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建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好房子”建设如何推进
经济日报· 2025-07-30 08:05
政策支持 - 加强好房子建设全过程管理,从政策标准、规划设计、施工建造、查验交付、物业运维等环节入手,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 [1] - 明确推动"好房子"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部门,加强政策、土地、金融、财税要素支撑 [1] - 完善支持措施,如明确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1] - 鼓励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信贷融资成本等方式给予支持 [1] 技术支撑 - 一些省市出台技术标准或工作方案,重点针对隔音、反味、串味、渗漏、开裂等常见质量问题 [2] - 从项目防水工程、墙地面工程、室内空间等方面提出标准提升要求 [2] - 老房子改"好房子"可以从"新"(设备更新、管路更新、智能焕新)、"好"(好材料、好装修、好家居)、"适"(适老化、适幼化、适残化、适多代)3个方向推动改造 [2] 示范样板 - 给予试点项目政策优惠以提升建造"好房子"示范样板的积极性 [2] - 老房子"原拆原建"改造值得探索和推广,如北京桦皮厂8号楼危旧房改建项目采用"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仅用时3个月完成改造 [2] 科技赋能 - 围绕"好房子"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如智慧住宅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近零碳住宅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 [3] - 新技术应聚焦保温隔热、隔声降噪处理、渗水漏水治理等影响居住品质的方面 [3] 物业服务 - 积极应用数智手段,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推动住宅小区智慧化管理 [3] - 搭建智慧物业平台,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家政、托幼、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和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 [3] 产业体系 - 组建"好房子"产业联盟,构建涵盖全周期、全要素的"好房子"产业链 [3] - 推动成立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协会,打通上下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渠道 [3] - 推动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 [3] 市场影响 - 建造和改造"好房子"有助于调动居民购房积极性,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4]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好房子"建设是居住条件提质的重要抓手 [4]
陕西:智能建造助力高铁建设不断提速
新华社· 2025-07-29 22:50
新华社西安7月29日电 题:陕西:智能建造助力高铁建设不断提速 在西延高铁13标段,新尚家沟隧道与既有包西铁路隧道最小间距仅28米,且需下穿南泥湾机场,传统钻 爆法风险较高。"施工团队引入的悬臂掘进机铣挖技术,通过'零爆破、低扰动'施工,搭配5G监控、智 能液压台车等设备,使施工安全风险降低60%,单循环作业时间缩短至4小时,效率提升了50%。"中铁 二十一局西延高铁项目负责人何学东说。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陕西5条高铁自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062亿元,西 延高铁将于年内通车运营,西康、西十高铁将于2026年建成投运,延榆、康渝高铁将于2028年建成投 运。 "在二十里铺特大桥施工中,百余处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让连续梁合龙提前15天完成,印证了'机械 +智能'组合拳的强劲效能。"中铁二十一局西延高铁项目技术管理人员钟泽华说。 从隧道施工的"零爆破"到制梁场建设的"全智能",从单工序突破到全周期管理,陕西高铁正以智能建造 为笔,在三秦大地上绘制出立体交通网的新图景,让革命老区的振兴路、秦巴山区的致富路加速延伸。 数字技术构建的"智慧网",让全流程管理精准高效。中铁建工集团西十高铁站房项 ...
住建部公布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青岛多项做法入选
齐鲁晚报· 2025-07-25 09:44
智能建造政策推进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旨在推广各地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 [1][6] - 政策依据包括《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要求加快完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和技术路径 [6] - 各地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6] 青岛智能建造经验 - 青岛市作为全国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多项经验入选清单 [1][7] - 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落地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并获得2024年度省级"整机装备首台套"认定 [7] - 发布2024年智能建造试点工程项目名单,制定《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导则》等5项导则,建立全市统一的BIM技术应用标准 [7] - 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推广23个行业级、企业级、项目级产业互联网项目,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效能 [7] - 开发智能建造信息管理平台,整合项目、产业、政策、人才、装备等信息数据,促进产业链资源对接和数据共享 [7]
服务城市更新,山东这家建筑企业研发智能建造机器人降低作业风险
