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芯片“两条腿”走路,追平国际最先进设计水平!
观察者网· 2025-05-19 11:59
公司突破 - 小米即将发布自研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采用全球最先进制程,设计水平追平国际巨头[1] - 该芯片使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SoC能力的手机厂商,仅次于苹果、三星、华为[1] - 这是中国内地首次实现3nm芯片设计突破,填补全球最先进制程设计空白[1] - 公司自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芯片研发,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千亿元[2] 行业意义 - 芯片产业需设计与制造"两条腿"并行发展,设计端价值长期被低估[1] - 小米突破复杂度极高的手机SoC领域,证明后来者具备追赶机会[1] - 当前摩尔定律放缓、国际巨头减速,为中国半导体提供战略窗口期[2] - 该突破将激活产业链、凝聚人才信心,推动国产创新链向高端跃升[2] 发展路径 - 中国半导体需更多企业攻克设计端(如华为、小米)与制造端(材料/设备/工艺)双线突破[1] - 行业需形成"百花齐放"格局,共同攻克设计与制造的"上甘岭"难题[2] - 长期坚持研发投入(如小米十年持续投入)是技术突破的核心驱动力[2]
他们将成为新的芯片强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4 09:47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 源:本文来自 东方online ,谢谢。 "谁掌握芯片技术,谁就能主导世界。" 中美关税战让全球再次陷入贸易战阴影。虽然马来西亚未直接卷入,但作为美中产业与贸易伙伴, 两国交恶势必冲击大马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占全球13%市占率的大马,到底 要如何生存? 自1972年,马来西亚,以槟城为主与半导体封装、测试结缘,涵盖汽车零件、AI装置、手机与电 脑。但封测为产业链后端,易受外部政经变动影响。若成品被加征关税,代工厂难以吸收成本。 即便芯片、手机等列为对等关税豁免产品,但狂人总统究竟是现阶段法外开恩,还是会迎来一记重 拳?无人知晓。不确定性势必使企业重新布局生产线,分散市场。 相对而言,芯片设计作为前端技术,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抗险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得芯片者得 天下"乃全球共识。迈向前端设计端可改善大马半导体产业长期以代工为主、利润微薄的困境,为 经济带来更强劲的成长动能。 在技术层面,芯片设计代表创新核心。有别于封测,主要执行他人订单的要求;芯片设计需本地工 程团队研发投入。随著国际高科技管控日益严格,若大马停留在制造环节,将受制于外国技术转移 ...
超高毛利率迷雾萦绕 代理商身份深藏不露
中国证券报· 2025-05-07 04:28
公司概况 - 公司从事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发与销售,主要产品为硅基MOSFET及少量IGBT,采用Fabless轻资产模式[1] - 实控人夫妇持有约95%股权,2024年末全职员工64人(研发11人、销售33人)[1][2]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950万/730万/580万元,研发强度5.68%/6.46%/4.77%,拥有4项发明专利[2] 商业模式疑点 - 公司自称芯片设计商但实际为日本鼎日亚洲总代理,设立"鼎日半导体"子公司,多个网站使用鼎日品牌域名[3] - 招股书未披露与日本鼎日代理关系,电商平台宣传片明确标注代理身份[3] - 华强电子网显示DIN-TEK产品价格混乱(0.2-1元/颗),有商家暗示鼎日实为国产品牌[4] 异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毛利率55.8%/55%/56.9%,远超行业20-40%水平,消费电子收入占比56.1%-66.8%[5][6] - 同期产品均价降幅23-32%,但晶圆采购成本仅行业均值的50-70%(1861-2329元 vs 行业2631-3730元)[8][9] - 海外客单价低至0.114-0.129元/颗,显著低于电商平台最低报价(0.02-0.5美元)[9] 上市操作争议 - 2022-2024年净利润5360万/3101万/3511万港元,勉强满足港股盈利测试标准[10][11] - 上市前两年分红6546.7万元(95%进入实控人账户),导致现金储备仅剩1621.9万元[12] - 募资用途包括租用1300平方米新办公空间(现有1941平方米已满负荷)[13] 行业对比 - IDM模式企业MOSFET毛利率20-30%,Fabless模式通常高于30%[6] - 消费电子领域毛利率普遍低于20%,汽车/工业领域超30%[7] - 晶圆产能紧张时IDM模式占优,产能充裕时Fabless模式更具成本优势[6]
