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
搜索文档
项与秋的破浪之旅
财富FORTUNE· 2025-08-12 21:22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动机 - 项与秋在摩根大通拥有10年IPO和并购经验,参与执行400多亿美元项目[1][5] - 因投行层级僵化限制业务发展,2017年离职创立和暄资本,定位中国顶级科技互联网公司投资[1][5] - 公司名称源自唐诗,寓意与被投企业建立温暖长久关系[2] 创业初期发展 - 凭借投行履历1年半内募集超5亿美元并快速完成投资[5] - 坚持16小时工作制,重视与LP沟通,即使面对分析员也精心准备[5] - 投资策略明确拒绝对冲基金套利,专注长期价值[5] 2019年战略转型 - 互联网监管突变及中概股打压迫使公司调整方向[6] - 双轨转型:押注中国硬科技+拓展硅谷投资[6] - 利用摩根大通全球人脉1-2个月打入硅谷科技圈[7] 关键投资案例与回报 - 腾讯音乐投资1.8亿美元,高峰市值达5-6亿美元,2021年精准清仓[9] - Airwallex从10亿估值成长至80亿美元,预测将超千亿市值[16] - 地平线投资5000万美元,2024年成千亿港元港股科技IPO[17] 投资哲学与决策框架 - "第一性原理":深度参与被投企业,理解行业本质[16] - 失败案例总结:警惕2G依赖症、战略漂移和现金流问题[12] - 新增决策铁规:评估复购率、现金流自洽和产品力[13] 当前战略布局 - All in global AI:锁定LLM和机器人两大核心赛道[19] - 全球+本土组合:投资硅谷大模型公司及地平线等地标项目[19][20] - 管理规模超15亿美元,8年投资33家企业[22] 融合型投资策略 - 结合米尔纳的颠覆性创新、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和马克斯的周期把握[23][24] - 强调"大钱是等来的",通过深度陪伴顶级创业者获取长期回报[25]
复盘 ChatGPT:7 亿周活的 ToC 产品,如何在模型之外做增长?
Founder Park· 2025-08-11 23:10
ChatGPT的成功与核心观点 - ChatGPT已成为超级应用,每周活跃用户超过7亿,企业订阅用户超过500万,ARR收入突破50亿美元 [3] - 成功源于"模型即产品"的迭代范式、对使用场景的极致开放以及追求极致的迭代速度 [4] - 从决定发布到上线仅用10天,行动力是关键,将产品推向真实世界是发现其价值的唯一途径 [6][35][37] 产品开发与迭代策略 - 采用经验主义方法,通过频繁发布产品来发现真相,最大化加速学习过程 [8][37] - 模型和产品没有界限,模型就是产品,需要像迭代产品一样迭代模型 [19][35] - 从发布非常开放的产品开始,密切观察用户行为,在核心使用场景上改进模型 [19][20] - 跨学科协作至关重要,将研究、工程、设计和产品紧密结合 [11] 用户增长与留存 - 用户留存率非常高且持续上升,形成罕见的"微笑曲线"现象 [18]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在核心使用场景改进模型(1/3)、研究驱动的新功能(1/3)、常规增长策略(1/3) [21] - 不关心用户在产品中花费的时间,目标是解决用户问题 [6][18] - 免费开放和无需登录使用降低了新用户尝试门槛 [23][21] 定价策略 - 20美元Plus会员价格成为行业标准,200美元Pro会员颠覆SaaS定价逻辑 [3][30] - 定价采用范·威斯坦多普调查法,通过Google表单快速决策 [27][29] - 订阅模式最初是为疏导需求而设计,后来发展成主要商业模式 [23] 企业业务发展 - 企业版业务增长迅速,商业订阅用户从300万增至500万仅用一两个月 [31] - 财富500强公司中实现90%自然渗透,企业需求驱动产品开发 [31] - 同时发展开发者、消费者和企业业务,但需根据不同模型能力调整优先级 [32] 产品愿景与未来方向 - 目标是打造能随着时间真正了解用户的"你的AI",而非简单的聊天界面 [49][52] - 看好自然语言交互但不看好纯粹的聊天形式,期待更多交互方式创新 [48][49] - 愿景是成为能处理任何任务的智能助手,帮助而非取代人类 [50][53][54] - 强调用户主导权,通过可视化等方式让用户保持掌控感 [54] 技术驱动与产品哲学 - 根据模型能力反向思考产品化方式,而非套用传统框架 [32] - 第一性原理思考至关重要,打破传统产品开发教条 [12] - 在AI领域,速度比打磨更重要,因为发布后才能知道该打磨什么 [13][14] - 真实世界的失败案例对模型改进至关重要 [15]
震撼!人民日报社的这本杂志,藏着多少全球人物的秘密?
