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
搜索文档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赴云南调研 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快讯· 2025-07-11 19:03
金融监管总局调研云南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赴云南调研 围绕支持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央地监管协同等议题与地方政府座谈交流 [1] - 调研对象包括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等企业 重点关注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运行情况 [2] 金融服务重点方向 - 强调银行保险机构需推动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2] - 要求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强化数字赋能以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2] - 提出要助力培育地方优势特色产业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政银协同合作 -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与云南地方政府持续深化合作 共同优化金融服务并防控金融风险 [1] - 明确支持云南省深化"三个定位"建设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 [1]
锚定长远,凝心聚力助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7:25
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大省,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气机械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1] - 2024年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速达32 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1] -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工业机器人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四成[2] 产业集群与产业体系 - 广东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等9个万亿元产业集群,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 - 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和汽车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 - 广东产业体系呈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新质生产力特征[2] 产业政策与政府作用 -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市场"双向合力,人大在产业政策精准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3] - 广东通过创设平台载体倾听企业需求,提升产业政策针对性和传导效率[3] - 人工智能、无人机、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需要人大推动精准政策支持[3] 产业发展新动向 - 2025年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向"新"突围,通过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4]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7场专题会议,分领域研究拆解重点任务推动产业突破[4] - 广东产业政策以重点领域突破为带动,加速产业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4]
广东人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7场专题会议聚合力促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11 07:43
广东经济与产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展现强大韧性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 [1] - 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首位 [1] - 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1] - 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408家 首发募集资金累计3312亿元 稳居全国第一 [3]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传统产业通过5%年营收研发投入实现高端化转型 如熠日科技外贸业务占比70% 美国市场占30% [3] - 新能源车与动力电池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 亿纬锂能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海外量产交付的动力电池企业 [4] - 低空经济、算力、机器人三大赛道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占据具身智能供应链55%份额 [4][5]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申请发明专利300多项 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收超900亿元 [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推进7场专题会议 聚焦人工智能、传统产业"三化"融合等七大领域 [2] - 通过《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健全立法供给与监督机制 [7] - 开展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调研 形成专项任务清单 [7] - 计划培育更多千亿元级龙头企业 打造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巩固制造业优势 [5] 法治保障与人大作用 - 法治成为产业治理基本方式 通过立法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 [6] - 广东人大建立上下级联动机制 强化产业政策宣传 形成经济发展合力 [7] - 推动跨领域制度衔接 构建覆盖技术创新至风险防控的法治闭环 [8]
河南省省长刘宁王凯会见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快讯· 2025-07-11 07:12
河南与中国证监会合作 -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省长王凯会见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 [1] - 吴清感谢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中国证监会工作的大力支持 [1] - 河南经济体量大、区位交通优越、产业基础坚实、市场潜力广阔 [1] - 河南近年来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成绩 [1] 中国证监会支持措施 - 中国证监会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1] -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立足自身职能,结合地方所需 [1] - 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制度和产品供给 [1] - 充分发挥多层次市场功能 [1] - 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控金融风险 [1] - 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广度深度 [1] - 支持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 [1] - 为河南落实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1]
第三十一届兰洽会闭幕:精准招商显实效 双向奔赴启新程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44
兰洽会签约成果 - 本届兰洽会共签约合同项目1181个,签约总额6500.82亿元,较上届增长7.64% [1] - 工业领域项目签约金额3601亿元,占比55.4% [3] -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签约额占总额60%以上 [3] 新能源产业合作 - 也门企业家与百川能源、酒泉绿能科技、中钠储能新能源达成合作,每月进口5-6个集装箱太阳能光伏板 [1] - 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发展对接活动促成多项合作 [1][2] 招商引资活动 - 组织14项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包括中央企业融合发展对接、长三角知名企业家陇上行等 [2] - 活动瞄准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数据信息等甘肃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2] 参会规模 - 来自全球50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商协会和国际组织参会 [3] - 国内28个省(区、市)、3个重点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参与 [3] - 超过4000家企业和4万名宾客参加本届兰洽会 [3]
山西: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
快讯· 2025-07-10 11:11