中环霓虹往事:半导体巨头的城市记忆与产业迁徙
是说芯语· 2025-05-06 08:33
申请入围"中国IC独角兽" 半导体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征集 编者按:香港半导体产业的变迁,是亚洲半导体格局演变的缩影。从 90 年代的辉煌到 2000 年代的调整,再到近年的 转型,香港的角色从 " 亚洲总部 " 逐渐转变为 " 区域跳板 " 。尽管国际巨头已搬离,但香港仍可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 置和金融优势,在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设计等领域探索新的定位。未来,如何与内地产业链深度融合,将是香港半导 体产业能否复兴的关键。 2000 年春末,我攥着客户名单,第一次踏入香港中环长江集团中心。玻璃幕墙上 "Linear Technology" 的霓虹招牌在阳光下微微发烫,作为EEPW 的销售,我未曾想到,此后二十年里这 片写字楼群的兴衰,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深刻的行业记忆。 黄金年代 会客厅 ( 2000-2002 ) 2001 年回访时, Linear Technology 亚洲区总监陈先生在海景会议室煮着普洱。 "96 年我们把大中 华区研发中心设在这里, " 他指着订单表, " 伟易达的玩具芯片,从设计到打样,全在湾仔实验 室完成。 " 墙上的亚太地图布满红点, " 香港的优势,在于上午去深圳看样品,下午就能和美 ...
AI时代芯片设计复杂度大幅提升,Arm提出新解题思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6:25
芯片设计挑战与趋势 - 摩尔定律放缓导致高工艺制程芯片设计面临严峻挑战 AI大模型发展使芯片设计难度指数级攀升可能影响AI产业发展进程 [1] - AI工作负载增加使能效跃升为AI计算首要考量因素 芯片设计需整合优化内存结构 先进封装和电源管理技术以降低能耗同时保持高性能 [1] - 半导体缩放传统方法达物理经济极限 产业转向定制芯片 计算子系统(CSS)和芯粒(chiplet)以提升性能与能效 [1] 能效优化路径 - 需从晶体管层与晶圆代工厂合作优化功耗和性能 包括动态功耗和漏电功耗 [2] - 在架构层面对CPU及处理引擎指令集优化 再从SoC设计 封装到数据中心层级优化 关键要降低内存间数据传输耗电 [2] - 软件层实现智能负载均衡 针对AI不同方面处理优化 合理分配工作负载减少节点间数据传输 [2] AI推理与定制芯片 - AI芯片需求重点从训练转向推理 AI推理需要独特技术开发路径 从计算子系统到SoC专用架构设计再到软件体系 [2] - 几乎所有半导体从业者都在探索投资定制芯片 全球四大云服务提供商占2024年全球云服务器采购支出近半数份额 [3] - 定制芯片关键在于确保芯片与软件高度可复用 底层平台需具通用性以实现不同定制芯片间相互复用 应对成本与上市时间挑战 [3] 安全与软件生态 - AI驱动网络攻击带来新挑战 半导体产业构建多层次软硬件防护体系 从嵌入式芯片加密到AI强化安全监测系统 [3] - AI技术能基于网络监测与代码分析 以人类难以企及的速度规模识别可疑行为和潜在漏洞 [3] - 软件生态系统是释放新芯片架构潜力关键 需保障与AI框架无缝兼容并为定制芯片提供优化支持 [4] 芯粒技术与标准化 - 先进封装技术成为推动未来创新关键驱动力 芯粒技术允许通过添加或升级芯粒增加算力性能 提高良率并减少制造浪费 [4] - 芯粒发展需行业紧密合作制定新协作协议 当前技术范式最关键是对芯粒设计与接口方式标准化 [5] - Arm推出芯粒系统架构(CSA)旨在标准化芯粒间及系统内通信 推动AMBA CHI芯片到芯片互连协议确保不同供应商芯粒互操作性 [5] 技术融合与协同 - 海量AI计算需求推动多种技术加速融合 行业转向尺寸更易管控的芯粒技术 将功能模块隔离设计提升整体成本效益 [6] - 复杂SoC可拆分为计算子系统或内存子系统等独立模块 在封装层级集成 [6] - 3D封装等先进范式提升芯粒性能与能效 垂直堆叠晶粒缩短处理单元到内存接口距离 减少数据传输路径降低功耗提高性能 [6] - 先进封装与芯粒技术真正价值在于标准化 企业可快速组合配置芯粒打造不同性能定位芯片 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7]
