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

搜索文档
为海洋牧场添一抹“保险蓝”
金融时报· 2025-06-12 10:25
金融支农创新模式 - 中国人寿财险"数智驱动海洋牧场蓝色保险创新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 [1] - 该模式为保险业服务海洋经济和支持"蓝色粮仓"建设树立行业标杆 [1] - 海洋牧场具有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的特点 对保险公司而言还存在监测难的问题 [1] 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 公司建设海洋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整合遥感、气象、海洋环境等20项数据资源 [1] - 平台实现海水养殖风险全周期、多维度监测 并设定风险预警阈值智能推送预警信息 [1] - 平台数据为气象指数、海洋指数保险产品研发提供支撑 [2] 保险产品创新 - 研发海参高温指数、牡蛎波高指数、金鲳鱼风力指数等创新保险产品 [2] - 指数保险以易观测且难以人为干预的指数作为赔付标准 解决定损难理赔慢问题 [2] - 产品开发扩展至养殖网箱、养殖设施等 涵盖海温、风力、收入、碳汇等多种责任 [3] 金融服务延伸 - 联合广发银行优化"保险+信贷"模式 通过保单质押等方式提供贷款授信 [3] - 为山东财金万泽丰海洋科技公司提供8573万元风险保障 助其获得5000万元贷款 [3] - 构建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多层次、广覆盖的海洋牧场产品体系 [3] 业务发展成果 - 2024年服务范围扩大至9个省份 保障海域面积达58万亩 [3] - 为470个海洋牧场、渔业企业和养殖大户提供超10亿元风险保障 [3] - 支付赔款近7420万元 [3] 未来发展计划 - 持续深化海洋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 - 推动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 - 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4]
如何让“蓝色粮仓”丰富国民餐桌
科技日报· 2025-06-12 09:00
海洋养殖潜力与挑战 - 海洋食物供给潜力是陆地的1000倍,但深远海养殖面临装备、育种、加工等关键环节挑战 [1][3] - 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导致广东阳江深海网箱严重损毁,反映深远海养殖需突破"看天吃饭"困境 [3] - 全球60%台风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深远海自然环境风险显著高于近海 [3] 海洋牧场装备发展 - 截至2023年底,国内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形成梯度化装备体系 [5][6] - 重力式网箱成本低技术成熟,养殖工船集约化但成本高,专家建议以重力式为基础有序发展其他类型 [5] - 深海装备需优化抗风浪设计,加强智能预警系统建设,并减少柴油发电导致的油污排放 [4][7] 水产育种技术突破 - 我国海水鱼类仅9种拥有新品种,深远海适养高价值品种稀缺,鲑鳟、南美白对虾等仍依赖进口 [9][10] - 分子育种技术应用范围有限,需降低基因编辑成本并培育抗病高产新品种 [10] - 国内种业以科研院所为主,企业规模小创新弱,需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市场集中度 [10][11] 水产品加工升级 - 2024年中国水产总产量达7410万吨全球第一,但加工比例和精深加工程度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13] - 需开发高值化功能性食品,推动生物加工技术产业化,并构建冷链物流减少15%-20%流通损耗 [13][14] - 干细胞培养鱼肉技术处于研发阶段,目标建立工业化生产示范线 [14] 产业融合创新 - 广东汕尾"伏羲一号"实现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协同,山东烟台"耕海1号"融合养殖与文旅 [15] -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可循环利用废弃物,新能源装备应用可降低碳足迹 [8][15]
大畜牧养殖板块迎来景气共振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畜牧养殖(生猪养殖、生牛养殖、奶牛产业) - **公司**: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德康集团、邦基科技、光明乳业、福成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生猪市场基本面 - 2025 年上半年生猪市场基本面坚挺,节后产能压力不大出栏供应压力小,因节前提前出栏使节后价格偏强;整体供应较去年增长但未极端过剩,猪价在 14 元左右震荡;春季仔猪流行性腹泻使仔猪供应阶段性下滑,补栏意愿强烈推高仔猪价格,近期育肥猪和仔猪价格回落因腹泻影响减弱供应恢复[2] 政策干预 - 政策限制二次育肥和母猪产能扩张稳定猪价,截至 4 月底能繁母猪存栏 4038 万头,同比增长 1.3%,为正常保有量 103.6%,表明产能偏多,需调节产能使价格合理[4] - 政策干预分阶段,先谈话窗口指导,后可能限制贷款,目的是保持市场稳定,避免暴涨暴跌[5] 投资机会 - 生猪和生牛养殖板块未来发展前景好,有投资布局机会,能带来可观回报[1][6] 环保政策影响 - 2017 年环保严查对南方水域猪场强制产能出清,未来环保严查或贷款限制使猪价维持 14 - 16 元,行业将受显著影响[1][7] 企业影响 - 环保政策或使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估值重塑,牧原若每头猪利润 300 元,目标市值 3120 亿,目前 2400 多亿,有上升空间;德康集团成本领先,每头猪盈利 400 元,市值提升空间大[3][8] - 