - 相比"互联网+"的连接功能 "人工智能+"以更具变革性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系统性变革 [1]
国家发改委:未来1-2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1:35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框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聚焦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 开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动 [3] - 围绕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法规、安全等8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体系 [3] - 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联合42个相关部门及地方共同推进 形成政策联动 [5] 阶段性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过70% 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1][1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 [11]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支撑 [11] 重点应用领域 -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终端快速普及 构建全场景智能交互环境 [1][18] - 拓展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新场景 [1][18] - 加快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 [1][18] 实施保障机制 - 坚持协同联动、因地制宜、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四大原则 [2][5] - 凝聚政府与市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国企民企、企业与用户五方面合力 [5] - 通过政策指引、标准建设、资金支持三方面强化配套保障 [14] 国际合作布局 - 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推动成果共享、能力共建、技术共进、治理共商、生态共筑 [9] - 发布《中国智·惠世界》案例集 展示人工智能成果在亚非欧地区的赋能实践 [9] - 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 搭建国际供需对接平台 [9] 产业投资数据 - 1-7月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3.9%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6% 信息服务业增长32.8% [8] - 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人工智能算力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 降低创新主体研发成本 [14] - 工程建设领域1-7月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同比增长11.9% [16] 与传统技术对比 - "人工智能+"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跃升 推动生产要素重组和价值创造方式升级 [6] - 较"互联网+"具备更强变革性力量 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全面系统深刻的变革 [6]
国家发改委:发展“人工智能+”坚决避免无序竞争和一拥而上
财联社· 2025-08-29 11:08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上午10时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份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改委:发展"人工智能+"坚决避免无序竞争和一拥而上 李超表示,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行动方 案,强化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案例通报,持续推进市场准入壁垒的清理整治行动,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进一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 为,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出台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低于成本倾销、夸大和虚假宣传的行为,加快治理部 分领域的无序竞争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加快人工智能加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 李超表示,接下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激发市场活力。在扩大优质供给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 以旧换新,做好政策接续,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加消费等领域的政策出台,促进文旅、赛事、露营等服务消费。 国家发改委:未来1-2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27年,要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 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
百度智能云重磅升级:百舸5.0千帆4.0齐发,数字员工“吴彦祖”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8-29 09:52
行业趋势 - 智能优先的AI云成为支撑智能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 [1] - 云计算行业迎来新风向标 百度智能云在智能经济浪潮中树立标杆 [1] 技术平台升级 - 百舸AI计算平台升级至5.0版本 在网络架构、计算能力、推理系统及训推一体化方面实现全面飞跃 [1] - 平台突破AI计算效率瓶颈 助力企业以更低门槛和更快速度拥抱AI技术 [1] - 千帆平台迈入4.0时代 专注于解决AI原生时代Agent开发挑战 [3] - 新版本以Agent为核心构建一站式企业级服务平台 提供模型资源、编排工具、数据处理能力及企业级服务 [3] 产品创新应用 - 推出基于慧播星数字人技术的"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应用 [3] - 融合百度自研端到端语音语义大模型及先进AI技术 提供全新英语学习体验 [3] - 吴彦祖数字人作为百度智能云数字员工首批形象大使 引领数字化学习新风尚 [3] 生态合作布局 - 开发系列即插即用Agents 其中与雅识教育合作开发的"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为典型代表 [3] - 合作展现AI技术积累 彰显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前瞻布局 [3]
21社论丨建设智能社会需要系统性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8:20
技术基座建设 - 构建数据-算力-算法协同体系 实现数据要素创新 完善数据产权制度 推动公共数据依法开放 通过收益分成激励机制激活数据供给 [1] - 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依托东数西算工程优化资源配置 发展可扩展算力云服务 推动智能算力普惠化与绿色化 [1] -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模型架构创新 建立模型能力评估体系 推动通用大模型与行业专用模型协同演进 通过开源代码数据集框架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1] 政策法规构建 -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防范数据泄露和算法歧视风险 平衡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便利性与隐私权 [2] - 推动算法透明性与公平性 防范模型黑箱幻觉等风险 开展算法可解释性研究 建立算法伦理审查机制 制定符合国情的算法治理框架 [2] 人才培养体系 - 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深度融合 中小学引入编程教育和AI基础课程 高等教育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如人工智能+生物制造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 [3] - 