【IPO一线】沁恒微再次冲刺IPO 已完成上市辅导工作
巨潮资讯· 2025-04-29 21:14
公司IPO进展 - 华泰联合证券已完成对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辅导工作 认为公司具备上市公司应有的治理结构、会计基础、内控制度 并全面掌握资本市场规则[1] - 公司曾在2022年尝试IPO未成功 2024年9月重启辅导备案 历时不到8个月即完成 进展迅速[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连接技术和微处理器内核研究 是基于自研IP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产品包括USB/蓝牙/以太网接口芯片及连接型/互联型/无线型MCU[1] - 芯片设计采用底层IP构建模式 通过内核与接口技术矩阵组合形成丰富产品线 自主IP体系节省外购成本并提升性能与功耗效率[2] - 技术路径为:研究内核/接口IP→构建成品芯片→配套协议栈软件与驱动程序 形成垂直专业化竞争力[2] 行业定位 - 公司致力于提供万物互联芯片解决方案 产品侧重连接、联网和控制功能 覆盖USB/蓝牙/以太网等主流接口技术[1]
兆易创新营收净利双增葛卫东为第三大股东 出货量达43.62亿颗创新高研发人员超7成
长江商报· 2025-04-28 08:4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27.7%,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584.2%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9.1亿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4.6% [2] - 2020-2021年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营收85.1亿元(+89.25%),净利润23.37亿元(+165.33%),2022-2023年受行业周期影响业绩下滑,2023年营收57.61亿元(-29.14%),净利润1.61亿元(-92.15%)[3][4] 业务亮点 - 2024年产品出货量创历史新高达43.62亿颗,同比增长39.72% [2][8] - 存储芯片领域:NOR Flash全球市占率第二,自有品牌DRAM中DDR3L/DDR4出货量翻倍增长 [4][7] - MCU领域:中国32位Arm通用型MCU市占率第一,2024年全球营收排名第十 [7][8] - 传感器领域:车规闪存出货量增长,手机市场份额提升 [5][8]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连续三年近10亿元(9.39亿/9.9亿/11.22亿),2025年Q1研发费用2.92亿元(+1.68%) [2][9] - 截至2024年末拥有1059项授权专利(当年新增101项),研发人员占比70.96%(1481人) [9] 战略布局 - 通过并购强化竞争力:2017年起收购北京矽成、上海思立微等,2024年完成苏州赛芯收购以拓展模拟芯片业务 [7] - 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抓住集成电路本土化机遇,2024年闪存产品在消费/网通/计算领域收入显著增长 [4][5] 股东结构 - 知名牛散葛卫东自2018年持续增持,2025年Q1持股1872.2万股位列第三大股东,持仓连续五季度未变 [3][6] 行业地位 - 全球最大无晶圆厂Flash供应商,SLC NAND Flash主要供应商之一 [7] - 传感器领域竞争对手包括FPC、汇顶科技等,2024年传感器产量2.81亿颗(+54.05%) [8][9] 财务健康度 - 2025年Q1资产负债率12.76%,流动比率5.71,速动比率4.63,总债务24.84亿元(短期借款9.7亿元) [10]
摩根大通:这只股可顶住关税压力,值得买入
