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收窄
搜索文档
新一轮“降息潮”来袭,有地方行存款利率三年内“腰斩”
36氪· 2025-05-13 18:57
存款利率下调趋势 - 4月以来已有数十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部分银行长期限存款利率跌破2%进入"1时代"[3][4] - 哈密市商业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从2022年12月的3.85%降至2023年5月的1.85%,降幅达52%[5] - 以10万元5年存期计算,2022年存入总利息为19250元,2023年存入仅为9250元,降幅超50%[5] - 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行存款利率自2023年来已"五连降",地方银行调整更为频繁[4] 利率倒挂现象 - 多家银行出现长短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如上海华瑞银行3年期利率2.5%高于5年期的2.4%[8] - 库尔勒富民村镇银行1年期利率2%高于5年期的1.95%[8] - 利率倒挂反映银行对未来利率下行趋势的预判和负债端成本管理的精细化[8] 存款定期化趋势 - 2023年存款增量97%来自定期存款[7] - 2024年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9.22万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增加7.96万亿元占比86%[7] - 存款定期化程度加深导致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偏高[7] 银行净息差压力 - 近八成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8%警戒线[9] - 企业贷款定价降至3.3%,按揭贷款定价降至3.1%,银行息差压力较大[11] - 存款利率下调是银行应对净息差收窄的主要手段[7][11] 未来利率走势 - 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降至1.4%[10] - 预计LPR将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带动存款利率下调[10] - 未来存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但幅度和节奏将趋缓[2][11] - 调整重点可能转向3个月至1年期的短期产品[12]
多地中小银行密集调降存款利率,有银行却逆势上调,但存1年不如存5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17:23
存款利率调整动态 - 5月以来多地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部分机构三年及五年期中长期限存款利率跌破2%,各期限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1] - 新疆库尔勒富民村镇银行逆势上调三个月期、六个月期、一年期、二年期存款利率25BP或30BP,调整后一年期和二年期利率分别为2.0%、2.05%,出现长短期利率倒挂现象[1][4] - 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5月10日起下调各期限存款利率,一年期降15BP至1.8%,二年期降21BP至1.89%,三年期和五年期均降18BP至1.98%[2] - 哈密市商业银行5月8日起执行新利率,一年期和二年期降20BP至1.5%和1.6%,三年期降15BP至1.8%,五年期降10BP至1.85%[2] 大型银行存款利率情况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均为0.10%[3] - 五大行整存整取利率一致:三个月0.80%、六个月1.00%、一年1.10%、二年1.20%、三年1.50%、五年1.55%[3] - 五大行零存整取、整存争取、存本取息利率:一年0.80%、三年1.00%、五年1.00%[3] 行业分析观点 - 分析师指出在市场利率普遍下行趋势下,少数银行逆势上调中短期存款利率属于个例,不具有普遍性[4] - 中小银行利率调整节奏通常滞后且非集体下调,各家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陆续调整,通过差异化定价争夺本地存款资源[4] - 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2%,42家A股银行净息差同比全线收窄1BP至50BP[5] 政策影响与市场预期 - 央行5月7日宣布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同时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6] - 市场普遍预期在央行降息、降准政策后将迎来新一轮存款降息[7] - 分析师预计2025年下半年存款利率仍有20~30BP下调空间,二三季度很可能迎来存款利率调整[8][8] - 存款利率下调将加大银行揽储难度,同时为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带来增量资金[8]
安永:2024年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 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大
新华财经· 2025-05-13 15:18
