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
搜索文档
长跑继续,AI时代OceanBase不“追风”
财经网· 2025-05-20 21:24
产品发布与战略升级 - OceanBase发布首款面向AI的产品PowerRAG,提供开箱即用的RAG应用开发能力,旨在解决AI应用的准确率问题[1] - 公司宣布升级一体化架构,推出业内首款深度集成对象存储与TP数据库的"共享存储"产品,在TP负载下存储成本最高降低50%,AP负载下可降至1/10[1][8][9] - 公司提出DATA×AI战略,致力于建设AI时代的数据底座,通过一体化引擎处理OLTP、OLAP及AI混合负载[3][4][6] 技术突破与性能表现 - 引入BQ量化算法使向量场景内存需求降低95%,JSON压缩比达MongoDB的3倍[7] - 基于VectorDBBench测试显示OceanBase向量性能已达开源向量数据库领先水平[7] - PowerRAG产品提供Document和Chat两个核心API接口,支持文档知识库、智能对话等多种AI应用场景快速开发[8]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地位 - 公司社区用户下载量突破百万量级,集群部署数量超5万,年环比增长超400%[10] - IDC报告显示OceanBase位列中国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领导者"类别,产品能力第一[10] - 拥有超过1200家生态伙伴,其中100家核心经销商贡献60%外部业绩,10家专有云伙伴营收破千万[10] 行业趋势与数据洞察 - IDC预计2028年全球新生成数据量达393.9ZB,企业数据存储规模正从PB级迈向EB级[3] - 云数据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00多亿增长至2028年500多亿,届时将占关系型数据库七成份额[11] - 公有云市场TOP5行业营收占比近80%,集中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数据量大的领域[11] 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 - 公司从2010年阿里内部技术探索起步,2020年开始独立商业化运营,2023年成立董事会独立运作[2][10] - 未来计划更加开放开源,目标是成为AI时代的MySQL[5] - 公司专注DATA与AI融合,不做"百模大战"参与者,而是聚焦数据处理能力提升[11]
喝点VC|红杉AI峰会Sam演讲实录:我们正在打造“你生活的核心AI订阅”
Z Potentials· 2025-05-20 12:02
起步与转折 - OpenAI最初是一个14人的纯研究实验室 研究方向不明确 甚至通过玩游戏打发时间 [4] - 2016年获得第一台DGX-1系统 重量约70磅 为早期AI研究奠定硬件基础 [3] - 从GPT-1到GPT-3的演进过程中 团队逐渐明确语言模型的价值 但直到GPT-3仍不确定具体应用方向 [7] 产品演进路径 - 第一个消费级产品是DALL·E 而非ChatGPT 首个公开发布的是API接口 [6] - GPT-3 API初期反响平淡 仅少数公司用于"版权即服务"场景 但用户喜欢在Playground中互动 [8] - 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正式推出 目前周活跃用户超过5亿人 [9] - 产品战略从"助手"向"Agent"演进 最终目标是成为"应用程序"级别的AI系统 [25] 技术发展路线 - 模型规模已进入数十亿美元级别 GPT-4需要类似粒子加速器量级的投入 [7] - 算法突破可能带来10-100倍的性能提升 是被低估的关键因素 [26] - 语音交互被视为重要方向 当前产品仍有改进空间 [25] - 代码能力将成为未来模型的核心功能 可能主导2025年的AI应用场景 [25][29] 商业模式与战略 - 核心目标是打造"AI操作系统"级别的订阅服务 成为用户数字生活的中心 [5][12] - 计划整合API与SDK 实现跨平台的身份认证与数据流通 [23] - 保持小团队运作模式 强调执行密度而非规模扩张 [10][11] - 3400亿美元估值融资计划尚未正式官宣 [14] 用户行为观察 - 年轻用户将ChatGPT视为操作系统 用于复杂任务配置与人生决策 [20] - 代际差异显著 20岁用户与35岁用户的使用方式存在明显鸿沟 [20] - 内部已使用AI生成重要代码 但具体比例难以量化 [21][22]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初创公司在AI创新上具有天然优势 大公司面临组织惯性挑战 [19] - 2025年可能是Agent技术真正发挥商业价值的关键年份 [29] - AI可能推动科学发现突破 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0] - 最终目标是实现无需重新训练 仅通过上下文推理的个性化AI系统 [28]
电力设备行业周报:腾讯资本开支高增,AI智能体产业持续发展
