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长风格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宽基ETF规模增长3200亿元 份额却大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2:46
宽基ETF市场整体表现 - 全市场宽基ETF总规模从年初2.19万亿元增长至2.51万亿元,增加3200亿元,但总份额减少2241.5亿份至9247.77亿份 [1][2] - 宽基ETF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是净值拉升,覆盖了部分止盈资金的兑现需求,其规模占全市场ETF的比例从58.57%下降至44.56% [1][2] - 市场资金配置从“广谱配置”转向“精准进攻”,行业、主题、跨境及债券ETF因贴合热点、弹性更高,成为全市场ETF增长的主力,挤压了宽基的市场份额 [1][2] 主要宽基指数业绩表现 - 沪深300指数前三季度上涨17.94%,上证50指数上涨11.33%,中证A500指数上涨21.91% [1] - 成长风格指数表现强势,创业板指大涨51.2%,创业板50指数大涨58.77%,科创创业50指数飙涨63.04% [1] - 共有24只宽基ETF年内涨幅超60%,其中国泰创业板50ETF以74.44%涨幅领跑,华夏上证科创板200ETF和万家创业板50ETF分别大涨69.3%和67.65% [3] 头部宽基ETF规模与资金流向 - 全市场共有29只宽基ETF规模超过100亿元,合计规模2.21万亿元,占所有宽基ETF规模比重超88% [5][6]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达4255.77亿元稳居第一,易方达、华夏和嘉实旗下沪深300ETF规模分别为3047.96亿元、2280.61亿元和1996.94亿元,前三季度均涨超20% [5] - 规模前十的宽基ETF中有4只出现净赎回,其中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和易方达科创板50ETF分别遭净赎回518.8亿元、228.17亿元和118.9亿元,反映出资金“见好就收”的止盈心态 [6] 成长风格宽基ETF特征 - 涨幅榜TOP20宽基ETF主要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相关宽基指数,科创创业50指数产品占比超六成 [3] - 绩优宽基产品普遍偏中小规模,涨幅前4名产品规模均低于5亿元,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是TOP20中唯一规模超100亿元的产品,达122.26亿元 [3] - 成长风格的出色表现是“高景气赛道+成长风格+指数设计”三重共振的结果,若核心逻辑未变,风格将延续但会出现分化 [4]
月度策略:均衡配置成长与价值风格,防范风格切换-20251009
中原证券· 2025-10-09 20:03
核心观点 - 报告建议在10月份采取成长与价值风格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应对市场波动并防范风格切换风险[1][6] 其核心逻辑在于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低通胀阶段,政策维持宽松,但前期热门板块拥挤度较高[5][6] 行业选择上重点关注TMT、医药和证券板块[6] 宏观环境 - 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低通胀阶段,9月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1.9%,上升1.1个百分点[13] 8月CPI同比下降0.4%,PPI同比下降2.9%[17] - 政策层面以稳增长与防风险为主,货币财政政策维持宽松基调,流动性环境充裕[5]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方案,汽车、钢铁、建材等多个行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出台[5][11] -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57万亿元,同比减少4655亿元,增速为-15%,其中政府债券发行1.37万亿元,同比减少2505亿元[27][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9] 9月份市场及行业表现 - 