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搜索文档
实探预制菜生产厂,你点的拼好饭为什么越来越难吃?
凤凰网财经· 2025-10-19 20:48
文章核心观点 - 5元左右的廉价预制菜料理包正深刻改变外卖等小餐饮生态,其背后是外卖平台算法对出餐速度和商户利润的挤压、预制菜厂家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分销策略以及大量无经验创业者涌入的综合作用 [1][8] - 行业存在生产标准不一、代工关系复杂、商户普遍不告知消费者使用预制菜以及平台监管缺位等问题,导致消费者体验与行业发展趋势出现错位 [1][3][4][28][49] - 尽管存在口味和健康担忧,但专家指出无需对合规添加剂过度恐慌,并认为采用巴氏消毒或冷冻消毒、不使用防腐剂的技术路线将是未来主流 [4][64][65] 预制菜料理包的生产环节 - 生产企业环境、设备和烹饪水平参差不齐,工厂之间存在复杂的代工关系,大品牌产品也可能由小厂代工生产 [1][27][28] - 生产流程简单,核心菜品几乎不需要烹饪技术,仅靠原材料与大量调味料简单机械混合即可完成 [29] - 部分现代化工厂采用流水线作业,菜品经机器包装后进行巴氏消毒,并设有研发室探索新品,而小工厂则多为人工作业 [25][26] 预制菜料理包的市场渗透与分销模式 - 预制菜通过地推、代理、加盟等分销模式快速铺开,代理合作门槛低,例如交4980元即可获取一手货源并享受月销售额12%的返现 [36] - 销售话术极具诱惑力,宣传“小本创业”、“6000元开店月入2万”等概念,吸引大量毫无餐饮经验的“小白”入局,但实际盈利困难 [2][37][39][47] - 料理包品类齐全且价格低廉,平均仅5元左右,直供外卖商家、学校食堂、厂区食堂等各类餐饮渠道 [34][42] 外卖商户的生存现状与成本结构 - 外卖平台抽成高达23%-28%,加之运营推广费用,商户需将定价设定在20元以上才可能盈利,低价促销活动往往导致有单无利 [47][49] - 许多商户依赖预制菜降低成本,有商户表示其外卖菜品中70%为预制品,因现炒菜品卖相不好且订单量低 [47] - 部分厂家承诺的代运营服务效果有限,实际连5单都难以达成,商户每月还需投入数千元推广费,生存极度依赖平台评分和曝光 [49] 行业信息不透明与监管缺位 - 行业中普遍存在“不告知顾客使用预制菜”的默契,厂家建议商户通过搭配滑油肉片和蔬菜等方式使菜品看起来像现炒 [49][51] - 平台与监管对预制菜使用并无过多限制,存在如“虚假门店”(营业执照地址与出餐地址不符)等操作空间 [40][44] - 有厂家准备推出“社区共享厨房”新模式,并提出回收临期冷鲜食材进行二次冷冻后制成低价预制菜套餐的计划 [53][54][56] 产品体验与消费者认知 - 廉价预制菜料理包“工业味”重,口感与现炒菜差距明显,试吃体验显示菜品肉质缺乏嚼劲,且有奇怪回味 [57][58][59] - 消费者对预制菜味道、口感的体验与行业发展趋势产生错位,部分人开始转向线上购买来源清晰的预制菜或寻找“反工业化”的慢消费选择 [4][51][67] - 专家强调合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安全剂量内无害,主流趋势将是采用冷链和急冻锁鲜技术、不使用防腐剂的预制菜产品 [64][65]
奥瑞金跌2.02%,成交额2.5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960.4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3:3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2%,报收6.31元/股,总市值161.52亿元 [1] - 当日成交金额2.52亿元,换手率1.54%,主力资金净流出960.41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3.69%,近5个交易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10.90%、7.13%、11.68% [2]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0月14日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为食品饮料金属包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金属包装产品及服务收入占比93.31% [2]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17.27亿元,同比增长62.74%,归母净利润9.03亿元,同比增长64.6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9.1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23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4.51万,较上期减少7.40%,人均流通股56,685股,较上期增加7.99% [2] 机构持仓与股东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7475.92万股,较上期增加481.32万股 [3] -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880.26万股,较上期增加292.12万股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轻工制造-包装印刷-金属包装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世界杯、啤酒、债转股、足球概念、预制菜等 [2]
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20251016
艾瑞咨询· 2025-10-16 14: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统一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正经历深刻的消费趋势变革,核心驱动力是健康化、功能化与便捷化 [1][4][5][8] - 年轻消费群体(Z世代)的“轻养生”、“朋克养生”需求催生了新的百亿级赛道,如中式养生水、健康化传统食品 [1][4][16][17] - 行业竞争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产品创新、供应链效率、品牌年轻化与数字化运营成为关键竞争要素 [5][10][13][16][18] - 预制菜、蛋白饮料等细分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依赖于明确的行业标准、食品安全管控和技术创新以赢得消费者信任 [1][4][8] 行业趋势 - **健康养生潮流**:年轻人推崇“轻养生”,以灵活、碎片化方式将健康融入日常,如自制养生饮品,18-35岁人群占健康消费的83.7% [1][4] - **产品中医化**:月饼市场呈现“健康化”趋势,低糖、药膳月饼受追捧,“五行学说”与“药食同源”理念契合年轻人对中医文化的追求 [1][4] - **预制菜发展启示**:日本预制菜市场渗透率超60%,其成功基于明确的定义、严格的添加剂控制(禁用防腐剂)和完善的法规体系,为中国市场提供借鉴 [1][4] - **蛋白饮料市场增长**:2023年中国蛋白饮料市场规模达1586亿元,未来将向高端化、功能化发展,注重低糖低脂及特定人群定制 [8] - **方便面行业挑战**:行业面临“不促不销”困境,受替代品增多、外卖冲击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亟需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8] - **袋装饮料新蓝海**:袋装饮料市场销量暴增,被视为饮品行业新蓝海,竞争焦点集中在需求洞察、供应链实力和品牌心智占位 [5] 头部品牌动态 - **瓶装水市场格局生变**:2025年上半年,农夫山泉净利润同比增长22%,茶饮料业务首破百亿;华润怡宝净利润暴跌28.7%,传统包装水收入下滑24.1%,竞争转向水源地、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 [5] - **三元股份聚焦低温鲜奶**:三元重启“北京鲜牛奶”品牌,强调72度巴氏杀菌工艺和100%自有奶源,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3.33%,在北京鲜奶市场占有率达58.3% [10] - **IP联名驱动增长**:TATA与IP“黄油小熊”联名,线上销售增长53%,新增粉丝提升343%,Z世代占比显著增加,通过情感共鸣实现品牌年轻化 [10] - **足力健跨界饮料成功**:足力健跨界卖饮料,吸引9万付费会员,饮品销量近60万瓶,成功关键在于精准捕捉老年人健康需求及高性价比策略 [11] - **康师傅方便面高端化**:康师傅推出“特别特鲜泡面”,通过技术突破提升品质,旨在将产品从“快餐饱腹”升级为“品质正餐” [14] - **洽洽食品智能制造**:洽洽入选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累计投入超10亿元用于数字化建设,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管控体系 [15] - **绝味鸭脖供应链优势**:绝味构建覆盖全国的24小时高效运营体系,冷链网络配送半径达500-800公里,通过数智化管理形成核心竞争力 [16] - **李子园甜牛奶细分市场领先**:李子园2023年营收达14.12亿元,甜牛奶单品贡献97.78%的收入,市占率高达49.6%,全国终端网点超50万个 [18] 产品技术与创新 - **新品聚焦健康与跨界**:近期新品包括盒马HPP益生元果汁饮料、喜茶联名牛肝菌冰淇淋、海河月饼味酸奶等,聚焦健康、地域特色和跨界创新 [9] - **肯德基科技赋能体验**:苏州肯德基“车速取”车道餐厅突破100家,通过环形车道设计和与理想汽车A2A智能点餐合作,提升“车行生活”便捷性 [13] - **中式养生水赛道崛起**:中式养生水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超88%,2028年规模将突破百亿元,以药食同源食材满足“朋克养生”需求 [16][17]
獐子岛跌2.23%,成交额1578.2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2.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10:0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6日盘中股价下跌2.23%至3.95元/股,成交额1578.25万元,换手率0.56%,总市值28.0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2.01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0.80%(170.42万元),大单卖出占比12.83%(202.44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7.63%,但近20日下跌10.02%,近60日下跌1.25%,近5个交易日微涨0.51%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微降0.77%,但归母净利润为1014.9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6.39%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其他业务占比68.37%,虾夷扇贝占比18.84%,海参占比9.75%,海螺、海胆、鲍鱼合计占比约3.0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47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为0.00元 [3] 公司概况与股东结构 - 公司成立于1992年9月21日,于2006年9月28日上市,主营业务涵盖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研发加工及新零售、渔业装备等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农林牧渔-渔业-水产养殖,概念板块包括预制菜、电子商务、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微盘股等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3.08万,较上期减少4.96%,人均流通股为23035股,较上期增加5.22% [2]
永辉超市跌2.01%,成交额1.9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95.3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09:5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6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4.87元/股,成交1.99亿元,换手率0.45%,总市值441.9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5.36万元,特大单净卖出971.47万元,大单净买入476.11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23.19%,但近5个交易日上涨5.18%,近60日上涨2.74% [2]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8日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减少20.73%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2.4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187.38%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食品用品56.78%,生鲜及加工38.42%,其他3.30%,租赁收入1.5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1.01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35.98万户,较上期减少6.24% [2] - 人均流通股为25,220股,较上期增加6.6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04亿股,较上期增加1189.54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6735.67万股 [3] 行业与业务定位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一般零售-超市 [2] - 公司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社区团购、新零售、预制菜、跨境电商、低价等 [2] - 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13日,于2010年12月15日上市,主营业务为商品零售业连锁经营 [2]
家联科技涨3.66%,成交额4271.10万元,今日主力净流入322.83万
新浪财经· 2025-10-15 18:25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5日公司股价上涨3.66%,成交额为4271.10万元,换手率为1.66%,总市值为37.0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22.83万元,占成交额的0.08%,在所属行业中排名第16位,主力趋势不明显 [4] - 近2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93.30万元,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8.22% [5]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及植物纤维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塑料制品占比84.41%,生物全降解制品占比14.25%,其他补充业务占比1.34% [7] - 公司为全球塑料餐饮具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产品以外销为主,2021年外销占比达70.47% [2] 市场布局与业务亮点 - 公司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外销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 - 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55.43%,受益于人民币贬值 [3] - 公司开拓了跨境电商平台的线上市场进行境外推广和销售 [2] - 泰国工厂作为重要的海外产能布局节点,已投放包括3D打印线材在内的多类产线,各产线正逐步投入生产 [3] 技术与研发进展 - 公司专注于PLA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并在消费级FDM材料及制品领域提前布局并产业化 [2] - 公司生产的3D打印耗材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可覆盖工业设计、教育、玩具手办、医疗等多个领域 [2] 近期财务状况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5.26% [8]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466.98万元,同比减少204.81% [8]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9840.00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440.00万元 [9] 股东结构与技术面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906户,较上期增加3.72%,人均流通股为22811股,较上期增加34.95% [8] - 公司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20.56元,近期筹码减仓程度减缓,股价靠近压力位19.16元 [6]