华鑫证券· 2025-05-20 09: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电力设备板块维持“推荐”评级 [7][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腾讯 2025Q1 资本开支 275 亿元,同比+91%,超市场预期;阿里 2025Q1 资本开支 246 亿元,AI 战略持续见效,云智能集团季度收入增长加速至 18%,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5][15] - AI 智能体及应用持续发展,AI 智能体 manus 开放注册,OpenAI 发布新基准 HealthBench 等 [6][17] - 柴发是量利齐升且逻辑最顺的板块,推荐潍柴重机;建议关注 HVDC 环节的科华数据、通合科技;关注服务器电源及液冷环节的英维克、申菱环境、欧陆通 [7][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投资观点 - 腾讯 2025Q1 资本开支 275 亿元,同比大增,主要用于 IT 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阿里 AI 战略见效,云智能集团收入增长加速 [5][15] - AI 智能体 manus 开放注册,OpenAI 发布新基准等,AI 建设高峰未到,核心待应用出现 [6][17] - 推荐关注潍柴重机、科华数据、通合科技、英维克、申菱环境、欧陆通等公司 [7][17] 行业动态 - 5 月 12 日,越疆科技与腾讯云合作,自变量机器人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 [20] - 5 月 13 日,昆仑万维开源交互式世界基础模型,OpenAI 打造 AI 健康系统评估标准 [20][21] - 5 月 14 日,腾讯发布 2025Q1 报告,傲意科技完成 B++轮融资 [21][22] - 5 月 15 日,阿里发布 Q1 报告,vivo 公开自研大模型数据筛选方法,DeepMind 发布 AlphaEvolve [23][24] - 5 月 16 日,腾讯提升模型泛化能力,Google 推出光影控制项目 [25] 光伏产业链跟踪 - 硅料价格下滑,采购慢,海外发货受影响,五月产出或下探,库存消化是核心问题 [26] - 硅片价格承压,部分厂商减产,市场情绪偏空 [26] - 电池片价格有跌有稳,国内外价格有差异,东南亚电池片输美订单需求有支撑但政策存变数 [27][30] - 中国组件价格有调整,海外市场大致稳定,各区域 TOPCon 组件价格有不同表现 [31][34] - 光伏辅材价格有涨有跌,各产品价格走势受供需等因素影响 [40][41] 上周市场表现 - 电力设备板块上涨 1.39%,排名第 8 名,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 300 指数,光伏板块上涨 1.60 个百分点 [43] - 申万电力设备成分股中,周涨幅前五为京运通等,周跌幅前五为新雷能等 [45] 储能市场数据跟踪 - 2025 年 5 月第 1 周,EPC 和储能系统设备招标规模超 3GWh,在建/并网投运项目规模超 5GWh [51] - 河北交投隆化蝉鸣山储能电站、新疆华能项目全容量并网,甘肃武威凉州区项目 EPC 招标 [51][52]
给Manus七分钟,它可以做什么
虎嗅APP· 2025-05-20 08:00
行业动态 - NVIDIA特供的H20芯片被禁止向中国销售 黄仁勋批评美国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政策 认为应让美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普及[3] - Manus作为全球首个通用AI智能体 于5月13日宣布开放注册 所有人均可使用 此前实行邀请码机制 邀请码一度被炒至数万元[4] - Manus由中国境内的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2025年3月6日官宣后迅速走红 被称为"中国的第二个DeepSeek时刻"[7] 产品特性 - Manus是通用型AI智能体 核心理念是"知行合一" 能够自主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 直接交付完整成果[5] - 主要功能包括自主执行 多领域应用 多智能体协作架构以及记忆与学习能力 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SOTA成绩 性能超越OpenAI[5] - 采用"规划代理+执行代理+验证代理"的分工模式 是多智能体协作架构 支持在云端异步运行 用户可关闭设备 任务完成后自动通知结果[9] - 涵盖60多个应用场景 包括教育 数据分析 内容创作等 具有记忆和学习能力 能够根据用户偏好优化任务策略[9] 产品表现 - 在文案生成任务中 Manus根据小红书 Instagram X平台特点分别生成爆款文案 但图片上传存在格式兼容性问题[13][16] - 在短视频脚本任务中 Manus生成30秒短视频拍摄脚本并画出分镜 以表格形式呈现 耗时约8分半钟[29][34] - 任务处理流程清晰 拆解为多个步骤 用户可追踪进度 提供任务文件管理功能 可查看文档 图片 代码文件和链接[19][21][22] - 整体处理速度较慢 简单文本任务耗时约6分半钟 与ChatGPT相比无明显优势 但工作流程更清晰[37] 市场反响 - Manus官宣后迅速走红 引起对AI Agent的广泛关注 被称为"中国的第二个DeepSeek时刻"[7] - 部分网友质疑其表现与OpenAI产品差异不大 认为类似prompt在ChatGPT窗口发送可能更快得到反馈[12][28] - 创始人肖弘表示Manus不只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或工作流 而是真正自主的主体 直接交付成果 弥合概念和执行之间的差距[9] - Manus名称来自"头脑和手" 旨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 将知识应用到现实中 对世界产生有意义的影响[10][38]