核心观点 - 中国上市银行2024年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压力但通过多元化经营和成本控制实现净利润增长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资本充足率提升[1][2][3][4] - 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经营压力较大[1] 经营业绩 - 2024年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人民币5.87万亿元 同比增长0.06% 净利润合计人民币2.22万亿元 同比增长2.42%[3] - 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减少1.09% 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72%[1] - 净利息收入2024年同比下降2.20% 连续2年下降[2] 资产与负债 -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较2024年末增长3.94%[1] - 2024年度上市银行存款付息率为1.82% 较2023年下降15个基点[3] - 净息差2024年平均为1.52% 较上年下降17个基点 连续五年下降且最近三年均低于2%[2] 业务发展 - 其他业务收入(非息收入)2024年同比增长25.93% 占营业收入比重14.40% 较2023年上升2.96个百分点[2] -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2024年同比增长29.84%[2] - 银行通过综合化经营和金融市场业务拓展收入来源[2] 成本管理 - 2024年度上市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合计人民币19,020.50亿元 同比上升1.08% 增速较2023年度放缓1.10个百分点[3] - 加权平均成本收入比2024年为32.47% 较2023年上升0.31个百分点 但增速放缓0.67个百分点[3]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1.26% 较2023年末1.28%下降0.02个百分点[4] - 不良贷款余额2024年末人民币22,866.67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1,298.99亿元[4] - 2025年一季度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1.23% 较2024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 风险拨备 - 2024年末加权平均拨备覆盖率237.10% 较2023年末下降3.34个百分点[4] - 2025年一季度拨备覆盖率237.99% 较2024年末下降1.98个百分点[1] - 2024年度信贷成本0.66% 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 计提减值损失较2023年度下降5.47%[4] 资本充足率 - 2024年末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53% 较2023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4] - 一级资本充足率13.19% 较2023年末上升0.45个百分点[4] - 资本充足率16.58% 较2023年末上升0.67个百分点[4] 未来展望 - 银行需应对低利率环境挑战 优化收入结构和风控体系 服务国家战略寻找新机遇[2][5] - 财政增资政策和专项债发行将帮助银行补充资本[4][5]
息差因素影响持续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金融时报· 2025-05-08 12:4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10家A股上市农商银行均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资产质量保持行业较高水平,通过业务结构优化、服务模式迭代和精细化管理应对经济环境挑战[1] - 行业净息差加速收窄,多数机构存贷款增速低于10%,叠加影响利息净收入,仅常熟农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正向增长[3][4] - 非利息净收入成为营收增长关键驱动力,10家银行均实现较快增速,青岛农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8.37%,张家港农商银行代销理财规模增长456.85%[4] 重点银行财务表现 - 瑞丰银行总资产增速超10%至2205.03亿元,净息差下滑0.23个百分点但利息净收入仅降1.65%,非利息净收入增长84.25%推动营收增15.29%至43.85亿元[2] - 常熟农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16.2%为10家最高,营收突破100亿元至109.09亿元,净息差2.71%保持行业领先[3] - 张家港农商银行净息差收窄37BP至1.62%,紫金农商银行净息差1.42%为行业最低[3] 差异化竞争策略 - 重庆农商银行实施"区域+行业网格化"策略,服务客户达2800万户,上海农商银行建立乡村振兴金融专班和双轮驱动营销体系[6] - 青岛农商银行推出"农时日历"精准匹配农户需求,农户贷款余额208.5亿元,创新"金穗"系列产品并精简50%审批节点[6] - 常熟农商银行打造十大营收中心和二十四个增长中心,构建"五位一体"科创生态体系服务早期科创企业[7] 风险管理与资产质量 - 8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持平或下降,江阴农商银行不良率降至0.86%改善最显著,行业整体不良率维持在0.77%-1.24%区间[9] - 重庆农商银行建立"五色"授信管理机制,上海农商银行上线智能风控系统,张家港农商银行组建专职清收团队提升催收效率[10][11] - 多数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仅青岛农商银行和瑞丰银行该指标略有提升[12]
