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搜索文档
工业化预制自带饰面纤维水泥板的优势与未来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7-04 10:07
建筑幕墙材料革新 - 工业化预制的自带饰面纤维水泥板成为幕墙材料的革新代表,颠覆传统施工模式 [1] - 工厂自动化喷涂确保颜色、光泽和纹理均匀一致,可实现金属色、仿石材或纯色等多种效果 [1] - 采用高性能涂料如氟碳漆,具备优异附着力和耐候性,耐紫外线、抗擦洗、长久不褪色 [1] 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升 - 出厂即完工的板材无需二次喷涂和现场施工,避免色差、皱纹、气泡等质量问题 [1] - 施工流程简化至裁切和直接安装,施工速度比传统方式提升至少50% [1] - 减少施工现场灰尘和噪音,改善施工环境,现场管理更便捷 [1] 成本与环保优势 - 工业化预制板材节省工时和管理成本,降低maintenance费用,整体项目预算更可控 [1] - 仿石材代替真石材、氟碳水泥板漆代替铝板,成本减少 [7] - 符合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推动幕墙材料向"工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发展 [2] 未来发展趋势 - 预制装饰面纤维水泥板将成为高端幕墙工程标配 [2] - 推动幕墙材料产业变革,提升质量和效率,注入绿色环保和高品质创新力量 [2] 产品结构与应用 - 外墙装配式纤维水泥板可替代石材幕墙和铝单板幕墙 [4][6] - 产品结构包括防水层、龙骨系统、保温层及其保护层等 [9]
即将实施!节卡机器人主导制定新国家标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6 16:32
国家标准发布 - 由节卡机器人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5579-2025《机器人智能化视觉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正式获批发布,填补全球机器人智能化标准领域空白 [1] - 该国标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功能实现"向"智能分级"跃迁,为智能机器人质量提升和建设提供指导 [1] 标准核心内容 - 首次明确机器人智能化视觉测试包括视觉算法测试、整机测试,定义5大类19项测试指标(人体姿态估计、人脸识别、字符识别、物体识别、安全性) [2] - 创新性定义3类视觉智能等级,针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不同类型明确等级要求与判断依据 [2] - 建立"研发-测试-认证"闭环生产体系,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 行业影响 - 解决行业"有产品无标准"困境,统一智能化评估体系,规范机器人设计和生产 [2] - 帮助企业精准定位产品层级,明确智能化发展基线与提升方向 [2] - 支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的部署 [5][6] 企业动态 - 节卡机器人已实现从环境感知到决策执行的视觉全栈智能化技术突破 [4] - 公司此前参与制定《GB/T 39590.1-2020》《GB/T 43200—2023》《GB/T 44589-2024》等多项机器人国家标准 [5] - 公司CTO许雄博士担任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检测分技术协会委员会委员 [5]
新氧创始人金星参加达沃斯工商界代表座谈会,数智化与标准化重建医美消费信任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21:15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医美行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走上规范发展道路 提质升级加速 [1] - 过去十年医美行业年均增速达17%-22% 但存在地区分布不均问题 前十大城市集中50%以上医美医生 [2] - 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推动全球进入智能时代 AI技术成为夏季达沃斯论坛焦点议题 [1]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公司通过数字化 AI技术优化医美服务 提升诊疗效率和标准化程度 解决地区服务质量差异问题 [2] - 公司2013年创立国内首个医美电商平台 搭建移动端社区和标准化电商体系 探索AI 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 [3] - 2023年5月转型线下 开设首家轻医美连锁门店 通过数智化技术和标准化管理重建消费者信任 [3] - 已在9个城市开设31家门店 成为中国门店数最多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5]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开发全数字化"智慧诊所"解决方案 覆盖诊疗 培训 服务全环节 [3] - AI皮肤检测机可在30秒内生成报告 依托12年数据训练的行业大模型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4] - 打造数字孪生用户旅程 实现人员 物品 空间数字化呈现 提升管理效率 [4] - 标准化流程包含3大服务阶段 9个环节 350余个SOP 确保服务品质一致性 [4] 未来发展方向 -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加强创新实践 推动医美普惠覆盖 提供优质平价服务 [1] - 构建医美行业首个"数据-算法-服务"闭环 定义智慧门店和智慧零售新物种 [5]
粤东小镇小豆腐要做成大产业,非遗工艺如何“种豆得豆”
第一财经· 2025-06-25 17:59
行业现状 - 车田豆腐产业以小作坊为主,全镇约五六十家小作坊,日产量8万至10万块豆腐 [1] - 生产方式传统且分散,缺乏标准化整合,产能受限,品牌效益未充分释放 [1] - 产品以炕豆腐为主,品种单一,腐竹等农副产品市场认可度较高但开发不足 [3] 产业链瓶颈 - 上游原料依赖东北豆,本地绿衣黄豆产量少且价格高,一斤东北豆产10块豆腐,本地豆可产12块且风味更佳 [2] - 黄豆种植土地碎片化严重,制约规模化生产,2024年第三季度河源市豆类产量4344吨(同比+7%) [3] 政府与企业举措 - 镇政府积极引进深圳、广州食品企业投资,推动豆制品产业升级 [1] - 建设车田豆腐产业园,目标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 [2] - 规划打造跨乡镇黄豆种植基地,解决原料本地化问题 [3] 发展方向 - 提升产品多样性,重点开发腐竹等农副产品及预制菜研发 [3] - 强化本地绿衣黄豆种植,建立特色品牌原料保障体系 [2][3]
