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心
icon
搜索文档
香江观澜:航母编队访港引全城轰动 展国家力量促国安家好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11:31
航母编队访港盛况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于7月3日抵达香港并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 这是山东舰首次赴港且首次向公众开放参观 [1][3] - 编队抵达当日成百上千香港市民在岸边驻足围观 香港媒体争相报道 各大报纸以头版或专版形式大篇幅展示 [1] - 开放参观前两天已吸引近两万人次参观 许多民众一早前往排队 也有民众乘坐主题航班隔海远眺舰艇 [1][6] 香港的特殊地位 - 香港拥有人民海军舰艇向公众开放的多个"首次"和"唯一" 数个最新型舰艇都是在香港首次对公众开放 [3] - 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 人民海军舰艇先后8次到访香港 体现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关爱 [3] - 香港作为自由港曾连续多年排名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榜首 其发展离不开海上安全和国家保障 [4] 展示国家力量 - 山东舰作为国家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母 在香港回归28周年纪念日之际访问 让香港民众近距离体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 [3] - 海军官兵在山东舰飞行甲板上排出"国安家好"字样 表达爱国爱港的深深祝福 [4] - 香港民众在接触舰上军事装备后直呼"由衷自豪" 并在留言板写下"国安家好"的热切期盼 [4] 促进香港发展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 解放军驻港部队的守护和海军舰队访港使东方之珠更放异彩 [6] - 香港正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在国家关心和解放军保驾护航下 香港各界可以更加团结一致拼经济、谋发展 [6]
德勤最新调查:英企对美国投资兴趣“高台跳水” 本土与印度成新宠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1:06
投资吸引力变化 - 英国企业高管认为美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净平衡比例从+59%降至+2% [1] - 英国本土投资吸引力显著提升 净平衡比例从-12%上升到+13% 与印度并列最具吸引力 [1] - 美国吸引力仍高于欧洲其他发达国家 后者在调查中呈现负向指标 [1] 商业信心与经济表现 - 英国高管商业信心有所回升 乐观指数从-14%上升到-11% [2] - 英国商业调查普遍指向经济增长乏力 对财政政策形成挑战 [2] 调查背景与数据 - 德勤调查对象包括66位首席财务官和高管 涵盖37家上市公司 总市值3860亿英镑 [2] - 2023年英国以6360亿美元投资规模成为美国第四大直接投资来源国 [1] 市场情绪与评论 - 英国被视为全球领先的投资目的地 信心重燃且风险偏好提升 [1] - 美国FDI下跌与特朗普关税计划的不确定性相关 [1]
策略周报20250706:短期攻势暂缓,中期升势未变-20250706
东方证券· 2025-07-06 18:44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市场下周或延续震荡,A股短期攻势或暂缓但中期升势未变,建议逢低布局科技和金融 [3][4][5] 全球市场下周或延续震荡 - 全球降息交易暂歇,前一周全球市场普涨系交易9月美联储降息预期,本周除巴西、美国和中国外整体震荡,美国市场本周上涨主要是交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大而美”法案落地利好已兑现且效果不确定,美国7月降息预期微乎其微,9月降息概率从98%降至80%以下,全球市场上涨或告一段落,下周延续震荡预期 [3][11] - 风险事件乐观定价充分,上周中美推进“伦敦框架”使市场短期下调风险评价,但当前定价已充分反映对关税战乐观预期,市场或担心9日事件结果难超预期,随着7月9日关税休战到期,风险评价短升将压制全球市场反弹动能 [3][11] A股短期攻势或暂缓,关税窗口扰动不改中期升势 - 上周市场攻势如期而至,上证指数本周上涨1.4%,最高点3497.22点,主要指数涨幅超1%,但科创50和北证50指数逆势调整,预计下周攻势暂缓 [4][12] - 市场或震荡等待关税扰动落地,上周市场视9日关税为可忽略短期风险,下周或成核心矛盾,若关税延期,风险评价下降、偏好上升,攻势再启;若关税重启,风险评价短期上升,会创造布局点,市场处于上升大趋势,上涨核心动力是对国家治理信心提升,关税窗口扰动不改变中期上涨趋势 [4][12] 逢低布局科技和金融 - 下周逢低布局中期主线科技和金融,短期关注反内卷的钢铁 [5][13] - 科技成长板块依次关注军工、创新药、人工智能(算力、互联网龙头等应用)、商业航天、固态电池、半导体、无人驾驶、核聚变、机器人 [8][13] - 金融&地产板块关注银行、金融科技、券商和地产 [8][14] - 反内卷板块关注钢铁 [8][14]
A股减持潮来袭:7月超百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市场流动性承压
经济观察网· 2025-07-06 16:36