新进入小型企业邦基科技未受过多干预,通过并购和放养结合,明年出栏目标 100 万头,中期 300 万头,市值可达 90 亿,弹性大[9] 替代蛋白市场 - 生物性资产供应受限,中国人肉类蛋白消费增量由牛肉承接,全球牛肉主产国去产能,中国难增进口,牛价预计超预期[10] 牛肉价格对奶牛产业影响 - 牛肉价格上涨促使奶牛产业产能出清,是原奶价格上涨核心逻辑,看好牛周期,推荐光明乳业和福成股份[11] 畜牧养殖板块整体观点 - 现行政策支持下,畜牧养殖板块有望趋化,看好后期猪价上涨,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德康集团、邦基科技,奶牛领域推荐光明乳业和福成股份,板块有确定性机会[1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临汾:“电”亮小山村 “碳”寻振兴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23:23
电网升级与绿色能源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投资1642余万元在段村改造建设直流微电网,安装1.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并配套储能系统,打造"光储直柔"柔性直流微电网系统 [2] - 段村全部负荷可利用储能装置供电,绿电占比达100%,实现终端绿色"零碳"用能,光伏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益60余万元 [2] - 段村被全球环境基金纳入"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村 [2] 智能化与现代化农业 - 段村利用废旧窑洞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投资760万元打造"黄土高原窑洞式肉羊养殖示范区",窑洞上方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牧光互补" [3] - 国网汾西县供电公司为屋顶光伏及时并网,保障电能供应,为智能化养殖提供支持 [3] - 段村投资500万元建起10座现代化蔬菜大棚种植羊肚菌,全部实现智能化种植 [3] 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 段村引导134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菜园、果树,养殖土鸡,将房前屋后空间变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3] - 村民通过直播带货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 - 村民开设羊肉馆,生意火爆,并建起直播室拓展销售渠道 [2] 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改善 - 段村新建公共厕所3座,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实施污水处理管网改造11.2千米 [4] - 村民用上"煤改电"清洁取暖,自来水入户、5G网络实现自然村常住户全覆盖 [4] - 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街巷美化亮化,并接入农村道路交通分级分类管理系统 [4]
供电服务优 乡村发展有奔头
中国能源网· 2025-06-11 15:18
新能源微电网建设 - 段村建成"源-网-荷-储"村级微网,整合屋顶光伏、储能、充换电设施,实现100%绿电供应和终端"零碳"用能 [1] - 国网山西电力投资1642万元改造直流微电网,安装1.2兆瓦屋顶光伏并配套储能系统,形成"光储直柔"供电体系 [3] - 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被纳入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 [1][3]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利用废旧窑洞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投资760万元打造"黄土高原窑洞式肉羊养殖示范区",实现"牧光互补"模式 [5] - 投资500万元建设10座智能化蔬菜大棚,配备自动卷帘、通风、补光及补水系统 [5] - 发展庭院经济,134户村民通过种植果蔬、养殖土鸡实现增收 [5] 基础设施现代化 - 完成11.2千米污水处理管网改造,141户采用"煤改电"清洁取暖,自来水与5G网络全覆盖 [8] - 新建3座公共厕所,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部分厕所加装电采暖设备 [7][8] - 全村主路安装12个电子眼,道路全硬化绿化,配套廉政公园、气象监测站等公共设施 [8] 民生服务改善 - 建成公共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便捷社区服务 [8] - 村民通过电商直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如羊肉馆结合直播带货实现家庭收入增长 [3] - 电力升级支撑家电普及,空气能取暖、电热水器等设备提升生活质量 [3][8]
广东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1 14:15
