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包容
icon
搜索文档
美政府“围剿哈佛”扯上中国,专家:这是美国典型利用中国议题进行国内政治操作的手法
环球时报· 2025-05-21 06:49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自4月以来,联邦政府与哈佛大学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加剧。政府已冻结超过 20亿美元的拨款,这促使哈佛大学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称,特朗普政府一直在针对涉嫌违反美国《民权法》的重点大学。美政府已削减 对哥伦比亚大学的4亿美元联邦拨款,还冻结了康奈尔大学约10亿美元拨款和西北大学的约7.9亿美元拨 款。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20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政府和国会对哈佛大学的全方位综合"围剿"步 步升级。前期,特朗普团队因哈佛在办学中强调DEI(多元、平等、包容)价值观,认为其不符合联邦 政府确立的高校办学道德与规则,便反复削减其巨额联邦拨款。如今,美国会相关委员会又以哈佛大学 与中国的联系为由,将"围剿"再次升级。这反映出美国白宫和国会有意为美国高校办学理念以及高校与 中国联系设立边界,一方面整肃高校文化,另一方面妖魔化美国高校与中方的文化交流关系,这是美国 典型的利用中国议题进行国内政治操作的手法。(李萌)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9日报道,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莱纳尔 等3名共和党议员当天致信哈佛大学,要求该校提供内部文件和通信记录, ...
告别扶梯“左行右立”,好心也需科学引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03:36
城市公共交通行为规范演变 - "左行右立"最早源于1944年伦敦地铁的"请站到右侧"标识 旨在为赶时间旅客提供左侧超越通道[1] - 该规则经欧美 日本及中国地铁手册复制推广 成为国际惯例和城市文明标尺[1] - 中国一线城市在地铁建设初期引入该规则 作为文明乘梯标准[2] 行为模式与工程科学的冲突 - 扶梯设计参数(踏面高度21-24厘米 速度0.65米/秒)不适合步行 人为加速增加跌倒踩踏风险[2] - 全球约75%扶梯伤害发生在行走或奔跑时 南京地铁95%扶梯零件损坏源于长期受力不均[2] - 双侧站立模式通行效率更高 每分钟运送113人 比"左行右立"的81人提升39%[2] 公共设施管理优化方向 - 北京地铁采用"小脚印"标识引导乘客并排站立 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劝导停止扶梯走动[1][3] - 建议设置专用楼梯或快速通道分流赶时间乘客 优化站内引导标识减少拥堵[3] - 倡导"包容性设计"理念 通过加宽通道 清晰指引 多元路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3] 社会行为引导策略 - 需加强科学普及 解释"左行右立"具体危害 同时提供替代方案[3] - 伦敦霍尔本站实验显示 即使通行效率提升30% 缺乏持续提示时乘客仍恢复旧习[1] - 应保留互助精神内核 通过直观方式(如标识)引导行为改变[3]
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读秒”倒计时!三次官宣主打“适配”和“包容”,A股如何接招
华夏时报· 2025-05-19 20:5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5月19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近期,证监会将出台深化科创 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加适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撑。 这一精准且果断的政策预告再次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类似于5月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所 表达的"抓紧印发并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今天就发布"的坚定语气,让市场对政策形成了 稳定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出台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措施"的表述已在证监会公开场合出现了三次: 从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着力点,择机发布",到"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 日"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所说的"抓紧出台,加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再到李明此次的最新表态。 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改革显然已成为继公募基金、并购重组改革之后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环节,而"包容与适 应"将成为改革措施中的高频关键词。 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提速 202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5月 ...
【西街观察】穿过迷雾寻找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05-18 22:27
硬币的另一面,国际货币体系正经历历史性重构。欧元、人民币加速崛起。新兴市场货币登台亮相,东 盟十国本币结算框架、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机制创新,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拥有更多话 语权。货币再平衡将会引导世界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 开放,意味着打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让商品、服务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不仅能够促 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让用户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能带动各国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税武器化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单边主义政策虽试图重塑贸易平衡,却陷入"按下葫芦浮起 瓢"的困境。真正的再平衡需回归经济规律。 对于美国而言,全球贸易的再平衡问题,不能只找外因,而应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国内,只有自身经济结 构均衡了,贸易不平衡问题才能有效解决。 包容,意味着要构建多元共生的货币新秩序。当前,美元"特里芬难题"日益凸显,无法兼顾"满足全球 流动性需求"和"维持币值稳定"两大目标,货币霸主光环日益暗淡。 在变乱交织的全球局势下,比黄金更珍贵的是共同发展的决心。 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学术与政策的 国际化交流平台之一 ...
新华时评丨道义相通 命运与共
新华社· 2025-05-18 16:28
在首届中阿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了"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回望历 史,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始终是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无论是 携手应对安全风险、共同推动发展振兴,还是不断深化政治互信、着力促进民心相通,中阿关系的每一 次历史性跨越,都为中东地区注入宝贵的稳定力量,也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当前,中阿关系正站在 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充满变数与挑战的国际局势,双方更需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持续释放和平发展、 互利共赢的正能量。 道义相通,命运与共。在中阿双方共同努力下,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不断迈出坚实步伐,为 中东和平增添稳定性,为双方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新华社巴格达5月18日电)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既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全球格局演变下南南合作 深化的生动写照。在经济领域,中阿能源合作稳中有进、持续拓展,中资企业积极参与阿拉伯国家基础 设施建设,有力推动地区发展转型;在高新技术和绿色发展领域,中阿在5G通信、人工智能、可再生 能源等前沿科技方面的合作逐步走向深入;在人文交流领域, ...
