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发布】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5-23 16:3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 - 2025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39.5万辆,同比增长43.7%,累计渗透率43.4% [6] - 五一假期自驾游需求推动新车消费,行业整合加速:蔚来合并三大品牌、吉利私有化极氪、比亚迪/上汽调整架构 [6] - 上海车展自主品牌成焦点,新技术密集发布,合资模式出现反向技术输出趋势 [7]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 - 2025年4月车型占比:轿车45.4%(同比-1.85pct)、SUV42.5%、MPV4.1%、卡车4.7%、客车3.4% [11] - 乘用车增速分化:轿车+25.6%、SUV+29.9%、MPV+57.0%(促销驱动),商用车中卡车增速领先 [11] - 大型新能源SUV新品集中上市,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11] 动力电池装机量走势 - 2025年4月装机量49.3GWh(同比+43.3%),1-4月累计增速54.3% [17] - 单车平均电量52.0kWh(同比+9.6%),小米/特斯拉大电量车型贡献显著 [17] - 电芯形态:方形占比98.4%、软包1.1%、圆柱0.5% [18]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 - 磷酸铁锂占比持续提升,新国标强化安全测试(底部撞击/快充循环/热扩散)加速技术替代 [18] - 头部集中化加剧:前三大企业市占率75%(宁德时代41.6%、弗迪电池22.1%、中创新航7.0%) [20][21] - 配套格局:宁德时代客户分散(最大客户小米汽车占比9.8%),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受小鹏拉动增速超50% [20] 驱动电机配套格局 - 2025年4月TOP10企业份额63.0%,8家企业环比下滑,格雷博同比增幅超500% [22] - 弗迪动力前五车型占比43.3%(海鸥12.5%),汇川联合动力受益理想L6(21.7%)/小米SU7(8.7%) [25] - 电控市场集中度59.4%,自研趋势显著:比亚迪/蔚来/特斯拉自配率超80% [26] 动力电池新国标影响 - 新国标GB38031-2025全球首创热扩散不起火要求,新增底部撞击等测试项目 [33] - 标准体系覆盖全产业链:2024版标准指南细化电池产品分类,强化生产/检测/回收环节 [35] - 宁德时代全系产品率先通过认证,合资/国资车企主导标准制定参与 [36][37] 政策法规动态 - 公安部将电池安全纳入新能源车年检,应急管理部发布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规范 [36] - 车载动力电池耐久性标准征求意见,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要求升级 [36] - 参与标准制定方涵盖头部电池企业(宁德/亿纬/蜂巢)及主流整车厂(上汽/吉利/长城) [37]
【读财报】上市车企4月销量:整车销量超182万辆 小鹏汽车、北汽蓝谷增速居前
新华财经· 2025-05-22 07:28
整车销量 - 2025年4月21家A、H股上市车企合计销售整车182.61万辆,同比上升11.01%,环比下降9.08% [1][2] - 比亚迪以38.01万辆销量位居第一,同比上升21.34%;上汽集团以37.65万辆排名第二,同比上升4.59%;吉利汽车以23.41万辆排名第三,同比上升52.75% [6][7][8] - 小鹏汽车和北汽蓝谷销量增速超过200%,曙光股份、蔚来、吉利汽车增速超过50%,而一汽解放、宇通客车等8家公司销量同比下降 [6][7] 新能源汽车销量 - 16家上市车企4月合计销售新能源汽车94.82万辆,同比上升45.2%,环比上升1.05%,渗透率达53.64% [10][14] - 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均超10万辆,其中比亚迪以38.01万辆居首,上汽集团12.81万辆(同比上升71.74%),吉利汽车12.56万辆(同比上升144.15%) [14][16][18] - 小鹏汽车、北汽蓝谷、福田汽车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超过200%,江淮汽车同比下降35.78% [14][16] 重点车企表现 - 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19.57万辆(同比上升45.57%),插电混动销量17.69万辆(同比下降0.4%) [8] - 上汽集团旗下上汽通用五菱销量15.1万辆(同比上升22.76%),上汽乘用车6.79万辆(同比上升7.28%),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销量下滑超10% [9] - 吉利汽车纯电动车销量9.24万辆(同比上升199%),插电混动3.32万辆(同比上升62%) [18] - 福田汽车新能源车销量8193辆(同比上升202.88%),1-4月累计3.38万辆(同比上升180.66%) [18]
专访摩特中国董事总经理王远博:百年法国润滑油企业何以此时加码混动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9:58