政策法规框架 - 广东省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 共七章五十三条 [1] - 法规围绕海洋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综合服务与保障五大方面系统设计 [1] - 要求沿海县级以上政府统筹开发陆海资源 实施海岸线分类保护与利用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1] 产业培育方向 - 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 提升高端海洋电子装备研发能力 加快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 [2] -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 重点突破深潜器 无人船艇 水下机器人等新型装备关键技术 [2] - 编制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完善产业链 推动深远海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 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 [2] 海洋牧场建设 - 明确现代化海洋牧场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用地用海保障措施 建立养殖用海审批联动机制 [2] - 推动同步核发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 制定深远海养殖装备规范标准 [2]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试验区 开发海上水产养殖保险品种 [2] 生态保护机制 - 提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总体要求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 [2] - 加强海洋生态空间管控 提高海岸线利用效率 拓展深远海发展空间 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 [3] - 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探索海上风电 海洋养殖 海底管线等分层用海模式 [3] 环境修复措施 - 要求加强红树林 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的系统保护 推进滨海湿地 海湾等海洋生态屏障修复 [3] - 建立海岸线占用与修复平衡制度 完善整治修复资金投入机制 推进美丽岸线建设 [3] 资源管理优化 - 开展海洋资源基础调查和测绘 加强海洋数据空间建设 促进数据汇聚共享 [4] - 依法保障涉海项目用地用海用岛用林需求 探索优化用海用岛项目审批程序 [4] - 细化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制度 完善招标 拍卖 挂牌出让机制 [4]
阿拉善驼绒“出海”记:一缕绒毛的国际生意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23:29
阿拉善驼绒产业发展现状 - 阿拉善盟拥有129家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5月至6月为采绒季,每峰骆驼年产驼毛3.5公斤,牧民单靠驼毛收入可达200元/峰[1] - 驼中王绒毛制品公司每年收购驼绒超300吨,占阿拉善盟驼绒总量的65%-70%,2024年销售额突破5500万元[1] - 行业采用"农牧民+合作社+企业"协同发展模式,带动2000余户牧民和6000多名从业者[1] 国际市场拓展成果 - 在第137届广交会上,阿拉善驼绒企业获得10笔意向订单,金额达60万元,吸引印度、俄罗斯、意大利等国采购商[2] - 驼中王公司接洽10多位国际客商,预计后续订单超100万元,主要来自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市场[2] - 莱芙尔公司前4个月出口额达20万美元,主要销往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2] 产业链建设情况 - 阿拉善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拥有6家加工企业,年产量达11万件,双峰驼存栏量16.8万峰居全国前列[2] - 从驼绒采集到精细加工再到全球销售,实现全流程管理,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持续提升[2] - 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参展等方式搭建高端平台,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3]
2025下半年农林牧渔行业投资策略:寻找价值与景气的交集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9 18:1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下半年投资策略为寻找价值与景气的交集,有三条投资主线,分别是生猪养殖中长期配置价值显现、养殖配套环节有望延续景气回升、宠物经济下半年头部宠企业绩或超预期 [2][119] 2025年上半年农业板块回顾 - 2025年1 - 5月农林牧渔板块绝对收益5.02%,位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8名,相对Wind全A相对收益率为4.0% [9] - 2025年生猪供应量趋势性增长,能繁母猪存栏增加、生产效率提升,25Q1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加20万头;25H1猪价震荡走平,1 - 5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9元/公斤,同比 + 0.12% [20] - 2024年饲料景气承压,产量下滑2.1%;2025年畜禽存栏恢复,预计带动饲料销售明显恢复,25H1饲料产销明显恢复,预计同比超5%增长 [53] - 2025年水产价格底部回升,5月四大家鱼价格较1月有不同程度上涨;过去两年水产料需求承压,2024年产量下滑3.5%;看好25年水产饲料景气反转 [57] - 2025H1下游养殖盈利改善,疫苗销量恢复增长,2025Q1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同比 + 23%,环比 + 10%;预计2025H2下游养殖盈利持续,动保企业盈利有望继续改善 [64] - 20 - 35岁是国内养宠主力人群,“00后”占比快速提升;“少子化”驱动养宠量增,未来15 - 20年“新晋宠物主”数量有支撑 [73] - 