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输球的镇江,其实很争气
投资界· 2025-06-09 14:57
城市产业竞争格局 - 镇江被南京、常州、无锡三座"万亿俱乐部"城市环绕,产业优势不突出但正奋起直追[2] - 城市口号"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体现竞争反差感,赛场内外产业较劲明显[2] - 2024年镇江发生8起融资事件,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疗等领域[5][6] 产业集群与战略布局 - 镇江聚焦"四群八链"主导产业体系,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4大集群及8条重点产业链[2][3] - 目标推动产业产值迈向万亿元大关,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3] - 参与共建长三角大飞机集群,C919约90%舱内饰件、50%铝材及复合材料构件来自镇江企业[7][8] 企业融资与技术创新 - 慧创医疗半年内完成两笔亿级融资(B+轮近亿元),估值突破50亿元,研发全球首台100通道近红外脑成像设备[6][7] - 镇江30多家企业参与C919、运20等国家重大工程配套,11家跻身中国商飞供应商,形成百亿级航空航天集群[8] - 新材料企业江苏天工科技登陆北交所,为钛合金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 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 天奈科技为全球首家将碳纳米管大规模应用于锂电池的企业,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0] - 恒神股份是中国首家碳纤维全产业链企业,获航天用碳纤维"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11] - 鼎胜新材铝箔产销量国内领先,电池箔供应宁德时代等;鱼跃医疗为家用器械龙头,恒顺醋业为"食醋第一股"[11] 政策支持与人才战略 - 镇江发布《制造强市行动方案》,实施链群升级等六大行动,培育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13] - 出台"1+2+3+N"人才政策体系,组建12家市级人才攻关联合体,绘制产业链人才地图[13][14] - 推动产业链龙头联合高校、金融机构,打造"长三角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13]
2025全国五线城市排名出炉:盘锦第2,葫芦岛第11,漯河第19
搜狐财经· 2025-06-09 14:54
2025年度全国五线城市综合魅力排行榜 - 权威机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5年度全国五线城市综合魅力排行榜,128座城市上榜,呈现新一轮城市发展格局变化 [3] - 榜单前十强包括盘锦(第2名)、丹东、延边、酒泉、阿克苏、梧州、牡丹江、池州、伊犁、葫芦岛(第11名) [3] - 排名基于城市商业活力、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等多维度深入考量 [3] 盘锦的产业发展 - 盘锦位居全国五线城市第二名,东北地区表现突出,依托盘锦港物流优势与临港产业区集聚效应,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蓬勃发展 [5] - 盘锦利用滨海湿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成为转型发展亮丽名片 [7] - 稳健的经济基础与持续优化的产业结构支撑其高排名 [7] 葫芦岛的产业优势 - 葫芦岛排名第11位,核心优势在于扼守渤海湾北岸的地理位置,葫芦岛港作为天然良港是其融入区域及全球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 [7][9] - 船舶制造与配套产业形成显著集群效应,渤船重工等龙头企业扎根于此 [9] - 积极开拓海滨旅游与康养产业,打造面向京津冀的休闲后花园,港口经济与特色产业双轮驱动 [10] 漯河的食品工业 - 河南漯河位列榜单第19名,以"中国食品名城"著称,依托中原粮仓腹地将农业优势转化为强大食品工业集群 [12] - 以双汇发展为龙头,形成从肉制品加工、面制品生产到配套包装、物流的完整食品产业链 [12] - 食品产业在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上引领全国,为城市提供强劲就业支撑与经济韧性 [12] 五线城市的发展意义 - 五线城市承载广泛人口的安居梦想,是连接乡村与区域核心的重要纽带,其活力关乎县域经济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深度 [14] - 盘锦的化工产业链延伸、葫芦岛的船舶制造、漯河的食品工业等代表五线城市用产业密码书写中国版图上的韧性篇章 [14][16]
突发!000573,重大重组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6-07 12:48