存款利率低于股份行,一些民营银行另辟蹊径加码财富管理
华夏时报· 2025-05-08 10:05
民营银行存款利率调整 - 华通银行自5月10日起将1天、7天个人通知存款挂牌利率分别调整为0.8%、1% [3] - 华通银行4月以来已发布4份利率调整公告,单位定期存款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别从3.15%、3.4%下调至2.8%、2.9%,个人定期存款3年期、5年期利率从2.9%、2.8%下调至2.7%、2.6%,最大下调幅度达90个基点 [4] - 亿联银行自5月3日起将2年期、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至2.2%、2.4%、2.3% [4] - 某民营银行调整后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仅为1.6%,低于建设银行1.9%的整存整取产品利率 [5] 行业经营数据与趋势 - 2024年第四季度民营银行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下降7.84%,净息差4.1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7] - 某民营银行2024年末吸收存款同比增长35.37%,个人存款增长32.33%,但发放个人贷款同比减少4.76% [5] - 市场利率仍处下行通道,未来存款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调以缓解息差压力 [2][9] 财富管理转型动态 - 网商银行2024年代销2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AUM突破万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43.6% [8] - 微众银行"微众银行财富+"合作25家理财子公司、83家基金公司,代销产品超9000只 [8] - 多家民营银行通过场景金融和金融科技布局实现降本增效 [8]
债牛红利兑现,银行一季度投资收益贡献近12%营收
第一财经· 2025-05-06 20:46
银行业投资收益表现 - 2025年一季度100家银行投资收益合计1762.91亿元 同比增长25.6% 对营业收入贡献率从9.2%提升至11.86% [1][2] - 68家银行投资收益实现增长 占比近七成 其中光大银行增速达302.96% 浙江嵊州农商行和民泰银行增速超200% [3] - 52家银行投资收益对营收贡献率超20% 较去年同期33家显著增加 上海银行占比达48% 杭州银行 贵阳银行 南京银行 张家港行均超30% [4][5] 头部银行投资业绩 - 五大行投资收益领跑 中国银行138.64亿元 工商银行133.35亿元 招商银行117.52亿元 邮储银行109.37亿元 兴业银行106.63亿元 [2][3] - 9家银行投资收益超50亿元 包括民生银行94.04亿元 中信银行88.54亿元 浦发银行82.39亿元 [2][3] - 投资收益贡献率差异显著 民生银行达25.55% 光大银行21.8% 而农业银行仅3.84% [3] 债券投资驱动因素 - 2024年50家银行债券投资金额81.27万亿元 占金融投资总额94.19万亿元的86.3% 其中国政府债达55.28万亿元 [6] - 工商银行持有金融债券2.41万亿元 政策性银行债1.10万亿元占比45.6% 同业及非银机构债1.31万亿元占比54.4% [6][8] - 2024年银行业金融投资收益3891亿元 同比增26.67% 工商银行累计公允价值浮盈928.21亿元 [8] 收益实现方式 - 多家银行通过终止确认摊余成本金融资产实现收益 光大银行该项收益从0.23亿元增至16.73亿元 邮储银行从7.35亿元激增至47.61亿元 [9] - 平安银行投资收益67.70亿元同比增长44% 主因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增加 汇兑收益4.04亿元同比增5671.4% [9] - 杭州银行投资收益从19.14亿元增至41.37亿元 其中汇兑收益从亏损4912万元转为盈利1.17亿元 [9] 市场波动影响 - 2025年一季度40余家上市银行中38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 合计亏损420亿元 较去年同期241.91亿元大幅恶化 [11]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1.6%攀升至1.9% 厦门银行债券公允价值收益减少2.24亿元 贵阳银行公允价值损益-6.83亿元同比降578.64% [11][12] - 4月后债市企稳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371% 但关税政策和基本面因素仍导致市场波动 [12] 行业应对策略 - 银行从规模驱动向精细管理转型 光大银行加强债券组合前瞻性管理 上海银行强化投研能力和交易策略优化 [13] - 行业注重久期管理和流动性风险控制 调整债券资产配置结构 关注资产与负债匹配度 [13] - 在息差收窄背景下 银行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应对债市波动 聚焦投资收益可持续性 [1][13]
广东三家排队上市银行年报出炉:净息差下降明显,两家净利下降超8%
华夏时报· 2025-04-30 21:56
