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淡季韧性凸显 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0 16:42
市场整体表现 - 7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83.7万辆 同比增长6.9%但环比下降11.9% 创当月历史新高[1] - 1-7月累计销量显示行业保持增长态势 其中SUV累计销量626.7万辆同比增长10.7% 轿车累计销量587.5万辆同比增长10.2%[2] 细分市场表现 - 新能源车7月销量98.6万辆 同比增长12.0% 环比下降11.3%[2] - 1-7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645.5万辆 同比大幅增长29.5%[2] - 传统燃油车中SUV销量90.8万辆同比增长7.5% 轿车销量84.1万辆同比增长6.4% MPV销量8.9万辆同比增长6.7%[2] 品牌竞争格局 - 自主品牌零售121万辆同比增长14% 市场份额达65.9%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3] - 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增长1% 其中德系品牌份额14.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日系品牌份额12.9%持平 美系品牌份额4.7%下降1.1个百分点[3] - 豪华车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20% 市场份额9.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3] 厂商零售排名 - 比亚迪汽车以274,644辆保持第一 但同比下降11.9% 市场份额14.9%[4][5] - 吉利汽车202,447辆同比大增71.0% 是唯一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品牌[5] - 一汽大众110,882辆同比略降2.9% 长安汽车108,502辆同比增长26.9% 奇瑞汽车102,544辆同比增长4.6%[5][7][9] - 上汽大众82,590辆同比下降6.4% 一汽丰田67,912辆同比增长3.0% 广汽丰田66,018辆同比增长11.7%[9][11] - 上汽通用五菱59,843辆同比增长8.9% 长城汽车54,755辆同比增长23.9%[11] 累计销量表现 - 比亚迪1-7月累计1,884,686辆同比增长10.8% 市场份额14.8%[12] - 吉利汽车1-7月累计1,428,608辆同比大增62.8%[12] - 一汽大众累计854,425辆同比下降3.5% 长安汽车累计791,698辆同比增长7.5% 奇瑞汽车累计752,069辆同比增长25.9%[12][13] - 一汽丰田累计445,061辆同比增长14.2% 上汽通用五菱累计437,165辆同比增长21.7%[12][15] 新能源厂商排名 - 比亚迪新能源车274,644辆同比下降11.9% 市场份额27.8%[16][17] - 吉利新能源车121,385辆同比大增112.1% 市场份额12.3%[16][17] - 长安新能源车55,659辆同比增长27.6%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51,570辆同比增长23.2%[17][18] - 鸿蒙智行47,375辆同比增长7.5% 零跑汽车45,524辆同比增长106.1%[17][20] - 赛力斯汽车40,753辆同比增长3.0% 特斯拉中国40,617辆同比下降12.1%[17] - 奇瑞新能源车39,351辆同比增长17.5% 小鹏汽车33,717辆同比大增263.0%[17][22] 行业发展趋势 -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壁垒 海外扩张和产品迭代保持竞争力[4] - 新能源转型成为关键增长动力 吉利通过油电协同+技术下沉+全球化策略实现高速增长[5][16] - 传统合资品牌面临新能源转型压力 燃油车基盘稳固但新能源表现不佳[9][15] - 新车型推出和车展活动预计将进一步激活市场需求[22]
极氪科技二季度业绩释放“提质”向上信号 综合毛利率20.6%创历史新高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0 11:07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总营收274.31亿元 整车销售收入229.16亿元同比提升2.2% [1] - 综合毛利率20.6%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 整车毛利率17.3%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 [1] - 经营利润2.85亿元首次实现转正 研发费用率7.8%和销管费用率12.3%同比双降 [1] 品牌整合协同效应 - 极氪与领克品牌战略整合完成 费用大幅下降 二季度研发费用21.5亿元较一季度29亿元显著降低 [1][2] - 整合带来规模化效应 未来成本和费用预计进一步降低 [2] - 上半年总营收494.50亿元 全球累计交付新车24.49万辆同比增长14.5% [2] 品牌定位与市场表现 - 极氪定位豪华科技品牌 上半年销量9.1万辆同比增长3% 平均单车价格近30万元 [2][5] - 领克定位新能源高端品牌 上半年销量15.4万辆同比增长22% 加权成交价18.9万元超越主流合资品牌 [2] - 极氪001稳居25万元以上纯电销量冠军 极氪7X为20万元以上纯电SUV销量冠军 [5]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极氪009系列获40万元以上MPV销量冠军 极氪009光辉起售价78.9-89.9万元 高净值用户占比超75% [5] - 发布全球首款900V高压混动架构"浩瀚-S" 实现电驱总功率兆瓦级突破 [6] - 极氪9X瞄准60万元以上大型豪华SUV市场 首搭浩瀚-S架构及L3级辅助驾驶系统 [5][6] 全球化与技术创新 - 极氪009在新加坡、澳洲、中东等市场获豪华MPV销量冠军 [5] - 极氪具备整车架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全栈自研能力 [6] - 领克10 EM-P搭载Thor芯片和激光雷达 发动机热效率提升3% 变速箱功率提升20千瓦 [7] 未来产品规划 - 下半年极氪品牌推出超豪华旗舰SUV极氪9X 主销车型将升级辅助驾驶和三电系统 [6][7] - 领克品牌第三季度推出领克10 EM-P 搭载新一代Flyme Auto智能座舱 [7] - 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品牌向上和用户口碑提升 领克品牌推进智能化与性能进阶 [7]
东风汽车转型优化资产,现在还有人买发动机工厂吗?