9月权益市场成长风格占优,申万风格指数显示先进制造上涨8.99%、科技(TMT)上涨5.6%、周期上涨3.54%,而消费下跌2.4%、金融地产下跌5.12%[5][53] 中信风格指数中成长上涨6.72%,金融下跌5.21%[5][53] - 行业表现方面,电力设备上涨21.17%、有色金属上涨12.79%、电子上涨10.96%领涨,而国防军工下跌7.21%、银行下跌6.89%表现落后[58][64] 电子行业净融资额达784.24亿元[58][67] - 债市呈现期限分化,10年期国债期货微涨0.02%,30年期大幅下跌2.28%[48] 权益市场强势表现分流债市资金,叠加机构行为扰动,市场尚未确认反弹信号[48][51] 月度配置建议 - 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推动全球流动性宽松,拓宽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市场对央行宽松措施预期升温,有望提振风险偏好[6] 但需警惕中游制造板块拥挤度提升加剧的短期波动风险[6] - 配置思路上建议兼顾成长与价值风格均衡,行业选择重点关注TMT、医药、证券板块[6][69] 当前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上游周期品及中游制造业景气度回升,下游消费业绩承压[69] 微观情绪指标与风格切换 - 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的市场拥挤度与上证指数呈负相关,但指标短期波动较大[72] 引入HP滤波技术划分周期后发现,指标下行时成长风格走势总体优于稳定风格[76][78] - 换手率指标对风格切换有一定指示作用,当换手率20日均线趋势向上时,科技成长风格占优概率达81.25%[89][90] 但参数设置过小易受噪音干扰,过大则导致反应滞后[89] - 综合量价角度分析,当Spearman指标低点与换手率均线偏离度较大时,市场风格更容易发生切换[85][87] 9月初Spearman指标出现拐点上行,而换手率在9月中旬下行,预示10月风格切换概率加大[90]
中金公司-A股策略:A股“长期”、“稳进”的四大条件-12页
中金· 2025-10-09 10: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超配、标配、低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7][38][39][40][42][43][44][45][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3][64][65]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A股自2024年9月从历史"大底"回升以来 本轮上涨行情相比2005-2007年 2013-2015年 2019-2021年等历史几次长上行阶段 可能更具备"长期"和"稳进"的条件 中期上涨行情或仍将延续 [2][8] - 核心观点指出本轮行情驱动由宏观政策转向产业趋势 AI产业链 创新药 高端制造 新能源等成长风格是结构主线 期间有色 券商等行业在业绩支持下也有相对表现 [6] - 核心观点预计2025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望结束过去四年连降 转为实现正增长 全年增速3.5%左右 尤其非金融业绩增速或超8% [4] 历史上涨阶段行情特征及当下对比 上涨行情概况 - 三次历史上涨行情(2005-2007年 2013-2015年 2019-2021年)均表现出持续时间较长(2-3年左右) 整体涨幅明显 增量资金入市带来成交显著放大的特征 [2] - 行情启动起始期均为历史"大底"(2005年6月 2013年6月 2019年1月) 投资者对后市预期极度悲观时期 从历史低点到指数层面震荡上行 形成赚钱效应后市场波动率逐渐加大 [2] - 相较之下 2024年9月A股从"大底"回升 期间也经历数次波折调整(如2024年10月 2025年4月等) 投资者入市显现结构分化 [2] 驱动因素 - 2007年A股上涨处于我国加速工业化之中 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高速增长 并与全球景气周期共振 商品走强是主线之一 [3] - 2015年股市处于我国经济转型与产能调整期 也处于改革憧憬及货币宽松周期 流动性环境显著变化对指数贡献较大 [3] - 2021年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科技制造的逐步国产化以及绿色发展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 半导体等成长风格结合消费改善预期 