混动车型市场机遇 -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2024年同比增长65%,增速显著[1] - 2025年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和批发渗透率分别达51.5%和51.7%,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2024年为19.2%[2]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25年一季度全球份额达67.7%,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2] 摩特产品战略 - 公司2016年推出首款混动专用润滑油,近十年未升级因早期市场需求不足[2] - 2024年混动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公司认为技术需领先市场节奏[2][3] - 新产品发布基于赛事赞助策略,通过严苛场景验证后推向民用市场[5] 消费者行为与环保趋势 - 跨国调研显示60%用户重视润滑油环保属性,34%愿为环保产品支付溢价[3]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2023年有5个月持续超50%,推动混动需求加速[3] 中国市场独特性 - 中国乘用车市场拥有全球最高新能源渗透率及完整供应链,出口量增长重塑全球格局[6] - 公司计划加大中国研发投入,强调本地化需求响应以保持竞争力[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乘用车润滑油市场前五大企业份额超70%,中外品牌主导[5] - 公司采取"小而美"差异化策略,避免产品线盲目扩张[5]
车厂都在强攻,但新能源份额涨不动了
36氪· 2025-05-15 09:38
新能源渗透率动态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渗透率降至41.2%,较去年下半年突破50%后显著回落 [1] - 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批发渗透率首次突破50%,7月达53.9%峰值后连续5个月回落至47.6% [3][10] - 2024年1月燃油车份额反弹至58.5%,4月新能源批发/零售渗透率分别为51.7%和51.5%,停滞在50%平台期 [10] 行业发展历程 - 新能源渗透率从2005年0%到2015年1%用10年,2020年后4年冲至50%,呈现指数级爆发 [6][11] - 2021-2022年国内零售渗透率从15%跃升至28%,2023年达48%,增速超预期 [8][12] - 行业早期依赖政策驱动,2020年市场渗透率6.18%后转向市场主导,微型车和特斯拉/蔚小理推动直线拉升 [11][12] 市场竞争格局 - 自主品牌(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合资车企(铂智3X/东风日产N7)和豪华品牌(奥迪AUDI/奔驰CLA)全面入局 [7][10] - 传统车企如长城/吉利/大众坚守燃油车,2024年燃油车占比超50%,长城展出4.0T V8发动机,吉利星越L累计销量74.5万辆 [19][21] - 过去4个月近百款新车上市,新能源占多数,10家品牌曾同日发布新车 [3] 技术瓶颈与消费行为 - 电池技术存在"跷跷板效应":宁德时代超充电池快充致循环寿命缩短40%,无法兼顾续航/寿命/成本 [11] - 2024年超30%纯电车主计划换车回归燃油阵营,反映技术实用门槛未突破 [11] - 大众消费阶段用户更关注续航/补能/保值率,购车决策需通过品牌认知、产品对比、长期成本三层筛选 [15][17] 燃油车反攻策略 - 燃油车通过智能化升级缩小差距:上汽大众途昂Pro搭载L2+智驾,一汽大众探岳L计划2026年实现全路况自动驾驶 [19] - 传统车企智能化改造提升用户体验,在长途续航/低温性能等场景反超新能源 [19]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两个月超50%,5月车市有望平稳增长
贝壳财经· 2025-05-13 09:20
行业整体表现 - 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前4个月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 [2] - 4月零售同比增速为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最高,削弱了汽车市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2] - 行业价格竞争趋于温和,车型降价潮明显降温,4月仅有14款车型降价,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1款和2023年4月的19款 [3] 新能源车市场 - 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降8.7%,前4个月累计零售332.4万辆,同比增长35.7% [5] -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渗透率过半 [5] - 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政策推动下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免征购置税促进强势增长 [7] 政策与市场活动影响 - 多地出台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叠加上海国际车展新车集中发布,带动客流量和订单转化率环比提升 [1]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启动早且补贴"一步到位",截至5月11日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 [8] - 车展线下活动持续活跃市场气氛,预计5月车市增长相对平稳 [9] 出口市场动态 -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极低,自主品牌未在美国销售,美国加关税对自主品牌无直接影响 [10] - 俄罗斯市场自主品牌销量份额保持55%高位,出口减量压力有限 [10]