经济观察网· 2025-08-19 19:28
东风汽车资产出售计划 - 东风汽车预挂牌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50%股权 转让底价待定 挂牌截止日期为9月12日[2] - 发动机公司2024年营收95.66亿元 净亏损2.2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转正至3.71亿元[2] - 发动机公司注册资本1.22亿美元 资产总额52.30亿元 净资产25.12亿元 职工827人[2] 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加速新能源转型 持续优化固定资产结构 新增新能源资产和技术投入[3] - 调整方向包括缩减合资品牌资产 扩大新能源品牌布局 资源向自主品牌倾斜[3] - 近期以7.23亿元向子公司岚图汽车出售武汉云峰工厂 该工厂原为东风日产生产车型[3][4] 产能调整措施 - 2023年以17.14亿元收购神龙公司武汉襄阳资产 并通过租赁安排回租[3] - 利用神龙汽车闲置产能生产东风奕派新能源车型[4] - 与日产中国筹备成立出口公司 将东风日产国内产能转向海外市场[4] 合资品牌经营状况 - 东风日产销量从2021年超100万辆下滑至2024年60多万辆[5] - 东风本田设计年产能76.8万辆 2024年产量42.59万辆 产能利用率55.46%[5] - 发动机公司年产能48万台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5%背景下成为负担[5] 资产处置差异 - 神龙汽车和东风日产工厂经改造后可被奕派岚图等自主品牌使用[5] - 发动机工厂面临新能源转型下的处置难题[5]
东风汽车接连出售资产,现在还有人买发动机工厂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8-19 18:31
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股权出售 - 东风汽车预挂牌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50%股权,转让底价待定,挂牌截止日期为9月12日 [2] - 发动机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1.22亿美元(约8.73亿元人民币),职工827人,股东为东风汽车(50%)、本田技研工业(40%)及本田中国(10%) [2] - 2024年发动机公司营收95.66亿元,净亏损2.28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38.07亿元,净利润3.71亿元,资产总额52.30亿元,净资产25.12亿元 [2] 东风汽车战略转型背景 - 东风汽车1-7月累计销售整车97.85万辆,同比下滑8.9%;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3亿-0.7亿元,同比降幅达90%-95% [4] - 公司加速新能源转型,近期已出售武汉云峰工厂(作价7.23亿元给岚图汽车),并计划缩减合资品牌资产,将资源向自主品牌(如奕派、岚图)倾斜 [4][5] - 神龙汽车闲置产能已用于生产新能源车型,东风日产产能拟转向出口业务,合资品牌调整方案差异化 [5][6] 行业与产能现状 -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5%,发动机公司48万台/年产能成为负担,2024年东风本田产能利用率55.46%(产量42.59万辆/设计产能76.8万辆),优于东风日产的43% [6] - 发动机工厂改造价值存疑,新能源转型下传统发动机资产需求锐减 [6]
东风拟转让本田发动机全部股权
第一财经· 2025-08-18 23:40
行业背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逼近50%,燃油车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在华面临严峻考验 [1] 公司动态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将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全部转让,项目已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预挂牌 [1] - 东本发动机由东风集团股份和本田按50:50比例合资成立于1998年 [1] 财务数据 - 东本发动机今年上半年营收约38亿元,同比缩水6成 [1] - 东本发动机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约3.71亿元 [1] - 东本发动机共有员工827人 [1] 战略调整 - 东风集团股份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大,自主及合资企业都将面临更多挑战,公司希望优化与调整自身的燃油车资产结构 [1] - 东风集团股份希望更好地支持本田中国汽车事业战略部署,同步加快公司新能源转型 [1] - 基于有关部门对汽车央企新能源业务单独考核,东风对新能源盈利的压力稍缓,将更多资源倾向自主新能源 [1] - 东风集团股份从体制机制层面大胆创新,同时帮助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 [1] - 东风集团股份认为对东本发动机发展的历史任务已经暂告一段落 [1]
推动转型,东风汽车将出售所持东风本田发动机股权
观察者网· 2025-08-18 18:39
