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再升级
科技日报· 2025-10-22 11:28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5-10-22 06版) 如今团队又将淀粉人工合成的途径进一步优化、升级到3.0版本。与玉米合成淀粉相比,人工合成 淀粉的能量转换效率提升了3.5倍,淀粉合成速度提升了8.5倍,产量是最初版本的136倍。"这意味着未 来淀粉生产有望脱离农业种植,实现工业化车间制造。"马延和说。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合成生物学'理性设计'的进程。"马延和在分享中还强调了AI技 术对于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性,并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合成生物学目前已拓展至蔗糖、己糖、生物 可降解材料等多碳复杂分子的合成,为食品、能源、医药行业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人工合成淀粉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利用低密度太阳能和空气中 的低浓度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整个过程不仅周期长达数月,并且能量转化效率极低,只 有1%左右。 2021年,马延和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包含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 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利用合成生物学的途径,用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生产的淀粉量,就能与5亩土地种植玉米所 产出的 ...
免费领取《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
synbio新材料· 2025-10-20 16:04
白皮书核心信息 - 白皮书全称为《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由药融圈与Synbio深波联合发起,药融圈产业研究院编纂,并于2025年8月1日在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博览会上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旨在介绍生物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产业链和重点应用方向,并精选行业代表企业,探讨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1] 白皮书内容架构 - **第一章** 聚焦国内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涵盖全球产业现状与趋势、关键平台设施、中美竞争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 [5] - **第二章** 梳理2024至2025年期间国内外生物制造领域的主要政策 [5] - **第三章** 呈现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 [5] - **第四章** 分析生物制造的产业链,并详细阐述其在医药、食品、个护、农业、化工、材料、能源等七个重点应用方向 [5] - **第五章** 精选中国生物制造产业10大链主企业,包括凯赛生物(688065)、华恒生物(688639)、华东医药(000963)、梅花生物(600873)、川宁生物(301301)、华熙生物(688363)、富祥药业(300497)、朗坤科技(301305)、嘉必优(688089)和微构工场 [5][6] - **第六章** 总结15家上市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方向与发展策略,并列出20大热门品种对应的公司 [6] - **第七章** 分析2024年至2025年6月期间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投融资情况 [6] - **第八章** 探讨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6]
【全议程发布】倒计时5天!院士领衔,近百位专家出席!第十三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10月24-26日天津见
synbio新材料· 2025-10-20 16:04
会议核心信息 - 第十三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CIBB 2025)将于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在中国天津举行 [2][6][7] - 大会主题为“合成生物,驱动生物制造” [3][10] - 会议旨在汇聚产学研各界嘉宾,围绕生物制造前沿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9] 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10] - 承办单位包括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 [11] 会议日程与议程 - 10月24日为报到注册日,并设有卫星会“高通量质谱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及参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的活动 [11] - 10月2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及大会报告,期间将发布《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 2025》 [11][13][14] - 会议设置八个分论坛,涵盖AI赋能生物制造、工业菌种自主创新、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工业酶设计与应用、未来食品生物制造、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天然产物微生物重组合成、一碳生物转化利用等前沿领域 [11][12][16][18][19][21][23][26][28][30][31] 分论坛核心议题 - 分论坛一“AI赋能生物制造”将探讨蛋白质预测、计算化学模拟、人工智能驱动酶约束代谢网络模型构建等议题 [16][17] - 分论坛二“工业菌种自主创新”聚焦谷氨酸棒杆菌底盘、氨基酸生产菌株构建、微生物多糖合成生物学等 [18] - 分论坛三“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讨论合成生物制造底盘细胞、代谢工程改造、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化等 [19][20][21][22] - 分论坛四“工业酶设计与应用”涉及海洋酶、酶固定化技术、定向进化等 [23][24][25] - 分论坛五“未来食品生物制造”关注可持续蛋白质科技、新食品原料管理、益生菌健康食品等 [26][27] - 分论坛六“非粮原料生物制造”研讨生物质厌氧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等 [28] - 分论坛七“天然产物微生物重组合成”涵盖次级代谢药物合成、植物药物生物碱生物制造等 [30] - 分论坛八“一碳生物转化利用”聚焦C1底盘代谢重编程、甲烷氧化菌单细胞蛋白工业化等 [31][32] 注册与费用 - 普通代表注册费为2500元/人,学生代表注册费为1500元/人(需提供学生证) [33] - 注册费用包含会议期间餐饮及会议材料,住宿和往返交通需自理 [33] 会议地点与住宿 - 主会场设在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 [10][11] - 大会推荐了多家周边酒店,并提供优惠价格,例如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大床/标间价格为480元/间,套房为800元/间 [36][37][38]
Nature子刊:启动子编辑,实现对转基因表达的精准调控
生物世界· 2025-10-19 11:3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表达的微小变化能够导致细胞命运的分化。内源基因和合成基因的过表达可驱动并 重定向天然生物学过程,同时增强细胞原有功能。然而,要确定哪些转基因会引发这些微妙效应,需要精 细的表达调控手段,而针对剂量敏感机制的精准控制在技术层面仍存在挑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基因表达的非线性效应会模糊表型正负调控关系的推断。支持表达水平精确定量的工 具揭示了调控因子表达量与表型之间存在的非单调关联关系。尽管 CRISPR 技术衍生的基因敲除、敲低和 激活等大规模筛选工具有助于识别线性调控因子,但这些方法往往分辨率不足,难以发现与表型存在非线 性关联的调控基因。此类基于 CRISPR 的筛选体系也无法预测转基因过表达对细胞行为的影响。 在转基因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增强细胞功能和程序化调控细胞命运的背景下,开发可扩展的新型工具已 迫在眉睫,这类工具应能有效识别具有复杂功能的调控因子,并阐明它们对生理相关表型的调控作用。 2025 年 10 月 13 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 Programmable promo ...