新能源乘用车周度销量报告-20250512
东证期货· 2025-05-12 22: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第18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显著且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分化 头部品牌巩固领先地位 但市场格局未固化 新品牌带来变数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销量上表现出色[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乘用车市场周度概述 - 2025年第18周(4月28日 - 5月4日),乘用车零售42.0万辆,同比增长17.6%;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0.3万辆,同比增长38.4%;新能源渗透率为48.4%,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环比下落4.6个百分点[2][13] - 今年以来,乘用车累计零售687.4万辆,同比增长4.0%;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334.7万辆,同比增长32.5%;累计新能源渗透率为48.7%[2][13] - 分动力方式,传统燃料、油电混合、新能源分别零售19.6万辆、2.0万辆、20.3万辆,同比分别为0.6%、34.5%、38.4%,占比分别为46.8%、4.8%、48.4%;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插混、增程式分别零售11.5万辆、6.4万辆、2.5万辆,同比分别为34.0%、31.7%、92.5%,占比分别为56.5%、31.3%、12.2%[18] - 分生产属性,乘用车中,自主、合资品牌分别零售26.4万辆、15.6万辆,同比分别为31.6%、 - 0.4%,占比分别为62.9%、37.1%;新能源乘用车中,自主、合资品牌分别零售18.7万辆、1.7万辆,同比分别为47.3%、 - 18.0%,占比分别为91.9%、8.1%[18] 2. 重点新能源车企销量分析 2.1 比亚迪 - 周销量6.5万辆,比亚迪品牌销量6.2万辆,腾势、方程豹、仰望品牌分别销量3k、2k和19台[23][24] - 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今年3月以来发布超级e平台,上市多款新车[24] 2.2 吉利汽车 - 周销量4.0万辆,其中新能源2.2万辆(极氪品牌0.3万辆),车企电动化率约55%[27] - 2024年发布《台州宣言》,几何品牌并入银河品牌,2025年宣布收购极氪,2025年销量目标271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0万辆[27] 2.3 上汽通用五菱 - 乘用车整体销量1.4万辆,其中新能源1.2万辆,车企电动化率约86%[35] - 近期五菱宏光推出增程版车型,宝骏品牌新车“宝骏享境”上市,纯电车型销量占主导[35] 2.4 长安汽车 - 乘用车整体销量2.4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1.1万辆,车企电动化率约47%[40] - 旗下新能源品牌深蓝、启源分别销量4k、3k余台,阿维塔销量约2k台[40] 2.5 奇瑞汽车 - 乘用车整体销量2.4万辆,其中新能源0.7万辆,车企电动化率约30%[48] - 旗下新能源品牌iCAR、奇瑞新能源、智界销量均约1k台[48] 2.6 特斯拉 - 该周销量7,324辆,Model 3 1,987辆,Model Y 5,337辆[54] - 今年多次推出优惠活动,如春节后对Model 3优惠,4月22日宣布Model Y和Model 3新优惠[54] 2.7 造车新势力 - 理想汽车销量1.1万辆,绝大多数为L系列车型[56] - 问界销量约0.7万辆,环比提升,新车M8于4月16日上市,4月20日交付[56] - 零跑、小米、小鹏销量均约0.6万辆,蔚来销量约0.5万辆,埃安销量约0.4万辆[57]
累计融资千亿后的比拼:宁德时代市值反超比亚迪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12 18:12