2025年宠物食品行业景气向上,1 - 4月线上GMV增速达16.9%;头部平台加码宠物类目,头部品牌ROI费效比提升 [79][80] 生猪养殖:弱周期之下的价值重估 - 2025年生猪供应量因能繁母猪增加和生产效率提升而趋势性增长,25H1猪价震荡走平强于预期,期货价格反应市场谨慎预期 [20] - 25H2生猪供给预计继续增加,关注产能与供给预期变化,猪价预期重估,下半年猪价或强于此前预期 [28] - 上市猪企经营重点转为提质降本增效,成本普遍下降至14元/kg以下,盈利有望兑现,但成本有差异,盈利水平分化 [36] - 生猪养殖进入“新周期”,猪价波动收窄、周期波动时间缩短,优质企业超额收益仍在 [42] - 生猪养殖估值性价比突出,关注优质企业核心价值,布局低成本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 [46] 养殖配套:“后周期”景气回升 - 饲料方面,2025年畜禽存栏恢复带动饲料销售明显恢复,预计同比超5%增长;水产价格企稳上行有望带动水产饲料景气反转 [53][57] - 动物保健方面,2025H1下游盈利改善使疫苗销量恢复增长,预计2025H2动保企业盈利继续改善;兽药市场规模增长但传统兽用疫苗规模萎缩,关注成长性疫苗产品 [64][68] 宠物食品:拥抱“黄金年代” - 长期来看,“少子化”驱动养宠量增,20 - 35岁是养宠主力人群,“00后”占比快速提升 [73] - 2025年宠物食品行业景气向上,增速加快,头部平台流量倾斜,头部品牌ROI费效比提升 [79][80] - 产品端进入微创新阶段,新概念、新产品形态红利降低,“弯道超车”难度增大,产品趋势为烘焙粮、全品类等 [91] - 乖宝宠物营销费用加码,自有品牌营收增速中枢抬升;中宠股份顽皮品牌增速恢复,营销聚焦“小金盾”系列 [92][106] - 头部国产品牌打造品牌标签,聚焦大单品战略,头部企业领先身位扩大,市占率加速提升 [111][112] 投资分析意见 - 2025下半年投资关注三条主线,分别是生猪养殖中长期配置价值显现、养殖配套环节景气回升、宠物经济头部宠企业绩超预期 [119] - 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包括宠物食品的乖宝宠物、中宠股份等;养殖配套的海大集团、邦基科技等;畜禽养殖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 [119]
西藏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网· 2025-06-09 06:04
青稞产业发展 - 江孜县青稞精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产品从传统饼干、挂面扩展到八宝粥、面包、爆米花等新品类,2024年产值达1.48亿元,同比增长66% [1] - 青稞产业已成为当地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藏族小伙索朗群培经营的街头小店展示了青稞食品多样化应用 [1] 高原特色农牧产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 [1] - 西藏通过项目拉动、就业带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2024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 [4] 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 - 林芝市波密县天麻深加工产品畅销,昌都市左贡县核桃油等产品受市场欢迎 [2] - 墨脱县茶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建成103个茶园覆盖1.9万亩,11处加工厂日处理茶青4万斤,并在拉萨、成都等地建立销售网点 [2] 农牧业科技创新 - 西藏农牧科学院通过改良牦牛品种和饲养方式,使林周县示范点牦牛出栏年龄提前2-3年 [3] - 西藏建立青稞、牦牛、牧草3个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选派10656名科技特派员开展4万余场培训,服务群众33万人次 [3] 惠民增收项目 - 山南市措美县夜伴蜂声公司带动6200多户农牧民养蜂,每户年均增收约1400元,蜂箱分布在10个县区 [4] - 日喀则市高标准农田以工代赈项目2024年带动群众增收5726万元 [4]
东方现代化海洋生态牧场产业集群加速成形
海南日报· 2025-06-08 08:14
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发展 - 国内最大半潜式海洋牧场养殖平台"鑫环1号"长135米、宽30米,年产优质海鱼200万斤,采用纯海水循环养殖模式 [2] - 东方市国家级海洋渔业复合经济综合体产业项目总投资45亿元,占地4万亩,将建成全球领先的观赏鱼繁育科研基地和国家级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创新中心 [2] - 深远海网箱养殖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首期建设398公顷深水网箱,预计降低石斑鱼养殖成本30%,缩短养殖周期20% [3] 产业链模式创新 - 项目构建"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观光旅游"全产业链,形成"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新型模式 [3] - "鑫环1号"设有观光甲板吸引游客,实现养殖与休闲渔业效益双提升 [2] - 深远海网箱养殖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2个月,体现高效推进速度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800户渔民转型 [3] - 预计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推动休闲渔业发展 [3] - 东方市海洋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现代渔业新地标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