上市进程 - 三家银行(东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均于2023年3月在深交所主板启动IPO审核,2025年3月31日因财务资料过有效期被"中止",需补充材料 [2] - 东莞银行最早于2008年启动上市计划,2014年IPO申请被终止审查,2019年重启 [3] - 顺德农商行与南海农商行2019年递交IPO申请,但进程一度停滞 [3] 财务表现 - 东莞银行2024年营收101.97亿元(同比-3.69%),净利润37.33亿元(同比-8.2%)[2] - 顺德农商行2024年营收84.9亿元(同比+1.24%),净利润31.69亿元(同比-8.54%)[2] - 南海农商行2024年营收64.29亿元(同比-6.3%),净利润24.53亿元(同比+2.99%)[2] - 三家银行净息差均显著下降:东莞银行1.26%(2023年1.61%)、顺德农商行1.4%(2023年1.65%)、南海农商行1.34%(2023年1.72%)[6][7][8]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总资产6727.3亿元(同比+6.97%),顺德农商行4810.52亿元(同比+2.82%),南海农商行3348.5亿元(同比+9.72%)[4] - 资本充足率:东莞银行13.93%(2023年13.75%)、顺德农商行14.9%(2023年14.65%)、南海农商行16.15%(2023年14.03%)[4] - 不良贷款率:东莞银行1.01%(同比+0.08pct)、顺德农商行1.61%(同比+0.13pct)、南海农商行1.43%(同比-0.06pct)[5] 业务结构变化 - 东莞银行利息净收入71.19亿元(同比-14.57%),投资收益20.86亿元(同比+35.95%)[6] - 顺德农商行母公司投资收益23.35亿元(同比+176.52%)[7] - 南海农商行利息净收入37.21亿元(同比-14.15%),投资收益21.41亿元(同比+16.2%),占非利息净收入79.09%[8] 行业挑战 - 区域性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问题,主因存款竞争推高负债成本、企业融资需求疲软限制贷款议价能力 [8] - 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小、盈利能力受限,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影响上市进程 [8]
A股城商行2024财报揭秘:零售不良资产“负重”难销
搜狐财经· 2025-04-30 19:12
行业资产质量 - 2024年末A股上市城商行整体资产质量提升,11家不良贷款率较2023年末下降,但个人贷款不良率明显增加 [2] - 东南沿海地区城商行不良贷款率普遍低于中西部地区,厦门银行等沿海城商行不良率绝大部分低于1% [3][5] - 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兰州银行(1.83%)和郑州银行(1.79%)不良率超过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1.76% [3] 不良贷款结构变化 - 公司类贷款不良率普遍下降,12家披露数据的城商行中,重庆银行(-0.43%)和齐鲁银行(-0.4%)降幅最大 [7] - 个人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14家披露数据的城商行中,重庆银行(2.71%)、青岛银行(2.02%)和齐鲁银行(2%)超过2% [8] - 郑州银行是少数个人贷款不良率下降(-0.16%)的城商行 [8] 区域差异与处置方式 - 沿海9家与西部5家城商行资产质量对比鲜明,西部地区城商行不良率更高 [3] -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催收追偿、重组转化、资产核销和资产转让四类,个人贷款处置成本较高 [9] - 零售类批量转让业务仅在11个省份试点,公司类资产批量转让更成熟 [9] 财务压力 - 2025年城商行将面临净息差收窄导致的利息收入压力增加 [2] - 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成本高且途径不成熟,将带来较大拨备计提压力 [9]
六大行一季报营收、利润表现分化 股价为何齐刷刷回调?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12
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一季度业绩概览 - 六大国有银行营业收入总和为9,101.84亿元,同比下降1.51% 归母净利润总和为3,444.2亿元,同比下降2.09% [1] - 农业银行是唯一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银行 营收同比增长0.35%至1,866.74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2.20%至719.31亿元 [2] - 工商银行营收和净利润降幅最大 营收同比下降3.22%至2,127.74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3.99%至841.56亿元 [2] 各银行财务表现分化 - 六大行营业收入呈现"三升三降" 归母净利润"两升四降" [2] - 建设银行营收同比下降5.40%至1,900.70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3.99%至833.51亿元 [2] - 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56%至1,649.29亿元 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90%至543.64亿元 [2] - 交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54%至253.72亿元 是六大行中净利润增速第二高的银行 [2]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工商银行以51.5万亿元总资产规模位居首位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以44.82万亿元和42.8万亿元位列二三位 [3]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总体稳定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0.01、0.02、0.01、0.01个百分点 [3]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1%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持平于1.25% [3] 净息差与收入结构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承压 工商银行净息差下降29个基点至1.48% 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92% [4] - 非息收入成为营收增长关键因素 中国银行通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增长带动营收增长 [5] - 工商银行因非息收入减少拖累营收增速 未通过拨备释放平滑利润增长 [5]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4月30日银行股普遍回调 华夏银行跌幅最大达8.55% 42家上市银行中37家股价下跌 [1] - 机构看好银行股后市表现 六大行2024年分红总额达4,206亿元 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 [5] - 银行指数股息率达4.2% 较沪深300股息率溢价180个基点 险资通过港股通增持招行、农行等H股 [5] 政策与区域经济影响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直接利好银行股 预计每年带来千亿级增量资金 [6] - 成渝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等地区政策红利推动区域性银行业绩增长 头部城商行一季度营收增速普遍超15% [6] - 前4个月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超10万亿元 有效化解银行隐性债务风险 [6]
成都银行(601838):2024年年报点评:息差降幅收窄,存贷规模扩张
东北证券· 2025-04-29 19: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成都银行,给予“买入”评级 [5][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成都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营收229.82亿元同比增5.89%,归母净利润128.58亿元同比增10.17%,加权平均ROE为17.81%同比降0.97个百分点 [2] - 利息净收入正向增长主导营收,贷款和存款规模扩张,净息差降幅收窄,资产质量提升但公司与零售贷款表现分化,资本充足率上行 [3][4][5]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28、154.62、167.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8%、9.44%、8.04%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情况 - 2024年营收229.82亿元同比增5.89%,利息净收入184.61亿元同比增4.57%占比80.3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10亿元同比增7.20%占比3.09%,投资收益36.24亿元同比增14.15%占比15.77% [3] 存贷规模 - 贷款规模7413.19亿元同比增18.72%,公司贷款6026.17亿元同比增20.25%占比81.29%,个人贷款1387.02亿元同比增12.46%占比18.71% [3] - 存款规模8657.07亿元同比增13.20%,公司存款4054.55亿元同比增3.79%占比46.84%,个人存款4384.16亿元同比增23.79%占比50.64%,保证金存款216.27亿元同比升11.08%占比2.5%,2024年末定期存款占比67.95%同比升4.94个百分点 [4] 净息差 - 2024年净息差1.66%同比降0.15个百分点,降幅同比收窄0.08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降0.18个百分点至3.84%,贷款和垫款收益率4.36%同比降0.25个百分点,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降0.07个百分点至2.22%,客户存款成本率2.16%同比降0.07个百分点 [4] 资产质量 - 2024年不良率0.66%同比降0.02个百分点,公司贷款不良率0.63%同比降0.08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率0.78%同比升0.23个百分点,因个人购房贷款不良率同比升0.33个百分点至0.78% [5] 资本充足率 - 截至2024年末,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06%、9.74%、13.88%,分别同比提升0.84、0.76、0.99个百分点 [5] 财务预测 |项目|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4,697|26,597|28,443| |同比(%)|7.47|7.69|6.9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4,128|15,462|16,705| |同比(%)|9.88|9.44|8.04| |每股收益(元)|3.39|3.71|4.01| |市盈率|5.24|4.78|4.43| |市净率|0.76|0.62|0.5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