市值表现 - 宁德时代总市值11317亿元超越比亚迪的11253亿元 实现反超 [2] - 宁德时代股价连涨五个交易日 5月12日收涨3.52%报257元 比亚迪当日上涨1.94%报370.28元 [2] - 过去几年两家公司市值交替上升 竞争激烈 [2] 港股IPO进展 - 宁德时代计划5月20日在香港挂牌上市 发行1.18亿股股份 [2] - 超额配售权悉数行使后最大发行量达1.56亿股 按每股263港元上限计算融资额约400亿港元 [2] - 发行价格接近A股高位定价 知名投资机构参与基石认购 [3] 融资规模比较 - 宁德时代A股累计融资约700亿元 加上港股IPO融资超400亿港元 总融资额超千亿元 [7] - 比亚迪过去15年累计融资超千亿港元 最近一次配售募资433.83亿港元 [7] - 两家公司上市以来累计融资规模均达千亿级别 [1][7] 市场竞争格局 - 两家公司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合计逼近70% 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1][4] - 海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整体低于20% 欧洲市场渗透率约20% 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1][4] - 宁德时代专注电池技术研发与生产 比亚迪布局全产业链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和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电池行业属于"规模换增长"模式 需持续投入扩张产能并压低成本维持利润 [5][6] - 行业黄金时代可能已过去 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且不可预测 [6] - 技术路线、政策导向和海外竞争都可能改变行业游戏规则 [6] 资本运作能力 - 两家公司管理层展现市场敏感度 能在市场火热时完成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 [8] - 港股融资环境相对宽松 有利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获取资金支持 [8] - 成功融资有助于龙头企业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9]
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受压回撤
东证期货· 2025-05-05 21: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23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30%,24年以来首次突破50%,25年高竞争力新车产品丰富且价格下探,但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出口,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扩大 [3][9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标的跟踪 - 展示相关板块一周涨跌幅情况及上市公司一周行情梳理,涉及比亚迪、赛力斯等整车企业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及材料企业的收盘价和一周涨跌幅 [13][16] 产业链数据跟踪 整车:全球 - 展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地区)、渗透率、EV销量、PHV销量相关图表 [18][23] 整车:中国 - 展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季节性)、渗透率、内销(季节性)、出口(季节性)、EV销量、PHV销量相关图表 [27][28][30] 整车:欧洲 - 展示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及英国、德国、法国的EV和PHV销量相关图表 [32][37][39] 整车:北美 - 展示北美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EV销量、PHV销量相关图表 [44][46] 整车:其他地区 - 展示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EV销量、PHV销量相关图表 [49][51] 上游:动力电池与相关原材料 - 展示动力电池装车量(分材料)、出口量(分材料)、电芯周度平均价、电芯材料成本及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相关材料的开工率和价格图表 [55][60][62] 上游:其他原材料 - 展示橡胶、玻璃、铝的日度价格图表 [82][83] 热点资讯汇总 中国:行业数据 - 4月1 - 2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9.1万辆,同比增10%,今年累计零售651.8万辆,同比增7%;新能源市场零售72.8万辆,同比增24%,零售渗透率52.3%,今年累计零售314.8万辆,同比增33%;厂商批发156.9万辆,同比增10%,今年累计批发784.7万辆,同比增11%;新能源厂商批发84.6万辆,同比增25%,批发渗透率53.9%,今年累计批发369.5万辆,同比增38% [85] 中国:企业动态 - 零跑汽车4月交付量41,039台,同比增173%,B10上市,B01开启盲订,将在马来西亚本地化生产 [86] - 理想汽车4月交付33,939辆,同比增31.6%,截至4月30日累计交付1,260,675辆 [86] - 蔚来汽车4月交付23,900台,同比增53%,环比增58.9%,累计交付737,558台 [86] - 阿维塔4月销量11,681台,同比增122.6% [87] - 比亚迪4月销量380,089辆,乘用车372,615台,同比增19.4%,海外销量78,705辆,同比增91.9% [87] - 