股权交易信息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挂牌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 转让底价待定 挂牌截至日期为9月12日[1] -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股东结构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持股40%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3] 公司经营状况 -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95.66亿元 净亏损2.28亿元[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收38.07亿元 净利润3.71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3] - 公司主要负责开发、生产、销售轿车用发动机及零部件 产品主要供应广汽本田乘用车型 同时向东风本田供应缸体、缸盖、传动轴等零部件[3] 行业转型背景 - 本田中国2024年7月宣布实行产能优化和电动化转型[5] - 本田在华销量2024年仅为85万辆 同比减少三分之一 9年来首次跌破100万辆[3] - 2024年1-7月本田在华销量36万辆 同比下降23%[6] - 本田将东风本田发动机产能从每年52万台减少50% 相当于中国销售燃油车发动机产量的30%[5] 产能调整措施 - 广汽本田2024年10月关闭年产能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5] - 东风本田2024年11月将年产能24万辆的第二生产线停产[5] - 本田在中国汽车总产能由149万辆减少至120万辆[5] - 广汽本田2023年12月和2024年5月进行两轮减员 涉及约3200名员工[5] - 东风本田裁撤约500名劳务派遣人员[5] 新能源转型布局 - 本田2024年在中国上市新车中70%为新能源汽车 2025年比例将进一步提升约10个百分点[5] - 东风本田新能源汽车专用工厂2024年9月投产[5] - 广汽本田全新新能源汽车工厂2024年11月投产[5] - 新增产能为每年24万辆纯电动汽车[5] - 东风本田2024年3月上市纯电动汽车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 起售价接近20万元 但市场反馈不佳[5]
“听见炮火”、拥抱华为,汽车央国企如何蹚过转型深水区
第一财经· 2025-08-15 14:15
汽车央国企改革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5%,推动汽车央国企加速整合改革 [3] - 改革聚焦三大方向:打通研发/产品/营销链条、深化ICT企业合作、坚持自主+合资双线发展 [3] - 国资委对三大汽车央企实施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重点考核技术/市占率/发展潜力 [6] 行业整合动态 - 东风汽车整合纳米/奕派/风神品牌成立东风奕派科技,实现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闭环管理 [3][7] - 广汽集团实施"三年番禺行动",整合传祺/埃安/昊铂营销体系,导入IPD/IPMS流程体系 [7] - 长安汽车成立新集团,同步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 [8] 跨界合作进展 - 东风与华为合作推进至DH项目阶段,涉及联合定义/开发/营销的全链条协作 [10] - 广汽投资15亿设立华望汽车,与华为合作开发30万元级高端车型,首款车2026年推出 [10] - 长安汽车通过阿维塔科技持股华为车BU剥离的引望智能10%股权 [11] 经营效率提升 - 东风奕派科技通过组织整合解决信息传递偏差,决策周期缩短30% [7] - 广汽总部迁至番禺实施"前线决策"模式,运营成本降低15% [8] - 三大央企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合计100万辆,但落后比亚迪214.6万辆的规模 [6] 技术突破方向 - 重点布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汽车芯片领域,攻关全固态电池/高算力芯片前沿技术 [12] - 通过差异化外观设计和个性化功能解决华为方案同质化问题 [12] - 11家车企已与华为车BU达成合作,需强化上层智能化服务定制能力 [12]
“听见炮火”、拥抱华为 汽车央国企如何蹚过转型深水区
第一财经· 2025-08-15 11:43
近半个月来,汽车央国企改革动态密集。继新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后,东风汽车为壮大旗下自主品牌 发展,将纳米、奕派、风神三个子品牌整合成东风奕派科技,新公司将纳米并入奕派,形成奕派、风神 两个汽车品牌,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规划。同时,加强与华为的合作。 从行业看,东风汽车的整合只是汽车央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中汽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 ~7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5%。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东风汽车、长安汽 车、广汽等汽车央国企正加速整合改革。 梳理汽车央国企整合资源的改革举措,主要表现有三大特点。第一,打通研发、产品、营销三个领域, 提升效率。第二,加大与华为、腾讯等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的跨界合作,甚至合资入股,"亲上 加亲"。第三,坚持自主研发、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 根据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会议,当前,汽车产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 期,技术创新快速迭代,新车型持续"井喷",市场格局加速重构,传统的"大鱼吃小鱼"正转变为"快鱼 吃慢鱼",企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下一步,汽车央企应把握好产业变革的 机遇期,聚焦市场反应慢、人才不担当 ...