股东减持规模与案例 - 7月第一周A股市场已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发布近150份股东减持公告,涉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及机构投资者等多类主体,拟减持股份数量从数百万股至数千万股不等 [1] - 网达软件持股5%以上股东冯达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 [1] - 远望谷实际控制人徐玉锁计划减持73976万股,近年来已累计套现162亿元 [1] - 祥鑫科技控股股东陈荣、谢祥娃夫妇拟减持796万股,按当前股价估算套现近3亿元 [1] 减持动因分析 - 第一类为个人财务安排,如家庭开支、其他投资或债务偿还等,减持规模通常较小 [2] - 第二类与股东对市场估值和公司前景的判断相关,当股东认为股价已反映合理价值或预期未来上涨空间有限时选择减持 [2] - 第三类涉及公司战略调整,如早期股东或投资机构完成既定投资周期后退出,或公司并购重组、业务转型导致股权结构调整 [3] - 第四类为通过股权质押等间接方式进行的变相减持,需警惕高比例质押可能引发的被动减持风险 [3] 减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部分减持公司业绩波动明显,如网达软件2023年出现上市首亏,远望谷连续两个报告期扣非净利润为负 [1] 市场流动性压力 - 密集的减持公告导致市场流动性面临压力,短期内大量股票供应增加可能缺乏足够承接力量,导致股价下跌 [4] - 对于市值较小或流动性不佳的股票,减持压力更为显著 [4] 投资者信心影响 - 股东减持尤其是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减持可能被解读为对公司未来前景不乐观的信号 [5] - 当减持与业绩下滑、经营困难相伴时,负面解读更加强烈,投资者可能质疑公司基本面、治理结构及管理层决策能力 [5] 市场化约束机制 - 建立市场化、制度化的约束机制是长远之策,需平衡保护投资者、促进市场稳定与尊重股东权利之间的关系 [6] - 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减持制度,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建设市场化约束机制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6] - 上市公司需进行合理的股东沟通,解释减持原因,稳定市场预期 [6] 市场成熟度展望 - 随着市场成熟度提高,减持公告对市场秩序的冲击有望逐步减弱,投资者将更加理性看待减持行为 [7] - 中国资本市场需在规范透明的前提下实现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共赢,构建更可持续、更公平的投资生态 [7]
大漂亮法案正式通过,最终的票数为218:214票
搜狐财经· 2025-07-04 21:17
法案通过情况 - 美国国会以218比214的微弱优势通过"大漂亮法案" [1][4] - 共和党有2人投反对票(肯塔基州托马斯马西和南卡罗来纳州南希梅斯) 民主党全员反对 [4] - 法案内容包括延长富人税率优惠 削减穷人食品补助和医疗补贴 限制公务员加班补偿 [4] 财富分配变化 - 美国前10%最富有人群财富过去一年增长超15% 主要来自股市和房地产反弹 [7] - 中下层家庭存款缩水 实际工资增长被通胀抵消 过去两年名义增长5%但购买力未提升 [6][7] - 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对未来经济预期负面 [15] 财政政策背景 - 美国国债总额接近35万亿美元 每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 [9] - 法案通过是为控制财政赤字 避免国债评级继续下调 [8][9] - 联邦政府最大支出为军费和社保 此次选择削减占比小的穷人福利项目 [13] 行业影响 - 外贸行业反馈美国客户压价观望 部分企业考虑退出美国市场 [13] - 法案预示强美元政策将持续 但普通民众面临生活成本上升压力 [15] - 可能引发全球效仿保守财政政策 加剧劳动者加班现象 [15][17]
特朗普关税政策重创美国哪些地区?加州受伤最深,得州排第二
第一财经· 2025-07-04 19:25
关税对各州影响 - 加利福尼亚州前5个月关税负担达113亿美元,为全美最高 [1][3] - 得克萨斯州以60亿美元关税负担排名第二,密歇根州以33亿美元位列第三 [1][3] - 17个州企业前5个月关税负担超10亿美元,11个州低于1亿美元,怀俄明州和阿拉斯加州受影响最小(各1600多万美元) [3] - 加州进口商数量和进口额均为全美第一,纽约州、新泽西州等人口密集州进口量较大 [1][5] 关税政策趋势 - 美国与越南等贸易协议显示关税政策短期内不会消失 [3] - 预测特朗普全面关税政策下美国企业将面临4330亿美元新关税,加州和得克萨斯州承担最大份额 [3] - 加州企业今年进口商品关税或超去年1700亿美元,得克萨斯州预计增加820亿美元 [3] 行业反馈与影响 - 加州奥克兰港进口量减少20%,洛杉矶港和长滩港进口量下降35%,预定入港货轮数量锐减60% [6] - 洛杉矶地区可能损失5000亿美元收入,200万个工作岗位受威胁 [7] - 长滩港5月到港船舶数量同比下降44%,第二、三季度货物量将锐减 [7] - 美线传统旺季7月货量一般,运价上扬乏力 [8] 企业成本传导 - 企业难以吸收关税增加成本,预计将转嫁给客户 [4] - 进口需求或无法与2024年保持一致,关税对各州影响规模显著 [4]
2025年6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政府就业回升不可持续,美国非农弱势渐显
光大证券· 2025-07-04 17:43