齐鲁晚报· 2025-07-21 19:4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3]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推动城市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 文脉赓续 治理增效 [3] - 城市更新成为未来城建领域重要赛道和智能建造领域发展新课题 [1][3] 智能建造技术突破 - 公司研发轻量化幕墙清洗机器人替代高空幕墙场景中的人工高危作业 具备抗风防坠设计 遇强风或断电自动锁止 [3][5] - 幕墙清洗机器人采用喷-刷-洗-刮多重清洁设计 仅用自来水杜绝环境污染 通过分体结构设计具备出色越障能力 [5] - 机器人可在90度垂直立面和各类异形幕墙上稳固附着安全移动 每日清洁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 [5] - 管道内窥检测机器人采用有线设计避免信号失联问题 小巧体型可在直径300毫米管道作业 [8] - 机器人在济南市雨污分流等项目累计完成32km管道检测 累计节省人工成本25万元以上 [8] 应用场景拓展 - 针对幕墙清洗与管道检测两大核心场景的高空作业坠落和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等高危风险 [3] - 幕墙行业未来将迎来一定机遇 工程交付前和运维过程中均需定期清洗 [5] - 雨污水分流工程成为城市积极推进的内涝治理项目 [6] 技术研发理念 - 从真实使用需求出发进行针对性研发 采用工艺数字化重构和技术机制双驱动关键路径 [8] - 通过深度解构高空作业等10余类高危工序 构建工艺-动作-参数三级机器语言映射模型 [8] - 研发ALC条板一体化施工协作机器人采用分体设计 安装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分别实现墙板搬运和垂直安装 [8] - 智能抹灰机器人通过泵送设备 机械喷涂 智能抹压结合方式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作业 [8] - 只有真正提高工效并在降低使用成本情况下才可能得到推广 [8]
国电南瑞江宁基地主体结构封顶
南京日报· 2025-07-21 07:39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 国电南瑞江宁基地园区提升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达97912平方米,涉及南宿舍楼、北宿舍楼、配套用房及地下室等建设内容 [1] - 项目应用地面整平机器人、ALC安装机器人、抹灰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提高建造效率 [1] - 地面整平机器人参与楼面顶板混凝土整平作业,搭载激光定位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精确控制施工结构表面平整度、水平度 [1] - 地坪研磨机器人、四盘磨光机等设备省去二次找平工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1] 智能设备操作 - 塔机操作员通过手持遥控器输入送货地点,塔机自动规划路线并避开障碍物完成吊运作业 [2] - 无人值守施工升降机实现材料、人员运输的精准快速,相较于传统人工驾驶升降机更智能 [2] 项目管理与安全监测 - 项目全过程应用智能建造工程指挥中心,内设生产、质量、设备等管理平台,实时显示项目进度、安全等管理数据 [2] - 通过AI算法结合监控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测,实现人员定位、安全帽佩戴检测、明烟明火等违章作业检测 [2] - 采用高支模安全监测系统,对高大模板支撑的模板沉降、支架变形和立杆轴力进行实时监测,满足超限预警、危险报警等要求 [2]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国电南瑞作为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落地该项目旨在改造江宁基地园区生产生活设施 [2] - 项目目标为提升人才吸引力,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亮相建筑机器人技术大会 中建八局二公司智能建造机器人落地应用
齐鲁晚报· 2025-07-20 14:38
建筑机器人技术大会 - 2025第七届建筑机器人技术大会在济南召开 聚焦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技术 [1] - 山东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中建八局二公司分享智能建造机器人场景化落地经验 [1]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 智能建造是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的新型建造模式 涵盖房屋建筑 基础设施 水务环保 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 [3][4] - 山东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整合设计 产业互联网 设备装备 生产施工等全产业链资源 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4] 技术路径与工程实践 - 智能建造场景探索围绕工艺数字化重构和技术机制双驱动两条关键路径展开 [5] - 公司构建工艺-动作-参数三级机器语言映射模型 实现高风险场景机械化替代 如高空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 [5] - 幕墙清洗机器人可实现90度垂直立面作业 日效达1000平方米 管道内窥检测机器人针对直径300毫米管道设计 [7] - 桥梁端面智能喷涂机器人单次喷涂7×3米仅需5分钟 效率提升40% 轨道式物料盘点机器人盘点准确率达98% [10] 研发成果与项目落地 - 公司在6大领域孵化20类智能建造场景 智能抹灰机器人应用60万平米 墙板安装装备完成2.8万平米施工 [10] - 混凝土布料机器人落地3个项目 抹面设备完成1.8万平米作业 管道巡检机器人覆盖1200户 焊接装备完成2万件量产构件 [10] - 2023年设立中试基地 搭建施工环境模拟平台 解决实验室成果与施工现场规模化应用的工程化断点 [11]
同比增长4.2%!山东上半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34.7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7-18 17:46
行业表现 - 上半年山东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34.7亿元同比增长4.2%好于全国增速4个百分点总产值排名全国第5位比今年一季度晋升2个位次 [1] - 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6.1%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占全省的59.0% [3] - 全省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达79家数量居全国第四 [3] 政策支持与转型升级 - 省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民营建筑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带动骨干企业参与"高大难新"项目建设 [3] - 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若干措施》开展第一批智能建造100家试点企业102个项目评估组织第二批试点申报 [4] - 印发《关于深化人工智能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动数字设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目标2030年底全面应用AI驱动全链条设计 [4] - 实施《山东省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导则》发布地方标准18项上半年新开工民用装配式建筑面积1505.10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4699.38万平方米 [4] 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 - 编制《山东省住宅设计标准》共13章419条聚焦提升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 [5] - 印发《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建设好房子的若干措施》加强各环节管控 [5] - 全省整治完成住宅工程质量易发问题项目763个惠及48.6万人 [5]