技术创新的性质
36氪· 2025-05-19 18:14
需求驱动创新 - 技术创新源于实际需求,如地理大发现源于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计算机起源于二战军事需求[2] - 人工智能作为重要驱动力量,但"AI四小龙"因缺乏落地场景而发展不佳[2] - 技术必须与经济目的结合才能推广,未落地的先进技术如同空中楼阁[2] 创新试错成本 - 创新本质是探索性实践,需通过大量试错实现,如爱迪生测试6000多种灯丝材料[3] - 核能技术进展缓慢,全球发电占比从1990年代17%降至现今9%,主因试错成本高[3] - 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容错空间小,而网络空间试错成本低,成为技术试验田[5] 渐进式创新特征 - 重大创新均为长期迭代结果,如蒸汽机经60年改良才推动工业革命[6] - 计算机发展经历多代技术更迭(Z3/ABC/Colossus/ENIAC),40年后才普及民用[7][8] - 创新常被误认为突变,实际是"十年寒窗无人问"的积累过程[8] 创新发生规律 - 资源匮乏地区(如以色列、日本)创新动力更强,资源型国家易患"荷兰病"[9] - 大企业易受路径依赖束缚,柯达、诺基亚因未能适应技术变革而衰落[9] - 重大创新常诞生于边缘领域,如量化投资公司分拆团队开发出顶尖AI模型[10] 创新生态要素 - 人才流动促进"异花授粉",移民占美国科技行业半边天,北上深集聚全国独角兽[11] - Transformer架构论文8名作者来自7国,体现基因多样性价值[11] 创新年龄趋势 - 20世纪重大创新72%发生在30-50岁,26岁前仅占7%,50岁后占14%[13] - 创新高峰年龄从1900年的30岁推迟至2000年的40岁[13] 创新不可预测性 - 历史显示创新常同步独立发生,如21人独立发明电灯泡[15] - 权威预测屡现失误:IBM原总裁曾认为全球只需5台计算机[15] - 当前AI领袖对AGI实现时间预测差异显著(2025-2035年不等)[17][18]
电力设备行业周报:腾讯资本开支高增,AI智能体产业持续发展-20250519
华鑫证券· 2025-05-19 15: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电力设备板块维持“推荐”评级 [7][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腾讯 2025Q1 资本开支 275 亿元,同比+91%,主要用于 IT 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投入,自 2024 年以来资本开支持续高速增长;阿里 2025Q1 资本开支 246 亿元,AI 战略见效,云智能集团季度收入增长加速至 18%,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未来将推动 AI+云成长期增长引擎 [5][15] - AI 智能体及应用持续发展,AI 智能体 manus 开放注册,OpenAI 发布新基准 HealthBench,OpenAI o3 表现优异,最强 AI 接近人类医生最佳水平 [6][17] - 认为柴发是量利齐升且逻辑最顺的板块,推荐关注潍柴重机;建议关注渗透率逐步提升的 HVDC 环节,推荐关注科华数据、通合科技;建议关注伴随功率提升而受益的服务器电源以及液冷环节,推荐关注英维克、申菱环境、欧陆通 [7][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 - 5 月 12 日,越疆科技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技术生态联合,拓展多场景应用 [20] - 5 月 12 日,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 [20] - 5 月 13 日,昆仑万维开源交互式世界基础模型 Matrix - Game,是世界模型领域工业界首个开源的 10B +大模型 [20] - 5 月 13 日,60 个国家 262 名执业医生联手 OpenAI 打造 AI 健康系统评估标准 HealthBench [21] - 5 月 14 日,腾讯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营收 1800.22 亿元,同比增长 13%,毛利 1004.93 亿元,同比增长 20%,资本开支 274.76 亿元,自由现金流 471 亿元 [21] - 5 月 14 日,傲意科技宣布完成 B++轮近亿元融资,由英飞尼迪资本等投资 [22] - 5 月 15 日,国家能源集团终止新疆 500MW 光伏项目组件设备采购招标,因光伏组件市场价格变化大 [22] - 5 月 15 日,阿里巴巴发布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 2364.54 亿元,同比增长 7%,云智能集团收入 301.27 亿,同比增长 18%,资本性支出有多项用途 [23] - 5 月 15 日,vivo 公开自研大模型数据筛选方法 PreSelect;DeepMind 发布 AlphaEvolve 