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金占用
icon
搜索文档
上交所对*ST沐邦及有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8:00
公司违规行为 - 存在重大会计差错 [2] - 违规使用募集资金 [2] - 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 - 年度报告等披露文件存在错误 [2] 公司业务构成 - 光伏业务收入占比79.13% [3] - 玩教具业务收入占比8.96% [3]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8.82% [3] - 模具行业收入占比1.51% [3] - 其他收入占比1.57% [3] 纪律处分结果 - 公司及控股股东被公开谴责 [2] - 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廖志远被公开谴责 [2] - 关联方江西豪安能源科技及张忠安被公开谴责 [2] - 时任财务总监汤晓春被公开谴责 [2] - 时任董事会秘书刘毅被公开谴责 [2]
从财务造假到实控人被立案调查,ST帕瓦风波不断,两年亏损近10亿
证券之星· 2025-08-06 13:28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前董事长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 - 审计机构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 主要涉及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问题 累计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2] - 公司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等问题 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各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及销售货款占用公司资金合计1.91亿元 按LPR利率计算本息合计达2.04亿元[3] - 截至2025年7月25日 公司仅收到张宝归还的占用款项3000万元[5] - 公司在2024年年报披露前频繁更换审计机构 先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三个月后又重新聘请天健[2][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54亿元(调整后) 同比下滑42.38% 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调整后) 同比由盈转亏[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49亿元 同比下滑0.6% 归母净利润为-7.27亿元 同比亏损加剧[6] - 公司连续两年亏损金额合计达9.75亿元[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0.8亿元 同比下跌超72% 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 尚未走出亏损[9] 产品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6] - 2024年三元前驱体销量为1.68万吨 同比增长37.94% 但产品单价同比下降24.05% 降至5.54万元/吨[7][8] - 核心产品出现亏本销售 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18.81% 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毛利率为-48.35%[8]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9.88% 同比减少20.29个百分点[8]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4.2亿元 同比增长68.22%[8] 行业与产能状况 - 三元前驱体行业面临产能普遍扩张 竞争加剧并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9] - 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49.86%[9] - 首发募投项目"年产2.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已于2024年8月建成结项 但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新增产能消化存疑[9] 管理层变动 - 张宝已于2025年5月23日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5] - 公司董事会选举王宝良接任董事长一职 并聘任其担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9] - 王宝良曾在2016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担任公司董事长[9]
知名上市公司实控人之一被立案侦查,8天前公司公告他占用资金1.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8:31
公司治理事件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立案决定书于2025年8月1日收到 [1]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亿元 并占用销售货款4991.88万元 合计占用本金1.91亿元 [5]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公司已收到张宝归还的占用款项3000万元 公司将持续督促归还本金及利息 [5] 财务与内部控制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1] - 公司因内部控制问题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帕瓦 [1] - 公司累计向部分供应商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 存在经营管理不善问题 [1] 股票与市值 - 