吉利汽车4月销量234,112辆,同比增53%,新能源销量125,563辆,同比增144% [87] 海外:政策动态 - 美国对进口中重卡及零部件开启国家安全调查,将征询公众意见 [87][88] - 美国4月29日发布行政命令,进口整车关税按第10908号公告确定,为本土车企提供税收抵免 [88] 海外:企业动态 - 沃尔沃汽车启动180亿瑞典克朗降本增效计划,包括降低可变成本、提高间接成本效率等,还将裁员,在中国将上市增程式插混车,在美国改进产品阵容 [89] 行业观点 - 4月1 - 27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72.8万辆,同比增24%,零售渗透率52.3%,今年累计零售314.8万辆,同比增33%;厂商新能源批发84.6万辆,同比增25%,批发渗透率53.9%,今年累计批发369.5万辆,同比增38% [1][89] - 多车企发布4月销量数据,比亚迪领先,吉利、零跑等新能源销量抢眼 [2][90] - 美国汽车关税影响下北美3月新车销量高增长,新能源渗透率无明显变化,关税政策回撤 [2][90] - 英国3月新能源市场创历史新高,因4月1日电动车税收调整和3月新牌照月效应 [2][9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产品力强、出海推进顺利、供应稳定性强的企业 [3][91]
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需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丨能源思考
第一财经· 2025-04-28 19:53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且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适度超前,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是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满足充电需求的前提,行业发展面临挑战,需采取政策建议推动发展 [1] 新能源汽车发展意义 - 中国已布局完整产业链,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提振内需并增强国际竞争力 [1] - 新能源汽车普及有助于减少石油消费,推动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特征 - “充电桩进社区”成关注重点,2017 - 2024年11月底中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从23.2万增长到889.2万,占比从52%增至72%,将缓解公共充电设施压力 [2] - 大功率充电桩得到更多支持,截至2024年10月底直流充电桩在公共充电桩中占比超45%,多省市规划大规模布设 [2] - 充电基础设施加速走向乡村,我国推动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3] - 车网互动迎来规模化商用化发展,多地建设示范项目,如深圳车网互动示范应用1小时削峰4389千瓦时 [3]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面临挑战 - “充电桩进社区”受阻,“私桩共享”模式困境待解决,存在安装困难、权责界定不清等问题 [4] - 需树立提前布局理念,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无序充电可能挑战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 - 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标准不统一,增加规模化布局成本,阻碍商业模式创新 [5] - 充电基础设施下沉乡村面临经济性问题,回本周期长、使用频次低,还存在用地、电网等条件性问题 [5] - 车网互动应用需要综合性解决方案,存在技术和经济性瓶颈,车主参与意愿低 [6]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建议 - 形成统一标准的充电基础设施系统,明确“私桩为主、公桩为辅”模式,统筹建设与电网升级,推动“中国标准”全球化 [7] - 优化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审核流程,推动私桩共享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光伏 + 储能 + 汽车充电”试点 [8] - 以私人充电桩为乡村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基本盘,整合城乡充电资源,建立协同合作机制 [9] - 加快确立车网互动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价格与市场机制,探索完善商业模式 [9] - 明确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方向,推进政企协同规划建设,加快充电桩进社区进度 [10]
雷克萨斯独资工厂落地上海