进化编码智能体 [24] - 5 月 16 日,腾讯 PCG 社交线研究团队提升模型在未知意图上的泛化能力;Google 推出精准控制画面光影项目 LightLab [25] 光伏产业链跟踪 - 硅料:块状料价格下滑快,采购节奏慢,国产颗粒硅价格 33 - 36 元/公斤,海外硅料均价约 19 美元/公斤,五月新增产量 9.5 - 10 万吨,库存消化是核心问题 [26] - 硅片:受电池价格下滑和终端需求不振影响,价格承压,部分厂商减产,N 型硅片价格下探,市场止跌讯号不明朗 [26][27] - 电池片:P 型电池片价格下滑,国内成交以散单为主;N 型电池片部分规格均价下跌或持平,价格博弈激烈,五月排产变化不大,价格可能继续下跌;海外电池片价格方面,东南亚电池片输美均价较稳定,但美国贸易政策有变动可能 [27][28][30] - 组件:中国组件价格方面,五月下旬需求支撑薄弱,部分厂家有赠送让价条款,价格跌势有望止稳;海外组件价格大致稳定,各区域市场 TOPCon 组件价格有差异 [31][33][34] - 光伏辅材:本周 EVA 粒子价格降 0.7%,背板 PET 价格涨 2.3%,边框铝材价格降 0.9%,电缆电解铜价格涨 0.4%,支架热卷价格降 0.2%,光伏玻璃价格不变,各产品下周价格走势有不同预期 [40][41][42] 上周市场表现 - 电力设备板块上周上涨 1.39%,涨幅排名第 8 名,跑赢上证综指 0.63 个百分点,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8 个百分点,其中光伏板块上涨 1.60 个百分点 [43] - 申万电力设备成分股中,周涨幅前五为京运通(+34.34%)、通达股份(+22.51%)、凯迪股份(+10.33%)、长城科技(+10.06%)、科力尔(+9.98%);周跌幅前五为新雷能(-6.63%)、赛摩智能(-6.98%)、欧陆通(-9.21%)、科泰电源(-9.44%)、ST 华西(-14.64%) [45] 储能市场数据跟踪 - 2025 年 5 月第 1 周,EPC(含储能设备)和储能系统设备招标规模超 3GWh,进入在建/并网投运的储能项目规模超 5GWh,覆盖多省份多场景 [51] - 项目在建/并网投运方面,河北交投隆化蝉鸣山 0.3GW/1.2GWh 独立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新疆华能 100 万光伏 + 压缩空气储能 100MW/1000MWh 项目全容量并网 [51] - 招标方面,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独立储能电站项目 EPC 招标,规模 0.3GW/1.2GWh [52]
民生证券:机器人产业化拐点确立 三重驱动开启万亿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5-19 15:02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人形机器人板块正从主题投资迈向成长投资 2025年有望成为全球量产元年[1] - 技术基座升级 非具身大模型实现任务分解与规划 具身大模型直接输出高频动作指令[2] - 场景成本突破 特斯拉Optimus售价降至2-3万美元 远期规模效应下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2] - 政策密集催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培育[2] - 中央定调-地方落实的立体支持体系形成 十余省市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2][3] 产业巨头布局与产能规划 - 特斯拉2025年计划出货数千台 2027年目标产能突破百万台[1][3] - 华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聚焦多模态大模型与柔性制造技术[3] - 英伟达构建训练-仿真-部署闭环平台 联合14家厂商推动通用机器人开发[3] - 创业公司启动量产 包括Figure AI、宇树科技、优必选等企业[3] - 小鹏、比亚迪等车企复用汽车供应链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3] 核心技术与供应链机会 - 感知层六维力传感器实现力控交互与平衡调节 触觉传感器向MEMS微型化/柔性化升级[4] - 视觉方案中特斯拉延续纯视觉路线 国内多采用3D视觉融合激光雷达[4] - 执行层谐波减速器是旋转关节核心部件 行星滚柱丝杠是直线关节核心部件[4] - 无框电机与空心杯电机分别适配关节与灵巧手驱动需求[4] - 高价值量环节集中于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及MEMS触觉传感器四大方向[4] 投资主线与标的推荐 - 汽车零部件公司具有强客户卡位优势 主业产品与机器人具有高度相通性[7] - 推荐汽配机器人标的包括拓普集团、伯特利、均胜电子等11家上市公司[7] - 重点关注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等低渗透率、高成长性赛道[5] - 看好特斯拉0-1产业化进程 以及小米、小鹏等强智能化主机厂在机器人领域布局[5]
行业深度 | 人形机器人系列深度一:智能具身 创启未来纪元【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5-19 13:54