相关领域轮番带动指数上行 [3] - 2024年本轮上涨处于国际货币体系变局与我国创新叙事深化阶段 成长风格为行情主线 结合2025年中报 本轮领涨行业较多处于景气阶段 具备基本面支撑 [3] 资本市场改革 - 2004年颁布的"国九条"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被视为推动2005至2007年市场走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4] - 2013-2015年资本市场制度逐步优化 包括创业板再融资放开 双融条件逐渐宽松等 [4] - 2019-2021年前后伴随科创板设立 新《证券法》修订 注册制推进 资管新规逐步落地 公募基金扩张 A股市场机构化趋势加速 [4] - 本轮行情中 新"国九条"颁布后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稳步完善 2024年下半年以来 市值管理 中长期资金入市 公募基金 并购重组等领域新规逐一落地实施 [4] 盈利和估值 - 2005-2007年行情为盈利和估值共振的结果 A股上市公司在2006-2007年盈利维持高增长 [4] - 2013-2015年行情更多显现为估值推动 部分成长风格在此期间也有阶段性 结构性盈利预期支持 [4] - 2019-2021年初期以估值修复为主 后期更多依赖盈利改善 [4] - 2024年9月底以来政策转向 叠加国际货币秩序重构与我国创新叙事深层驱动 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 估值修复背景下指数企稳回升 盈利预期在2025年显现改善 [4] 历史上涨阶段的主线特征 板块轮动与主线表现 - 2005-2007年板块轮动较为明显 整体大小盘均有表现 周期和金融板块保持高关注度 涨幅最为突出 [5] - 2013至2015年市场上行阶段 偏科技成长风格的TMT板块如传媒 计算机 通信和电子等表现突出 尤其在2013年和2015年上半年 2014年下半年尤其第四季度金融地产也有阶段性表现 [5] - 2019至2021年 2019年初至4月市场普涨 2019年下半年转为消费 科技和制造等成长龙头轮番驱动上涨的结构性行情 [5] - 2024年9月至今本轮行情驱动由宏观政策转向产业趋势 AI产业链 创新药 高端制造 新能源等成长风格是结构主线 期间有色 券商等行业在业绩支持下也有相对表现 [6] 主线行情共性特征 - 在上涨行情中 多能实现行业普涨 持续时间长 累计涨幅大的行业或板块有一定差异 主线持续时长相对较长 如2005至2007年的有色板块 2019至2021年的新能源板块 多数领涨行业涨幅实现翻倍 [7] - 主线行情一般具备政策红利 产业趋势明确 基本面改善预期 如2005-2007年经济高增下的金融周期主线 2013-2015年新老经济转型 智能手机链景气上升背景下催生的科技成长主线 2019-2021年新能源 消费领域中高速业绩增长 [7] - 在主线发展过程中 也有波动和回调 统计显示 主线板块在上升途中多可能伴随有超过20%的调整 但中长期趋势未被破坏 [7] - 行情上涨各个阶段 除主线板块有持续亮眼表现外 其他板块也存在阶段性机会 例如2007年周期外部分消费品亦表现突出 2015年TMT外 券商和建筑亦有阶段性行情 2021年成长风格主线 部分周期板块也曾阶段领涨 2024年成长风格为主线 但有色 券商等板块亦存在机会 [7] 本轮行情"长期"、"稳进"条件分析 政策与战略支持 - 我国政府对资本市场重视程度强于以往 资本市场在"十五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过程中有望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 拥有超2亿股民 7亿基民 稳中向好有益于促进居民财富效应提升 [8] - 以2024年新"国九条"为基本脉络 目标到2035年建成具有高度适应性 竞争力 普惠性的资本市场 今年10月即将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有望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 建议关注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 改善民生 扩大开放等各领域在资本市场上映射 [8] 全球货币体系重塑 - 全球货币秩序加速重构 美元资产安全性下降 人民币资产将继续获得重估 全球货币秩序重构带来格局转换和资金流动力量 或远大于一时 一国和一市场基本面力量 当前全球货币秩序重构仍在演绎初期 中国资产中期重估仍有空间 [9] 基本面韧性 - 当前A股具备基本面支撑 2025年A股上市公司有望结束此前四年增速连降 