凤凰网财经· 2025-08-10 20:43
核心观点 - 在AI失业潮背景下,深度阅读是破局人生的关键途径 [1][2] - 《环球人物》作为中国人物报道标杆媒体,19年来专注提升读者思维高度 [3][5] - 杂志通过全球视野和深度内容,为不同人群提供认知升级方案 [7][11][16] 内容定位 - 商业精英:解析马斯克"第一性原理"、董明珠危机管理、任正非战略哲学等案例 [8] - 精神成长:涵盖95后女铁骑、轮椅女孩张琪慧等励志人物故事 [12][75] - 青少年教育:结合《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传统文化进行人文启蒙 [17] 内容特色 - 每期10+位时代人物深度对话,揭示商业成败底层逻辑 [9] - 封面故事聚焦热点人物如郑钦文、林徽因、马斯克等 [24][26][28][30] - 设置科技商业、文化思想、影视娱乐等10+栏目,覆盖多领域 [37][96][97][99] 采编优势 - 依托人民日报全球网络,150+驻外记者提供独家报道 [41] - 专访对象包括10余位诺奖得主、30+两院院士、近百位世界500强CEO [43] - 创刊以来3次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入选"中国百强报刊" [41] 用户价值 - 全年48期内容帮助建立思想坐标系,提升判断力 [47][118] - 涵盖政界、财经、社会、文化领域,解答普通人关心的就业、教育等问题 [65][66][67] - 通过历史专栏如"古代女子升迁记",挖掘商业史中被忽视的女性力量 [99][101][102] 订阅信息 - 全年定价480元,限时优惠价360元(日均0.99元) [53][55] - 每月两期直送到家,前200名赠4本精选期刊 [53][134] - 采用锁线平铺设计+轻量铜版纸,适合移动阅读 [127][128]
余凯的狗屎运
是说芯语· 2025-08-07 08:49
地平线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余凯2015年离开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创立地平线,专注于自主开发人工智能芯片 [5] - 2019年推出首款国产车规级AI芯片实现中国零突破,后续每年迭代产品,2024年推出算力达560TOPS的征程6系列芯片 [5] - 10年累计交付超770万套智驾方案(2024年单年交付290万套),在中国OEM ADAS市场占有率超40% [5] 关键合作与战略转折 - 2018年与长安汽车的合作及2019年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相遇被视作公司重要发展契机 [5] - 李想建议公司all in智能驾驶领域,该战略在数年后显著影响公司发展轨迹 [11] - 汽车行业合作伙伴覆盖大多数主流厂商,形成广泛产业联盟 [5] 创始人特质与管理哲学 - 创始人具备跨学术界、产业界和资本界的资源整合能力,被评价为"有社会智慧的学者" [5][7] - 强调"在离悬崖50米的地方跳舞"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主张"在没有人的地方竞争" [14] - 推崇商业第一性原理,注重理解客户真实需求和痛点 [15] 技术产品发展 - 芯片产品实现从零到行业领先的突破,单片算力提升至560TOPS [5]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渗透至中国40%的国产ADAS系统,平均每10辆配备ADAS的智能车中4辆采用地平线方案 [5]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地平线成为中国汽车智能驾驶芯片领域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 [5] - 通过持续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确立在AI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5][14]
共振时代,点燃创新 | 与顶尖高手共建AI原生价值网
混沌学园· 2025-08-03 12:04
AI与商业重构 - 技术颠覆性来自新技术与新市场组合的原生价值网重构商业生态[1] - AI正从工具进化为商业基础设施 算力成本指数级下降推动大模型快速发展[3] - 企业AI化需重构价值网络/组织流程/增长曲线 而非简单叠加AI工具[4] 混沌方法论演进 - 2015年引入哲科思维 2025年将AI创新思维升级为商业决策者必修课[5] - 创新方法论包括"一思维"模型(单点突破)和"价值网"模型(错位竞争) 帮助创业者实现业务升级[6] - 未来十年聚焦AI原生时代 从第一性原理到创新三阶法(建模型/找单点/刷理念)[7] AI教练核心能力 - 需兼具AI技术落地能力与商业洞察力 能识别企业真问题并拆解业务[10][12] - 要求深耕行业场景(如零售/制造) 掌握智能体搭建等至少一项AI实战技能[12] - 需具备年轻态创新活力 能在业务一线实操而非仅宏观指导[10][13] 混沌生态资源 - 整合63位领教+106位教练+数十万企业家构成跨界智慧网络[16] - 提供AI工具库使用权 签约后可入驻AI学院/创新院等四大业务线[16] - 采用费曼学习法 通过备课/辅导/咨询反哺认知升级[16] 商业实践路径 - 80%企业仍停留在AI工具思维阶段 需转向价值网重构的原生思维[7] - AI应用场景包括优化电商转化率/提升私域用户粘性/改造生产流程等[10] - 重点培养连接技术与商业的实战型人才 非理论研究者或战略规划者[10][29]