“听见炮火”、拥抱华为,汽车央国企如何蹚过转型深水区
第一财经· 2025-08-15 11:38
行业整合趋势 - 汽车央国企改革动态密集,东风汽车将纳米、奕派、风神三个子品牌整合成东风奕派科技,形成奕派、风神两个品牌以集中资源 [1] - 行业整合呈现三大特点:打通研发、产品、营销提升效率;加大与华为、腾讯等ICT企业跨界合作;坚持自主研发与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 [1] - 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5%,推动东风、长安、广汽等汽车央国企加速整合改革 [1] 改革核心举措 - 改革核心之一是打通研发、产品和营销,提升决策效率,例如东风汽车集团将技术高层调入新公司,整合研产供销服体系以实现全价值链闭环管理 [4] - 广汽集团实施“三年番禺行动”,整合传祺、埃安、昊铂营销领域,重构大研发体系并导入IPD和IPMS流程,目标是根据用户需求打造爆款产品 [4] - 广汽集团总部搬迁至番禺自主品牌发源地,推动资源向一线集中,实现自主品牌研产供销统一调度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5] 与华为等ICT企业合作 - 与华为、腾讯等ICT企业加深合作是汽车央国企改革的共性之一,东风、广汽、长安均与华为达成合作协议 [6] - 东风与华为的合作进入“DH项目”阶段,特点是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共创、联合营销,双方团队共同办公实现全链条协作 [7] - 广汽集团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与华为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并通过华望汽车(广汽集团直接持股71.43%)推进,首款车型预计2026年推出,面向30万元级高端市场 [7] - 长安汽车更进一步,其旗下阿维塔科技直接投资华为车BU剥离而来的引望智能公司,占股10%,目前已有11家车企与华为车BU达成合作 [8] 市场竞争与考核 - 汽车产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传统“大鱼吃小鱼”正转变为“快鱼吃慢鱼”,企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 [2] - 国资委对三大汽车央企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着重考核技术、市场占有率和未来发展 [3] - 2025年上半年,三家汽车央企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约100万辆(一汽14.5万辆、东风40.2万辆、长安45.17万辆),而比亚迪同期销量约214.6万辆,吉利集团约72.5万辆,民营车企发展迅猛 [3] 未来发展方向 - 汽车央企需要加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汽车芯片等关键领域,以及全固态电池、高算力芯片等前沿技术突破,坚持“链长”担当 [9] - 行业共识是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差异化、合资品牌产品电动化,公司如长安汽车坚持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双线并举,广汽集团也强调“自主创新+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 [6] - 央国企改革后,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实力有望提升,进而促进盈利能力改善和估值修复、市值提升 [9]
又一家车企牵手华为!月销2.8万台一飞冲天?
电动车公社· 2025-08-09 00:01
品牌整合与战略调整 - 东风汽车将奕派、风神、纳米三个品牌合并为奕派科技,旨在资源深度整合与发挥协同效应[5][6][7] - 合并后品牌定位清晰:奕派主打智能电动,风神负责节能车与海外市场,形成互补[26][33][35] - 品牌整合基于2023年启动的"跃迁行动"一体化管理改革,并非仓促决策[29][30] 技术合作与产品规划 - 奕派科技与华为达成全方位合作,将搭载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首款高端智能SUV预计2026年上市[10][49][54] - 技术储备包括:350Wh/kg固态电池、1200V高压架构、线控底盘及天元智驾方案等[45] - 计划至2028年推出10款新车,采用华为IPMS体系实现研发-营销-制造协同[51][57] 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 - 奕派科技月销已超埃安、极狐等新势力,接近长安启源水平[1][2] - 承担东风新能源走量任务,目标覆盖主流家庭用户市场[28][35][64] - 通过华为合作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解决原有品牌声量不足问题[47][53][54] 行业背景与转型压力 - 东风面临合资品牌转型阵痛,自主品牌需承担更多销量任务[40][62] - 对比长安保持品牌独立策略,东风选择整合以应对新能源市场竞争[36][38][39] - 2025年目标:自主与合资销量1:1(各200万辆),新能源占自主乘用车70%[42] 运营体系优化 - 建立"10分钟响应-1小时方案-1天闭环"的用户服务机制[59] - 引入华为用户思维重构产品定义流程,强化市场导向[51][53] - 聚焦效率提升,解决多品牌资源分散与定位重叠问题[14][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