步步高涨2.02%,成交额9.9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914.2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1:2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0月15日盘中股价上涨2.02%,报6.05元/股,成交额达9.97亿元,换手率为7.80%,总市值为162.67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914.24万元,特大单与大单买卖活跃,其中特大单买入7443.06万元(占比7.47%),卖出7521.61万元(占比7.55%)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3.16%,近5个交易日上涨5.77%,近20日下跌9.30%,近60日上涨23.72% [1] - 今年以来已10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9日,龙虎榜净买入额为-5115.28万元,买入总计3.11亿元(占总成交额8.10%),卖出总计3.62亿元(占总成交额9.43%)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商品零售,收入构成为:超市64.34%,其他(补充)27.44%,百货6.01%,物流及广告2.21%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1.33亿元,同比增长24.39%;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357.7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77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股东结构与行业属性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一般零售-超市,概念板块包括预制菜、社区团购、免税概念、新零售、统一大市场等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8.85万,较上期大幅增加96.50%;人均流通股为17105股,较上期减少49.1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050.68万股 [3]
中百集团涨2.07%,成交额1.0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81.2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1:23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15日盘中上涨2.07%,报7.40元/股,成交1.09亿元,换手率2.27%,总市值49.0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81.25万元,特大单净买入573.39万元,大单净买入307.87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43.43%,近5个交易日上涨3.64%,近20日下跌5.01%,近60日下跌1.33% [2] - 今年以来18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14日,龙虎榜净买入5337.76万元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商业零售,是大型连锁企业,主营连锁超市、综合百货,涉足医药、物流配送、物业管理等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商品销售收入91.07%,其他收入8.93% [2]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6.18亿元,同比减少19.13%;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减少79.5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19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股东结构与行业属性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9.03万,较上期减少9.51%;人均流通股7258股,较上期增加10.51%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商贸零售-一般零售-超市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新零售、社区团购、预制菜、免税概念、冷链物流等 [2]
成立新公司卖预制菜?西贝:不实,预包装食品仅为饮料月饼等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20:20
公司新动态 - 深圳市玉华美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9月30日成立,由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控股95%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餐饮管理、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等 [1] - 公司表示新公司主营业务为餐饮服务,门店销售的沙棘汁、杂粮月饼等属于预包装食品,注册行为不代表将开展预制菜新业务 [1] 公司背景与近期事件 - 西贝餐饮集团创立于1998年,旗下拥有西贝莜面村、西贝功夫菜、西贝海鲜和九十九顶毡房等多个品牌 [1] - 自9月11日被大V罗永浩吐槽门店全是预制菜后,公司处于舆论焦点,创始人贾国龙最初称要起诉罗永浩,但于9月15日公开致歉并表示将陆续调整菜品 [1] - 公司近期因官方账号发布的宣传文章遭网友质疑真实性,但未公开回应 [1]
九毛九再跌超4%逼近历史前低 机构称需求持续疲弱及经营层面仍面临挑战
智通财经· 2025-10-14 14:52
股价表现与市场消息 - 公司股价再跌超4%,盘中低见1.99港元,逼近历史前低1.98港元,成交额1464.45万港元 [1] - 股价下跌与市场对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讨论相关,媒体报道太二酸菜鱼“7分钟上齐3道菜”,使其“活鱼现杀”宣传受质疑 [1] 公司运营与品牌动态 - 公司回应称太二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招牌为核心,全新的鲜活门店自今年3月正式推出,于二季度起向全国逐步推广,目前已有68家 [1] -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尽管公司利润率有企稳迹象、门店改革初见成效,但上半年太二和九毛九等核心品牌的同店销售增长和翻台率仍疲软 [1] 财务状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并于9月8日被调出港股通名单 [1] - 疲软的同店销售增长和翻台率反映出需求持续疲弱及经营层面仍面临挑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