“用空气生产一切”,前特斯拉高管创业项目获千万级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8-02 11:57
公司背景 - 碳生万物由特斯拉前高管任宇翔创立于2023年10月,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基产品 [1] - 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互联网公司、红杉中国及黄河三角洲投资等 [1] - 联合创始人张鸿曦与任宇翔曾在Carbon Engineering共事,分别担任全球战略顾问和中华区代执行董事 [2] 技术路线 - 采用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目标规模达到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级 [6] - 首款落地产品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已具备清晰的中国本土工艺技术路线 [2][6] - 正在上海临港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研发创新中心,计划2024年底建成千吨级中试装置 [5][6] 市场前景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50年全球航空业65%减排依赖可持续航空燃料 [2] - 中国试点国内航班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2024年目标消费量超2万吨 [3] - 可持续航空燃料价格约2000美元/吨(1.4万元人民币),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3] 发展规划 - 2026年计划完成5000吨级中试线建设 [6] - 2027年规划在西北地区投资10万吨级商业化项目,需配套2GW以上光伏发电 [6] - 10万吨级工厂配套光伏规模相当于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的1% [6] 行业挑战 - 主流生物质原料(厨余油/秸秆)存在规模缺口,与石油替代需求差100倍数量级 [3] - 产业化初期面临成本挑战,类比十年前光伏和锂电池的发展路径 [6]
万字拆解宝洁:培养出行业一半CEO,全靠这套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8-01 19:32
宝洁CEO培养体系的核心观点 - 宝洁通过内部培养而非外部招募解决CEO需求问题 90%以上管理者由校招应届生培养 历史上12位非家族CEO均为内部晋升[11] - 培养体系聚焦三大先天特质:对赢的强烈渴望、领导力潜质、抗压韧性 这些特质通过学生时期活动表现筛选[58][61] - 采用"早期责任"机制 新人直接接触核心业务项目 通过实战快速成长 同时保持对流程的敬畏[82][84] - 建立扎根一线的文化 从CEO到基层员工均需深入市场获取一手信息 保障决策质量[93][94] - 通过轮岗制度验证方法论通用性 每3年调换岗位 避免经验局限 保持挑战性[147][160] - 价值观塑造抵制捷径心态 强调"正直"和"做正确的事" 形成群体约束力[186][195] 创业者培养CEO的常见误区 - 外部招募成熟CEO成功率低 优秀人才稀缺 主动应聘者多因能力不足[14][16] - 行业专家难以突破舒适区 习惯用单一专业思维解决综合问题[27][31] - 行业大咖动力不足 追求工作性价比 遇挑战容易离职[34][38] - 培养年轻人时机把握不当 前期试错耗尽资源 缺乏系统方法[45][48] 宝洁选人标准与培养机制 人才筛选 - 重点考察大学期间领导力表现 如学生会干部、社团创始人等[61] - 通过宝洁俱乐部提前锁定目标高校人才[61] - 与常规选人逻辑相反 先看特质再补专业[63][65] 培养方法 - 采用"一页纸"汇报制度 训练结构化思维[107] - 方案需经10轮以上打磨 建立全面思考框架[110][112] - 管理者通过提问引导而非直接否决 保护主动性[104][173] - 方法论需回答who/what/why/how 强调第一性原理[132][140] 价值观建设 - 通过年度目标设置引导组织建设行为 第5目标专设非业务指标[212] - 方法论更新由业务人员主导 保障实用性[215] - 形成"宝洁人"身份认同 离职员工保持价值观传承[217][222] 对创业公司的实践建议 - 采用"三条腿"策略:外招验证+应届储备+半成品培养[227][236] - 面试重点考察三项核心特质 设置情景问题验证[238][239] - 日常通过挑战目标观察候选人 关注同僚评价[240] - 管理者需以身作则 杜绝捷径文化 保持一线接触[246][248] - 培养过程注重引导而非指令 付出耐心成本[241]