代建双周报 | 上半年绿城管理拓展面积同比增13.9%;旭辉建管布局城市超80个(2025.7.5-7.18)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7-18 17:14
企业动态 - 旭辉建管已布局超80个城市,并在东北中标首个不良资产盘活项目 [1][8] - 绿城管理上半年新拓代建项目代建费达50亿元,合约总建筑面积19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 [1][3] - 宁夏中房建管首次进入西宁市,签约海湖路高端住宅项目 [1] - 幸福安基代建沈阳苏家屯纾困项目交付,体量72万平米,其中国资/政府代建项目占比51%,复委项目占比25% [1] - 合生创展及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以"合生"品牌代建管理的非自投物业总合约销售金额约37.36亿元 [3] 项目进展 - 幸福安基代建沈阳苏家屯纾困项目交付,体量72万平米,回款增长近60%,销售额激增160%,利润率同步提升 [1] - 台州市路桥区财富大道以东、路桥大道以北地块由中天美好集团中标,项目体量184195 m³,成交金额8.06亿元 [6] - 青田县北山镇吴山区块华侨安居工程由绿城房地产建设管理集团中标,项目体量295126 m,成交金额9.84亿元 [6] - 旭辉建管天津AMC代建项目奠基 [8] 行业合作 - 腾云筑科与万物云达成战略合作 [8] - 腾云筑科与浪潮智慧签署合作 [8] - 金地管理清岚产品品牌发布 [8]
中铁十一局精彩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智能建造设备尽显“链”上实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7 17:22
公司参展情况 - 中铁十一局携多款自主研发的智能建造设备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包括世界首台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SHYL1000-40单并列分置式运梁车、HJZQS240上承式智能悬灌式造桥机、空中造桥机"登高号"及智慧梁场 [1][4] - "昆仑号"具备环境自动感知、隧道自动驾驶及施工安全监控等前沿功能,可适应多种高铁箱梁的运输和架设,获评"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模型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4] - 公司成功建设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实验室,为智能建造技术研发提供平台 [7] 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攻克了超大吨位装备稳定性控制、智能施工协同管理等难题,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7] - 成功研制智能双线长钢轨铺设机组、"定海号"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智能浇筑机器人、新能源工程车等130余台(套)新型装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8] - 自主研发智能预制厂、智慧梁场、桥梁设备数字化平台等系列智能建造装备与数字化平台,在潍宿、合武等国家重点铁路工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8] 行业地位与认可 - 公司旗下5家公司获评国家级、省部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公司获评中国铁建智慧建造试点示范单位,获批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 [8] - 链博会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51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规模较上届增长15% [4] 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完善产业链生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8] - 公司将充分利用链博会平台,展现"中国制造"在工程装备领域的领先水平,深化与全球产业链伙伴合作,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抢占先机 [3]
智能建造提速,需迈几道坎?
科技日报· 2025-07-14 09:16
建筑业与数智技术融合 -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与建筑业融合,传统建筑业逐步实现提质增效 [1] - 2024年政策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出深化BIM技术应用、推动建筑机器人等设备集成创新、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等任务方向 [2] - 重庆东站项目采用"BIM+GIS"技术搭建智慧建造管控平台,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成为管理团队的得力工具 [2][3] 数字平台应用案例 - 重庆东站智慧建造管控平台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优化建模算法,大幅降低建模成本 [3] - 平台实现与现场智能化装备联动,通过物联网监测风险点位,传输实时数据,实现分钟级监测 [3] - 平台在安全管理方面填补人眼盲区,在施工规划方面解决道路组织协调问题,提升效率 [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 - 部分企业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搭建建筑行业大模型,应用于财务测算、知识问答等领域 [4] - 在图纸设计、方案分析等核心环节,大模型应用仍不乐观,主要受限于数据质量和算法信任度 [4] - 建筑行业数据分散、标准不统一,导致大模型训练数据不足,存在"AI幻觉"问题 [4][5] 人工智能落地挑战与潜力 - 本地化部署是保障数据隐私的关键,但当前算力成本高昂,小型模型部署需一二十万元 [6] - 随着技术升级,大模型算力成本持续下降,未来本地部署或成主流选择 [6] - 人工智能有望整合数据打破信息孤岛,优化施工管理,提升安全监测能力 [5][6] 行业协作与标准化 - 建筑行业需共建大模型,推动数据共享,解决多源异构数据难题 [6] - 建议通过行业协会等方式统一数据标准,为大模型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 [6] - 重庆东站项目为不同设备开发数据接口的经验可为行业大模型建设提供参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