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28日起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2.9.1条第一款第(一)项 [6] - 截至8月1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0.01元/股 总市值为16亿元 [6] - 公司于2022年9月在科创板上市 上市未满3年 [1] 人员与职务 - 张宝现年54岁 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 曾任中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4] - 张宝于2019年9月起任公司总经理 2022年10月起任董事长 2025年5月因身体原因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仍担任公司董事 [4] - 截至6月24日 张宝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持股数量1656万股 持股占比10.41% 2024年薪酬为120.08万元 [4] 公司业务与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 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1] - 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 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1]
688184,实控人之一被立案侦查!8天前公司公告他占用资金1.9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6:21
公司事件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 - 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生产经营情况正常[1] - 公司因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1] - 公司累计向部分供应商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1] - 张宝承诺对1.8亿元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研发和销售[1] - 公司于2022年9月在科创板上市[1] - 截至8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0.01元/股,总市值为16亿元[6] 张宝个人情况 - 张宝现年54岁,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2] - 曾在中南大学任职多年,历任助教、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务[2] - 2019年9月起任公司总经理,2022年10月起任董事长,2025年5月因身体原因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2] - 截至6月24日,张宝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1656万股,占比10.41%[3] - 2024年薪酬为120.08万元[3] 资金占用情况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亿元,占用销售货款4991.88万元,合计1.91亿元[4] - 截至公告披露日,已归还3000万元[4] - 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28日起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5] 公司管理层 - 杨峰2024年8月7日起任董事,薪酬156.76万元[4] - 其他董事包括王宝良、王苗夫、王振宇、姚挺等[4] 股票市场表现 - 公司股本1.59亿股[7] - 市盈率-2.3,市净率0.81[7] - 换手率0.42%[7]
*ST正平: 正平股份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35
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关情况 - 公司因2024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及存在违规担保情形,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2] - 2024年末公司违规担保余额为3,500万元,目前已解除 [1][3]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且2024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2] 资金占用及解决进展 - 控股子公司贵州水利的少数股东欣汇盛源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4年末余额为1,754.9219万元,实际占用金额为1,320.9219万元 [2][3] - 欣汇盛源近期以现金方式归还900万元,当前占用余额为420.9219万元 [3] - 公司已解除434万元未支付的连带责任保证,剩余434万元不再支付 [3] 募集资金未归还事项 - 公司1.9亿元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未按期归还,目前尚未解决 [4][5] - 公司计划通过稳固传统业务、拓展新业务、加大应收款项回款力度及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4] 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 公司成立内控工作小组,全面梳理内部控制情况并制定修订计划,重点完善供应商、工程、担保、融资及法务等制度流程 [5] - 已实施新的项目计量结算管理细则、诉讼(仲裁)管理制度及流程,强化工程结算规范性和部门间协调 [5] - 对部分在建项目开展专项检查,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5] 其他风险警示披露要求 -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公司需每月披露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 [6]