《长安的荔枝》:大唐组织僵化,李善德敏捷开发
虎嗅APP· 2025-07-24 17:42
大唐组织僵化问题 - 最高决策者脱离实际需求 凭个人意志发起不切实际项目 导致资源空耗[9] - 中层管理者缺乏过滤机制 仅传递压力而不匹配资源 形成"中层黑洞"[10] - 科层体系异化为不作为工具 部门墙导致内耗加剧[11] 李善德敏捷开发实践 - 组建跨职能小团队 包含投资人(苏谅)和技术专家(阿僮) 符合"两个披萨原则"[16] - 亲赴岭南实地调研 采用第一性原理突破二手信息局限[19] - 通过快速实验迭代 完成11次保鲜方案测试 实现敏捷开发[22] 项目交付结果与系统反馈 - 成功完成五千里荔枝运输 但成果被权力顶端忽视[26][27] - 系统对质疑者实施清除程序 李善德因偶然赏赐免于处决[28] - 流放岭南客观上使其避开安史之乱 反映系统失控前兆[29][30] 组织管理启示 - 官僚体系过度追求流程正确性 会丧失应对非标任务能力[11] - 小团队信任机制比正式流程更有效[16] - 脱离现实的KPI体系导致资源错配[20]
很多人都被困在“临界点”之下
虎嗅· 2025-07-24 10:55
学习与技能积累 - 学习任何技能需要达到"临界点"才能突破低水平状态 这个状态充满痛苦和挫折感 但一旦突破就会豁然开朗 [1] - 英语学习需要死磕单词 6000词汇量可理解高中阅读 10000词汇量可应对考研英语 捷径无效 必须投入数百小时 [3] - 编程入门需要完成10000行可运行代码 这是基本门槛 在此之前看高级书籍都是浪费时间 [4][5] - "开窍"本质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质变 需要"超大积累"作为基础 形成竞争壁垒 [4] 学习方法论 - 有效学习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选择合适难度的教材和投入足够时间 投入不足必然导致产出不足 [7] - 学习方法并非首要因素 时间投入才是基础 没有基础无法辨别方法优劣 [8] - 学习应该从简单开始 采取"婴儿学步"方式逐步进阶 无法跳过必要成长阶段 [9] 投入产出关系 - 投入与水平呈非线性关系 存在跳跃式进步 与大脑神经网络的"涌现"现象相关 [10] - 几百小时认真投入就能见到明显效果 远低于"一万小时定律"的要求 [7] - 复杂问题本质是简单问题的组合 掌握基础后复杂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10] 教育认知 - 高中知识不存在"死学" 只有"装学" 基础扎实可确保本科录取 放弃难题仍可达到211水平 [12] - 高考设计适配所有人 不是天才选拔 确保基础题正确率是关键 [12] - 持续一事无成源于从未真正解决过问题 导致面对新任务时习惯性焦虑和速成心态 [13] 成功路径 - 成功者通过多次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知道迷茫期是必经过程 能够坚持到突破 [14] - 减肥遵循"摄入小于消耗"的第一性原理 饥饿感是变瘦的必要条件 没有捷径 [16][17] - 任何成就都需要经历痛苦和挫折 这是渴望与现实差距造成的正常反应 必须通过硬功夫克服 [17]
《长安的荔枝》:大唐是如何陷入僵化的?
虎嗅· 2025-07-24 07:57
大唐组织僵化问题 - 高层决策脱离实际,凭个人意志发起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和数据支持 [11][12] - 中层管理者如杨国忠等缺乏业务能力,仅作为权力纽带,不进行资源匹配和问题解决,形成"中层黑洞" [15][17] - 科层体系在应对规则外任务时异化为效率障碍,部门墙导致内耗加剧 [19][20][21] 李善德的突破性管理实践 - 组建跨职能敏捷团队,包括商人苏谅(投资人)和专家阿僮(技术核心),践行"两个披萨原则" [26][27] - 采用第一性原理思维,亲赴岭南进行田野调查,打破二手信息壁垒 [31][32][33] - 通过最小可行性测试和敏捷迭代(如保鲜技术路线实验)实现项目交付 [36][37] 项目交付后的系统反馈 - 成功交付未获实质认可,高层对成果价值极度漠视 [44][45] - 系统对提出质疑的"工具人"采取清除机制,李善德因偶然因素免于处决 [48][49][50] - 组织指令混乱显现失控前兆,高层意志随意覆盖中层决策 [51][52] 历史隐喻与现代启示 - 官僚体系僵化导致资源错配,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对比凸显治理能力差异 [14][55] - 脱离一线的战略决策必然付出巨大成本,印证美团高管王莆中的战术细节论 [12] - 个体突破系统依赖非正式信任网络和创业精神,但最终难改体制性缺陷 [26][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