转为实现正增长 较多成长风格在今年业绩层面显现高景气 指数上涨过程中较多权重行业是当下我国重要产业景气上行映射 [9] - 结合我国大市场环境 大长全产业链 工程师红利 及政策红利 代表我国尤其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有望实现长足发展 以基本面驱动市场中期上行延续 [9] 估值水平分析 - 当前沪深300指数PE(TTM)14倍 处于过去20年历史分位数65%左右 横向比较美国标普500指数PE 29.4倍 日经225指数PE 19.2倍 印度SENSEX30指数PE 23.5倍 英国富时100指数PE 19.8倍 A股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仍处于中等偏低位置 [10] - 年初至今上证指数上涨不到14% 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也仅为中游水平 尚低于同期港股表现(恒生国企指数年初至今上涨30%) [10] - 当前沪深300指数股息率2.5%左右 和十年国债收益率相比 权益资产仍有相对吸引力 [10] - 当前A股市值虽超过100万亿元 但与GDP比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尚处于中等偏低位置 A股市场总市值/M2约为34% 处于历史60%分位左右 与同期居民存款余额也存在一定差距 上述指标均反映虽经历一年以来40%左右指数上行 目前A股整体估值仍显现为"修复" 并未"高估" [10][11] 近期市场表现与配置建议 市场表现回顾 - 2025年9月15日至9月19日当周A股市场呈震荡态势 上证指数跌1.3% 沪深300跌0.4% 偏成长风格创业板指和科创50分别上涨2.3% 1.8% 中证红利跌1.1% 日均成交额较上周放量至2.5万亿元左右 [12] - 行业层面 煤炭 电力设备 电子和汽车等行业领涨 银行 有色金属 非银金融等表现偏弱 [12] 配置建议 - 成长风格近期仍显现扩散及轮动特征 年初至今成长风格呈现扩散(由科技成长扩散至创新药 高端制造 军工 新能源等领域)及轮动(强势板块交替) 这种特征后市仍有望继续延续 [11] - 临近三季度末 投资者对三季报业绩关注度或逐渐抬升 [11] - 重要政策时点前关注中长期改革建设方向 如受益支持新质生产力建设 绿色发展 扩大开放等领域 [11] - 红利风格仍为阶段性 结构性表现 [11]
涨得越猛被卖得越狠?这类ETF前三季度规模增超3200亿元 份额却狂掉2200亿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5 15:16
宽基ETF市场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市场宽基ETF总规模从2.19万亿元增长至2.51万亿元,增加3200亿元,但总份额减少2241.5亿份至9247.77亿份 [6] - 宽基ETF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是净值大幅上涨,覆盖了部分止盈资金的兑现需求 [6] - 宽基ETF在全市场ETF中的规模占比从年初的58.57%下降至44.56%,数量增加98只至360只 [6] 主要宽基指数表现 - 沪深300指数前三季度上涨17.94%,上证50指数上涨11.33%,中证A500指数上涨21.91% [3] - 创业板指前三季度大涨51.2%,创业板50指数大涨58.77%,科创创业50指数飙涨63.04% [3] - 共有24只宽基ETF年内涨幅超过60%,其中国泰创业板50ETF以74.44%的涨幅领跑 [8] 头部宽基ETF产品分析 - 全市场有29只宽基ETF规模超过100亿元,合计规模达2.21万亿元,占所有宽基ETF规模比重超88% [13][17]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达4255.77亿元居首,易方达、华夏和嘉实旗下沪深300ETF规模分别为3047.96亿元、2280.61亿元和1996.94亿元 [13] - 29只百亿级宽基ETF前三季度规模合计增加3991亿元,但出现净赎回624亿元,其中17只产品遭净赎回,占比超58% [17] 资金流向与投资者行为 - 行业、主题以及跨境ETF因贴合热点、弹性更高,成为全市场ETF增长的主力,挤压了宽基的市场份额 [6] - 部分高涨幅宽基ETF遭遇显著净赎回,例如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和科创板50ETF年内分别遭净赎回518.8亿元、228.17亿元和118.9亿元 [14] - 市场从"广谱配置"转向"精准进攻",宽基仍是长期配置的"压舱石",但不再是资金的"唯一选择" [7] 成长风格宽基ETF表现 - 创业板、科创板相关宽基ETF表现突出,本质是"高景气赛道+成长风格+指数设计"的三重共振 [12] - 涨幅榜TOP20宽基ETF中,科创创业50指数相关产品多达13只,占比超六成 [8] - 绩优宽基产品普遍偏中小规模,涨幅前4名产品规模均低于5亿元,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是其中唯一规模超100亿元的产品 [11]