尚纬股份: 关于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采取监管措施或处罚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6 20:13
公司监管措施及处罚情况 - 公司最近五年不存在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采取处罚的情形 [1] 上海证券交易所通报批评事项 - 2025年2月22日,上交所对公司及控股股东李广胜等予以通报批评,因李广胜变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000万元,实际流向其相关方,公司已收回1500万元,剩余500万元未归还 [1] - 公司未准确披露李广胜实际控制的他人证券账户持股信息及变动情况 [2] - 上交所将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 资金占用整改情况 - 李广胜于2024年11月21日承诺偿还占用资金,并于后续归还剩余500万元,资金占用影响已消除 [2][6] - 公司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追讨资金,并于2024年12月11日向李广胜发出《督促函》要求制定还款计划 [3][6] 内控及合规改进措施 - 公司梳理内控制度,加强培训并完善业务流程,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3][7] - 组织股东、董事、高管学习《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防止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再次发生 [4][8] 持股信息披露问题 - 李广胜实际控制的他人证券账户持股信息未准确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全部卖出,影响消除 [4][8] - 公司向持股5%以上股东发函核实股权代持情况,均回复无未披露代持事项 [4][8] 四川证监局监管措施 - 2024年10月28日,四川证监局对公司及李广胜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出具警示函,因资金占用及持股披露违规 [5] - 违规行为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规定,相关措施记入诚信档案 [5][6] 上交所口头警示事项 - 2024年6月28日,上交所对公司及董秘刘思聪口头警示,因募投项目延期未及时披露 [9] - 2022年2月21日,时任董秘姜向东因未披露减持计划违规减持2万股(金额22.52万元)被口头警示,系家属误操作 [9][10] - 2022年2月10日,高管梁晓明因短线交易获利4080元被口头警告,收益已上交公司 [10][11] 其他说明 - 除上述事项外,公司最近五年无其他监管处罚或措施 [12]
ST东时: 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东方时尚驾驶学校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14 21:15
资金占用与违规担保 - 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为3.87亿元 占期末净资产比例41.80% 截至报告日尚未偿还 预计偿还时间为2025年10月19日 [2] - 公司存在两笔违规担保事项 累计金额约0.77亿元 占期末净资产比例8.34% 因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事项 公司2024年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 [2] - 资金占用主要涉及三部分:通过千种幻影采购VR模拟器未交付部分形成资金占用3.02亿元 通过桐隆汽车采购新能源汽车AI智能驾培系统未交付部分形成资金占用0.50亿元 保理公司扣款形成资金占用0.35亿元 [4][6] - 对控股股东提供的3,500万元违规担保已导致资金流出 该笔资金已被纳入此前披露的2.20亿元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范畴 不构成新增资金占用 [10] - 为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提供4,228万元违规担保 相关仲裁请求金额暂计至2024年8月7日为4,228万元 公司主张担保合同未经有效授权应不发生效力 [11][12][13][14][15][16][17][18] 重庆子公司项目风险 - 重庆子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余额4.85亿元 工程进度88.36% 由于欠付土地租金涉及重大诉讼 一审判决需返还租赁土地 对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1.42亿元 [22] - 项目总规划用地1,201亩 其中自有土地201亩 租赁土地1,000亩 自有土地在建工程支出2.74亿元 租赁土地在建工程支出2.11亿元 [26] - 未支付租金期间为第六年起(2022年12月13日起) 应支付租金每年1,250万元 因项目施工进度严重滞后申请减免未获同意 [26][27][28] - 租赁土地被收回后 科目二考试场地及配套训练场将丧失使用功能 自有土地剩余面积无法满足规范化考场建设标准 [29] - 租赁土地在建工程计提减值1.15亿元 自有土地在建工程计提减值0.28亿元 减值测试基于资产组可收回金额评估 [30][31][32] 晋中子公司项目风险 - 晋中子公司在建工程期末余额0.83亿元 工程进度20.86% 法院二审判决退还政府补助资金2.51亿元及资金占用损失 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0.32亿元 [38] - 政府补助背景为2018年榆次区人民政府给予产业扶持奖补资金2.76亿元 争议原因为奖补资金分配问题 法院判决晋中子公司应向置业公司返还2.51亿元 [39][40] - 退还资金计划来源包括晋中子公司土地使用权处置款、工程补偿款、公司经营结余以及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归还后的部分资金 [43] - 减值迹象出现时点为2024年 因项目不再具备最终落地可能性 对租赁集体土地上的在建工程计提50%减值准备 [44][45] - 公司全面自查不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诉讼 预计负债的确认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46][47][48] 内部控制与整改进展 - 公司2024年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 涉及关联方资金占用款项回收及管理 未能就应收关联方资金可收回性及坏账准备计提提供充分依据 [20] - 公司建立常态化监控机制 定期核查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 对相关业务部门大额资金使用实施持续监测 [20] - 持续强化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系统性研习 增强规范运作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 [20]