重组终止事件 - 粤宏远A筹划5个月收购博创智能60%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因价格分歧终止 [2] - 交易原计划以现金方式完成 旨在拓展智能注塑成型装备领域 打造"房地产+高端装备"双增长曲线 [4] - 公司已支付1.3亿元诚意金 交易对方质押30%股份并提供银行保函作为担保 [4] 交易细节与障碍 - 双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审计评估工作未完成导致协议无法签署 [5] - 博创智能曾两次科创板IPO撤回(2020年11月及2024年6月) 此次借壳上市计划再度受挫 [5] 公司财务与战略背景 - 2024年营收4.9亿元(+38.98%) 但净利润亏损4769.84万元 房地产主业持续承压 [6][7] - 总资产22.25亿元(-5.66%) 净资产15.84亿元(-5.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2% [7] - 公司明确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此次重组失败或导致战略空窗期 [6] 市场反应与公司声明 - 终止公告后股价报4.53元/股 对应市值28.91亿元 [9] - 公司强调1.3亿元诚意金回收有保障 承诺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重组 [8] 企业历史与业务构成 - 东莞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上市) 主营房地产开发 配套水电工程 环保再生资源及原煤开采业务 [8]
香港与内地共建人才高地,“抢人才”政策吸引近21万人赴港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23:55
香港人口结构与人才需求 - 香港人口持续高龄化,2046年65岁及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的36% [1] - 劳动人口参与率将从2024年的55%下降至2046年的52% [1] - 2028年香港人力资源短缺将达到18万人,其中熟练技术人员占短缺人数超三分之一 [1] 人才引进政策与措施 - 香港推出多项举措吸引全球人才落户,截至2024年4月底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47万份申请,31万份获批,21万名人才已抵港 [4] - 香港针对国际顶尖人才主动发出邀请,并公布指定技术工种专才来港新安排 [4] - 自2023年起推行鼓励生育措施,包括加强托儿支援、增加在职家庭津贴金额等 [5]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 - 香港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人才引进、服务、就业及发展等领域合作 [2] - 大湾区以"四大核心平台"为引擎,构建极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助力香港引进全球顶尖人才 [6] - 大湾区内各城市完善人才引进通道、职业资格互认及发展支持体系,释放"一国两制"下的人才红利 [7] 教育与人才培养 - 香港特区政府设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 [2] - 香港致力于培育本地人才,投放大量资源推动培训及再培训工作 [5] - 通过优化职业培训渠道和引导本地青年人才培养方向,提升劳动人口质量 [6] 产业转型与人才需求 - 香港产业结构转型导致社会对人才需求出现新变化 [1] - 宏观环境变化与科技革新促使香港必须进行产业转型,需及时补上劳动人口短板 [6] - 香港完善的商业基建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 [1]
全国经济实力最雄厚十个地级市(不含省会、副省级城市及直辖市)
搜狐财经· 2025-06-06 19:24
6. 东莞市(广东)从"世界工厂"到"智造新城"的华丽转身令人瞩目。1.22万亿元GDP背后,华为、OPPO等科技巨头构筑起电子信 息产业高地,1800亿元税收印证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十座非省会地级市犹如璀璨明珠,以特色产业为笔,GDP为墨,共同绘就区域经济发展的壮美画卷。这些城 市各具禀赋,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经济活力。 1. 苏州市(江苏)这座"东方威尼斯"正书写着现代工业传奇。2024年2.67万亿元的GDP体量,相当于某些省份的经济总量。4.7万 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犹如一台永不停歇的工业引擎;2.62万亿元的外贸进出口额,彰显其"世界工厂窗口"的独特地位。在生物 医药的实验室里,在新能源的生产线上,在人工智能的算法中,苏州正以创新为翼,持续巩固其"中国最强地级市"的桂冠。 2. 无锡市(江苏)这座太湖明珠正闪耀着"智造"光芒。1.62万亿元的经济规模背后,是集成电路产业如神经网络般精密布局,高端 装备制造业贡献率达66.3%的亮眼成绩。人均GDP常年领跑全国,印证了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3. 佛山市(广东)作为"中国家电之都 ...