这类ETF前三季度规模增超3200亿,份额狂掉2200亿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5 14:52
宽基ETF市场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市场宽基ETF总规模从2.19万亿元增长至2.51万亿元,增加3200亿元,但总份额减少2241.5亿份至9247.77亿份 [1][5] - 宽基ETF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净值大幅上涨,覆盖了因资金止盈导致的份额净赎回 [1][5] - 宽基ETF在全市场ETF中的规模占比从年初的58.57%下降至44.56%,资金流向转向行业、主题、跨境及债券ETF [1][5] 主要宽基指数表现 - 沪深300指数前三季度上涨17.94%,上证50指数上涨11.33%,中证A500指数上涨21.91% [2] - 成长风格指数表现强势,创业板指大涨51.2%,创业板50指数大涨58.77%,科创创业50指数飙涨63.04% [2][7] 绩优宽基ETF产品分析 - 共有24只宽基ETF年内涨幅超过60%,其中国泰创业板50ETF以74.44%的涨幅领跑 [7] - 涨幅居前的宽基ETF主要跟踪创业板和科创板相关指数,科创创业50指数相关产品在涨幅榜TOP20中占据13席,占比超六成 [7][11] - 绩优宽基ETF普遍为中小规模,在涨幅榜TOP20产品中有9只规模低于5亿元,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是其中唯一规模超100亿元的产品,达122.26亿元 [11] 头部宽基ETF规模与资金流向 - 全市场共有29只宽基ETF规模超过100亿元,其合计规模达2.21万亿元,占所有宽基ETF规模比重超88% [12][18]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255.77亿元规模居首,易方达、华夏和嘉实的沪深300ETF规模分别为3047.96亿元、2280.61亿元和1996.94亿元 [12] - 头部产品出现分化,华泰柏瑞、华夏和易方达的沪深300ETF年内规模分别增长659.48亿元、640.54亿元和585.01亿元,而部分高涨幅产品遭遇净赎回 [12][13] - 29只百亿级宽基ETF中有17只出现净赎回,占比超58%,合计净赎回规模达624亿元,显示资金止盈心态 [18] 市场风格与未来展望 - 市场风格从“广谱配置”转向“精准进攻”,宽基ETF作为长期配置“压舱石”的地位未变,但不再是资金的唯一选择 [6][18] - 成长风格宽基ETF的出色表现是“高景气赛道+成长风格+指数设计”三重共振的结果,若核心逻辑不变,该风格在四季度可能延续 [11]
懵了懵了!涨得越猛被卖得越狠?这类ETF前三季度规模增超3200亿元,份额却狂掉2200亿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5 14:26
宽基ETF市场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市场宽基ETF总规模从2.19万亿元增长至2.51万亿元,增加3200亿元,但总份额减少2241.5亿份至9247.77亿份 [1][4] - 宽基ETF规模占全市场ETF的比例从年初的58.57%下降至44.56% [4] - 市场资金配置呈现从“广谱配置”转向“精准进攻”的趋势,行业、主题及债券ETF等“新欢”分流了宽基ETF的资金 [1][4] 主要宽基指数业绩表现 - 创业板指前三季度大涨51.2%,创业板50指数涨58.77%,科创创业50指数飙涨63.04% [2][4] - 沪深300指数涨17.94%,上证50指数涨11.33%,中证A500指数上涨21.91% [2][4] - 共有24只宽基ETF年内涨幅超60%,其中国泰创业板50ETF以74.44%的涨幅领跑 [4] 头部宽基ETF规模与申赎 - 全市场有29只宽基ETF规模超过100亿元,合计规模达2.21万亿元,占所有宽基ETF规模比重超88% [9][11]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达4255.77亿元居首,易方达、华夏和嘉实旗下沪深300ETF规模分别为3047.96亿元、2280.61亿元和1996.94亿元 [9] - 29只百亿级宽基ETF前三季度规模合计增加3991亿元,但出现净赎回624亿元,其中17只产品遭遇净赎回,占比超58% [11] 成长风格宽基ETF特征 - 涨幅居前的宽基ETF主要跟踪创业板和科创板指数,尤其是创业板50和科创创业50指数,TOP20产品中科创创业50指数相关产品占比超六成 [5][6] - 绩优宽基产品普遍为中小规模,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以122.26亿元成为其中唯一规模超百亿的产品,涨幅榜前4名产品规模均低于5亿元 [6] - 成长风格宽基ETF的出色表现是“高景气赛道+成长风格+指数设计”三重共振的结果 [7] 资金行为分析 - 部分业绩出色的宽基ETF遭遇显著净赎回,例如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和易方达科创板50ETF年内分别遭净赎回518.8亿元、228.17亿元和118.9亿元,反映出资金止盈心态 [10][11] - 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大盘宽基业绩规模稳健增长,华泰柏瑞、华夏和易方达旗下沪深300ETF年内规模分别新增659.48亿元、640.54亿元和585.01亿元 [9] - 头部宽基ETF呈现“大盘稳健、成长高弹性”的分化特征 [12]
W127市场观察:低估值、红利风格交易活跃度继续回升
长江证券· 2025-09-30 07:30
市场表现与指数 - 当周市场成交量小幅缩量,上证指数周度微涨,创业板指周度涨幅接近2%[2] - 基金重仓50指数周度收益为3.06%,领涨基金重仓系列指数[23] - 2025年年初至今基金重仓50指数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24] 风格与行业活跃度 - 低估值和红利风格交易活跃度继续回升[2][5] - 成长风格前期小幅回落后再度上行,微盘股拥挤度继续下滑[2] - 一级行业中油气、食品饮料、保险等板块拥挤度分位位于底部,分别为2.4%、0.5%和0.0%[20] - 信息技术与硬件板块周度领涨,超额收益为2.05%[29] 主题与细分表现 - 长江新型烟草指数周度收益为8.29%,表现较佳[35] - 长江专精特新精选指数周度收益为4.55%[35] - 中盘高估值风格周度收益为2.94%,表现较佳[33]
风格轮动策略周报:当下价值、成长的赔率和胜率几何?-20250928
招商证券· 2025-09-28 22:50
核心观点 - 基于投资期望模型 最新推荐风格为成长 其投资期望为0.33 显著高于价值风格的-0.22 [4][18] - 成长风格胜率为63.24% 价值风格胜率为36.76% 七个胜率指标中五个指向成长 [3][16] - 成长风格赔率估计为1.11 价值风格赔率估计为1.13 两者接近但价值略高 [2][14] - 策略历史表现优异 自2013年以来年化收益率达28.06% 夏普比率为1.04 [4][19] 赔率分析 - 赔率定义为平均正收益与平均负收益绝对值的比值 反映收益率序列的盈利亏损比 [9][10] - 采用相对估值水平的历史分位数法 通过账面市值比计算估值差并做全市场调整 [11][12] - 当前成长风格估值差分位数为0.36 价值风格为0.74 显示成长估值相对较高 [14][15] - 相对估值水平与预期赔率呈负相关关系 据此推得两类风格赔率 [2][14] 胜率分析 - 胜率指标包含五个宏观因素和三个微观因素 共七个指标 [16] - 宏观指标包括:十年国债收益率分位数 六个月美债收益率分位数 PMI偏离度 中长期贷款偏离度 CPI-PPI剪刀差 [16] - 微观指标包括:动量效应 强势股占比 北向资金持仓变化 [16] - 当前信号分布:十年国债(成长) 六个月美债(成长) PMI(成长) 中长期贷款(价值) CPI-PPI(成长) 动量(价值) 强势股(成长) [17] 投资期望与策略表现 - 投资期望计算公式:胜率*赔率-(1-胜率) 综合评估胜率与赔率 [4][18] - 成长风格投资期望为0.33 价值风格为-0.22 模型明确推荐成长风格 [4][18] - 策略总收益达2236.55% 相对市场超额收益319.81% 年化波动率26.88% [19] - 最大回撤50.48% 优于成长风格的62.02%和价值风格的46.96% [19] 风格收益表现 - 上周全市场成长风格组合收益-0.48% 价值风格组合收益-0.82% [1][8] - 策略采用周度换仓方式 选取风格暴露前20%个股构建组合 [8] - 价值风格使用账面市值比和净利润市值比因子 成长风格使用净利润增速 营业利润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因子 [8] - 因子经过市值中性化和标准化处理 确保风格纯粹性 [8]