独家|股权转让异议若获受理,吉林国资入主ST华微或生变
第一财经· 2025-07-13 19:33
股权转让交易 - ST华微控股股东上海鹏盛拟向吉林省亚东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转让2.1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22.32%),转让款15.56亿元将用于清偿14.9亿元资金占用款及利息 [1][3] - 交易完成后ST华微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 [3] - 转让价款由15.56亿元变更为16.2亿元,交易需通过反垄断审查和上交所合规性确认 [12] 交易争议 - 前副董事长王宇峰及家属向上交所提交异议函,称上海鹏盛存在未决债务纠纷约2052万元(1300万元贷款本息及752万元员工借款本息)[4][9] - 异议函指控交易涉嫌"恶意转移责任财产"和"包庇实际占用资金的犯罪人员",认为14.9亿元资金占用责任认定与审计结果矛盾 [4] - 上海九洲公司称与上海鹏盛存在房屋租赁债务纠纷,指控其"恶意转移责任财产、逃避债务" [10] 资金占用问题 - 2015-2023年上海鹏盛及其关联公司以预付设备款等名义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4.9亿元 [11] - ST华微在2019-2023年多次否认与主要资金占用方上海奔赛的关联关系及资金往来 [11] - 上交所规定ST华微须在2025年8月12日前清收资金,否则将面临退市风险 [1][12] 监管背景 - 2024年5月和10月证监会分别对ST华微和上海鹏盛立案调查 [11] - 2025年1月吉林证监局完成调查,2025年5月6日ST华微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1][12] - 亚东投资作为吉林省国资委二级平台,此次收购被视为化解ST华微退市风险的关键举措 [12]
ST长园年报问询回复暴露财务黑洞:资金占用未解,诉讼压顶难翻身
新浪证券· 2025-07-11 18:29
资金占用与内控问题 - 董事长吴启权通过7家供应商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023年末及2024年末余额分别达2.94亿元和2.64亿元,尚有2158.98万元利息未偿还 [2] - 资金挪用导致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审计意见,内控报告遭否定意见,股票被冠以"ST"警示 [2] - 公司对监管问询函选择性回复,五大问题仅答两项,关键质疑以"需进一步核实"搪塞 [2] 财务恶化与资产风险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巨亏9.78亿元,同比暴跌1216%,营收下滑7.22%至78.74亿元 [2] - 大额商誉减值2.95亿元,涉及珠海运泰利、芬兰欧普菲、金锂科技等收购标的 [2]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5.15亿元,计提坏账5.70亿元(其中单项计提2.33亿元),预付账款余额激增141%至3.07亿元 [2] 主营业务溃败 - 智能电网设备收入下滑4.35%,消费电子业务收缩,磷酸铁锂材料受价格波动冲击,三大业务毛利率全线承压 [3] - 5家核心子公司连续两年亏损,长园天弓因需求萎缩计提存货及固定资产减值0.26亿元 [3] - 以3.4亿元"骨折价"出售长园电子25%股权予沃尔核材,预计产生投资损失2.64亿元 [3] 诉讼与流动性危机 - 因2016-2017年虚增利润超3亿元的财务造假案,需赔偿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3.45亿元,另有近亿元投资者索赔诉讼未决 [4] - 沃尔核材以虚假陈述为由索赔5608万元,关联方利息清偿延期至9月底 [4]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1%,流动比率仅0.98,货币资金难以覆盖短期债务 [4]
资金是否被占用?*ST金泰遭监管质询!公司同日公告董事长已离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23:16
监管问询与审计问题 - 公司因疑似通过贸易商进行关联方资金占用遭上海证监局问询,需自查与多家贸易商间大额资金往来是否涉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 - 审计机构中兴华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对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1] - 监管要求公司说明对怡钛积科技股权投资交易环节的真实性及资金占用情况[1] 贸易商资金往来异常 - 公司通过芮奈贸易等贸易商在季度初转出资金、季度末转回,累计转出与转回金额大体相当,呈现显著季度性特征[2][3] - 部分贸易商实际经营规模与采购协议金额严重不匹配,且资金转出后流向非供货主体,审计机构无法识别是否为资金占用通道[2] - 2024年公司战略备库预付款发生额及取消合作转回款项均超9亿元,但实际采购金额仅2900余万元,比例严重失衡[3] 股权交易资金流向问题 - 公司收购怡钛积科技股权款项中,3.23亿元交易款被出让方厦门怡科在收款后立即转出3.07亿元,流向主体与贸易商资金通道方有往来[4][5] - 2017年形成的1.3753亿元回购款到账后,公司以战略备库名义转出至贸易商,资金去向不明[4] - 两次交易对手方石河子怡科、厦门怡科与怡钛积科技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人,存在资金通过通道方流向占用主体的风险[5] 高管变动 - 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罗甸因个人原因辞职,但仍保留董事职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