金融界· 2025-04-26 08:58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摩根大通将Cadence Design Systems(CDNS)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目标价从300美元上调至325美元,较当前股价有22%上行空间 [1] - 当前股价为281.78美元,分析师平均目标价310.88美元预示17%上涨空间,最高目标价达355美元 [4] - 21位覆盖该股的分析师中,17位给予"买入"或"强烈买入"评级 [4] 估值与基本面分析 - 公司未来一年市盈率34倍,处于过去五年28至53倍区间的低端,估值具有吸引力 [3] - 今年迄今股价回调近12%,提供逢低买入机会 [1] - 过去两年营收增长平均超预期150-200基点,过去五年平均超预期350-400基点,预计今年延续超预期趋势 [3] 行业与增长驱动 - 芯片设计软件板块在2018年关税政策中表现韧性,公司股价跌幅小于费城半导体指数(SOX) [3] - 保守的全年展望未充分计入先进芯片设计活动强劲和市场份额提升带来的订单、营收及每股收益上行潜力 [3] - 宏观经济趋缓环境下,公司防御性增长特性受投资者青睐 [3] 市场表现 - 受评级上调影响,公司股价当日上涨超1% [4]
AI推动几乎所有芯片部件重新设计
半导体芯闻· 2025-04-25 18:19
半导体行业挑战与变革 - 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大量变动因素将对半导体行业构成长期挑战 [3] - 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芯片的使用方式、设计流程及封装制造工艺 [3] - 传统"孤岛"设计模式正在瓦解,推动行业重新思考团队组织与协作方式 [3] - 设计分析维度从单一电气性能扩展到热性能、机械应力等多领域协同 [3] AI对EDA工具的影响 - AI将重塑EDA工具,涉及芯片设计、验证和制造全流程 [3] - Cadence组建跨公司AI团队,推动工具功能整合与流程优化 [3] - 需要构建跨职能团队整合芯片设计前后端数据 [3] - 西门子EDA已将AI技术融入绝大多数验证工具中 [4] - AI用于处理百亿门设计产生的数千亿周期仿真数据 [4] 多芯片系统设计挑战 - 芯片组设计需要并行处理时序、功耗、信号完整性等多维度协同 [4] - 先进封装技术推动芯片互连标准发展(如UCIe) [4] - 3D IC设计复杂度显著高于2D封装,需要解决复杂互连问题 [6] - 封装技术选择成为设计起点,改变了传统"最后考虑封装"的流程 [6] 市场驱动因素 - ChatGPT推出引发生成式AI投资热潮,推动高速芯片需求 [5] - SRAM微缩限制促使行业转向先进封装的多芯片方案 [5] - AI汽车系统和边缘计算推动低延迟、低功耗芯片需求 [6] - 训练处理器需保持通用性,而专用推理加速器面临技术迭代风险 [7] 技术发展趋势 - 需要构建跨领域协同模型(热力学、流体力学、电效应等) [4] - 芯片互连向更简单架构发展以减少时钟树复杂度 [6] - 2023年所有新设计均基于小芯片架构 [6] - 软件兼容性成为复杂IP集成的关键挑战 [7] 潜在问题 - AI幻觉和硬件故障可能导致静默数据错误 [7] - 多芯片系统增加潜在攻击面和安全风险 [7] - 训练数据污染可能影响AI模型可靠性 [7] - 多数AI实现缺乏可追溯性,呈现黑箱特性 [7]
[路演]中颖电子业绩说明会:计划今年在日本设立技术服务据点
全景网· 2025-04-02 22:09
文章核心观点 中颖电子在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回应投资者提问,介绍未来三年技术创新计划及国际市场拓展策略 [1] 技术创新计划 - 针对家电市场开发多款32位cortex M0+产品强化综合竞争力 [1] - 推出针对电磁市场性能更好的迭代产品预计2025年量产 [1] - 新一代变频空调双电机+高频PFC控制单芯片方案已开始客户工程送样预计2025年底量产 [1] - Wi-Fi/BLE Combo MCU产品已有部分客户开始设计导入预计2025年量产 [1] - 两款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通过面板厂验证,正推进品牌手机客户端验证导入,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 [1] 国际市场拓展策略 - 主要针对国际级大客户合作 [1] - 今年计划去日本设立技术服务据点,已与欧洲、日本大客户有量产合作 [1] 公司概况 - 中颖电子是芯片设计公司,采用无晶圆厂(Fabless)轻资产经营模式,从事芯片设计研发及销售,属集成电路产业链一环 [2]