陕西汉中齿轮厂,站在了腕表巨头飞亚达背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6:55
飞亚达收购长空齿轮 - 飞亚达拟以现金收购关联方陕西长空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权 旨在锁定高端精密制造能力 [2][3] - 长空齿轮是国内小模数齿轮领域隐形冠军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 航天 电子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6][7] - 截至2024年底 长空齿轮总资产6 73亿元 净资产2 32亿元 全年营业收入3 72亿元 净利润2297万元 [8] - 长空齿轮拥有军工级精密齿轮技术 可补足飞亚达在核心零部件制造和精密制造上的短板 [9][19] 飞亚达战略转型 - 飞亚达主业包括"飞亚达""Emile Chouriet"等多个手表品牌 其中"飞亚达"定位为航空航天特色高品质中国表 [10]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43 54亿升至45 70亿后跌至39 41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2 67亿增至3 33亿后下滑至2 20亿元 [14] - 公司将加速精密科技与智能穿戴规模化 作为新增长点 长空齿轮技术可反哺腕表高端机芯制造 赋能智能穿戴业务 [11][20] - 飞亚达自主研发的"摘星"自动机械机心成为首个通过法国贝桑松天文台认证的女航天表机芯 [17] 行业趋势 - 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8%~20% 腕表品类受消费外流影响 瑞士手表对中国大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5 8% [16] - 中国腕戴设备(含智能手表和手环)出货量同比增长20 1% 位居全球第一 运动装备 健康监测设备需求攀升 [16] - 传统手表消费市场与智能穿戴市场此消彼长 迫使飞亚达向产业链上游及核心技术突围 [16][18] 汉中产业价值 - 汉中通过产业沉淀形成飞机制造 数控机床 精密刀具产业集群 近年加速推进产业转型 [21] - 2025年1月中航电测以174 39亿元收购成飞集团 创深市注册制以来重组规模之最 重组后公司市值剑指千亿 [23] - 2023年5月陕天然气以1750万元收购新汉能源51%股权 为页岩气开发铺路 [24] - 外部资本和头部药企频频介入汉中中医药产业 修正药业成立5个属地子公司开展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24]
梅雁吉祥拟3240万元出售水泥产能指标 回笼资金2904万元加速低碳产业转型
长江商报· 2025-06-05 01:08
资产剥离与绿色转型 - 公司控股子公司梅雁旋窑拟将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的60万吨/年水泥熟料产能指标转让给铜陵上峰,交易价款3240万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和地理测绘信息,近年来致力于转型清洁能源业务,梅雁旋窑因市场原因已停产 [1] - 根据国家工信部2024年产能置换政策,闲置产能指标将失效,需在窗口期内完成转让 [1] - 截至2024年末,梅雁旋窑生产线待处理固定资产原值3.05亿元,净值9441.86万元 [1] 交易细节与战略意义 - 交易受让方铜陵上峰由A股上市公司上峰水泥持股35.5% [2] - 公司通过处置高耗产能优化资产结构,所获资金用于绿色能源布局,加速低碳转型 [2] - 转让产能指标扣除税费后可收回现金约2904万元,后续设备拆除及房屋处置可能产生额外收益 [2] 财务表现与业务拆分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4亿元和3.57亿元,净利润累计亏损1.83亿元 [2] - 2024年亏损主因包括商誉减值准备5357.38万元及信用减值损失5829.99万元 [2][3] - 2024年水力发电业务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6.51%,地理信息业务收入8355.63万元,同比下降30.25%,毛利率仅5.41% [3]
申科股份41.89%股份由深圳汇理竞得 国资拟以10.13亿元入主
证券日报网· 2025-06-04 20:49
交易概况 - 申科股份41.89%的股份由深圳汇理以10.13亿元竞得,其中原控股股东何全波转让28.12%,第二大股东北京华创转让13.76% [1] - 交易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征集受让方完成,结果于6月3日公告 [1] 收购方背景 - 深圳汇理实际控制人为枣庄市台儿庄区国有资产事务中心 [2] - 枣庄国资近年通过产业基金战略投资多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并支持新能源产业链整合 [2] 公司现状与行业趋势 - 申科股份是国内厚壁滑动轴承龙头企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均增长 [2] - 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轨交、风电、航空领域对轴承精密化要求提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带来机遇与研发挑战 [2] 专家观点 - 地方国资入主可能为申科股份带来政策与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升级与经营效率提升 [3] - 国资背景有助于公司整合新能源产业链资源,联合开发风电、新能源汽车轴承产品,成为区域产业链关键节点 [3] 交易进展 - 交易需国资监管部门审核,完成后签署合同,目前交易条件与最终签署合同仍存在不确定性 [3]