免费领取《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
synbio新材料· 2025-10-19 11:17
白皮书发布与概述 - 《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于8月1日在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博览会上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由药融圈和Synbio深波联合发起,药融圈产业研究院编纂,旨在介绍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产业链及重点应用方向 [1] - 报告内容涵盖产业地图、10大链主企业、15家上市公司布局、20大热门品种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1] 白皮书核心内容结构 - 第一章分析国内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全球趋势、关键平台设施及中美竞争比较 [5] - 第二章梳理2024-2025年国内外生物制造主要政策 [5] - 第三章展示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 [5] - 第四章详细分析生物制造产业链及其在医药、食品、个护、农业、化工、材料、能源等七大重点应用方向 [5] - 第五章精选中国生物制造产业10大链主企业,包括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东医药等 [5][6] - 第六章总结15家上市公司合成生物学布局方向、发展策略及20大热门品种对应公司 [6] - 第七章分析2024年至2025年6月国内合成生物学投融资情况 [6] - 第八章探讨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6]
杨世辉教授团队与青岛能源所合作开发数字化克隆挑选平台,助力优质菌株筛选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17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 由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的AI驱动数字化克隆挑选平台(DCP),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微生物菌株筛选这一合成生物学DBTL循环中的关键效率瓶颈,显著提升了优良工业菌株的发现速度,对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4][5] 技术平台特点 - DCP系统整合三大技术创新:微腔室分隔培养实现单细胞独立培养、AI辅助图像识别实时监测细胞生长动态与代谢活性、无接触激光单克隆挑取技术精准导出目标菌株 [4] - 该平台具备高通量和高精准性优势,能够对上万个单克隆进行多模态表型筛选,尤其擅长捕捉概率仅万分之一的稀有优质突变体 [2][5] - 与传统平板培养方法相比,DCP避免了液滴微流控技术的流程复杂和易交叉污染问题,并可动态追踪细胞状态 [2] 应用验证成果 - 在工业底盘菌运动发酵单胞菌的测试中,DCP平台在30g/L乳酸胁迫条件下成功筛选出“超级菌株”,其乳酸产量提升19.6%,生长速率提高75.9% [5] - 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该菌株的优异表型与ZMOp39x027基因突变相关,揭示了此前未知的乳酸耐受机制,该基因可增强乳酸跨膜转运能力 [5] 产业协同效应 - DCP平台与同团队开发的拉曼流式细胞分选仪FlowRACS形成功能互补:FlowRACS擅长瞬时快照分选,通量达每分钟数百个细胞;DCP侧重于动态追踪回收,两者结合覆盖从快速筛选到深度解析的全流程 [6] - 该技术方案为代谢工程、环境微生物资源挖掘和工业菌株优化提供强大支撑,未来可广泛应用于酶功能验证、定向进化和耐逆菌株选育等领域 [5][6]
【嘉宾介绍】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专场——第十三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10月24-26日天津见!