中餐供应链出海元年,企业如何突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16:02
中餐供应链出海趋势 - 国际中式餐饮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8万亿美元,占比提升至10.8% [8][9] - 2020-2024年国际中餐规模从2275.48亿元增长至3593.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1% [22] - 中餐在亚餐细分品类中占比达37.21%,33%美国人每月至少吃一次中餐 [40] 头部品牌出海案例 - 海底捞在14国开设超100家门店,海外供应链中心输出"蜀海"中央厨房模式 [28][29] - 农耕记通过冷链将中国特色食材直供海外门店 [30] - 探鱼采用"核心标准化+区域适配"体系,全球门店突破350家 [31] - 蜜雪冰城亚洲首店首日营业额超3万元人民币 [7] 供应链升级特征 - 从"卖味道"升级为"卖供应链",构建标准化、工业化、可复制的全链路体系 [15][55][56] - 中央厨房模式实现集中生产和配送,保证产品标准化并降本增效 [62] - 快乐小羊采用0-4度细胞锁鲜技术实现跨国冷链运输 [46]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支持餐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33] - 海外华人群体扩张为中餐出海奠定消费基础,尤其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38] - 国内餐饮市场面临客单价与利润双降压力,加速企业出海需求 [37] 2025年三大趋势 - 本土化:太二酸菜鱼推出泰国限定菜品,刘一手火锅70%顾客为本地人 [71][73] - 标准化:海底捞中央厨房覆盖率超90%,通过师徒制实现快速复制 [79] - 数字化:应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追踪 [83] 行业活动 -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将于6月22日在广州举行,汇聚17+行业协会和100+供应链平台 [88][92]
北京首批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园区服务站落户海淀
新京报· 2025-06-21 09:54
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园区服务站设立 -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和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全市首批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园区服务站 [1] - 服务站旨在搭建政府部门、技术机构、商协会与企业共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效协作平台 [1] - 前期调研发现高端消费品、医疗器械、大型安检设备及二手物品交易等行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1] 服务站功能与支持措施 - 服务站将收集园区企业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提供认证指导、合规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2] - 重点关注重点产业国际技术法规动态变化,推动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2] - 2024年海淀区41家单位的50个项目获得760万元资金支持 [2] 标准化工作与资金支持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钢研纳克、联想等8家单位获得2024年度海淀区标准创新发展专项资金 [2] - 天恩生物、中测新图、闪联协会、北京工商大学4家单位获得2024年度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 [2] - 2023年海淀区推出全市首个区级标准化支持政策《关于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标准创新发展的措施》 [2]
《卡压式铜管路连接件》国家标准启动
消费日报网· 2025-06-20 10:14
行业标准修订 - 《卡压式铜管路连接件》国家标准修订计划于2026年完成 计划号为20250561-T-607 [1] - 全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5家单位10余位专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1] - 现行GB/T 22755-2008标准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状况 修订将提升产品质量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1] 行业现状 - 铜管路连接件行业市场规模达数百亿元 年均增长率超过10% [1] -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推动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1] 标准修订要求 - 修订需考虑新品类产品 完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 - 指标水平设定需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以引领行业发展 [2] - 起草组需严格按时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 企业参与情况 - 浙江世进水控等5家企业参与标准起草工作 [1] - 浙江世进水控表示将全力完成任务 [3] - 起草组专家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对标准框架和指标水平进行广泛讨论 [3] 工作安排 - 各单位需按修改意见进行实验验证和数据收集 [3] - 需在规定时间内将结果反馈至起草组 [3]