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位一体创新联盟 通过企业主导产教融合模式提供实践机会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科研基金激励企业研发投入 [3] 开放合作生态 - 参与联合国 G20等多边机制下的AI治理对话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推动AI伦理准则制定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广智能基础设施如智慧港口和智能物流 [4] - 提升国际AI标准制定话语权 构建硬件-软件-应用全链条生态 通过人工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医疗等专项行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4] 民生应用场景 - 基层医疗采用AI辅助诊疗系统缓解看病难问题 智能教育平台为偏远地区提供优质课程 养老机器人和智能家居提升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生活质量 [4][5] - 城市大脑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环境质量 优化公共资源分配 推动人机共生新型治理模式 倡导技术向善发展理念 [5] 发展愿景目标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5] -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 在全球智能经济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形成14亿人与智能体协同演化的智能社会 [5]
21评论|建设智能社会需要系统性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2:01
技术基座建设 - 构建数据-算力-算法协同体系 实现数据要素创新 完善数据产权制度 推动公共数据依法开放 通过收益分成等激励机制激活数据供给 [1] - 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依托东数西算工程优化资源配置 发展可扩展算力云服务 推动智能算力普惠化绿色化 [1] -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模型架构创新 建立模型能力评估体系 推动通用大模型与行业专用模型协同演进 通过开源代码数据集框架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1] 政策法规构建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智能社会底线 需防范数据泄露算法歧视等问题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 [2] - 推动算法可解释性研究 建立算法伦理审查机制 制定符合国情的算法治理框架 防范模型黑箱幻觉算法歧视等风险 [2] 人才培养体系 - 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深度融合 中小学引入编程教育和AI基础课程 高等教育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如人工智能+生物制造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 [3] - 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位一体创新联盟 通过企业主导产教融合模式提供实践机会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科研基金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 开放合作生态 - 参与联合国G20等多边机制AI治理对话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推动AI伦理准则制定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推广智能基础设施项目如智慧港口智能物流 [4] - 提升国际AI标准制定话语权 构建硬件-软件-应用全链条生态 通过人工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医疗等专项行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4] 民生应用场景 - AI辅助诊疗系统缓解基层医疗看病难问题 智能教育平台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 养老机器人智能家居提升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生活质量 [5] - 城市大脑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环境质量 优化公共资源分配 推动人机共生新型治理模式 倡导技术向善发展理念 [5] 发展目标规划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 - 未来十年需以系统性思维统筹规划 抓住技术突破窗口期 应对社会变革阵痛期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实现全球领先地位 [5]
“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建筑全产业链受益
长江证券· 2025-08-28 23:36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评级维持 [10] 核心观点 - 国务院于2025年08月26日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2][7] - 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13]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普及,有望涌现一批新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包括加快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推动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创新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等 [13] - 推动"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规划作为建筑产业链最前端有望获得最直接推动,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高空天地海一体化动态感知和国土空间智慧规划水平,强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13] -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设计企业有望深度受益,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提升全员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推动各行业形成更多可复用的专家知识 [13] - 建筑企业有望在信息化和AI领域长效结合,持续助力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发展,相关标的包括专业从事规划业务的上市企业、设计咨询头部企业华设集团、建筑设计科技龙头华阳国际、央企设计平台中交设计 [13] 行业表现 - 建筑与工程行业指数近期表现波动,2025年8月数据显示相对沪深300指数有37%的涨幅 [11]
AI营收首超百亿,百度智能云有更大的野心
北京商报· 2025-08-28 22:34
百度智能云战略与定位 - 公司提出AI云作为智能经济时代新基础设施 强调智能优先 [1] - 企业对基础设施需求从降本增效转向直接创造价值 AI云成为新型利润中心 [2] - AI云核心要素包括算力 模型 数据和工程能力 形成持续进化的统一基础设施 [3] 产品与技术升级 - 百舸AI计算平台5.0升级网络通信 算力和推理系统 提升模型训推效率 [4] - 平台支持万亿参数开源模型 单个云实例仅需几分钟即可运行 [4] - 千帆企业级AI开发平台4.0提供Agent开发所需模型编排和数据能力 企业用户超46万 Agents开发量超130万 [6]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5年二季度百度AI新业务营收首次超100亿元 同比增长34% [1][7] - 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 百度智能云与阿里云并列第一 市场份额24.6% [6] - 自然语言处理公有云市场2024年规模22.2亿元 同比增长51.1% 百度智能云位居市场前三 [6] 行业应用与合作伙伴 - 具身智能企业采用百舸AI计算平台作为底层技术支撑 包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跨本体VLA模型 [4] - 灵生科技通过百度智能云算力支持与云端仿真平台 降低测试成本并加速研发进程 [5] - 微分智飞 灵生科技等具身智能企业在百度云智大会展示产品功能 [4] 行业发展与前景 - AI创造价值被认定将远超互联网时代 单个场景可能部署数十个Agents [2] - 云计算市场教育基本完成 巨头竞争加剧但市场空间充足 [7] - 百度智能云从CPU云服务成功转型至GPU云服务主导平台 三年前搭建国内最大GPU集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