能源转型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 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发展 [1] - 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1] - 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 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 [1]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 - 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 [1] -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逐步形成体现山西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多元化发展与资源优势转化 - 坚持适度多元发展 用好能源资源 历史文化等比较优势 [1] - 着力营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1] - 推动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1]
加强与龙头央企合作 成都发布3600亿元机会清单
搜狐财经· 2025-07-09 21:44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 参会企业170余家 嘉宾近700位 [2] - 大会发布《成都市基础设施项目机会清单》和《成都市产业化项目机会清单》 释放合作机会总金额约3600亿元 [2] - 大会涵盖"1+6+7"系列活动 包括1场主活动 6场专题活动 7场园区产业对接活动 [2] 战略合作与产业融合 - 成都与中国移动2024年2月签署战略协议 本次大会为协议落地成果 旨在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2] - 华鲲振宇 中科海光等本地企业对接中国移动产业链资源 [3] - 中国移动展示宇树科技 摩尔线程等参股企业在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产品 [3] 项目清单详情 - 清单包含198个合作项目 其中智能制造78个 人工智能52个 低空经济39个 其他领域29个 [3] - 智能制造涉及智能驾驶 传感器 工业机器人 智改数转等领域 [3] - 人工智能涉及机器人 云计算 大模型 AI芯片及硬件 数据服务等领域 [3] - 低空经济涉及无人机 飞控系统 低空智联网 空域管理系统等领域 [3] 成都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1-5月成都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97个 同比增长182.39% 协议总投资4068.54亿元 同比增长58.12% [4] - 同期到位外资6.99亿美元 同比增长5.32% 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4] - 成都聚焦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天数天算等重点产业 推动央国企和龙头民企投资突破 [4] 城市发展战略 - 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 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4] -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赋能 将企业短期关注转化为长期深耕 [3] - 强化"战略牵引"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4]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证券时报· 2025-07-08 17:13
山西考察核心观点 - 强调山西需落实中部地区崛起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1] 产业转型升级 - 传统制造业需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3] - 重点推进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攀升,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新能源 [4] - 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体现山西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制造业发展 -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传统制造业代表,需通过科技创新焕发新活力,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3] - 强调实业兴国、实干兴邦,鼓励企业员工提升技术水平 [3] 能源体系构建 - 在保障国家电煤供应的前提下,推动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转型 [4] - 高水平打造能源原材料基地,构建包括风电、光伏发电、氢能在内的新型能源体系 [4] 营商环境优化 - 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4]
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交付21架,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 - 北斗三号系统芯片、终端、服务实现100%国产化,已成为全球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2] - 国产高刚度、高精度、高可靠性负载500公斤重型工业机器人研发成功 [2] - 28纳米光刻机完成产线验证,国产化率突破83% [2] 工业与制造业发展 -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 [1]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20年的15.1%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15.7% [2] - 全国电机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3%、12.8%、11.8% [3] 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新 - 钢铁行业有171家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 [3] - 轻工科技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发明专利数量累计超过19万件 [3] - 智元人形机器人通过自研一站式开发平台和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提升生产能力 [3]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 [4] - 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标志性产品上接连取得突破 [4] -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3] - 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3] 智能制造与绿色转型 - 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实现100%焊接自动化、100%全零件自动转运 [5] - 全国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6] - 推进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6] - 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 [6]
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 成都邛崃市推出五大产业领域政策“大礼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00:47
邛崃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持政策 - 成都邛崃市发布五大领域政策"大礼包",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 [1] - 政策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周期支持体系,分为"全链条"支持、"精准化"扶持、"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创新 [1] 工业领域政策 - 推出《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包含17条举措 [1] - 分为三大版块: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1] - 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5%-10%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 [1] - 引荐企业成功引入规上工业企业可按其首年营收5‰获最高200万元奖励 [1] 农业领域政策 - 出台《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包含22条措施 [1] - 分为五大板块:现代种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初加工及电商销售、要素保障 [1] - 现代种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30%-40%给予扶持,最高3000万元 [2] - 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30%-40%给予扶持,最高3000万元 [2] 服务业领域政策 - 发布《推动服务业提质增量发展支持政策》,包含14条措施 [2] - 涵盖产业集聚发展、商贸服务业市场主体壮大发展、商贸服务业提能升级、电子商务发展、外贸高质量发展 [2] - 对固定资产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按投资额5%-15%给予最高4000万元激励 [3] - 重点总部企业建设商务楼宇按投资额5%给予最高4000万元激励 [3] 房地产和建筑业政策 - 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从商品房消费、市场存量、助企惠企三个维度施策 [3] - 发布《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聚焦企业资质升级、市场主体培育、科技创新等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