家庭护理龙头碰撞新消费“风口”,圣贝拉年利润增长103%释放高盈利价值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14:00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亚洲及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集团,也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规模化产后护理集团,并成为首家出海的产后护理品牌[1] - 公司经营三大主要业务线:产后护理服务及产后修复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及食品,构筑全周期商业护理版图[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81家产后护理中心,业务覆盖中国香港、新加坡及洛杉矶[2]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4.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99亿元,实现收入翻倍[2] - 2024年实现2.70亿元的毛利,经调整利润达7247.4万元[2] - 产后护理中心贡献营收超八成,家庭护理服务及食品业务收入占比逐年递增[2] - 2024年家庭护理服务及食品业务的毛利率远高于产后护理中心业务,食品业务利润高达61.5%[3] 业务发展 - 公司创建超高端产后护理中心旗舰品牌圣贝拉,拥有778名具备相关专业资格的护理专家[4] - 公司与美国认证协会(ACI)和博士专家合作,为母婴护理设定服务基准及编制标准操作规程(SOP)[4] - 引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HL)服务管理经验,并将在国内共建培训人才的校园基地[4] - 家庭护理服务的合约总值同比增长157%,食品业务的商品总值同比增长120%,远高于产后护理的增长率52%[5] 运营模式 - 公司是首批拥有专有IT平台的SaaS市场参与者之一,利用数据及尖端技术提高运营效率[5] -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通过整合本地竞争对手进入南京、太原、海口及宁波四个新城市[6] - 完善的标准化运营服务体系保证客户获得一致的服务体验[8] 行业前景 - 产后护理行业具有低频高消特点,口碑和标准化是行业两大痛点[7] - 消费力与生育政策的双轮驱动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7] - 中国家庭护理潜在市场总额增长迅速,产后护理渗透率仍明显低于韩国及亚洲其他成熟市场[7] - 高端产后护理服务市场预计将以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7] 战略定位 - 公司在家庭护理领域是数字化和标准化的"先行者",产品体验和品牌调性具备独特性和稀缺性[9] - 通过高质量和专业性服务打响品牌口碑,同时通过数字化赋能打造标准化体系[7] - 上市将助力公司全球化发展,推动品牌辐射到全球范围[8]
记一次特殊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创建经历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9 11:37
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延期 - 原定2020年12月完成评估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因意外延期4年 [1] - 试点创建企业遭遇九成以上人员流失 行业发展一度暂停 [1] - 构建标准体系所需参照的国家标准更迭全新版本 [1] 众信旅游试点项目背景 - 2018年12月国家标准委批准众信旅游开展"出境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试点建设期2年 [1] - 2020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紧急通知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 旅游行业按下暂停键 [2] - 2020年7月发布通知明确出入境旅游业务暂不恢复 行业再遭打击 [2] 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挑战 - 项目组居家办公期间通过视频会议讨论标准体系构建和标准编写 [2] - 2023年3月新版国家标准GB/T 24421发布实施 标准体系文件需重新调整 [3] - 项目组三易其稿 共生成15000多个文档 跨越1000多个日夜 [5] 标准化体系建设成果 - 最终实现出境旅游服务各环节100%标准覆盖 企业标准实施率达100% [7] - 将标准化要求融入业务系统 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完成标准化服务流程 [6] - 系统允许服务模块化组合 消费者可定制个性化旅游规划 [6] 标准化带来的业务复苏 - 2023年收入达32.98亿元 同比增长558.96% [8] - 新员工经简单培训即可快速上岗 培养周期缩短服务质量提升 [8] - 主导制定《出境旅游领队服务规范》行业标准 助推全国旅游市场复苏 [8] 项目最终评估 - 2024年12月迎来延期后的最终考核评估 专家组以高分通过项目 [9][10] - 专家组评价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有史以来建设期最长、情况最复杂但决心最坚定的创建单位" [10]
深圳参与研制国际标准达3379项 全域标准化工作成效突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7 11:33
标准引领的发展底色,在深圳市多个先进制造业产业崛起中清晰可见。人工智能产业方面,2022年11月 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地方标准体系,并鼓励高 校、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制定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提出"率先制定地方标准,鼓励企业、机构 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等加快标准建设的举措。目前,深圳市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 制定了多项标准,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参与制定的多项国家标准。低空 经济产业方面,2024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V1.0)》;2025年5月,首个国际性低空经济合作平台——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ILCA) 在深圳市发起成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全球统一的技术、服务及管理标 准。 转自:中国质量报 目前,深圳市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深圳市聚焦标准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领 域强化标准支撑,为深圳市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科技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