绿通科技拟控股台积电供应商谋转型 大摩半导体突破关键技术年赚6511万
长江商报· 2025-06-04 07:38
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大摩半导体不低于51%股权以实现控股[2] - 交易双方已签署意向性框架协议具体细节待进一步协商[2] - 标的公司100%股权估值将以最终评估报告和正式协议为准[4]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4] 收购战略背景 - 公司主营场地电动车业务2023年以来受市场竞争等因素经营承压[2] - 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26.48%至10.81亿元净利下降15.64%至2.63亿元[6] - 2024年营收进一步下滑23.15%至8.31亿元净利大幅下降45.98%至1.42亿元[6] - 2024Q1营收微降0.06%至1.65亿元净利下降26.16%至0.28亿元[7] - 业绩下滑主因包括"双反"调查、行业竞争加剧及客户订单需求下降[7] 标的公司详情 - 大摩半导体专注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晶圆量检测设备领域[10] - 产品覆盖明暗场缺陷检测设备、套刻仪等主流品类支持6-12英寸晶圆产线[10] - 最高可支持14nm芯片制程工艺部分自研产品处于客户验证阶段[10] - 客户包括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全球知名芯片制造商[10] - 2023年营收2.31亿元净利5857.37万元2024年营收增至2.70亿元净利6511.26万元[11] - 2024年末总资产7.34亿元负债5.14亿元所有者权益2.20亿元[11] 财务与估值 - 公司截至2024Q1末持有货币资金19.70亿元且无债务[2] - 标的公司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分别为7500-8500万、8500-9500万、9500万-1.1亿元[11] - 此前天力锂能曾支付6000万元意向金筹划收购但于2024年4月终止[10] 战略转型意义 - 收购将帮助公司从场地电动车单一业务向半导体领域拓展[11] - 通过纳入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资产实现战略转型与产业升级[11] - 有望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并创造新利润增长点[11]
易华录拟转让子公司股权回血5亿解压 资产减值拖累两年亏逾47亿负债率89%
长江商报· 2025-06-04 07:31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产业转型尚未进入收割期,易华录(300212.SZ)拟5亿元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解压。 6月2日晚间,易华录公告,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控股子公司国富瑞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国富瑞")31.77%的股权,交易对方为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科投资"),转让对价 为5亿元。 国富瑞是一家盈利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超千万元。本次出售国富瑞股权后,易华录采取受托表决权、 一致行动人协议等方式,仍然对国富瑞进行控制。 对于本次资本运作,易华录称,是为了优化子公司股权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交易所取得转让款将为 公司经营发展提供现金流支持。 事实上,易华录财务压力较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9.02%,处于历史最高位。 处于产业转型期的易华录,经营业绩承压。2023年、2024年,公司合计亏损47.55亿元。今年一季度, 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虽然大幅减亏,仍然亏损1.20亿元。 转让子公司股权增强流动性 这是一次关联交易。易华录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电科 投资为中国电科下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