价值投资策略,真正的难点是什么?|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9-28 21:35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最近几年规模才起来,但总规模也只 占全部指数基余的5%不到。 这是因为,A股经常是风格轮动的。 价值投资策略,并不总是有效,这是它长 期有效的前提。 当时很多价值风格的基金,规模大幅缩 水。甚至有一位深度价值风格老将的基 金,规模缩水了90%以上。在投资者大幅 赎回的时候,刚好是这几年价值策略最低 迷的阶段。 后面2022年之后、价值策略在A股又逐渐 涨了起来。 2025年也是如此。 2025年是成长风格牛市,成长指数大幅上 涨。价值指数只是略微上涨,又被投资者 嫌弃。 在某一种策略,短期跑输市场、比较低迷 的阶段,尤其考验耐心。 但是,对于有耐心的投资者来说,这是- 个好事。 正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耐心,才让这些策 略,在百年之后,漂洋过海,在A股仍然 有效。 但也因为不总是有效,一些没有耐心的投 资者,往往在价值策略短期失效的时候抛 弃它。 像2019-2021年,上一轮牛市,A股是成长 风格大幅上涨。300成长上涨超150%, 300价值只是微涨。 投资,是一个「资产从没有耐心者,向有 耐心者转移」的游戏。 ▼点击阅读原 文,免费学习大额家庭资产配置课程 ...
单月增长9.7% ↑
金融时报· 2025-09-26 12:18
上市公司数量与结构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境内股票市场共有上市公司5435家,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2286家、深圳证券交易所2875家、北京证券交易所274家,分别较7月增加1家、2家、5家 [2] - 与去年同期相比,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在一年间分别增加18家、36家、23家 [2] - 按省域划分,广东、浙江、江苏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883家、727家、711家,三地汇集了43%的上市公司 [2] - 8月境内市场新增首发上市公司8家,首发募资总额64.63亿元,退市0家 [2] - 自年初以来,A+H股公司新增11家,70余家境内公司赴海外上市,今年以来A股公司递表港交所的数量已超过50家 [2] 企业出海趋势 - 中国企业开启科创出海新时代,从“产品出海”升级为到靠近消费者的地方建工厂、市场、服务和设施,实现供应链出海 [3] - 企业生产、研发、销售出海后,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实现“海外融资海外用”的出海产业链闭环 [3] - 中国企业转型和出海成为在全球经济震荡与不确定性背景下保持韧性增长的关键战略 [2] 股票市值与规模 - 以8月收盘价计算,8月末上市公司境内股份总市值104.16万亿元,较7月末增加9.29万亿元,环比增长9.8% [4] - 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市值分别为61.93万亿元、41.32万亿元、0.91万亿元,分别较7月增长4.67万亿元、4.54万亿元、0.07万亿元 [4] - 科创板市值增长1.63万亿元,创业板市值增长2.35万亿元 [4] - 截至8月末,有万亿元以上市值公司7家,千亿元以上市值公司153家,数量占比2.82% [4] - 全市场市值中位数为64.54亿元,市值20亿元至500亿元的上市公司占绝大多数,合计数量占比89.93% [4] 市场热度与资金流向 - A股市场上行开始推动居民部门大类资产配置调整,赚钱效应正逐步吸引场外资金入市 [5] - 近期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放缓,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预示居民财富开始从存款与理财产品移至股票市场 [5] - 市场成交额进一步大幅跃升的可能性较低,上半年大幅跑赢市场的小盘股进一步扩大超额收益的难度有所提升 [5] - 由于A股市场近期跑赢港股市场,部分公募资金或将增持此前“欠配”的A股 [5] - 保险资金偏好高股息个股与大盘成长风格,其有望与公募基金的增量资金共同推动A股市场大小盘风格再平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