东证期货· 2025-04-27 2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23 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30%,24 年以来首次突破 50%,步入 25 年,高竞争力新车产品丰富,价格下探,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出口,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扩大,建议关注产品力强、出海推进顺利、供应稳定性强的企业 [2][9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标的跟踪 - 展示相关板块一周涨跌幅情况及上市公司一周行情梳理,涉及比亚迪、赛力斯等整车企业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及材料企业的收盘价和一周涨跌幅 [12][14] 产业链数据跟踪 整车 - 全球 - 展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地区)、渗透率、EV 销量、PHV 销量相关图表 [16][21] 整车 - 中国 - 展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季节性)、渗透率、内销(季节性)、出口(季节性)、EV 销量、PHV 销量相关图表 [24][27] 整车 - 欧洲 - 展示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英国、德国、法国 EV 和 PHV 销量相关图表 [29][38] 整车 - 北美 - 展示北美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EV 销量、PHV 销量相关图表 [42][44] 整车 - 其他地区 - 展示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EV 销量、PHV 销量相关图表 [47][52] 上游 - 动力电池与相关原材料 - 展示动力电池装车量(分材料)、出口量(分材料)、电芯周度平均价、材料成本、三元材料开工率、正极材料价格、前驱体开工率、前驱体价格、磷酸铁锂开工率、价格、磷酸铁开工率、价格、负极材料开工率、价格、电解液与六氟磷酸锂价格、隔膜价格、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硫酸镍价格、硫酸钴价格、硫酸锰价格相关图表 [57][76] 上游 - 其他原材料 - 展示橡胶日度价格、玻璃日度价格、铝日度价格相关图表 [79][81] 热点资讯汇总 中国 - 行业数据 - 4 月 1 - 20 日,全国乘用车零售 89.7 万辆,同比增长 12%,今年累计零售 602.4 万辆,同比增长 7%;新能源零售 47.8 万辆,同比增长 20%,零售渗透率 53.3%,今年累计零售 289.8 万辆,同比增长 33%;乘联会预计 4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 175 万辆,新能源 90 万辆,渗透率 51.4%;2025 年第 16 周,乘用车零售 38.1 万辆,同比增长 9.0%,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20.3 万辆,同比增长 27.9%,新能源渗透率 53.2%,今年以来乘用车累计零售 600.5 万辆,同比增长 3.1%,新能源累计零售 290.6 万辆,同比增长 33.0%,累计新能源渗透率 48.4% [82][83] 中国 -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发布钠电池独立品牌“钠新”,两款产品分别于 2025 年 6 月和 12 月量产;雷克萨斯作为第二家外商独资车企落地上海,6 月开工,投资额 146 亿元,首期拿地 1,692 亩,初期年产能约 10 万辆,2027 年首车下线;吉利控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2025 上海车展 4 月 25 日 - 5 月 2 日举行 [83][86] 海外 - 行业数据 - 3 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3.4%达 149 万辆,1 - 3 月累计同比增长 35.4%达 360 万辆,3 月全球新能源渗透率为 24.2%,环比增加 1.5 个百分点;分国别来看,中国销量 100.9 万辆居首,各国新能源渗透率挪威 75.8%居首 [86][88] 海外 - 企业动态 - 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同比下降 9%,汽车部门营收同比下降 20.0%,储能部门营收同比增长 67%,营业利润同比下降 66%至 3.99 亿美元 [89] 行业观点 - 2025 年第 16 周,国内乘用车零售 38.1 万辆,同比增长 9.0%,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20.3 万辆,同比增长 27.9%,新能源渗透率 53.2%;今年以来乘用车累计零售 600.5 万辆,同比增长 3.1%,新能源累计零售 290.6 万辆,同比增长 33.0%,累计新能源渗透率 48.4%;4 月全月乘联会预计新能源零售 90 万,渗透率 51.4%;雷克萨斯落地上海;3 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3.4%达 149 万辆,1 - 3 月累计同比增长 35.4%达 360 万辆,3 月全球新能源渗透率为 24.2%,环比增加 1.5 个百分点 [89][9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产品力强、出海推进顺利、供应稳定性强的企业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