synbio新材料· 2025-10-17 15:59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为第十三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 (CIBB 2025) [1] - 会议主题为会成生物,驱动生物制 [2] - 会议将于2025年10月25日在中国天津举行 [3] - 分论坛三主题为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一) [3] 参会专家与研究领域 - 于慧敏教授研究方向为合成生物制造底盘细胞,主持课题5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80余项,产业化成果为企业创造利税10亿元以上 [3] - 陈守文教授研究方向为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主持纵向课题30余项,企业合作课题40余项,成果推广应用企业40余家 [4] - 乔建军教授研究方向为群体感应及菌群合成生物学,主持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7] - 侯进教授研究方向为代谢工程改造解脂耶氏酵母合成维生素A [8] - 于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化学品合成途径与酶的理性设计,发表文章1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主持完成多项专利技术转化 [9] - 谭高翼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效RECET基因编辑工具开发与多杀菌素的系统代谢工程,发表论文47篇,申请或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 [10] - 朱欣娜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调控 [11] 会议注册与缴费 - 2025年10月1日之后注册费为普通代表2500元/人,学生代表1500元/人 [18] - 注册费缴费方式包括对公转账、付款码收款及POS机刷卡 [20] - 对公转账账户名称为享融智云(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1]
调研速递|共同药业接受国信证券等16家机构调研 海外市场与原料药布局成焦点
新浪财经· 2025-10-16 18:20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于10月15日至16日接待了包括国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在内的16家机构调研,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交流 [1]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产品外销占比呈上升趋势,从2024年的28.5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8.6% [2] - 未来公司将坚持国际化战略,依托海外子公司加强品牌推广、拓展销售渠道并寻求当地合作 [2] 原料药业务布局 - 华海共同为公司与华海药业的合资公司,旨在整合双方优势推动高端甾体原料药业务 [3] - 整体规划分两期建设,布局13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 [3] - 目前已有两个生产车间进入试生产与工艺验证阶段,另一车间即将启动试生产,后续将推进注册申报 [3] 产品下游应用 - 甾体药物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分为性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及其他类别 [4] - 性激素用于激素替代等,孕激素用于治疗相关疾病或计划生育,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各类炎症 [4] - 其他类别包含胆酸类、心血管、抗癌等多种用药,且品种和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4] 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战略 - 面对全球医药产业链重构,公司积极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优化工艺并加强客户协同 [5] - 公司将全产业链协同视为核心竞争力,在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领域实现高效联动 [5] - 未来2至3年,公司计划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依托专业研发平台和核心技术拓展高端中间体及定制产品 [6]
七部门再发文!发展非粮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产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16 18:08
政策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促进石化化工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关注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改造,并明确鼓励非粮生物质利用、生物化工等新兴领域发展[2] - 政策关注点从2023-2024年的"技术改造"转向2025-2026年的"供需提质",表明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成熟度提升,商业逻辑已实现闭环,具备复制推广条件[5][6] - 生物化工成为新关注点,合成生物学因其绿色、高效等特点在化工领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7] 非粮生物基材料政策演变 - 2023-2024年政策强调"技术改造",支持开展非粮生物质生产生物基材料产业化示范,鼓励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 - 2025-2026年政策升级为"典型案例征集推广",表明部分生物基材料产业可实现闭环商业逻辑[6] - 产业集群建设从"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扩展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显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开始培养行业"小巨人"[6] - 产业关注重心从"新"向"好"转变,在绿色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端化要求[6] 生物制造领域政策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指导推动地方因地制宜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9] -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支持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与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发展[10] - 工信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开展食品加工领域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征集工作[10] -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公示"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共36项产品入选,包括凯赛生物、华恒生物、金丹科技、微构工场、蓝晶微生物等多家企业[10] - 工信部发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第一批)》,9个涉及蛋白质设计案例获认可[10] - 工信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推荐工作[10] - 工信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到2027年培育20个以上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10] - 工信部就《高性能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任务榜单》征求意见,强化生物制造关键装备供给保障能力[11] - 工信部发布《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包含4项生物制造技术[11] -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4项生物基技术入选[11]
湖北大学,加速合成生物创新创业转化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16 18:08
江岸区与湖北大学共建合成生物学创新创业中心 - 江岸区与湖北大学正式签署共建合成生物学创新创业中心协议[2] - 合成生物学是湖北大学的优势学科 该中心将成为链接地方产业需求与高校科研资源的重要纽带[4] - 一批由湖北大学教授团队领衔的合成生物学领域高科技企业同日入驻江岸产投集团汉口校地合作科产融合大楼[2] 入驻高科技企业详情 - 入驻企业包括武汉星犬基因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基于家犬超敏嗅觉神经推动癌症早期筛查技术创新[5] - 入驻企业包括武汉睿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核心技术源自马立新教授团队的Ago编程酶突破 在DNA合成与组装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5] - 这些企业的入驻增强了江岸区对大学创新创业团队的吸引力 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5] 校地合作支持政策 - 汉口校地合作科产融合大楼设立"零成本创业空间" 为高校师生提供两年免租、三年租金减半的定制化研发孵化空间[5] - 该平台将在高校资源导入基础上引入产业基金、知识产权、法律财务等专业服务机构 打造"空间+资本+服务"全方位支撑体系[5] - 江岸区推出《推进零成本创业特区建设服务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方案》 构建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生态[6] 江岸区产业支持计划 - 江岸区于2024年发布"彼岸计划" 出台科技创新"岸九条" 重点支持绿色环保、人工智能、新材料、医工交叉等重点产业赛道[6]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论坛主题为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 包括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非粮生物质能源等主题论坛[7][8] - 论坛设置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等专场[11] - 论坛设置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可持续航空燃料等能源专场[12] 论坛参与专家与机构 - 主要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朱锦研究员、浙江大学李正龙教授和张兴宏教授等[9] - 主办单位为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7] - 论坛包括100多项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