产业化拐点与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主题投资转向成长投资,2025年预计成为全球量产元年,出货量达万台级别,2027年特斯拉目标产能突破百万台[1] - 技术驱动因素包括大模型突破通用性瓶颈,DeepSeek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落地;产业端特斯拉、英伟达、华为等科技巨头密集布局;政策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1] - 行业呈现三重驱动:技术基座升级使机器人具备单模型闭环能力,场景成本突破使Optimus售价降至2-3万美元,政策催化形成中央定调-地方落实的支持体系[1] 技术演进路径 - 大模型成为人形机器人"大脑"核心技术底座,非具身大模型实现任务分解,具身大模型直接输出高频动作指令,AGI终极形态将实现单模型闭环[12] - DeepSeek创新"强化学习+数据蒸馏"训练范式,算力消耗仅为OpenAI的1/10,突破算力瓶颈加速AGI落地[23] - 技术发展分为G1-G5五个阶段,G5阶段实现认知与操作模型深度融合,具备主动理解和无限适应能力[21] 产业链格局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出货数千台Optimus,2027年目标百万台,硬件方案趋于锁定并复用汽车降本经验[2] - 华为成立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聚焦"大脑"与"小脑"技术,赛力斯启动具身智能团队招聘[2] - 英伟达构建训练-仿真-部署闭环平台,联合14家厂商推动通用机器人开发,创业公司如Figure、宇树等启动量产[2] 核心零部件机会 - 感知层中六维力传感器实现精准力控交互,触觉传感器向MEMS微型化升级,视觉方案特斯拉采用纯视觉而国内多采用3D视觉融合激光雷达[3] - 执行层中谐波减速器是旋转关节核心部件,行星滚柱丝杠是直线关节核心部件,无框电机与空心杯电机分别适配关节与灵巧手需求[3] - 高价值高壁垒环节集中于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及MEMS触觉传感器四大方向,国产替代空间显著[3] 企业动态与产能规划 - 特斯拉Optimus Gen2重量减轻10kg,采用22自由度灵巧手,2025Q1预计发布Gen3版本,硬件方案趋于定型[48] - 宇树四足机器人销量占全球60%-70%,智元已量产第1000台具身机器人,优必选Walker S获超500台车企意向订单[7] - 马斯克预估Optimus量产后售价2-3万美元,2025年出货量预计5千-1万台,2027年目标百万台级别[61] 产品技术参数 - 六维力传感器价格区间从初期1万元降至远期700元,配置数量4个,市场空间从20亿元降至40亿元[62] - 谐波减速器单价从2500元降至700元,配置数量14个,市场空间从4亿元增至490亿元[62] - 行星滚柱丝杠单价从3000元降至700元,配置数量10个,市场空间从3亿元增至350亿元[62]
人形机器人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智能具身 创启未来纪元
民生证券· 2025-05-19 09: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拐点确立,2025年有望成为全球量产元年,产业从主题投资迈向成长投资,产业链长期成长空间打开 [1] - 技术端大模型突破瓶颈,产业端科技巨头密集布局,政策端政府大力支持,三重驱动开启万亿赛道 [1] - 投资建议关注供给维度的科技巨头、创业公司、汽车主机厂和产业政策共振,以及产品维度的低渗透率、高成长性赛道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站在由主题到成长的拐点 - 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产业化拐点,2025年全球预计出货达万台级别,国内外头部公司将进入量产阶段 [10] - 2022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板块多轮行情,已从特斯拉引领转变为海内外科技巨头共振,投资范式有望由主题迈向成长 [13][14] 产业逻辑:AI赋能+巨头入局双重共振 底层驱动:大模型赋能 掀起具身智能浪潮 - 大模型成为人形机器人“大脑”,赋予任务级交互、环境感知、任务规划和决策控制能力,实现智能化与通用性跃升 [18] - 大模型分为非具身和具身两类,非具身聚焦任务分解规划,具身直接输出高频运动指令,终极目标是AGI [22][25] - DeepSeek低成本范式打破算力桎梏,加速机器人AGI时代到来 [32] 产业趋势:巨头持续入局 趋势不断强化 - 人形机器人板块呈现巨头入局、新秀涌入、国产崛起、政策助力四大趋势,产业趋势不断强化 [35] - 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多地政府出台产业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 [40][41] 小结 - 大模型驱动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跃迁,AGI为终极目标,DeepSeek突破算力瓶颈加速落地 [43] - 巨头入局与国产崛起共振,政策加码驱动商业化加速 [44] 供给维度:全球产业巨头形成多维共振 