以智慧力量赋能金融强国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开幕
深圳商报· 2025-05-18 04:09
论坛概况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日在深圳开幕,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期两天并召开13场主题讨论和2场闭门会议 [1][5] - 论坛首次在深圳及大湾区举办,汇聚近百位中外政经领袖和专家学者,聚焦全球货币体系、国际贸易、经济碎片化挑战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议题 [5][6] -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自2014年发起,已举办10届,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学术论坛之一 [6] 中国金融发展战略 - 中国以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锚",通过建设金融强国彰显"中国力量",并聚焦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深化产学研融合 [2]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构成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力 [3] - 中国正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增长瓶颈,从规则追随者转向改革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3] 全球经济挑战与应对 - 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秩序受冲击,金融稳定风险显著上升 [3] - 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需加强经济金融韧性和国际合作 [3] - 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需"苦练内功"(科技创新、成本优化、供应链多元化)和"主动出海",泉州民营经济GDP增速达8.2%即受益于海外市场开拓 [4] 科技创新与金融开放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科技领域外部压力的根本出路,短期需提振消费,中长期依赖科技创新 [5] - 金融开放对科技创新具有支撑作用,未来应有序扩大外资机构准入以降低融资成本、改善公司治理 [5] - 中国在市场规模(3亿熟练产业工人、500万STEM毕业生/年)、人力资本及制度型开放方面具备外资长期看好的竞争力 [4] 政策与制度保障 - 短期可对外贸企业采取定向政策支持(税收减免、贷款展期),但中长期需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等制度解决融资难、执法规范化等痛点 [4] - 五道口金融学院作为中国金融理论创新策源地,构建融通中外的金融知识体系,目标锻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重器" [2]
探讨全球经济发展新路径 2025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5-17 22:09
谈及商学院的全球化,迈克尔·斯宾塞建议,在商学院的全球化方面,希望能够与全球经济紧密联 系在一起。中国的经济体量非常大且在亚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正确的进化方向就是要和地区建 立好的合作关系。 "很多科学家以前来美国是因为美国研究环境更好,但是现在他们可能会回到祖国,或者觉得回到 祖国能够更好地做研究。"斯宾塞指出,"在美国和全球的国际关系的背景之下,这将会产生一些非常重 要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对于中方高层以及欧洲高层而言,和过去相比,美国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靠 的合作伙伴。从现在整体来看,我认为这些商学院项目应该更加集中于全球化以及多边体系。" 焦捷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深刻变革的世界经济以及快速迭代的技术革新,构建一个开 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关键路径。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 全球经济治理,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并正从全球治理的规则追随者逐步转向制度改革 者。中国致力于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焦捷在演讲中表示,"当 前,中国正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增长 ...
焦捷致辞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7 18:30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开幕,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旨在汇聚全球政商学界精英探讨治理新路径[5][7] - 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是其发起的年度活动,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学术与政策国际化交流平台之一[4][7]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定位 - 学院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12年与清华大学合作重建,传承五道口办学特色并融合清华百年底蕴,定位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教育及研究平台[4] - 积极构建金融教育全球伙伴体系,通过全球金融论坛等国际化平台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4][7]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结构性困境,全球化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贸易秩序和金融稳定风险显著增加[10] - 中国正从全球治理规则追随者转向制度改革者,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驱动高质量发展[10] 中国金融发展策略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10] - 中国以多边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通过开放包容的金融体系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支持经济全球化[10][11] 论坛目标与展望 - 论坛聚焦开放包容经济金融体系的构建,为可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提供创新解决方案[5][11] - 学院持续搭建全球对话桥梁,推动国际共识与合作,擘画金融未来发展蓝图[7][11]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盛大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7 18:30
论坛概况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日在深圳开幕,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 [1][6][15] - 论坛为期两天,包含13场主题讨论和2场闭门会议,汇聚近百位全球政商学界领袖 [15] 中国金融战略定位 - 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锚",通过建设金融强国彰显"中国力量" [5] - 中国从全球治理规则追随者转变为制度改革者,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五篇大文章"推进高质量发展 [7] - 五道口金融学院定位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理论创新策源地,构建融通中外的金融知识体系 [5][7] 全球经济挑战与应对 - 美国面临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慢性贸易赤字源于低储蓄率和消费型经济,关税政策效果有限 [11] - 欧洲需应对美国新政府挑战并利用关税同盟优势,同时允许市场多样化调整 [11] - 全球贸易体系需建立多边机制,欧洲、中国及新兴经济体支持构建合理可行的多边体系 [12] 技术与金融趋势 - 中美技术差距迅速缩小,中国涌现DeepSeek等大模型,AI普惠性增强 [12] - 美联储货币政策成为不确定性来源,其政策反应机制加剧市场波动 [12] 区域发展焦点 - 论坛特别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议题 [15] - 欧洲企业希望加强中国市场准入,中国作为全球科技制造和出口者的角色受重视 [11] 产学研融合 - 清华大学在深圳深化产学研融合,重点布局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 [5] - 五道口金融学院搭建全球金融教育伙伴体系,促进国际对话与合作 [7]
全球金融论坛|清华五道口焦捷: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推动全球共同繁荣
中国经营报· 2025-05-17 17:36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在开幕致辞时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深刻变革的世界经济 以及快速迭代的技术革新,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 同繁荣的关键路径。 焦捷说,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碎片化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全 球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结构性困境与分化风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 显著增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加强经济金融稳定以提高韧性意义重大。 他进一步阐述称,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 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并正从全球治理的规则追随者逐步 转向制度改革者。中国致力于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本报记者 陈晶晶 深圳报道 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如何加强经济金融稳定以提高韧性?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5月17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幕。本次论坛以"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 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旨在搭建全球政、学、商界精英的高端对话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共谋合作新 篇。 当前,中国正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