非农数据概况 - 2025年6月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预期11.0万人,前值修正为14.4万人;失业率4.1%,预期4.3%,前值4.2%;平均时薪同比升3.7%,预期升3.9%,前值修正为升3.8%[1][11] 就业结构分析 - 6月政府就业贡献新增就业近一半,新增7.3万人,占比49.7%,远超季节性趋势,持续性存疑[13][15][19] - 6月私人部门就业转弱,服务业新增就业从前值14.1万人降至6.8万人,金融等行业就业转弱[13][18][23] 行业就业表现 - 6月专业和商业服务、金融活动、休闲酒店行业新增就业分别为 -0.7万人、+0.3万人、+2.0万人,低于前值[3] - 6月零售业新增就业+0.2万人,较前值 -0.7万人转正,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60.7,后续消费数据有望企稳[3][24] 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 - 6月劳动参与率为62.3%,低于前值62.4%,青年群体就业意愿显著转弱[4][27] - 6月U3失业率降至4.1%,U6失业率降至7.7%,失业人口减少22.2万人,永久性和临时性失业人数回落[4][32] 降息预期 - 考虑非农数据转弱风险,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概率较大,仍有2次左右降息空间[2][5][13][20] - 市场预期2025年美联储首次降息在9月,概率超6成,7月降息概率仅5.2%[5][20][22] 风险提示 - 美国经济超预期回落;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形势超预期演变[5][43]
韩国总统李在明:股市上涨反映了公众信心。
快讯· 2025-07-03 09:23
韩国总统李在明:股市上涨反映了公众信心。 ...
同比增长30.7%!上半年深圳二手房录得量月均超5000套
搜狐财经· 2025-07-03 08:09
二手房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深圳二手房录得5546套,环比下降3.2%,同比增长4.5% [1] - 上半年二手房市场呈现"凸型"走势,春节后快速回温,"金三银四"成色足,随后季节性回落 [1] - 2025年上半年二手房买卖合同共计录得35,106套,较2024年同期增长30.7% [3] - 上半年二手房月均录得量达5,851套,市场保持活跃态势 [7] 新房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深圳预售新房成交2,054套,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35.7%,其中住宅成交1,898套,环比下降7.6%,同比下降35.2% [4] - 2025年上半年预售新房成交16,522套,较2024年同期增长11.9%,其中住宅成交15,101套,同比增长24.4%,但呈持续下滑走势 [4] 二手房在售量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深圳有效在售二手房源73,858套,环比增长2.9%,春节后持续增长反映业主出售意愿增强 [6] - 2025年上半年成交小于90平方米房源占比55.9%,较2024年同期61.4%明显下滑,改善型需求逐步释放 [6] - 6月二手房住宅类别录得量占比为84.7%,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6] 区域市场动态 - 龙岗区交易占比较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受5月LPR下调影响明显,该区因房价较低且配套完善受刚需客户青睐 [6] - 无政策影响时区域波动较小,市场分化已深入到板块内部不同楼盘 [6] 市场趋势与专家观点 - 市场在政策支持、需求释放推动下保持活跃,下半年有望继续平稳发展 [7] - 当前市场仍处于"以价换量"阶段,业主议价空间提升,需积极政策巩固消费者信心 [7]
英国财相泪洒议会!英国再遭股债汇三杀,“特拉斯时刻“卷土重来?
第一财经· 2025-07-03 08:01
英国金融市场动荡 - 英国国债价格暴跌导致收益率飙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暴涨22个基点至4.68% 创2022年秋季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7个基点 [2] - 英国股市全面下跌 富时100指数下跌0.1% 富时250指数下跌1.3% 房地产开发商股价领跌 博西门收跌7.97% 伯克利地产跌7.73% 维斯垂集团跌3.88% [2] - 英镑对美元汇率下跌超过1% 一度跌至1.3589 对欧元汇率同样走低 跌幅均超过80个基点 [2] 政治因素引发市场恐慌 - 英国政府缩减福利削减方案 造成约50亿英镑财政缺口 削弱财政缓冲机制 引发市场对政府填补缺口能力的质疑 [4] - 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议会情绪失控 引发政治前途猜测 市场担忧新任财政大臣可能采取更宽松财政政策 [4] - 首相办公室试图平息事态 称财政大臣不会被替换 但市场已经作出负面反应 [4] 市场反应与历史对比 - 市场人士将此次动荡与2022年"迷你预算案"危机相提并论 认为政府可能未充分吸取历史教训 [5] - 分析师指出里夫斯被视为稳定财政政策的象征 若下台可能进一步损害市场信心 [6] - 贝莱德专家表示当前市场状况与2022年不同 此次下跌主要由情绪驱动 而非技术性抛售因素 [7] 行业影响分析 - 借贷成本上升直接冲击房地产行业 主要开发商股价出现大幅下跌 [2] - 国债收益率飙升反映投资者对英国经济管理信心减弱 形成股债汇三杀局面 [1][3] - 财富管理机构指出财政规则承诺对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政策不确定性将加剧市场波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