T链:2025年有望出货数千台 预计硬件趋于定型 - 2023年以来Optimus软件端运动能力显著提升,功能性有望持续迭代,2025年运动和功能将进一步完善 [49][52][53] - 预计Optimus Gen 3于2025Q1发布,硬件方案趋于锁定,新灵巧手或用微型丝杠+腱绳传动,轻量化材料可能是铝/镁合金、PEEK [54][59][63] - 2025年特斯拉Optimus出货量有望达5千 - 1万台,2027年有望百万台级别量产,关注高壁垒环节国产替代机遇 [64] H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启动 发力关键根技术 - 华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启动,与16家企业合作,将整合能力建设具身智能大脑、小脑、工具链等关键根技术 [67][70] - 赛力斯2024年8月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招聘相关岗位 [73] - 华为系和赛力斯链有相关标的公司,在机器人领域有不同布局 [80][81] NV链:三大平台全面布局 提供全面支持框架 - 英伟达提出机器人三大计算平台协同解决方案,形成“训练 - 仿真 - 部署”闭环,携手伙伴共建生态 [82] - Cosmos成为模型训练数据飞轮,英伟达基于其推出Isaac GR00T加速人形机器人训练 [86][89] - 英伟达发布Jetson Thor芯片,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构建开发平台,其合作伙伴中中国企业占比近半 [93][95] 小结 - 全球科技巨头、创业公司、汽车主机厂和政府产业政策持续共振,产业从概念转向业绩兑现期 [101] - 特斯拉软硬件协同突破,华为基座技术整合,英伟达通用平台赋能,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102][103] 产品维度:确定性+高壁垒/高价值量为核心主线 感知层:力/力矩+触觉+视觉 构建机器人感知体系 - 力传感器将力转换成电信号控制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适用于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踝实现力控等功能 [112][118] - 关节扭矩传感器可测量机器人关节扭矩值解算出末端六维力,具有理论力控制带宽高等优点 [120] - 触觉传感器通过接触感知环境,特斯拉Optimus Gen 2指尖搭载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可实现手指精准力控 [124][126] 执行层:传动装置+电机实现动力输出 构建机器人运动能力 -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小结 - 重视零部件底层逻辑,从价值量、国产化率、当前市场规模维度甄选高潜力机遇,看好部分细分赛道 [105] 投资建议 行业投资建议 - 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产业化关键瓶颈打开,关注供给和产品维度投资机会 [5] 重点公司 - 推荐汽配机器人标的【拓普集团、伯特利、均胜电子、双环传动、豪能股份、隆盛科技、银轮股份、富临精工、中鼎股份、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 [5]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国内首架!600公斤工业级重载共轴无人直升机成功首飞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5-18 11:07
国内无人机技术突破 - 广东海空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F-600重载共轴无人直升机首飞成功 该机型最大起飞重量600公斤 有效载荷大于260公斤 航程大于500公里 具有体积小 载荷大 航时长 抗风能力强等特点 在应急消防 吊运物流 植保巡检等场景应用潜力巨大[1] - "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即将首飞 翼展达25米 最大起飞重量16吨 最大载重6吨 最大航程7000公里 航时大于12小时 机腹集成"异构蜂巢任务舱"可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 被称为"空中无人机航母"[1] 5G-A技术在矿业应用 - 全球首个5G-A露天矿在内蒙古伊敏矿落地 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华能睿驰"投入编组运营 实现"车-云-网"规模化协同 矿区部署5G-A网络满足500Mbps大上行与20毫秒低时延 支持超过300辆无人驾驶矿卡24小时不间断生产[1] 商业航天进展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将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1] 智能制造产业服务 - 提供人形机器人 商业航天 AGI等热门赛道行业图谱和报告 会员可免费获赠产业日报[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